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0 毫秒
1.
长安汽车推出的国内首款三缸小排量发动机——S系列发动机S10TGDI24日点火成功。长安汽车党委书记、副总裁朱华荣介绍,S10TGDI是国内第一款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三缸小排量高技术、高性能发动机,在拥有良好动力的同时,突出节油性能和轻量化、  相似文献   

2.
随着发动机性能的不断提高,作为发动机的首要动力源零部件,活塞的工作环境也更加恶劣,这就对其工作时可靠性要求越高,活塞可靠性的研究得到重视。数值模拟作为有效的研究手段之一得到了广泛应用。模拟分析的结果是否良好与边界条件的设置有很大的关系。通过活塞应变测试实验来修正有限元分析边界条件中的摩擦系数。介绍了试验设施、试验方案,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合试验,确定了使模拟分析结果最接近实际的摩擦系数。  相似文献   

3.
XN2100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XN2 10 0型柴油机改装为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前后的性能对比试验研究 ,发现在对原机改动不大的条件下 ,改装成的双燃料发动机与原机相比 ,动力性略有提高 ,排气烟度得到改善 ;在对喷油系统做进一步的改进和优化匹配后 ,能使天然气的替代率大大提高的同时 ,发动机的性能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润滑油添加剂有助于保护金属表面,提高发动机的抗磨性,也可以提升发动机动力性。本文研究一种基于纳米级金刚石悬浮液添加条件下的发动机性能测试,参考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以及排放指标的变化进行技术分析。通过AVL底盘测功机以及尾气分析仪分析车辆添加悬浮液技术数据变化,提供应用结论。目前国内没有针对不同添加剂性能测试试验分析标准,针对目前汽车后市场车用添加剂的选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2545.1-2008--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搭建测试平台,为同类产品应用提供可执行测试方案,综合分析汽车运行性能。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型车辆动力及辅助系统高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车辆动力舱空间和结构限制,分别从进气中冷、滤清器、供油系统进行改造研究,提出各系统改造方案;通过计算分析、数值仿真和试验分析等手段,对方案进行验证,分析改造技术对发动机高原运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满足各限制条件的基础上,发动机性能得到恢复,为改造技术手段在实车上的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对利用检测缸内压力波进行爆震判别与控制进行了研究,采用经过爆震频率带通滤波后的缸内压力波的峰值作为衡量爆震强度的指标,通过试验确定判别爆震发生的门槛值。考虑到爆震指标分布的特点,采用统计的方法确定爆震的强度,并由发动机电控单元根据爆震强度对点火提前角进行控制,让发动机工作在轻微爆震状态,使发动机的经济性和动力性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7.
《山东农机》2012,(10):12-12
长安汽车推出的国内首款三缸小排量发动机——S系列发动机S10TGDI近日点火成功。S10TGDI突出节油性能和轻量化、小型化特点,并满足欧V和欧VI排放标准。S系列发动机升功率和升扭矩分别为86.73kW(118马力)和180N.m/L。  相似文献   

8.
LPG单燃料电控发动机的匹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柴油机改为LPG单燃料发动机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发动机主要部件的改进设计、控制系统的组成情况,重点阐述了空燃比及点火提前角的标定匹配过程,并通过试验检验了LPG发动机的总体性能。  相似文献   

9.
乙醇用作汽油添加剂对电喷发动机性能影响很大。结合有关乙醇汽油的研究及应用情况,在JM491Q-ME型发动机上与燃用无铅汽油时进行适应性对比试验,分析了E10#汽油对电喷发动机适应程度,提出发动机适应新燃料的结构改进方案。研究表明:在不改变发动机整体结构条件下燃用乙醇添加剂汽油发动机功率和扭矩输出有所降低,通过有针对性的对发动机做些小的结构调整,如采用增压技术、增加压缩比等使其适应油料变化不仅能够弥补动力性不足,还能提高燃油经济性,降低车辆排放污染。  相似文献   

10.
以集成优化方法为基础,建立汽油机进气系统优化流程,结合发动机循环模拟工具Boost进行计算,并通过试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以标定转速下的进气系统几何参数(进气管长度、直径、谐振腔容积)、点火提前角与循环喷油量为设计变量,应用DOE试验方法,对发动机性能进行多目标优化计算,归纳了进气系统关键参数对整机性能的影响及各变量参数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规律,总结了进气管长度对发动机速度特性的影响,为进气系统优化设计提供了一种高效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葛锦辉  张强 《湖南农机》2012,(9):112-113
粒子切片输送器是利用高压氮气分批次将切片粒子沿着已铺设的管线输送致目的罐仓的设备,其利用PLC进行逻辑控制,实现输送目的。一般包括插板阀、碗状阀或蝶阀、补气阀、输送阀等,其中输送阀及补气阀动作最为频繁、故障率也最高,常见故障有:气缸卡死、气缸内壁严重磨损、气缸活塞变形或断裂、回信器反馈故障、球阀卡死、球阀开关不到位等,这些故障不仅增加了设备维护成本,也给生产造成不便。通过更换统一的电磁阀、过滤器、消音器,PLC输送器球阀反馈将输入点短接,将原来输送角行程气缸球阀,更换为气动角形阀等提高输送器的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改变气门重叠角实现发动机内部EGR。内部EGR对NOX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负气门重叠角加大,缸压和温度逐渐下降,缸内放热量也随着减少;另外,进入气缸的氧浓度也减少,导致NOX浓度减小。因此负气门重叠角最大20℃A(20NVO)时,缸内NOX浓度最小。  相似文献   

13.
基于能量法推导了拍门的运动方程,结合百里洲泵站实例,分析计算了不同安装形式(自由侧翻式、自由起落式和井盖式)、不同门页数(单扇、双扇)和不同材质(钢质、复合材料)拍门的开启角和撞击力。同等条件下,计算结果表明:对不同安装形式的单块拍门,自由侧翻式拍门的开启角比自由起落式大22°,比井盖式大12°,撞击力三者相差不多;对不同的门页数,双扇拍门的开启角比单扇略大,双扇自由侧翻式拍门的撞击力是单扇的42%,双扇井盖式拍门的撞击力是单扇的49%;比较材质,用复合材料制成的自由侧翻式拍门的开启角比钢质拍门大4%左右,撞击力比钢质拍门约减小10%,复合材料自由起落式和井盖式拍门的开启角比钢质拍门大10%~15%,撞击力比钢质拍门分别约减小40%和30%。由此可见,就水力性能而言,自由侧翻式和复合材料拍门值得推崇。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双节式拍门的合理开启角度,以江西鹅湖泵站双节式拍门为研究对象,分析在不同流量工况下,不同开启角度的拍门水力损失以及门后水流流态,得出一个较优的双节式拍门开启角度范围.结果表明:在双节式拍门上节门开度达到约46.00°.下节门开度达到约64.00°时,水力损失较小且其大小几乎不随流量增加发生变化,因拍门水力损失导致的效率下降值已减少至3%左右,而且随着开启角度增大,拍门对泵装置性能以及整体工程运行产生的影响在逐渐减弱.经过分析得出,鹅湖泵站双节式拍门上节门的较优开度约为46.00°~53.00°,下节门的较优开度约为64.00°~70.00°,这与该泵站双节式拍门在运行工况下的开启角度吻合,结果可为双节式拍门在泵站的应用提供借鉴.从多角度分析对比得出的双节式拍门合理开启角度的研究方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值得在其他类型拍门合理开启角度研究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背负式联合收割机械工作的特点,开发研制了抗污染能力强、能量损失少、反应灵敏、减少维修和操作方便的液压多路阀,从而克服常用的液压多路阀由于环境恶劣和油源复杂经常出现油路堵塞以及液控单向阀因杂质卡死阀体而使机械无法工作的缺点,其工作可靠性和阀的优良结构性能等均在实际应用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6.
高压往复泵进排液阀故障分析与改进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某进口大型高压往复式反应器丁烯进料泵在现场使用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对该泵阀升程、阀隙流速、冲击力、弹簧力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和计算,指出阀的结构型式的改变是解决原泵阀频繁出现故障问题、延长其使用寿命的根本途径。对高压往复泵进、出液阀采用双环阀的改良设计方法,圆满解决了所出现的故障问题,并在产品上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主要对四轮定位参数中最重要的也是对车辆使用影响最大的两个参数———外倾角和前束的合理匹配关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提出了3种确定最佳匹配的方法:即根据轮胎特性计算外倾角和前束值的合理匹配关系式;根据轮胎工作中无横向滑移时建立了外倾角和前束值的合理匹配关系式;根据轮胎接地印迹长度建立外倾角和前束值的合理匹配关系式。  相似文献   

18.
利用CFD技术,模拟计算了两种调节阀简化模型的流量特性曲线,其中扇形模型的流通面积与行程之间是线性关系,而环形模型的流通面积与行程之间是平方关系。针对一种工程应用的网孔型套筒阀提出了优化方案并比较了优化前后的流量特性,优化前的网孔型套筒阀网孔数量均匀分布,而优化后的网孔数量逐渐递增。结果表明,扇形模型的流量特性曲线接近直线型,而环形模型的流量特性曲线接近对数型;优化前的网孔型套筒阀的流量特性曲线为直线型,优化后则为抛物线型,可以满足其他的流量调节需求。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装载机现行的操纵机构,对液压先导操纵阀的应用局限性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气动助力器的工作原理,通过对操纵手柄上的期望力的分析计算获得满足性能要求的操纵力。装载机操纵机构借助助力器的助力作用,可以用较小的操纵力对装载机进行轻松操纵,从而使操作轻便灵活。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目前对木瓜剖半设备研究较少,剖切方式不合理,切割效果差等问题,设计开发了新型木瓜剖半机。该机切割方式选用滑切切割的方式,由运料系统、切割系统、出料系统组成,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为此,计算了滑切角、切割角等主要切割参数,并给出了新型剖半机的主要技术参数。试验表明:该机切割效果好,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