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雨条件下在松林进行噻虫啉微胶囊粉剂和48%噻虫啉水悬浮剂等6种剂量防治松褐天牛试验。结果表明,噻虫啉微胶囊粉剂对松褐天牛有较强的毒杀效果,且持效期可达35 d以上。1%、2%、3%的噻虫啉微胶囊粉剂在喷施35 d后松褐天牛死亡率分别为89%、66%和66%。林间喷施48%噻虫啉水悬浮剂1 000倍液、2 000倍液、3 000倍液35 d后松褐天牛死亡率分别为60%、65%和67%。建议下小雨天用1%噻虫啉微胶囊粉剂在林间喷粉防治松褐天牛。  相似文献   

2.
小雨条件下在松林进行噻虫啉微胶囊粉剂和48%噻虫啉水悬浮剂等6种剂量防治松褐天牛试验。结果表明,噻虫啉微胶囊粉剂对松褐天牛有较强的毒杀效果,且持效期可达35 d以上。1%、2%、3%的噻虫啉微胶囊粉剂在喷施35 d后松褐天牛死亡率分别为89%、66%和66%。林间喷施48%噻虫啉水悬浮剂1 000倍液、2 000倍液、3 000倍液35 d后松褐天牛死亡率分别为60%、65%和67%。建议下小雨天用1%噻虫啉微胶囊粉剂在林间喷粉防治松褐天牛。  相似文献   

3.
林间用静电和非静电喷雾3%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进行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结果表明,3%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相同浓度,用静电喷雾显著高于非静电喷雾杀灭效果。试验筛选出静电喷雾3%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4000倍药液浓度防治2-3龄幼虫马尾松毛虫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噻虫啉林间防治松褐天牛持效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林间用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48%噻虫啉水悬浮剂2种剂型防治松褐天牛试验结果表明,这2种剂型对该害虫有较强的杀灭效果,而且持效期长达28d;建议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200倍液、48%噻虫啉水悬浮剂3000倍液为林间喷雾最佳浓度,于松褐天牛羽化初期用药,30d后再喷1次。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枯死树清理、药剂喷粉防治松材线虫病的效果。方法:以1%噻虫啉微胶囊剂、3%噻虫啉粉剂为供试药剂,采用2种防治方法对试验样地连续防治2年,观察1年后和2年后的防治结果,对2种防治方法的防治效果、经济成本、生态效益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1%噻虫啉微胶囊剂的防治效果为75.48%,3%噻虫啉粉剂的防治效果为72.15%,成本均为900元/hm2,收益投入比分别为1∶0.74和1∶0.73;枯死树清理防治效果为50.31%,成本为2520元/hm2,收益投入比为1∶0.87。结论:药剂喷粉防治效果较好,清理死树作为基本的防治方法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试验对防治松墨天牛成虫的四种药剂进行了防治效果比对研究,从中遴选出在环境中自然降解快,药效高、持效长,对非靶标生物毒性低,对环境无污染的药剂。综合防效分析认为:在风景区防治松墨天牛应根据不同的剂型特点和需要选择使用。防治松墨天牛使用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8 mg·L~(-1)和15%吡虫啉微胶囊剂37.5 mg·L~(-1),具有防效高、持效性长优势;使用2.5%吡虫啉高渗可湿性粉剂25 mg·L~(-1)和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2.5 mg·L~(-1)具有速效性好特点,宜与其它药剂或方法混合使用以增强其持效。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毒力较高的药剂用于防治设施大棚的辣椒蚜虫,采用浸叶法测定了辣椒蚜虫对5种烟碱类农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棉蚜对啶虫脒和烯啶虫胺较敏感,LC50分别为0.935 8、1.729 9 mg/L;吡虫啉的活性最低,LC50为9.151 1 mg/L。桃蚜对啶虫脒、噻虫胺、噻虫啉敏感,LC50分别为1.279 4、2.196 4、2.273 8 mg/L;吡虫啉的活性最低,LC50为12.866 5 mg/L。5种农药对棉蚜的毒力大小依次为啶虫脒烯啶虫胺噻虫胺噻虫啉吡虫啉;对桃蚜的毒力大小依次为啶虫脒噻虫胺噻虫啉烯啶虫胺吡虫啉。  相似文献   

8.
在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选择3个小班开展1%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3%噻虫啉微囊悬浮剂和2%噻虫啉微胶囊粉剂防治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试验。结果表明,尽管以1%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3 000倍液、3%噻虫啉微囊悬浮剂1 5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较好,但是化学防治后虫口密度会逐渐恢复。因此,需要持续进行多年化学防治,才能达到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给防治梨二叉蚜提供技术参考,进行了7种杀虫剂对梨二叉蚜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药后3d防效以22%螺虫·噻虫啉悬浮剂1000倍液最高,为94.35%;药后6d防效以22%螺虫·噻虫啉悬浮剂1000倍液和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较高,分别为97.86%和94.19%。因此,在梨二叉蚜虫口数量较大时,可选用22%螺虫·噻虫啉悬浮剂和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进行防治;在虫口数量较低时,可选择使用22.4%螺虫乙酯悬浮剂和21%噻虫嗪悬浮剂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0.
几种内吸药剂对烟蚜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明确常用内吸药剂对烟蚜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为烟蚜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浸根法测定了6种内吸药剂对烟蚜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2%噻虫啉悬浮剂优于对照药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的室内毒力,相对毒力倍数分别为7.23和3.87。田间药效试验表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3 000倍液和22.4%螺虫乙酯悬浮剂2 000倍液、3 000倍液、4 000倍液和2%噻虫啉悬浮剂2 000倍液、3 000倍液、4 000倍液以及48%噻虫胺悬浮剂4 000倍液浸根处理后,更正防效达98%以上。因此,在生产上可作为防治烟蚜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11.
噻虫啉防治落叶松红腹叶蜂林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运用低毒无公害药剂噻虫啉防治落叶松红腹叶蜂的有效性,进行了噻虫啉防治落叶松红腹叶蜂林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噻虫啉微油烟剂和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对防治落叶松红腹叶峰均有效,施药后杀虫率达到80%以上,防治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聊城市茌平区适宜的小麦种衣剂,选用32%戊唑·吡虫啉、27%苯醚·咯·噻虫悬浮拌种剂、22%噻虫·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和3%苯醚甲环唑+70%吡虫啉等4种包衣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种包衣剂对小麦出苗、生长发育及产量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地下害虫、蚜虫、纹枯病均有明显的防控效果。虫害防控采用32%戊唑·吡虫啉效果最好,病害防控采用22%噻虫·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效果最好,推荐在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出防治番茄白粉虱的适宜药剂,选用12%哒满·异丙威烟剂、10%吡丙醚乳油、 22%螺虫·噻虫啉悬浮剂、22.4%螺虫乙酯悬浮剂、70%吡虫啉水剂、1.3%苦参碱水剂和100亿孢子·g-1白僵菌粉剂共7种杀虫剂,对番茄白粉虱进行药剂处理。运用密闭环境药效试验和田间药效防治试验两种方法,开展番茄白粉虱药效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密闭环境下施药后2 d调查,22%螺虫·噻虫啉、12%哒满·异丙威的防治效果最好。在田间进行施药试验显示,22%螺虫·噻虫啉悬浮剂防治效果最好,1 d的防治效果是96.04%,7 d的防治效果是97.18%,14 d的防治效果是95.70%,施药后的速效性和持效性都好于其他处理。70%吡虫啉的速效性和持效性都较差,1 d的防治效果是84.36%,14 d的防治效果是74.10%。而1.3%苦参碱、100亿孢子·g-1白僵菌作为生物制剂,虽然在防治初期的速效性较差,但是持效性好,而且生物制剂无毒,无化学残留,对植物、环境都有安全性,可与22%螺虫·噻虫啉悬浮剂联合用于番茄白粉虱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不同杀虫剂对梨木虱的田间防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7,(8):87-90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1.8%阿维菌素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8%噻虫啉悬浮剂、240 g·L-1螺虫乙酯悬浮剂、22.4%螺虫乙酯·噻虫啉悬浮剂、20%噻虫胺悬浮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梨木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7种药剂对梨木虱防治效果差别较为显著。其中1.8%阿维菌素乳油和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能有效控制梨木虱危害,且速效作用好、持效期长达15 d,药后5~15 d对梨木虱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6.4%~88.6%和88.1%~90.8%;240 g·L-1螺虫乙酯悬浮剂和48%噻虫啉悬浮剂速效性较差,药后5 d对梨木虱的防治效果为73.3%,70.2%,但是持效性效果较为显著,药后10~20 d对梨木虱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2.1%~98.5%和93.8%~96.%;22%螺虫乙酯·噻虫啉悬浮剂和20%噻虫胺悬浮剂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5~20 d对梨木虱的防治效果为88.1%~99.8%和89.1%~97.4%;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梨木虱防治效果较差,药后5~20 d对梨木虱的防治效果为71.3%~82.0%。在梨树安全生产中,建议轮换使用烟碱类和大环内酯抗生素类杀虫剂、季酮酸类杀虫剂防治梨木虱。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出防治小麦蚜虫的最佳药剂和剂量,提高药剂利用率,降低农药残留,减少环境污染,并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笔者通过对7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种常见药剂的不同剂量对小麦蚜虫的防效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45~60 g/hm~2)和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35~150 g/hm~2)见效快且持效期长,建议在许昌市小麦田防治蚜虫时,首选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其次为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防治稻飞虱常用农药品种的田间实际防治效果,选用烯啶虫胺10%水剂、噻虫嗪25%水分散粒剂、呋虫胺20%可溶性粒剂、吡蚜酮50%水分散粒剂、吡虫啉10%可湿性粉5种药剂进行了防治稻飞虱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烯啶虫胺10%水剂、噻虫嗪25%水剂、呋虫胺20%可溶性粒剂与吡蚜酮50%水分散粒剂4种药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好,吡虫啉10%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7.
为寻找有效控制棉蓟马危害、减少棉田农药使用的方法,2017年使用95%乙酰甲胺磷可溶粒剂、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等三种杀虫剂对新疆巴州农业科学研究院棉花无膜栽培试验地棉花进行播期拌种防治试验,以清水拌种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95%乙酰甲胺磷可溶粒剂、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对棉蓟马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棉种发芽无不良影响。使用95%乙酰甲胺磷可溶粒剂进行药剂拌种30天后对棉蓟马的防治效果可达54.58%~58%,明显优于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和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可作为药剂拌种防治棉蓟马的首选。使用种子量3‰~5‰的95%乙酰甲胺磷可溶粒剂行药剂拌种,均可有效防治防治棉蓟马。  相似文献   

18.
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水稻稻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对水稻稻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方法]设置30g/hm2 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5g/h㎡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0g/h㎡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以300g/h㎡10%吡虫啉WP为对照,研究各处理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药后3d 30g/h㎡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5g/h㎡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0g/h㎡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的平均防治效果为72.55%、76.62%、87.73%,药后20d的防治效果为68.18%、76.21%、81.55%。[结论]45g/h㎡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可有效地控制稻飞虱对水稻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新烟碱类化合物是一类高效、安全、高选择性的新型杀虫剂,在国内外市场发展很快。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了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研究开发,目前已取得不少进展。新烟碱类杀虫剂有: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氯噻啉、噻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呋虫胺等。据预测,新烟碱类产品今后5年内将占全球农药总量的15%~20%.  相似文献   

20.
以70%的吡虫啉WDG为对比药剂,进行50%噻虫啉WDG防治葡萄上白粉虱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噻虫啉WDG在2000倍液、2500倍液以及3000倍液浓度下的防治效果均好于对比药剂,其中稀释2000倍液药后7d的防效高达94.65%,药后14d的防效高达90.40%,远远高于对比药剂,且对葡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