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梁山慈竹的自然分布格局调查表明,梁山慈竹在川南分布较广,主要的分布形式有3种:零星独丛、数丛小片、集中成片。不同分布形式下,冠蔸面积比差异较大,其中独丛的冠蔸面积比最大。通过回归分析得出胸径和可利用秆重的回归模型为W=0.102029×D2.388139(W:可利用秆重kg,D:胸径cm)。梁山慈竹产量差异较大,通过聚类分析将梁山慈竹产量分为3类:高产、中产、低产。3种不同分布格局产量由大到小分别是数丛小片>成片>零星独丛,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立地条件和林分密度。  相似文献   

2.
在对不同秆龄的慈竹竹秆的含水率与生物量分配特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慈竹竹秆的生物量主要受其秆龄的影响而分别构建了不同秆龄,即1年、2年、3年、4年、5年秆龄慈竹竹秆生物量与其秆的胸径、枝下高、全高等生长因子的拟合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慈竹竹秆的含水率随其秆龄及秆高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竹秆生物量从秆基到秆稍而逐渐降低。经多元线性回归和幂函数拟合而构建的生物量模型可依其竹秆各生长因子的测定数据来估算不同秆龄慈竹竹秆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3.
慈竹无性系种群生长与立地条件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调查资料,对昆明地区慈竹生长与立地条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性系株高与坡度、胸径与海拔呈负相关;无性系胸径、株高与土层厚度和湿度呈正相关.通过回归分析,建立无性系株高、胸径与坡度、海拔、土层厚度、湿度之间的方程,为慈竹造林地选择和立地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头典竹地上部分生长指标与生物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大头典竹1a、2a、3a及〉3a4个龄级立竹地上部分各器官含水率和生物量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a生大头典竹竹秆与枝条含水率最高,随着竹龄的增长秆和枝含水率逐渐下降,以秆含水率下降最明显。竹秆生物量占地上部分生物量比例随竹龄增加而降低,枝条生物量占地上部分生物量比例随竹龄增加而升高。各龄级立竹胸径、全高均与地上器官生物量和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呈显著相关关系。利用相对生长模型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通过F检验,均达到显著水平,可用以估算大头典竹生物量。  相似文献   

5.
毛花酸竹(Acidosasa hirtiflora)是一个具有很高开发价值的优良大中型笋、材两用散生竹种,在云南东南部有大面积的天然竹林分布。本文首次对滇东南屏边县分布的典型毛花酸竹天然竹林进行了个体结构特征调查,对随机选择的128株标准竹解剖测量后,拟合了秆重(W)、秆高(H)、胸径(D)、壁厚(T)等秆形指标之间的回归关系式,其中秆重与秆高、胸径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回归方程式为W=0.095D^1.449H^0.834(r=0.996),并以此回归模型构建了毛花酸竹基于秆高和胸径的二元重量表。本文对于全面了解毛花酸竹的个体结构规律有着重要意义,并可为毛花酸竹天然林资源的合理经营和大径级竹秆材培育技术的研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以中原地区淡竹林为对象,对不同立地条件下淡竹林分结构进行方差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淡竹林结构因子中的立竹密度、胸径、枝下高、整齐度、均匀度差异显著;壁厚、秆高、秆重差异不显著。其立竹胸径、株高、枝下高、整齐度、秆重、总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胸径,株高、秆重、均匀度和密度是淡竹林分结构因子主成分,贡献率达88.17%。提出淡竹林中原地区优良淡竹林分标准:其中,林分密度20 000株/hm2、胸径5 cm、株高10 m、枝下高7 m、秆重6 Kg,林相整齐均匀。  相似文献   

7.
抚育间伐对秦岭南坡油松中龄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陕西省宁陕县境内的平河梁自然保护区内油松典型分布地段,按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抚育间伐强度设置油松中龄林研究样地48块,对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处理的单株木和林分平均胸径的生长以及林分生产力的变化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抚育间伐后林木胸径生长量均随径级的增大而增加,较小的林木在间伐强度为25%的林分中胸径生长量最大,较大的林木在间伐强度为15%的林分中胸径生长量最大;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抚育间伐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林分平均胸径的生长量,间伐强度为15%的林分平均胸径生长量均最高;间伐强度为15%在不同立地条件下均能显著提高乔木层的生产力,间伐强度为25%能够显著提高高海拔阳坡乔木层生产力,间伐强度为5%能显著提高低海拔阳坡和阴坡乔木层生产力;不同立地条件下抚育间伐对乔木层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但在抚育间伐后3 a的较短时期内这些差异并不显著;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均以强度为15%的间伐对秦岭南坡油松中龄林的生长最为有利,在适宜的强度范围内,高海拔阳坡可采取较大的间伐强度,而低海拔阴坡则应该采取较小的间伐强度。  相似文献   

8.
对枫桦红松林样地的树高、胸径、郁闭度、林龄等林分因子和坡度、坡向和坡位等立地条件因子的不同时滞地被死可燃物载量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地被死可燃物载量与林分因子、立地条件因子的回归模型。其结果表明,利用郁闭度、坡位和平均胸径能够较好的估算枫桦红松林地被死可燃物载量。  相似文献   

9.
对永春县呈祥乡雪山柳杉马尾松混交造林进行不同海拔生长调查及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在海拔950~1 260 m,II类立地条件下,采用相同造林及抚育措施,柳杉林分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明显优于马尾松林分。柳杉生长量基本持平,不同海拔对柳杉生长影响不显著,但不同海拔对马尾松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影响极显著,海拔低的马尾松生长极显著优于海拔较高的,马尾松生长量随着海拔增高而递减。  相似文献   

10.
北京八达岭人工油松林地表枯死可燃物负荷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地表枯死可燃物负荷量多少是森林火灾发生的基础。调查八达岭林场不同地形条件下油松林地表枯死可燃物和林分因子,取得42块样地资料;用线性相关分析法对各因子与地表枯死可燃物负荷量进行分析,平均树高、坡度和海拔与对应负荷量有显著线性关系;应用多元线性回归中的逐步回归剔除法,建立了估测模型,除平均胸径外,平均树高、密度、郁闭度、海拔、坡度被引入,经检验回归显著,该估测模型可用于其它油松林地表可燃物负荷量估测。  相似文献   

11.
阿帕斯立竹现存地上生物量及其构件因子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3年生阿帕斯立竹现存地上生物量和含水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3年生立竹秆与竹枝含水率差异明显,随着竹龄的增大,含水率逐渐下降,而各年龄立竹叶含水率差异不大;地上生物量分配1年生立竹秆所占比重显著高于其他年份;立竹全高、胸径构件因子与地上各器官生物量之间相关显著,利用幂函数模型进行立竹胸径与各器官生物量回归分析,竹秆以及地上总生物量模型拟合程度较好,可用于该竹种生物量的估算.  相似文献   

12.
在广西南宁市测量粉单竹竹秆的全高、材长、胸径、节间数量及每节间三要素(直径、长度和壁厚)等秆形指标,对砍倒的立竹进行分段称重,研究这些指标与竹材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材长、节间数量及三要素均与胸径相关密切,幂函数和线性方程拟合程度高。最长节间出现在第9~12节,最粗直径多在第4~6节。全株生物量中竹秆所占份额最大,为76.82%,各器官生物量依次为秆 > 蔸 > 枝 > 叶。单株竹秆鲜质量与胸径高度显著相关,可用二次线性方程进行较精确估算。研究秆形结构变化规律、全株及每段竹秆鲜质量分配格局,有利于促进粉单竹竹秆科学利用。  相似文献   

13.
佯黄竹优良无性系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丛生竹新品种佯黄竹(Bambusa changningensis Yi et B.X.Li)为选育对象,以竹材产量高、浆(材)用品质好为选育目标,对佯黄竹4个无性系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无性系YHZ03各项指标表现较好,栽植后3年即可正常投产,单株平均发笋量为5.4株,新生竹平均胸径6.50 cm、平均秆高13.20 m、平均秆质量8.60 kg/株;制浆造纸性能优于当地其他竹种,且具有区域适应性强、性状稳定、抗寒性较强等特点,在川南海拔1 000 m以下地区适宜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慈竹丰产栽培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竹种简述慈竹为中型丛生竹,秆高一般为8~12m,最高为18m;胸径一般为3~5cm,最粗为8cm。慈竹是我省分布最广泛的竹种之一,也是造纸、生产人造丝、开展竹编和绿化环境的优良竹种。2适生环境慈竹的适生环境地要求年均气温为14~20℃,少霜无雪的地方。1a生竹苗及幼竹能耐-5~-6℃低温,2a生以上竹苗及成年竹能耐-8~-9℃低温。要求年降水量在950mm以上,水源旁及有地下水的干热地区年降水量在600mm以上也能生长良好。要求年均相对湿度在67%以上,土壤厚度达40cm以上,pH值为4.5~8.0。就云南省来说,在滇东北海拔1500m以下,滇东海拔1950m以下,滇东…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用于制浆造纸的竹种约有30种,其中80%以上的原料为钓鱼慈竹、料慈竹和硬头黄竹等3个竹种。其中,以料慈竹最为优良。料慈竹一般胸径4~8厘米、高可达10~15米,单株鲜重7~8公斤,纤维素含量为50.82%、纤维长2.33毫米,制浆得率可达43%~48%。料慈竹作为制浆造纸的原料,有以下优点:①适应性强。料慈竹在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东、广西、海南、江西、湖南等省市区均可栽种,生长良好。②繁殖容易,造林成本低,竹林寿命长。近  相似文献   

16.
眉山东坡区慈竹、麻竹、杂交竹等竹种栽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点较大规模栽植慈竹、麻竹、杂交竹林试验,表明3种竹种适宜于2月中旬至3月中旬栽植,黄壤好于紫色土,慈竹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在较好经营条件下,竹龄为6 a的成林竹,杂交竹每公顷产竹量可达58.5 t,麻竹可达81.0 t,慈竹可达31.5 t.考虑较好的适应性和抗病虫能力,建议加强乡土竹种一慈竹的良种选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时云南、广西等地细叶龙竹人工林进行调查,研究其竹秆特性,测量胸径、秆高、鲜重、含水量等指标.对部分指标做相关性检验,建立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胸径与秆高、鲜重等因子显著相关,将不同立地等级竹材的胸径和秆高、胸径和秆重用直线、幂函数、多项式等方程进行拟合,拟合方程经F检验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造林密度越大,细叶龙竹每丛株数越少、胸径越小,秆高变化不大;在胸径相同的情况下,立地条件越好,细叶龙竹秆高越高,鲜重越重:细叶龙竹幼竹木质化程度低,其含水量高于成竹,雨季竹秆含水量较旱季高.  相似文献   

18.
采用标准样方法研究了杂交竹各器官及不同龄级生物量配置,结果表明:①杂交竹单株平均生物量为5.0116 kg,林分平均生物量为34.1794 t.hm-2;②杂交竹单株和林分各器官生物量从高到低都表现为竹杆竹枝竹叶竹蔸竹根;③不同年龄杂交竹单株生物量大小排序为3 a2 a1 a,林分生物量表现为2 a1 a3 a;④杂交竹竹枝、竹杆、竹叶及全株以幂函数(W=cDaHb)为最优生物量模型,竹蔸、竹根则以多项式(W=c+aD+bH)为最优生物量模型。  相似文献   

19.
在福建省永安市,采取标准地法对2~5年生橄榄竹的地上生物量进行测定,分析单株及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情况。结果表明,竹秆、枝、叶的平均含水率分别为45.5%、47.45%、55.65%,并随着竹龄增加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橄榄竹秆生物量自基部向梢部逐渐降低,近基部第1段(竹高1.5 m段)生物量占总秆重比重最大,达26.0%;单株各器官生物量占总量的百分比大小排序为:竹秆竹枝竹叶;成竹生长在4年生时竹秆生物量达最大值,5年生时竹枝、竹叶的生物量达最大值,可进行竹材的采伐利用。采用线性、乘幂函数对地上部分单株生物量与胸径进行回归拟合,其相关系数均达0.84以上,可用于估算橄榄竹单株生物量。  相似文献   

20.
吊丝球竹DD-1是大渡河造林局近年选育的省级良种,通过吊丝球竹DD-1与原种吊丝球竹(Bam busabeecheyana)的分类学的差异分析、抗寒性等研究,结果表明:对低温的耐受性,与慈竹相当,明显优于杂交竹,可耐受-1.1℃以下的低温;吊丝球竹DD-1抗干旱性较强,在川中旱区种植成活率高于当地慈竹45.7个百分点;耐盐碱性尤为突出,在pH5.5~7.8均能正常生长,在pH值7.0~7.8的立地条件表现优异;在相同立地条件下,其生物量大大高于慈竹,DD-1单株平均重量20.1 kg,慈竹单株重量2.4 kg,DD-1重量是慈竹的8.37倍;比较与慈竹等4种竹子制浆抄纸性能,粗浆细浆出浆率综合评定优于慈竹,属于优良的造纸竹材;经营模式研究表明,DD-1栽植第4年,笋、材两项公顷平均收入可达34 500元~46 500元;综合研究表明:四川1 000 m海拨以下的山区可广泛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