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高温环境饲养产生轻度PSE肉与正常肉的猪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差异。对体重110~120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屠宰,比较胴体重为80 kg(轻度PSE肉6头,正常肉6头)和85 kg(轻度PSE肉6头,正常肉7头)的屠宰性能、理化与感官特性。结果表明:在胴体重为80~85 kg范围内,随胴体重升高,猪的背膘厚和眼肌面积有所增加(P0.05),正常肉剪切力和弹性随胴体重升高明显上升(P0.05),水分含量显著下降(P0.05)。轻度PSE肉的肌内脂肪随胴体重升高下降显著(P0.05),失水率和剪切力有所升高(P0.05),水分含量随胴体重升高变化不明显(P0.05)。同一胴体重下,轻度PSE肉的猪背膘厚明显比正常猪低(P0.05),眼肌面积无明显差异(P0.05)。轻度PSE肉的失水率、水分和剪切力明显高于正常肉(P0.05),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明显(P0.05)。85 kg胴体重的轻度PSE肉的肌内脂肪和弹性比正常肉低(P0.05)。研究表明:在高温饲养条件下,正常肉的猪背膘厚和肌内脂肪比轻度PSE肉的高,剪切力和失水率比轻度PSE肉的低。在80~85 kg胴体重中,轻度PSE肉随体重的增大肉品质下降,正常肉的肉品质随体重升高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宰前对猪淋浴以降低猪体温,可以降低PSE肉的发生率。最近,大量的研究结果证明:生猪宰前冲洗体表能减少猪肉品质缺陷,诸如:苍白、多水分的pSE猪肉等。 1990年,澳大利亚的研究报告指出:给生猪在屠宰场安排淋浴,能降低PSE和DFD(黑、硬、干)肉的发生率。即使在很少发生这类肉质缺陷的地方此法仍然有效——对澳大利亚一家屠宰场的调查表明PSE猪肉和DFD猪肉的发生率分别占胴体数的5~7%和4~12%。  相似文献   

3.
一、影响猪肉品质下降的因素 (一)猪的品种(1)外来猪种:引进猪种虽然具有生长速度快,屠宰率和胴体瘦肉率高等优点,但肉质普遍不及我国地方猪种,特别是皮特兰,其PSE肉(生理异常肉)的发生率较高,杜洛克、大白猪等品种虽然PSE肉的发生率较低,但其肉色、肌间脂肪含量均不及我国地  相似文献   

4.
PSE猪肉的形成原因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概述 猪肉按肉质一般划分为四类:第一类是PSE肉,表现为肉色苍白(Pale)、肉质松软(Soft)和表面有汁液渗出(Exudative),PSE肉是目前发生率最高的低品质肉品.  相似文献   

5.
宰前应激如热、冷、运输、机械性应激,以及屠宰操作不当等因素影响猪胴体外观及肉质.表现为皮肤毛细血管出血,全身出现红斑,甚至出现白肌肉(PSE,肉色苍白、质地松软、切面汁液渗出)或黑干肉(DFD,肉色暗、坚硬和干燥)等.笔者通过观察和试验,证实倒悬沥血时间短,可影响猪胴体外观和肉品质,出现PSE肉,引起内脏器官出血、呛水、变性等变化.  相似文献   

6.
汉中白猪(简称汉白猪)1982年被国家鉴定验收为培育新品种;迄今选育进展至第六世代,通过世代的自繁选育,我们认为有必要对第6世代汉白猪胴体瘦肉率及品质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汉白猪肥育至90kg屠宰后,屠宰率(71.53±2.03)%,胴体瘦肉率(54.80±0.85)%,胴体长(84.67±4.5)cm,选育性状较第一世代(1988年)均有明显提高;肉质pH值、肉色、大理石纹等指标正常,未检出PSE肉和DFD肉,肉质优良遗传性状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7.
对1987~1990年H市种猪场146头长白猪屠宰肥育试验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生产性能的提高,肉质明显下降,1987~1990年平均日增重增加142g,料肉比下降0.34,pH值由6.27下降至5.96,系水率由88.7%下降至69.15%;肉色评分也有下降趋势,PSE发生率由12.7%上升到30%。,但眼肌面积和瘦肉率等胴体性状变化不明显(P>0.05)。  相似文献   

8.
1.纯种大白猪肉品质一般优于兰德瑞斯猪肉。 2.与青年母猪相比,公猪胴体的滴损率较低而pH值则较高。 3.纯种猪的肉质因屠宰地点不同而有差异。 4.较瘦的猪与大腿部发育良好的猪易于出现系水力低的苍白色肉。 5.不同工厂间PSE猪肉的发生率在10%~2%;  相似文献   

9.
由两个近交系明尼苏达一号(F=0.52)和皮特兰(F=0.08)杂交后产生的118头猪,体现出皮特兰级进杂交百分率从0,25,50,62.5,75,87.5到100%。猪的应激综合症(PSS)的发生率是根据对日龄为100天左右的猪进行氟烷测验来确定的。肉质和胴体瘦肉量在活重为90公斤时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用氟烷测验检验猪的应激综合症(PSS)可用于杂交方案的制定,采用这一方法的优点是:只要母本对应激综合症(PSS)不敏感,则杂交后所产的猪既能增加瘦肉的总产量,又不降低其生产性能。随着皮特兰血百分率的增加,在胴体长,背膘厚平均值,肉色评分和平均日增重等性能方面比明尼苏达一号猪有所降低。而背腰肉重,后腿重,眼肌面积和后腿与背腰肉百分率都是随着皮特兰血百分率的增加而直线上升。杂交猪中的皮特兰血百分率只要低于或等于50%时其应激综合症(PSS)就不存在了。测得的杂种优势为;胴体长(P<0.01),平均背膘厚(P<0.05),屠宰率(P<0.05),每公斤饲料产瘦肉量(P<0.05)。而相互间的差异是:背腰肉重(P<0.05),后腿和背腰肉百分率(P<0.05),每公斤饲料产瘦肉量(P<0.05)。这些优势只有在皮特兰作母本时才能获得。  相似文献   

10.
应用遗传标记选育瘦肉型猪的肉质性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前言: 近二十年来,人们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通过有效的育种措施育成了许多具有很高生长性能和产肉性能的猪种。但是随之而来的则是某些瘦肉型猪的肉质严重下降,表现为所谓的PSE肉(即灰白肉)。此外,瘦肉猪品种对于各种负荷与刺激十分敏感,应激反应(Stress)发生率很高。目前猪育种中肉质低劣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人们的突出矛盾。  相似文献   

11.
PSE肉的屠宰检疫与防控措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期,我们经常听到反映,定点屠宰场屠宰的生猪胴体分割后表现肉质松软、切面多汁、缺乏弹性和光泽、肌肉苍白。这种猪肉宰前往往无任何症状,宰后发生肌肉苍白、松软的猪肉通称为PSE肉。现将PSE肉的检疫对策与屠宰防控措施与同行商讨,更好地控制其发生。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测定了350头F2代杂种猪(长白猪×蓝塘猪)的6个肉质性状和7个胴体性状,用PCR-RFLP方法检测钙蛋白酶Ⅱ(CalpainⅡ)基因型,分析猪CalpainⅡ基因型间肉质和胴体性状差异,发现AA基因型与GG基因型猪肉质性状的4个值均差异显著,猪肌肉系水力、pH、大理石纹AA基因型显著高于GG、AG基因型;剪切力AA基因型显著低于AG(P<0.05)、GG(P<0.01)基因型;而胴体性状中三点背膘厚除活体C点背膘厚AA基因型高于AG基因型外,AA基因型均低于GG、AG基因型。结果表明,猪钙蛋白酶Ⅱ的AA基因型对于肉质和胴体性状而言是有益基因型,同时也说明CalpainⅡ基因参与了调控肌原纤维蛋白的降解,与促进动物骨骼肌生长、提高瘦肉率、改善肉嫩度等方面有一定相关。  相似文献   

13.
《养猪》2017,(1)
猪肉品质判定以肉色、pH和系水力为主要指标,屠宰企业一般以pH_1判定PSE肉,但是在屠宰生产线上取背最长肌较为繁琐,而且破坏了胴体外观,影响生猪胴体销售。为此,选择110 kg体重商品猪60头,关联分析背最长肌和易于测定的半腱肌、半膜肌的pH,同时关联分析肉色、剪切力值、肌内脂肪和脂肪酸组成,以期确定是否能用半腱肌或半膜肌的pH_1判定PSE肉,方便屠宰线及时监测。结果表明,背最长肌、半腱肌、半膜肌的pH_1相近,差异不显著(P0.05);pH_(24)以半腱肌最高,极显著高于背最长肌和半膜肌,提高2.28%~2.46%(P0.01);背最长肌pH_(24)与半膜肌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且背最长肌与半膜肌pH_1、pH_(24)极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385和0.627,但是背最长肌与半腱肌,以及半腱肌与半膜肌之间的pH_1、pH_(24)相关均不显著(P0.05)。背最长肌与半膜肌L、a、剪切力值、肌内脂肪含量差异极显著,与背最长肌相比,半膜肌L降低4.89%,a增加13.68%,剪切力值降低18.93%,肌内脂肪含量增加1.62个百分点。虽然背最长肌和半膜肌的L和a、剪切力值、肌内脂肪含量差异极显著,但背最长肌与半膜肌pH_1、pH_(24)差异均不显著,而且极显著相关,这就预示在生猪屠宰生产线上可用半膜肌pH_1来判定PSE肉,而不用直接测定背最长肌pH_1。  相似文献   

14.
《畜牧与兽医》2017,(2):28-34
为了研究猪宰后不同部位PSE肉与正常肉的蛋白质变化,为猪肉品质调控与PSE肉形成的研究提供参考,选取宰后背最长肌、股二头肌均为正常肉或PSE肉的175日龄"杜长大"阉公猪各6头,测定24 h内肌肉的pH值、离心失水率、蛋白质溶解度、钙蛋白酶活性及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背最长肌正常肉的总蛋白溶解度显著高于PSE肉的总蛋白溶解度(P0.05),PSE肉肌浆蛋白溶解度24 h内变化不显著(P0.05),背最长肌正常肉的肌原纤维蛋白溶解度高于PSE肉;宰后0 h,股二头肌的钙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背最长肌(P0.05),宰后8 h内正常肉的钙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PSE肉(P0.05);正常肉与PSE肉的肌原纤维蛋白SDS-PAGE条带差异较大,肌浆蛋白SDS-PAGE差异不明显。结果提示:PSE肉与正常肉蛋白的变化差异主要在于肌原纤维蛋白,且股二头肌与背最长肌相比肌原纤维蛋白分解快;不同部位正常肉与PSE肉肌浆蛋白无明显降解。  相似文献   

15.
在肉品生产中,特别是在养猪业中,产肉力(或肌肉发达度)与肉质性状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并且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人们注意到,如果过分偏重产肉力的选择,就会出现肉质退化现象.肉品中PSE肉的发生不受气候和地理的影响,在所有猪群中都有,而且产肉力愈高,增高的幅度愈大.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400头中国荷斯坦奶公犊为试验动物,研究不同胴体等级间产肉性能及肉质差异。对不同胴体等级间产肉性能研究结果发现,除分割肉产率外,其它指标随着等级增加而增大;不同胴体等级间奶公犊的胴体重、分割肉重、优质部位肉重等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不同胴体等级间肉质研究结果发现,不同体形等级间奶公犊肉质差异不显著(P>0.05);随脂肪等级的增加,犊牛肉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感官品质升高,含水量、蒸煮损失、剪切力、色度值L*降低。不同脂肪等级的犊牛肉,除脂肪含量、多汁性存在显著差异外(P<0.05),其它肉质指标均无差异(P>0.05)。试验结果表明,胴体等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荷斯坦奶公犊的产肉性能,但是对犊牛肉肉质的预测性较低。  相似文献   

17.
与肉的风味、多汁性和嫩度有关的肉色、系水力、pH 值和大理石纹等参数的变化值,显示出肉质的优劣。劣质肉PSE 和 DFD 肉是两种相反类型的劣质肉。PSE 代表苍白色、质地松软和表面渗水。DFD 肉则肉色暗红、肌纤维僵硬和表面干燥。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柯乐猪在不同养殖条件下的屠宰性能及肉质性能,本研究选取圈养组(6头)和放牧组(6头)共12头38日龄保育小猪(公母各半),每头体重均在10 kg左右。圈养组舍饲育肥,饲养期间任其自由采食;放牧组日常补饲日粮,补料营养水平与圈养组相同。2个处理组饲养至10月龄,且体重在100 kg左右屠宰,进行胴体性能及肉品质测定。结果表明:放牧组小肠(翻后)重、小排部肉重占小排比例显著高于圈养组,左胴体重、前颈部皮重占前颈比例显著低于圈养组,背腰部骨重极显著高于圈养组,右胴体重、脾重方面极显著低于圈养组;放牧组的肉色L*值、滴水损失方面显著低于圈养组;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活重与瘦肉率呈显著正相关,瘦肉率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2组柯乐猪肉质均为优质猪肉,无PSE肉和DFD肉。综上表明,圈养可以提高柯乐猪脾重、前颈部皮重占前颈比例、个体体重和胴体重,提高屠宰率。  相似文献   

19.
《养猪》2021,(3)
为比较托佩克三元猪不同体重阶段的性能,确定适宜上市体重,分别测定了110~150kg体重阶段托佩克三元猪的胴体性状、肉质性状。结果显示:(1)胴体性状中,随着体重的增加,胴体重、屠宰率、体斜长、胴体长、头重、平均背膘厚、眼肌面积呈增加趋势。130 kg瘦肉率最高,140 kg脂肪率达最高,但这两种性状在各阶段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130 kg时眼肌面积增加较多(P0.05)。140kg时平均背膘厚显著增加(P0.05)。(2)肉质性状中,120 kg的失水率显著低于130 kg(P0.05),而其肌内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后者(P0.05)。(3)相关性分析中,屠宰率、体斜长、胴体长、平均背膘厚、眼肌面积与胴体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屠宰率与体斜长呈显著正相关(P 0.05),与胴体长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瘦肉率与脂肪率、皮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脂肪率与平均背膘厚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腿臀比例、骨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亮度L*、黄度b*、失水率与p H1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亮度L*、红度a*、黄度b*与失水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嫩度与p H1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p H24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肌内蛋白质与失水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上,托佩克三元猪120 kg肉质性能较好,130 kg胴体性能较好,若考虑肉质性能推荐适宜上市的体重为120 kg,若考虑胴体性能推荐适宜上市的体重为130 kg。  相似文献   

20.
选择体重30 kg左右的鲁农2号猪配套系商品猪110头,公猪去势,母猪不去势,研究其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结果表明:公猪组与母猪组的胴体性能、肉质性状、背最长肌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含量差异均不显著。性别对试验猪的胴体性能和肉品质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