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明确红小豆新品种"庆科红2号"在陇东旱塬区的种植技术要求,开展了播期和种植密度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播期延迟,出苗用时呈缩短趋势,早期播种,幼苗容易受到晚霜冻害影响,对田间保苗不利;6月5日播种,该品种未能正常成熟。5月15日播种单荚粒数、百粒重、籽粒产量均为最高,分别为6.3粒、12.7g、182.3 kg·667m~(-2)。随着密度的增加,红小豆生育期会延迟,8 000株·667m~(-2)时籽粒产量最高,为186.6 kg·667m~(-2)。庆科红2号新品种在陇东旱塬区的最佳播期为5月15日,最适播种密度为7 000~8 000株·667m~(-2)。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旱塬地玉米单产实现高产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在黄土高坡旱塬地生态区,以玉米新品种临玉3号、晋单63号、大丰30为试验材料,设置了4个种植密度(B_1:67 500株·hm~(-2),B_2:75 000株·hm~(-2),B_3:82 500株·hm~(-2),B_4:90 000株·hm~(-2)),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旱塬地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坡旱塬地推荐种植玉米新品种大丰30,适宜密度为75 000株·hm~(-2)。  相似文献   

3.
作物品种是影响产量的首要因素。通过研究在陕西子洲的川地上,11个玉米品种种植密度在3 000株·667 m~(-2)和4 000株·667 m~(-2)下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等。研究表明:先玉335、大丰30等品种适合667 m~(-2) 4 000株的密度,迪卡159和农大367适合中等密度种植,西多Q1适宜低密度种植。  相似文献   

4.
试验于2008年在凌源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试验地进行.选用密植型玉米新品种辽单565和郑单958,种5 000株/667m~2、4 500株/667m~2、4 000株/667m~2与当地主栽老品种丹玉39种植3 200株/667m~2为对照,进行了双垄地膜覆盖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密植型品种实施地膜覆盖种植时所选用品种及密度:辽单565的种植密度是5 000株/667m~2,郑单958种植密度首选4 500株/667m~2.  相似文献   

5.
吉单631不同密度植株分蘖对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种植密度在2 000株/667 m~2、3 000株/667 m~2、4 000株/667 m~2、5 000株/667 m~2、6 000株/667 m~2时,去除分蘖或保留分蘖,对玉米产量无显著影响。种植密度4 000株/667 m~2时,去除分蘖、保留分蘖的产量最高。明确了吉单631在生产中保留分蘖,能达到省工省力,促进节本增效生产的目的。在生产中保留玉米分蘖,对提升该区域玉米高产高效生产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兴玉1号在兴安盟地区的最佳种植密度和合理的施氮量,研究了玉米新品种兴玉1号在兴安盟地区种植密度、施氮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在60 000株·hm~(-2)以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产量呈上升趋势,但密度超过60 000株·hm~(-2)后,产量反而下降;一定密度条件下,增施氮肥,有利于玉米产量增加,但氮肥施用量要适当,施用量超过300kg·hm~(-2)会造成产量下降。因此,推荐兴玉1号在兴安盟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是60 000株·hm~(-2),最佳施氮量为300kg·hm~(-2)。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特用玉米的种植密度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筛选出合理的种植密度,进行了6组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密度为90 000株·hm~(-2)的产量最高,为12.24t·hm~(-2),其次82 500株·h m~(-2),产量为12.16t·hm~(-2),对照密度60 000株·hm~(-2)的产量最低,为10.05t·hm~(-2),且90 000株·hm~(-2)与60 000株·h m~(-2)产量具有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合理的种植密度是实现玉米高产的重要因素。以高产、耐密、紧凑型夏玉米新品种邢玉10号和邢玉11号为试材,在行距0.6 m条件下,种植密度均设54 000、58 500、63 000、67 500和72 000株/hm~2计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参试玉米品种的产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邢玉10号和邢玉11号种植密度分别为67 500和63 000株/hm~2时穗部综合性状较好,产量最高且均与其他密度处理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种植密度为63 000株/hm~2时2个品种均开始出现少量倒伏,继续增加密度,倒伏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本研究条件下,邢玉10号和邢玉11号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分别为67 500和63 000株/hm~2。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玉米高产高效,以龙育828为供试品种,设置3个施氮水平(150,300,450 kg·hm~(-2))和3个种植密度(52 500,60 000,67 500株·hm~(-2)),研究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龙育828产量和氮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均显著影响龙育82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在本试验设置密度范围内,增加种植密度,龙育828产量显著提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龙育828产量在低密度(52 500株·hm~(-2))条件下显著增加,而在中密度(60 000株·hm~(-2))和高密度(67 500株·hm~(-2))条件下呈先增后降趋势。提高氮肥施用量,氮肥偏生产力(NPFP)、氮肥农学利用率(ANUE)、氮肥利用率(NUE)、氮素收获指数(NHI)整体呈下降趋势;随着密度的提高,在低氮(150 kg·hm~(-2))和中氮(300 kg·hm~(-2))条件下,NPFP、ANUE、NUE呈增加趋势,NHI呈下降趋势,而在高氮(450 kg·hm~(-2))条件下,NHI和NUE呈降低趋势,NPFP和ANUE呈增加趋势。在施氮量300 kg·hm~(-2)和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时,玉米产量最高(11 217 kg·hm~(-2))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氮肥利用率最高的组合则是施氮量150 kg·hm~(-2)与密度67 500株·hm~(-2)。因此,考虑到产量和经济效益,在本试验条件下认为施氮量为300 kg·hm~(-2)与密度为67 500株·hm~(-2)的组合为最适宜处理。  相似文献   

10.
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津农业科学》2015,(10):78-82
在试验条件下,在2 500~8 500株·(667 m2)-1种植密度范围内,不同种植密度处理对玉米产量有极显著影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增加,当种植密度超过一定范围后,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反而下降。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的影响存在差异,郑单958在5 263株·(667 m2)-1种植密度下达到最高产量521.8 kg·(667 m2)-1,登海618在6 108株·(667 m2)-1达到最高产量777.73 kg·(667 m2)-1。除了秃尖长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外,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单穗质量和单穗粒质量等穗部性状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1.
选用密植型玉米辽单565和郑单958两个新品种,每667m2种植5 000株、4 500株、4 000株,以当地主栽品种丹玉39每667m2种植3 200株为对照,进行了密度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密植品种增加密度后都比对照品种产量高.郑单958每667m2种植5 000株、4 500株、4 000株的分别比对照品种丹玉39增加36.15%、22.82%、20.06%;辽单565每667m2种植5 000株、4 500株的分别比对照品种丹玉39增加19.2%、15.15%.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新品种‘九圣禾2468’在山西南部小麦玉米连作区的适宜密度,为制定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和加快新品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7种密度对‘九圣禾2468’玉米的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九圣禾2468’玉米品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穗数增加,百粒重、穗粒数、出籽率均降低,空秆率上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干物质积累呈下降趋势,群体干物质积累呈上升趋势,收获指数和成熟期叶面积指数随着密度的增加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产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种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符合一元二次方程,密度在82 500~90 000株·hm~(-2)产量显著提高。因此,在本试验生产条件下,‘九圣禾2468’玉米适宜种植密度在82 500~90 000株·hm~(-2)。  相似文献   

13.
于2012年在宁夏大学实验农场大田生产条件下,以参试的玉米品种中单909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4次重复,9种种植密度(每667 m2种植4 000、5 000、6 000、7 000、8 000、9 000、10 000、11 000、12 000株),记为处理M4~M12,分析中单909玉米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潜力和高产适宜栽培密度.结果表明:处理M4~M12生育期为134~136 d,每667 m2产量为1 128.04~1 250.91 kg,其中每667 m2种植密度为6 000株的产量最高,每667 m2达到1 250.91 kg;种植密度为4 000株和9 000株的产量最低,每667 m2分别为1 128.04kg和1 129.81 kg.每667 m2产量潜力最大的种植密度是6 000株.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掌握不同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旱作区秸秆覆盖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分别在高(900kg·hm~(-2))、中(750kg·hm~(-2))、低(600kg·hm~(-2))3种施肥条件下进行4种种植密度(45 000株·hm~(-2)、52 500株·hm~(-2)、60 000株·hm~(-2)和67 500株·hm~(-2))试验,并对其主要生长指标和产量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旱作区秸秆覆盖马铃薯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商品薯率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同等肥力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马铃薯产量及商品薯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60 000株·hm~(-2)种植密度下产量及商品薯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0 112.45kg·hm~(-2)和89.1%;相同密度下肥力越高,单株个数、大中薯个数、单株薯质量和大中薯质量也越大;施肥量×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的农艺性状影响不显著,但对产量影响显著。综合来看,900kg·hm~(-2)施肥量与60 000株·hm~(-2)种植密度组合为该种植区秸秆覆盖马铃薯种植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5.
玉米是陕西省旬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为探索玉米新品种陕单609在渭北旱塬春玉米区的最佳种植密度,充分挖掘该品种的增产潜力,2011~2013年该县连续3年设计5种不同种植密度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陕单609种植密度从4 000株/667m2增加到5 000株/667m2,随着密度的增加玉米产量逐渐提高,种植密度为5 000株/667m2时产量最高,为955.3kg/667m2,之后随着密度增加,产量逐渐降低;植株主要农艺性状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和穗位升高,茎粗明显变细,双穗率下降,倒伏率增大,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和千粒重均呈减少趋势。得出该地陕单609旱作地膜栽培的适宜密度应为4 500~5 000株/667m2。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陕北风沙草滩区玉米种植的最佳密度,通过设置667 m 4 000、5 000、 {6 000 }、7 000、8 000和9 000株6个密度梯度,主要研究不同的种植密度,对陕北风沙滩区春玉米的农艺性状、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株高、穗位高、秃尖长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表现出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密度在 {8 000 }株·667m-2,供试品种可获得高产,产量1 148.96 kg·667m-2,较其他处理分别增产31.3%、16.6%、8.4%、4.8%和5.7%。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籽用西葫芦单产水平,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自育品种金地1号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籽用西葫芦各项经济性状指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单瓜结瓜数及单瓜籽粒重结果影响不同,种植密度在1 700~2 000株·667m~(-2)时,单株结瓜数及单瓜籽粒重最多,单瓜籽粒重能达到43~49g。种植密度在2 000~2 300株·667m~(-2)时,籽用西葫芦各项性状均表现优异,百粒重达17g以上,产量稳定在134~148kg·667m~(-2),且果实长度及籽粒的商品性状表现良好,是最适宜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8.
以玉米杂交种丹玉405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及密度对植株性状、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和穗位都有所增加;宽窄行和二比空两种模式在灌浆期功能叶片净光合速率优于常规清种模式;在3 500株/667m~2和4 000株/667m~2密度下,宽窄行和二比空两种模式植株抗倒伏能力优于常规清种模式;3 500株/667m~2密度下,宽窄行和二比空的平均产量分别为814.8 kg/667~2和798.4 kg/667~2,极显著高于其它模式。最终认为丹玉405在海城地区通过宽窄行和二比空两种模式在3 500株/667m~2的密度下有助于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新品种平玉8号的产量和生长情况,探索平玉8号高产栽培的最佳种植密度,为了玉米新品种平玉8号的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平玉8号在一般肥力地块种植密度以60 0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优良品种与增加种植密度及高产的关系,进一步发挥品种和栽培密度之间的增产优势。(以登海8883为对照)、榆单9号、陕单609、郑单958、先玉335、陕单618六个品种、两种密度模式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667 m~2密度达到4 500株的条件下,只有榆单9号生产能力高于对照登海8883;而先玉335、陕单609、郑单958的产量虽然高于登海8883,但没有达到5%的差异显著标准,所以还不能肯定它们的生产能力确定高于对照登海883。在密度为5 500株·667m~(-2)的条件下,对照登海8883产量最高,先玉335产量略低于对照,差异不显著,说明先玉335与登海8883的产量在同一水平上,而其他品种产量则显著低于对照,适合用于密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