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扬地区豆野螟发生规律与测报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豆野螟在江苏一年发生4~5代,主害代为第2、3代(7~8月)。低龄幼虫为害以花为主,3龄后以荚为主。第2、3代常温下历期为:卵2.5~4天,幼虫5.5~9.5天,预蛹1~2天,蛹5~16天,成虫3~14天。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33℃、8.67℃,有效积温为137.48、172.22℃/天。过冷却点分别为-3~-5℃、-11~-13℃。幼虫在田间为聚集分布。防治指标花害率为20%,百花有虫10头,荚害率5%。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永丰县早春辣椒自1983年实施大棚栽培以来,不断地得到发展,2002年被国家农业部定为全国首批、江西惟一的“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其主栽蔬菜为辣椒,2003年保护地栽培辣椒面积达7.05万亩(1亩=1/15公顷)。 一、发生为害特点 烟青虫在永丰1年发生4~5代,蛹在土中越冬,成虫4月上中旬至11月下旬均可见。气温高低直接影响成虫羽化的早晚、卵的历期和幼虫发育的快慢,其生长发育适温为20℃~28℃。各虫态历期:卵期5~7天,幼虫5~7龄15~21天,蛹期7~10天(越冬代近6个月),成虫寿命10~25天。一代幼虫4月下旬始孵,二代…  相似文献   

3.
丝瓜瘿蚊在赣中地区以老熟幼虫在虫瘿内越冬 ,1年发生 6~ 7代。以第 1代为害最重 ,以为害幼茎为主。虫瘿密度 (x)与产量损失率 (y)的关系符合y=-1 .1 0 42 +1 .3 997x。丝瓜瘿蚊的防治指标为每代虫瘿 4~ 5束 蔸。消灭越冬虫源、人工摘除虫瘿、在成虫始盛期至卵孵高峰期施药 ,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烟青虫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6~1997年在云南省红河烟区弥勒县的烤烟大田设置尼龙纱网养虫室,自然条件下连续饲养烟青虫Heliothis assulta(Guene),系统观察各虫态历期、幼虫龄期、取食量及体色变化,幼虫化蛹龄期及成虫羽化、产卵等.结果表明,烟青虫1年发生4~5代,各代均有5龄和6龄幼虫化蛹,5龄幼虫化蛹占60%以上;1龄幼虫历期比2龄历期长,3龄以后龄期增长,末龄(5龄或6龄)幼虫龄期最长;5龄化蛹的幼虫平均历期比6龄化蛹的短;无论5龄或6龄化蛹,3龄以后食量剧增,5~6龄的取食量为1~4龄取食量的1倍以上;幼虫体色多变,1龄幼虫均为红褐色,2~6龄体色变化无规律可循,第2代以后体色有随世代增加而加深的趋向;成虫产卵量与补充营养关系密切,补充营养充足时,每雌可产卵600~900粒,一般情况产400~500粒,未交配雌虫也会产卵,但卵不能孵化.根据观察结果提出了防治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杧果切叶象(Deporaus marginatus Pascoe)专一为害杧果(Mangiferaindica L.)嫩叶。该虫在云南一年发生3~4代,世代重叠显著,生活史较为复杂。主要以幼虫和极少数成虫越冬。卵期2~3天;幼虫3龄,1~3龄历期分别是1~2、2~3和4~5天;蛹期10~14天;成虫期7~15天。成虫平均寿命114天。雌成虫将产有卵的嫩叶自叶片近基部处整齐咬断而使果树落叶,甚至秃枝。为害盛期5~10月。雨湿条件对该虫的发生程度和为害周期有重要影响。旱季翻耕园地、雨季拾毁切落叶以及药剂挑治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小菜蛾是蔬菜生产中的常见害虫。近年来,由于受暖冬和少雨干旱天气的影响,小菜蛾越冬基数大,自然死亡率低,导致蔬菜种植区为害加重。一、发生规律小菜蛾在江淮地区1年发生6~8代,并世代重叠发生,以成虫和蛹在蔬菜或残株落叶及杂草上、土缝内越冬,成为翌年的虫源。越冬蛹于4月上中旬羽化,成虫卵散产或数粒卵聚产于叶背面、近叶脉处。小菜蛾幼虫生长发育气温为20~30℃范围内。春季4~6月间,主要为害马铃薯、油菜和卷心菜等作物;秋季8~11月上旬间,主要为害大白菜、萝卜、丝瓜和蔓苓等作物。11月中下旬幼虫化蛹越冬。二、危害症状小菜蛾初孵幼…  相似文献   

7.
重阳木斑蛾是重阳木的一种最重要害虫。此虫在福建福州常间歇性猖獗发生为害,一年发生四代,一至三代严重害叶。以不同龄期的幼虫在枝干裂缝、木栓层下及粘叠的叶片间越冬,极少数化蛹越冬。冬季气温达8℃以上时,越冬幼虫仍能少量取食,无明显的仃育。成虫产卵于枝干皮下,卵期6—15天。幼虫共6—8龄,幼虫期33—34天(第1—3代)及137天(第4代,即越冬代);蛹期10—20天;成虫寿命长者13天。本文对各虫期形态和生活习性有较详细的记述。天敌有:卵寄生蜂;绒茧蜂Apanteles sp.和另一种茧蜂及日本追寄蝇Exorista iaponica T.-T.等两种寄蝇寄生于幼虫;横带沟姬蜂Goryphus basilaris Holmgren寄生于蛹。人工捕杀、清洁园地、保护天敌和喷撤六六六等农药,防治效果都很好。  相似文献   

8.
黑荆大造桥虫是黑荆树的一种重要食叶害虫,在福建南平一年发生5代,以蛹在松土中越冬,翌年3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幼虫共6龄,卵期5—9天,幼虫期22—43天,蛹期越冬代127—142天,其余各代10—19天。已知天敌有螟蛉绒茧蜂及白僵菌。试验表明,溴氰菊脂、敌百虫、敌敌畏和辛硫磷等农药对幼虫均有良好防治效果。冬季抚育松土消灭越冬蛹。  相似文献   

9.
点尺蠖(Naxa(Desmonaxa)angustaria Leech)是桂花的重要食叶害虫之一,在南平、武夷山市一带1年发生2代,以4龄、少数3龄幼虫在丝网内越冬,幼虫7龄,幼虫群居为害叶片,为害期长(从上/3~上/12),常造成枝梢枯死,老熟幼虫于丝网上化蛹,成虫白天活动、交配,且具趋光性,卵串珠状呈4行排列,它的天敌有蜘蛛及姬蜂,并能起抑制作用,防治上采用人工捕杀卵、幼虫及蛹,以2.5%溴氰菊酯5000倍,40%乐果乳油2000倍,80%敌敌畏乳油2000倍和90%的敌百虫结晶800倍等试验和林间使用,对各龄幼虫均有显著防治效果(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γ—射线对荔枝蒂蛀虫卵和蛹的杀虫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0.25~0.60kgy的~(60)Co-射线对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sinensisBradley卵和蛹进行了辐照处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卵的孵化率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降低。0.60kGy辐照后,卵不孵率和幼虫死亡率达93.64%。前期蛹比4~5天龄的蛹对γ-射线敏感。经0.50kGy辐照后,供试的前期蛹不能羽化为成虫,经0.50和0.60kGy辐照4~5天龄的蛹后,蛹的羽化率分别为74.93%和67.68%,而且羽化出来的成虫为不育成虫。  相似文献   

11.
斜线网蛾(Striglina scitaria Walker)隶属鳞翅目网蛾科(Thyrididae),以幼虫卷叶为害杨梅、余甘、梅、茶、栗树等木本经济植物。寄主杨梅和余甘为新记录。福州此虫年发生5代,以老熟幼虫于杨梅树头的枯枝落叶、杂草卷叶及土石缝隙内越冬。越冬幼虫于3月化蛹,3月底至4月中旬羽化。5~7月日平均温度23.7~25.8℃时在室内观察,一世代历期35.0~39.3天。每雌平均产卵15粒。产卵位置多在幼叶叶尖。根据幼虫越冬场所和虫苞掉落期,结合清园等农事,破坏土缝石缝潜藏场所,可以控制斜线网蛾的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12.
美洲斑潜蝇实验种群的密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洲斑潜蝇实验种群密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卵期不存在密度效应,卵密度对卵至1龄幼虫的发育速率也不存在密度效应;(2)幼虫期存在明显的密度效应.1龄幼虫密度对预蛹重、幼虫存活率、成虫寿命及繁殖力均有影响.当每叶(豇豆真叶,平均约9cm2)1龄幼虫数超过7头时,死亡率上升,预蛹重减少,成虫寿命缩短且繁殖力下降.因此,在实验种群饲养过程中,最适密度约0.8头cm-2.  相似文献   

13.
甘蔗二点螟(ChiloinfuscafelusSnelen)以幼虫越冬。低龄幼虫在种蔗和盖膜宿根蔗内,8℃以上温度即可取食为害,可成为有效虫源。进入滞育的龄期为5龄,一旦滞育,幼虫则不能老熟,但仍可取食和脱皮。老熟幼虫可以休眠方式越冬。预蛹期前有3-5d的后补营养期,蛹历期6-18d。年发生代数1-4代。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室内饲养观察及实地调查,明确了黄斑露尾甲生活史等基本生物学特性,并据此提出相应防治对策。该虫世代重叠明显,日平均气温达10℃为越冬后起始活动温度,每代历期约20~25d,其中产卵前期平均4.68d,卵期平均2.14d,一、二、三龄幼虫期分别为3.42d、3.2d和5.46d,蛹期平均为6.64d。12月以老熟幼虫、蛹、成虫越冬。防治宜用药帘击杀  相似文献   

15.
红锯蛱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红锯蛱蝶4个虫态的形态特征;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观察,研究了该蝶的生物学特性:在西双版纳该蝶1年7代,以第7代3龄幼虫越冬,越冬时间从每年的12月起至次年2月中旬止.其余各代历期35~40d,室内21~28℃下,卵期8~11d,幼虫期12~16d,蛹期8~9d,雌虫寿命12~18d,雄虫寿命6~10d.幼虫共4龄,l~2龄幼虫取食嫩叶,喜群集;3~4龄幼虫取食嫩叶、嫩枝和老叶;4龄幼虫还取食茎的绿色表皮,其食量占整个幼虫期的78.98%.幼虫喜食三开瓢,成虫喜访马缨丹、仙丹花、九重葛等有花植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成虫的交配率和产卵量与网室的大小和蝴蝶的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感染白粉菌玫瑰对甜菜夜蛾幼虫取食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感染白粉病的玫瑰叶片饲养甜菜夜蛾3龄幼虫,测量取食量,观察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无选择试验中,甜菜夜蛾从3龄幼虫至化蛹,对健康叶片的取食量达1125.6mm^2/虫,而对感病叶片的取食量只有764.0mm^2/虫;在有选择试验中,甜菜夜蛾总偏好取食健康叶片,从3龄幼虫至化蛹对健康叶片的取食量达979.7mm^2/虫,而对感病叶片的取食量只有165.7mm^2/虫。感病玫瑰叶片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进入预蛹期时间延长,死亡率高,化蛹率低,蛹质量明显降低;表明甜菜夜蛾取食感染白粉菌的玫瑰叶片后生长发育和取食量均受到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蚕豆上南美斑潜蝇的发育历期和有效积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在蚕豆植株上不同恒温条件下发育历期不同,随温度升高发育历期缩短。在10℃,15℃,20℃,25℃,30℃的恒温下,发育历期依次为71.8 d,47.5 d,33.7 d,16.3 d,14.1 d。卵 ,1~3龄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依次为(11.5±2.8)℃,(7.6±3.2)℃,(8.8±4.3)℃,(10.3±2.9)℃,(5.3±2.1)℃;日有效积温依次为(39.98±10.6)℃,(45.5±10.4)℃,(29.44±3.9)℃,(21.57±5.5)℃,(169.9±22.4)℃。并得出各虫态的发育历期与温度的6个回归关系式,可用于南美斑潜蝇发生期的幼虫分龄预测、历期预测和有效积温预测。  相似文献   

18.
<正> 茶尺蠖Ectropis obligua hypulina Wehrli(鳞翅目尺蠖蛾科)是我国主要茶树害虫之一。长江下游至钱塘江流域,特别是浙江、苏南和皖南一带常有较重危害,成为当地许多生产单位的主治害虫。前人对茶尺蠖的生物学、消长规律和防治方法,有过不少研究报道。进一步对于温度与茶尺蠖发育的关系,侯建文等曾就变温对茶尺蠖第一代卵期发育的影响作过研究,其它则鲜有报道。本文系在不同恒温条件下,对茶尺蠖各虫态发育作系列观察,探明各虫态与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以求对其发生规律的掌握及虫情预测的应用有所裨益。现将观察结果整理报告如后。  相似文献   

19.
红脉穗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20、22、25、27和3O℃5个恒定温度对红脉穗螟Tirathaba rufivena Walker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卵、幼虫、蛹、产卵前期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22、12.77、11.63、11.43和12.17℃;有效积温分别为59.64、265.93、136.20、26.71和487.39 d.℃。该虫在海南年发生8~10代。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区舞毒蛾寄生性天敌昆虫及其转主寄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舞毒蛾天敌昆虫已有较系统的报道 ,但对其天敌昆虫的转主寄主研究和报道较少 .该文针对北京地区舞毒蛾的 17种寄生性天敌 ,在查阅文献、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的基础上 ,对这些寄生性天敌昆虫的生物学和它们在北京地区危害林木的转主寄主作一报道 .卵期主要寄生性天敌大蛾卵跳小蜂 ,室内饲养可繁殖 4~ 5代 ,羽化的成蜂可继续在舞毒蛾卵块中寄生 .舞毒蛾平腹小蜂转主寄主有油松毛虫、斑衣蜡蝉、绿尾大蚕蛾 .幼虫期主要寄生性天敌毒蛾绒茧蜂一年发生 4代 ,转主寄主有黄褐天幕毛虫、油松毛虫、杨毒蛾 .黑腿绒茧蜂转主寄主为柳毒蛾 .黑足凹眼姬蜂转主寄主为油松毛虫、古毒蛾、角斑古毒蛾 .幼虫及蛹期主要寄生性天敌为毛虫追寄蝇和日本追寄蝇 ,其中 ,毛虫追寄蝇转主寄主有杨扇舟蛾 (寄生率高达 36 %~ 5 0 % )、柳毒蛾、黄褐天幕毛虫、腰带燕尾舟蛾 ;日本追寄蝇一年可发生 3~ 4代 ,转主寄主有柳毒蛾、杨扇舟蛾、油松毛虫、腰带燕尾舟蛾 .蛹期主要寄生性天敌舞毒蛾黑瘤姬蜂的转主寄主有 :油松毛虫、黄褐天幕毛虫、杨扇舟蛾、臭椿皮蛾、樗蚕、丝棉木金星尺蛾、侧柏毒蛾等 .脊腿囊爪姬蜂转主寄主有 :油松毛虫、杨毒蛾、黄褐天幕毛虫 .广大腿小蜂由于其寄主广泛 ,也可成为螟蛉绒茧蜂、松毛虫黑胸姬蜂、螟蛉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