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对杉木幼苗进行N、P、K配合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促进杉木幼苗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单施N肥的效果较N、P、K配合施肥的效果差;施肥对杉木苗苗高和地径生长的影响达极显著,单施N肥的处理与N、P、K配合施肥的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最适合的配方是N1.5 g/株、P5 g/株、K1.5 g/株,该处理的苗高比对照高38.8%,地径比对照高46%;效果最差的配方是N1.5 g/株,该处理的苗高比对照高17.4%,地径比对照高20.0%。  相似文献   

2.
开展了施用N、P、K肥对杉木幼苗期生长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促进杉木幼苗苗高和地径的生长,但需N、P、K肥配合施,单施N肥的效果较N、P、K配施的效果差,单施N肥和N、P、K肥配施的处理间达到极显著差异。不同施肥处理对杉木苗木的苗高和地径生长的影响也达到极显著差异。此试验最为合理的施肥配方是:N 1.5 g、P 5 g、K 1.5 g,苗高比对照高出38.8%,地径比对照高出46%,可在生产中推广使用。表现最差的施肥配方是N 1.5 g,苗高比对照高出17.4%,地径比对照高出20.0%。  相似文献   

3.
贝壳杉苗期施肥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9(3^4),通过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大量营养元素N、P、K三因素三水平及其不同配比的施肥试验,分析了各元素及其水平对贝壳杉苗高和地径生长的影响,确定了贝壳杉(Agathis dam-mara)苗期生长的最佳施肥方案。结果表明,施肥1~8个月不同处理间都呈极显著差异,低水平的营养元素对促进贝壳杉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好于高水平,以N1P1K1处理即每株施尿素2.2 g、钙镁磷肥16.6 g、氯化钾1.7 g效果最好,且与其它处理呈极显著差异。对贝壳杉苗高和地径生长的影响,都是N〉P〉K。  相似文献   

4.
配比施肥对南方红豆杉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配比施肥对2年生红豆杉幼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肥力中下,N、P及有机质含量稍低的情况下,N、P、K适当配比施肥能显著促进南方红豆杉生长,但过量施肥,则会抑制其生长.N、P、K不同配比施肥对南方红豆杉幼林生长的影响差异显著,施肥在抽梢长度、地径年生长量、分枝数和干物质积累(株干质量)上分别比CK高33.14%~80.77%、100.00%~161.90%、11.81%~47.17%和207.42%~325.05%.试验设置的15个配比处理中,以7号处理最佳,12号处理最差,前者在上述4个生长性状上分别较后者高47.63%、61.90%、35.36%和117.63%.P素对南方红豆杉幼林生长影响最大,缺P时增施N和K效果较差.N×P互作效应显著,配比施用N、P能显著促进南方红豆杉幼林生长.  相似文献   

5.
设计OPT、OPT-N、OPT-P、OPT-K和CK共5个处理的施肥试验,其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提高油茶植株高生长,并使地径增粗、茶果增产.同时在对现有油茶林地土样中N、P、K大量元素及有机质含量分析的基础上,明确该林分影响植株高、地径生长、油茶产量的主要因子,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施肥方案,使肥效达到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对芳樟Cinnamomum camphora var.1inaloolifera Fujita.树高和地径的影响。运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不同的施肥处理对芳樟的树高和地径的影响开展研究;结合各个指标值建立数学模型,对其拟合方程进行最优求解,确定芳樟最优生长的施肥配比。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N和K施用量对树高和地径有显著影响,P施用量对树高和地径极显著。建立N、P和K施用量与芳樟树高和地径数学模型的回归方程,据此计算出最优树高可达到43.16 cm,与之对应的N,P和K的施肥量分别为3.64,5.00,3.07g。最优地径可达到6.34 mm,与之对应的N,P和K的施肥量分别为:3.01,3.01,2.7g。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芳樟树高和地径最佳N、P和K施肥配比不完全相同,树高生长对N、P、K需求量均较大,对P的需求尤为明显,地径生长对N、P、K需求均较大。因此在实际的芳樟林培育生产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生产需求或阶段选择需要的最优施肥方案,而达到施肥功效最大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肯氏南洋杉苗期施肥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肯氏南洋杉苗期生长缓慢的问题,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9(34),通过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大量营养元素N、P、K 3因素3水平及其不同配比的施肥试验,分析了各元素及其水平对肯氏南洋杉苗高和地径生长的影响,确定了肯氏南洋杉苗期生长的最佳施肥方案。结果表明:1~8个月不同处理间都呈极显著差异,低水平的营养元素对促进肯氏南洋杉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好于高水平,以处理1即N1P1K1为施肥效果最好,且与其它处理呈极显著差异;对肯氏南洋杉苗高生长的影响为NPK,对肯氏南洋杉地径生长的影响为PKN。  相似文献   

8.
柚木苗期多因素施肥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N、P、K、Mg、Z(Zeolite沸石)为苗期施肥因素,采用L8(41×24)正交设计,P为4个水平,其余2个水平,不施肥作对照,共9个处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柚木苗生长和干物质质量的影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间7个月生柚木的生长及干物质质量差异极显著,处理5(P1Z2N1K1Mg2)的生长指标和各项干物质质量指标是8个施肥处理中最好的,与其余的施肥处理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7个月生的柚木苗高、地径、总干物质质量、根干物质质量、茎干物质质量和叶干物质质量分别是对照的3.58、2.74、11.78、11.29、10.24、17.79、8.15倍。沸石促进了柚木苗生长和各项干物质质量的形成,添加沸石的7个月生的柚木苗高、地径、总干物质质量、根干物质质量、茎干物质质量和叶干物质质量分别是不添加沸石的2.10、1.69、4.02、3.17、2.94、2.60倍。不同P水平间的苗木生长和干物质质量的差异也极显著,低P水平对柚木苗生长和干物质质量的影响要优于高P水平,容器苗培育P肥最佳施肥量为基质质量的0.7%。添加Mg也对柚木苗生长和干物质质量的形成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N、P、K3种大量元素配方施肥对1a桢楠幼苗生长和生物量积累的影响,为桢楠苗期的科学施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桢楠幼苗苗高、地径和各器官生物量的影响差异均显著,其中N2P3K1组合(尿素2 g·株-1、过磷酸钙8 g·株-1,氯化钾0 g·株-1)条件下植株苗高、地径及各器官生物量均处于最高水平,该组合植株生长表现最佳.N、P、K对桢楠幼苗生长和生物量积累的影响效应不同,主次顺序均表现为N>P>K,其中N元素影响最大,P元素和K元素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杨树扦插苗追肥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黑龙江省富裕县苗圃的杨树扦插苗施肥试验发现 ,施肥能促进苗木的高、径生长。施肥最理想比例为N2 P3K4 、Ν2 P4 K3和N3P1K3,高生长最大可比对照提高 2 6cm ,增幅 19.4 % ;径生长最大可比对照提高 0 .11cm ,增幅 9.7% ,并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樟子松根系分布特征及其生长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民勤樟子松根系分布及生长调查分析表明 :樟子松根系分布集中 ,在 2 50cm范围内 0~ 2 0cm土壤层次中根量占调查根系总量的 50 %~ 6 0 % ;樟子松生长迅速 ,10龄树年高生长量达 6 0cm ,粗生长量达 1.0cm ,移栽苗木 2~ 3年后可达到原地苗的生长速度 ,樟子松适应性强 ,同时对温度、光照和水分等因子的敏感性较强 ,充足的光照、水分 ,有利于其生长 ,干旱、低温条件下 ,生长速度明显减缓  相似文献   

12.
李日 《防护林科技》2021,(2):31-33,69
为探索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容器育苗的合理容器规格,以白色无纺布袋作为育苗容器,按照育苗容器口径和高度不同,设置6 cm×10 cm、10 cm×10 cm、12 cm×15 cm、15 cm×18 cm 4种容器规格,研究了不同容器规格对樟子松幼苗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容器规格的增大,樟子松幼苗的株高、地径、主根长、植株干鲜质量、根冠比和壮苗指数均呈增加趋势,但12 cm×15 cm和15 cm×18 cm两个规格容器对樟子松幼苗各项指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而樟子松幼苗根系活力、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均随着容器规格的增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并以12 cm×15 cm效果最佳。研究认为12 cm×15 cm规格的容器更适宜培育樟子松容器苗。  相似文献   

13.
几种修枝措施对沙地樟子松生长及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试验研究疏枝、截轮枝、截冠3种措施对樟子松种子园母树各种指标的影响,找出最利于樟子松生长的方法。结果表明:3种措施对樟子松的树木生长和开花结实都产生显著差异,经疏枝的单株,其高生长、径生长、冠幅、种子产量都大幅提高,说明疏枝对于樟子松的生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种子产量上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了营造生态经济型固沙林,以银中杨、小美旱杨、黑林-1杨和樟子松等树种为对照,选择彰武小钻杨在不同沙丘部位进行造林试验。试验表明:在平缓沙地彰武小钻杨生长量比较高,树高和胸径分别为银中杨的91.8%和104.2%,为黑林-1杨的105.9%和120.6%,为小美旱杨的112.5%和195.2%;在沙丘下部彰武小钻杨比樟子松生长量显著增加;而在沙丘上部比樟子松生长降低,并发生干枯。  相似文献   

15.
以浑善达克沙地东南缘樟子松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立地条件下(平坡地(0~5°)、阳陡坡底(26~35°)、阳陡坡中、坡顶、阴陡坡中、阴陡坡底)樟子松人工林生长状况的变化,为区域人工林抚育和经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阳陡坡底樟子松平均株高、胸径、冠幅最大,分别为2.14 m、25.05 mm、108.65 cm;②各立...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用污染土壤盆栽方法研究油松和樟子松幼苗对土壤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松和樟子松能够明显改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以樟子松提高较显著,在0~10cm土层,油松和樟子松的有机质分别比对照提高102.63%和168.42%;在全氮含量方面,油松的全氮含量低于对照,樟子松能提高土壤的全氮含量。樟子松比油松更适合种植在贫瘠的污染土壤上。  相似文献   

17.
为了改善树种结构,提高生物多样性,在北镇市五峰林场开展了长白松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在苗期,当年有41.2%的比例不能正常封顶,2年生封顶率达98.5%;其生长速度低于樟子松,苗高、地径分别比樟子松低19.75%和6.08%;造林成活和保存率与樟子松相当,分别达到77.0%和65.0%,15年生幼树与樟子松相比,高径生长略高于樟子松;长白松的物候期与樟子松相似,只是高生长停止期较樟子松晚5~8d,初现雄花年限较樟子松晚1年。  相似文献   

18.
在大兴安岭林区的干旱阳坡火烧迹地进行了整地方式、苗木T/R比、造林季节和保苗剂应用对造林成活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鱼鳞坑整地能够降低土壤温度,增加土壤含水率,进而提高樟子松苗木造林成活率;随着苗木T/R比的降低,樟子松苗木造林成活率增加;樟子松和落叶松苗木春季造林成活率均高于秋季;使用HRC保苗剂后樟子松和落叶松苗木造林成活率平均增加13.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对彰武县北部沙地不同利用类型立地的土壤钾素状况的研究表明:彰武县北部沙地土壤全钾含量处于较高水平,速效钾、缓效钾含量仅杨树纯林及樟子松、油松和樟子松、杨树混交林为较高水平,而大面积的樟子松林和农业用地均为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20.
就樟子松纯林和樟子松落叶松混交林下的土壤主要养分的含量、性质进行研究,探讨不同林型下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异性以及土壤各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揭示研究区域内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异的某些规律。结果表明,樟子松纯林和樟子松落叶松混交林下土壤pH值变异系数为4.22~5.90,属弱变异性;樟子松纯林下层土壤的有效磷含量变异系数达到90.97%,属于强变异性,其他所测的土壤养分指标变异系数在16.38%~50.89%,均属于中等程度变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