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不同育种年代的11个玉米自交系和8个杂交种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和酯酶的同工酶研究。结果表明,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区分不同材料的灵敏性高于酯酶同工酶。尽管不同育种年代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在同工酶谱带上差异明显,但未表现出随育种年代变化的趋势。根据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或酯酶同工酶谱带的变化很难预测玉米杂种优势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小麦抗白粉病生化标记--过氧化物酶pⅠ 6.1酶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等电聚焦凝胶电泳比较了抗、感白粉病小麦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发现抗、感品种之间的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Ⅰ6.1酶带(位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等电聚焦凝胶电泳酶谱pⅠ6.1)在拔节期至白粉病发生期表现水平有很大差别.抗病品种中编码pⅠ6.1酶带的基因终生正常表达,该酶带在小麦全生育期均有较强的活性,染色后着色深,多属一级酶带.而该基因的表达在感病品种拔节之后受到抑制,酶带变得模糊不清甚至消失踪迹,多为三级、零级酶带.感染白粉病之后酶活性才回升,再度表现为一、二级酶带.为了探索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比较了119株抗病品种与感品种杂交F2代和65株抗病品种/感病品种//感病品种的BC1代植株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IEF酶谱,证明感病品种成株的pⅠ6.1酶带活性下降是因另一隐性基因所至.  相似文献   

3.
甘薯远缘杂交强优势组合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探索了甘薯过氧化物酶、酯酶、淀粉酶同工酶电泳的最佳条件,利用这3种同工酶对本课题组保存的优势组合甘薯野生材料Y-6和栽培品种冀21-2及其由其杂交选育出的系列品种(品系)冀98、冀99、冀79、冀71、冀52进行深人的分析,结果显示:优势组合Y-6与21-2的杂交后代中出现了杂种优势的特征酶谱类型--杂种型、偏亲本型等等,各材料生产上的实际表现证实了同工酶分析的可靠性;表明:远缘组合Y-6与冀21-2属于强优势组合,并且同工酶分析技术可以用于筛选鉴定甘薯优势组合及其杂交后代早期辅助选择,加快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4.
谷子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的极点排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来自山东境内黄河流域种植的20个谷子农家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并用极点排序的方法对谷子品种酶谱进行分类。结果表明:20个品种可分为六个类型,品种间、类群间酶谱相似系数较大,说明这些来自山东省不同地区的品种存在着近缘关系;同时表明从分子水平上分类更具有准确性。用极点排序的方法研究谷子同工酶酶谱可以达到差异定量比较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玉米过氧化物酶酶谱编码与品种鉴别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建华  郭庆法 《作物学报》1996,22(2):251-253
基因蛋白质(酶)的合成、生物体间酶系统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物体之间遗传基础的差异。过氧化物酶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受不同结构基因的控制构成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的多样性。根据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的差异可以判断玉米杂交种或自交系间遗传基础的相对差异。利用同工酶或电泳技术在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品种鉴别中的利用国内外已有报道,可是对于酶谱的描述则尽限于利用图谱、泳动率和仪器扫描图的分析,前者简便易行但不能显示出体现酶活性的酶带宽度。后者灵敏度高但存在着难以描述和根据这一指标恢复酶谱原形的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酶谱编码达到方便酶谱比较和描述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几种萝卜过氧化物酶,酯酶和肽链内切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等电点聚焦电泳,对天津市主要萝卜品种进行过氧化物酶、酯酶、肽链内切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萝卜这三种酶的谱带清晰,品种间均有共同酶带,同时又有明显的差异,反应了它们的亲缘关系和品种间的区别,此法可作为鉴别新品种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4个抗白粉病、23个感白粉病的冬小麦品种、品系功能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证明,由于对白粉病反应不同,在拔节至抽穗期,抗、感品种功能叶的过氧化物酶酶谱有明显差别,据此可以对田间大量育种材料进行早期预测,以防使用感病材料接种花药和进行杂交。用叶片同工酶鉴定抗病性,不影响植株生长发育,可与育种试验同时进行,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大豆种子萌发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对浙春3号和浙春2号大豆种子萌发过程及幼苗生长中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浙春3号和浙春2号在种子萌发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进,两品种间POD同工酶谱带的差异逐渐增大,在萌发14d后2个品种间子叶POD同工酶酶谱的差异较为显著。2个品种的子叶,根,茎,叶POD同工酶酶谱之间也都表现出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
对40个小麦、4个黑麦和2个小黑麦品种及品系的胚和盾片进行同工酶电泳分析,发现抗病和感病材料的过氧化物酶酶谱的主要差异在酶谱中部(B区).B区中一级酶带多,且在具有Rf0.50、0.56两条一级酶带的材料中,86%表现为抗白粉病.B区中一级酶带少的或缺少0.50、0.56带的材料中,91%感白粉病.因此认为用胚和盾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鉴定小麦对白粉病的抗性既简便易行,又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棉属九个同核异质系酯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棉属中九个同核异质系不同器官(或同一器官不同发育时期)脂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异质系在酯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上均表现出特异酶带。由于不同特异酶带代表了特定细胞质,作者提出了对这几种胞质进行分类、鉴定的可能方案,并对核质关系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苏杂16与其亲本的同工酶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苏杂16 是陆地棉品种间强优势杂交种。本文在子叶期按根、茎、子叶三个部位对苏杂16 及其双亲的酯酶同工酶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做了分析。结果表明, 苏杂16 的杂种优势类型在单一酶谱图式上属“单一亲本型”; 同时苏杂16 兼具亲本宁101 的酯酶同工酶谱特征和川414 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特征, 显示出异类酶互补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2.
“渝苏303”甘薯离体形态发生过程中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一富  高峰  杨贤松 《作物学报》2005,31(6):749-754
甘薯茎段、叶片和叶柄在附加有1.0 mg/L NAA的MS培养基中培养5天可产生大量的不定根,培养20 d茎段和叶片分化出不定芽。本文以甘薯品种“渝苏303”为材料,研究了甘薯外植体在不定根和不定芽分化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酶(SOD)活性的变化,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和SOD同工酶酶谱的变化。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3.
栽培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数量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应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统计分析了选自我国六个粟生态区的72个粟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扫描数据.结果表明,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类别与生态类型具有很大的一致性.东北、华北品种可归为一类,西藏和北部高原南片的品种可归为一类,北部高原北片的品种自成一类,而南方品种未形成统一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类型.另外,各区品种也都有特殊型.  相似文献   

14.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我国葡萄属12个野生种和变种进行了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的研究。结果如下:绘制了葡萄属的基本酶谱,共分离出35条酶带,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可把供试材料分为三组。综合同工酶谱和聚类分析的结果,认为刺葡萄,秋葡萄、复叶葡萄、瘤枝葡萄和华东葡萄是葡萄属中较原始的类型,山葡萄、燕山葡萄、和麦黄葡萄是较进化的类型,种的分组与进化和地理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在果蔗生长中的变化规律,本研究选择不同的取样时期和植株不同器官,对8个果蔗品种利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电泳得出的叶片、根组织不同生育时期POD、EST同工酶酶谱进行聚类分析,并检测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间同工酶谱的遗传相似系数存在差异,特别是外引黑皮果蔗(Badila)与中国地方品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差异;(2)不同生育时期叶片或根部的POD同工酶和EST同工酶酶谱的聚类图都存在着差异;(3)叶片中的POD、EST酶谱在各个生育时期均达到极显著相关。说明叶片是这两种酶基因表达的最重要活性部位,因此叶片可以作为同工酶分析较为稳定和适宜的采样部位。  相似文献   

16.
西瓜同工酶及可溶性蛋白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京欣一号西瓜的亲本及杂种一代的几种同工酶系统及可溶性蛋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过氧化物酶、酯酶和可溶性蛋白随发育阶段或营养状况的改变而改变;而在相同萌发时期,过氧物酶工酶、酯酶同工酶、过氧化氢酶同工酶和淀粉酶同工酶在亲本及杂种间未见差异,杂种的可溶性蛋白图谱表现与母本相同,而与父本有差异。此外,对6个品种的西瓜、非洲西瓜和瓠瓜的分析结果表明,非洲西瓜和瓠瓜的过氧化物酶酶谱、酯酶  相似文献   

17.
冬小麦不同发育时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对 18个冬小麦品种 4个发育期的POD同工酶进行了研究 ,发现在不同发育时期冬小麦根和叶POD同工酶酶谱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返青期根POD同工酶谱变化较明显 ,在A区增加 1条RA1酶带 ,在C区增加 1条RC1酶带 ,而其他发育期无这 2条酶带或只有痕迹带 ;拔节期叶POD同工酶谱C区酶带比其他发育期多 1条LC1酶带 ;同时发现根RC4 酶带、叶LC5酶带在 4个发育期均较为稳定 ,表现为一级带 ;A区的RA2 酶带也较为稳定 ,在不同发育期均表现为二级带 ;冬小麦 18个品种间POD同工酶谱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采用等电聚焦凝电泳比较了抗、感白现任小麦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发现抗、感品种之间的叶片过氧化物酶曲酶PI6.1酶带在拔节期间至白粉病发生期表现水平有很大差别。抗病品种中编码PI6.1酶带基因终生正常表达,该酶带在小麦全生育期均有较强的活性,染色后着色深,多属一级酶带。而该基因的表达在感病品种按节之后受到抑制,酶带变得模糊不清甚至消失踪迹,多为三级、零级酶带。感染白粉病之后感活性才回升,再度表  相似文献   

19.
为了得到7个大豆品种的亲缘关系,对其叶、茎、根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处理,分析了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酶谱,其分离出30条酶带,POD在不同大豆各器官中分布具有特异性:综合同工酶谱和联合相似系数初步讨论了亲缘关系,结果认为,垦丰16与垦丰17为优势杂交组合,为作物品种鉴定、选育优势杂交亲本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0.
银鹊树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宏伟  刘姝  陈发菊  熊丹 《种子》2006,25(5):38-40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对珍稀濒危植物银鹊树种子萌发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过程中POD同工酶在萌发初期出现新酶谱带,随着萌发的推进,一些原有的谱带加深;EST同工酶在萌发过程中没有新的谱带出现,但原有谱带颜色不断加深,表明酯酶代谢合成的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