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护地旱黄瓜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保护地专用旱黄瓜8个品种(系)作为试材,在保护地弱光条件下对旱黄瓜的18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并对产量性状进行通径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瓜重、瓜长、前期产量、叶面积、节间长与总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形指数、茎粗与总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第一雌花节位与总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二十节内的雌花数、节间长与前期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第一雌花节位与前期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品质与产量性状相关不显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二十节内雌花数对前期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为0.8617,其次为单瓜重;单瓜重对总产量正相关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为瓜长、二十节内雌花数。这为保护地专用早熟、优质、丰产旱黄瓜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111个玉米自交系为试材,对玉米雄穗主轴长、穗上节间长、株高、穗长与穗颈长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以探讨各性状对穗颈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性状变异较大,其中穗颈长变异最大,变异系数达25.68%.各性状自交系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各性状与穗颈长以及各性状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各调查性状与穗颈长相关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穗上第5节间>第4节间>第3节间>株高>第2节间>第1节间>雄穗主轴长>穗长.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上第5节间、第3节间、株高对穗颈长有较大的正向直接影响;穗长对穗颈长影响不明显;穗上第1节间、第2节间对穗颈长的直接通径系数为较小的负值.对穗颈长作用最大的是穗上第5节间(r=0.71**,p=0.531 1),其次分别为第3节间(r=0.65**,p=0.287 3),株高(r=0.57**,p=0.227 8).为了获得穗颈长较长的玉米品种,应注重选择穗上第5节间、第3节间较长,株高较高的品种,同时协调好各性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王雷仁  梁康迳 《种子》2001,(3):27-29
对IRRI25个新株型稻品种的每穗颖花数与10个茎秆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每穗颖花数与第1、2、4节间、长、茎粗、秆型指数和着粒密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且这些性状对每穗颖花数的通径系数也较大,在育种上,要提高每穗颖花数需要增加第1、2节间长度、茎粗、秆型指数,缩短第4、5节间长度。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影响超甜玉米鲜穗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间的主次关系。对20个超甜玉米自交系的11个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相关分析表明,鲜穗产量与穗长、行粒数、穗粗、百粒质量、穗行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出籽率呈显著正相关,与秃尖长呈极显著负相关。进一步进行通径分析表明,各性状对鲜穗产量的相对重要性依次为穗长、穗行数、百粒质量、穗粗、行粒数、出籽率和秃尖长。因此,增加穗长、穗行数,提高百粒质量和出籽率,并兼顾其他性状是提高超甜玉米自交系鲜穗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采用相关和通径分析法,对浇灌和非浇灌两种处理下的18个冬小麦品种节间长与产量性状和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株各节间长在两种处理下对产量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6.
水稻抗倒伏特性及其与茎秆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以22个中籼稻品种(组合)为对象,研究了水稻倒伏的敏感期和敏感节位,及倒伏指数与茎秆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稻的倒伏敏感期是在齐穗后21~28 d,敏感节位是基部第一个伸长节间;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倒伏指数与节间长、基部节间到穗顶的长和基部节间至穗顶的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基部节间外径、基部抗折力、基部节间壁厚、单位节间干重和秆形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抗折力对倒伏指数的负向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单位节间干重.说明改善水稻茎秆的质地结构、增加基部节间的充实度是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选用北疆早熟棉区早熟高产型陆地棉品种新陆早42号与陆地棉遗传标准系配置组合,对获得的F2代进行了生育期、产量及相关性状、纤维品质等性状的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变异系数最高的为果枝始节高,最低的为生育期;纤维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大部分表现为负相关性;产量相关性状中株高、单铃重、衣分与皮棉产量的相关系数和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生育期性状与皮棉产量的相关系数和直接通径系数均为负值,但可通过衣分对皮棉产量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为指导新疆棉花杂交后代早熟性状的选择和高产优质棉花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南通扁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6个南通地方扁豆品种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小区产量的变异系数较大,达到44.62%,而始收天数性状的变异系数仅为3.15%;百荚重与荚长等4对性状间呈极显著相关,7个性状与小区产量呈正相关;每荚粒数对小区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P=0.7054),因此对每荚粒数进行直接选择是扁豆高产育种的有效方法;荚宽对小区产量的负向直接作用最大(P=-0.5299),因此在育种过程中选择荚宽较小的品种有利于获得高产,但荚宽过小会降低每荚粒数,从而影响产量性状。  相似文献   

9.
双低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小丽  王通强 《种子》2005,24(1):70-72
用35个双低油菜品种,进行株高、角果长、分枝高度等主要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一次有效分枝、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其中得与千粒重达极显著正相关(r=0.548 9**);而角果长、分枝高度和二次有效分枝与单株产量呈负相关.株高、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与籽粒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其中千粒重与籽粒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0.679 0),其次是每角粒数(0.396 6)、单株角果数(0.377 3)和株高(0.309 5),而角果长等其它4个农艺性状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负值.因此,在油菜高产育种中,应加强对这些主要农艺性状的选择,特别应注重对千粒重、角粒数、单株角果数和株高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汪灿  胡丹  杨浩 《作物杂志》2013,29(6):18
以我国不同地区的80份苦荞品种为材料,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了苦荞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变异特征及相关关系,确定了构成苦荞产量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苦荞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变异系数达7.2%~34.5%,产量与株高、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千粒重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分枝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而与第一节间长和主茎节数的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苦荞产量的主要决定因子依次为分枝数、单株粒重、株高和千粒重,对产量的决定系数达0.7562。高产型苦荞品种的主要特征为植株高大、单株产量高、千粒重大且分枝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