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植物淀粉酶活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不同萌发时期的小麦中提取淀粉酶,研究在小麦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力的变化,并在测定酶活力的过程中加入不同的化学试剂研究化学环境对2种淀粉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硫酸钠、硫酸铜、氯化钙和氯化铝对2种淀粉酶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锌胁迫对白三叶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5,(5):532-535
以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外源硫酸锌(0,50,100,150,200,250,300,350,400 mg/L)处理对白三叶种子的萌发率、还原糖、总糖含量、淀粉酶活力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锌可以延缓白三叶种子的萌发,当硫酸锌质量浓度为50 mg/L时萌发率最高,促进种子α-淀粉酶的活性,但对淀粉酶总活力影响不明显,种子萌发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也受硫酸锌处理的影响;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白三叶种子中还原糖含量增加,超过这个范围,还原糖含量会降低,明显抑制总糖含量。  相似文献   

3.
EDTA对玉米汞害的缓解机制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表明,向含汞污水中加入EDTA,能恢复汞引起的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呼吸速率的降低,并恢复汞引起的苗期生长过程中的叶绿素含量、叶可溶性糖的积累速度,根系活力,以及硝酸还原酶活力的降低。导致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恢复。  相似文献   

4.
超声波处理对黄豆种子萌发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波对黄豆种子进行预处理,测定其萌发率,比较了萌发过程中可溶性糖、总黄酮、VC、蛋白质的含量,以及淀粉酶和蛋白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一定时间的超声波处理对黄豆萌发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轴长度均有促进作用,对萌发后黄豆芽的品质具有增益效应,其中以超声波处理25 min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外源一氧化氮(NO)处理对七叶一枝花种子萌发及其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检测了不同浓度硝普钠(NO供体)对七叶一枝花种子萌发的促进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最适浓度硝普钠处理后七叶一枝花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可溶性蛋白以及可溶性糖等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100μmol/L硝普钠促进七叶一枝花种子的萌发效果最为明显;与对照相比,不同时间段下硝普纳处理组种子中,NO含量在45~90 d显著高于对照组;可溶性糖含量总体上高于对照,且在15~45 d有显著差异;淀粉含量在15~45 d显著低于对照组;β淀粉酶活力在萌发早期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总淀粉酶活力的变化与β淀粉酶活力变化趋势一致;可溶性蛋白含量分析中,处理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都有随萌发推进而呈现下降的趋势。[结论]100μmol/L硝普钠促进七叶一枝花种子的萌发可能是通过提高种子萌发早期淀粉酶的活性,促进淀粉的水解和可溶性糖的产生,以及提高萌发期间种子内源NO的含量而实现。  相似文献   

6.
以水稻盐粳187种子为材料,初步研究胺(Put)在GA3促进种了萌发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种子吸水后48h内源GA1+3、Put含量和α-淀粉酶活力增强密切相关。外源GA3在促进种了大量萌发和α-淀粉酶合成之前道德诱导Put合成高峰。使用无胚半种子的进一步实验证明,外源GA3可诱导内源Put含量增加,外源Put可增α-淀粉酶活力。Put可能直接参与GA3调控种子萌发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以西昌市巴汝乡牧民自留燕麦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药剂浸种对其萌发时α-淀粉酶活力的影响。试验采用不同浓度赤霉素、抗坏血酸、水杨酸、CuSO4对燕麦种子进行24 h浸种处理后测定燕麦种子发芽后的第1、3、5、7天的α-淀粉酶活力。结果表明:0.1 mmoL/L的水杨酸处理燕麦种子对其α-淀粉酶活力的提高效果最佳,高浓度水杨酸(0.2 mmoL/L)抑制α-淀粉酶活力;0.3 mmoL/L的赤霉素对α-淀粉酶活力的提高作用次之;抗坏血酸溶液处理燕麦种子对α-淀粉酶活力的提高作用不明显;在一定范围内低浓度的CuSO4对燕麦种子萌发对α-淀粉酶活性的提高作用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8.
PEG预处理提高玉米种子活力和萌发代谢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了PEG预处理对玉米种子活力及萌发代谢性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PEG处理可以提高玉米种子活力及幼苗抗高温的能力,增强萌发玉米种子的呼吸作用,明显提高萌发期间淀粉酶、脂肪酶、转氨酶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PEG预处理对玉米种子活力及萌发代谢性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PEG处理可以提高玉米种子活力及幼苗抗高温的能力,增强萌发玉米种子的呼吸作用;明显提高萌发期间淀粉酶、脂肪酶、转氨酶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对生物化学实验"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比较"进行了合理的改进,简化实验操作,减少实验误差,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指出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保证实验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1.
不同含水量甜玉米种子抗老化作用及其机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人工老化法研究了不同含水量甜玉米种子在老化过程中的活力变化及生理特性,检测了含水量为39.5~104.0g/kg老化甜玉米种子的发芽率、种子脱氢酶和淀粉酶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含水量的甜玉米种子抗老化劣变的能力不同。甜玉米种子含水量降至39.5g/kg,能显著提高抗老化劣变的能力。另外,不同含水量的甜玉米种子POD同工酶谱不同。  相似文献   

12.
甜玉米种子活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甜玉米近年来发展迅速,种子活力低、苗势差一直是限制甜玉米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综述了影响甜玉米种子活力低下的遗传和环境因素,并从育种、栽培和种子预处理方面提出了提高种子活力的方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甜玉米种子活力差异近等基因系植株生育后期源库关系,进一步阐明甜玉米种子活力形成的生理基础,以2组种子活力差异的近等基因系材料hv1与lv1、hv2与lv2为试材,研究其生育后期叶"源"和籽粒"库"的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种子活力高的近等基因系材料(hv1和hv2)籽粒的可溶性糖含量较低,而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吐丝后,种子活力高的近等基因系材料(hv1和hv2)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较高。研究还表明: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光合生理特性(除叶绿素b含量外)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而籽粒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吐丝后30 d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a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均显著正相关。因此,适度较强的叶片光合生理,保证光合产物的高效积累,降低籽粒可溶性糖含量,提高籽粒可溶性蛋白含量,是提高甜玉米种子活力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花后高温对春小麦种子质量的影响,为减缓高温危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春小麦宁春4号和繁08-3为供试材料,盆栽条件下,花后10~25 d在自制的温箱中进行高温处理,研究花后高温对春小麦种子淀粉酶活性和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花后高温显著降低了春小麦种子的发芽率、种子活力和淀粉酶活性,使宁春4号的发芽率降低了2.08%,种子活力降低了22.25%;使繁08-3的发芽率降低了4.08%,种子活力降低了22.94%。[结论]花后高温降低了春小麦种子的活力,从而影响种子的出苗率,最终影响春小麦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以高油玉米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了标准发芽、电导率测定、脱氢酶活性测定、丙二醛含量测定活力检测方法,对人工老化获得的高油玉米不同活力水平的种子进行了各项活力指标的测定,对人工老化和自然老化获得的不同活力水平的种子进行了各项活力指标的测定;同时进行田间种植,测定不同活力水平高油玉米种子的田间出苗率。通过各活力室内测定指标与田间出苗率的相关性分析,以确定高油玉米种子活力检测的适宜指标和方法。结果表明:高油玉米种子活力检测的适宜方法为标准发芽试验、电导率测定试验。  相似文献   

16.
甜玉米种质资源种子活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旨在为甜玉米种子活力性状评价、鉴定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以95份甜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通过幼苗生长测定、抗冷测定和人工加速老化试验,调查了标准发芽率(GE)、苗高(SH)、根长(RL)、低温相对发芽率(CRGE)、老化相对发芽率(ARGE)、老化相对根长(ARRL)、老化相对苗高(ARSH)7个指标,运用隶属函数法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种子活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甜玉米资源种子活力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7个指标的遗传变异系数在14.42%~34.46%之间,累计贡献率为71.27%,通过逐步回归建立了种子活力综合评价数学模型Y活力=-2.596+1.626GE+1.07ARGE+0.628CRGE (R2=0.900),预测结果与隶属函数值(L)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最终基于活力综合评价值将95份自交系分为5个等级,标准发芽率、低温相对发芽率和老化相对发芽率可作为甜玉米种子活力评价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种子活力是检验种子质量高低的一项最重要的指标。采用苏糯一号玉米种子为材料,研究了He-Ne激光不同剂量以及不同照射时间对糯玉米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3mA剂量的激光照射糯玉米种子50s能够明显的提高其种子活力,增加幼苗可溶性蛋白和淀粉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甜玉米种子携带真菌与种子活力关系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明确甜玉米种子携带真菌种类,探讨真菌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洗涤检测法和PDA平板法对市售7个甜玉米品种和2个普通玉米品种进行种子携带真菌检测,同时以滤纸卷法对种子活力进行测定。【结果】供试种子外部带菌量差异显著,主要菌群为镰刀菌属(Fusarium spp.)、青霉属 ( Penicillium spp.)、曲霉属(Aspergillus spp.)和枝孢属(Cladosporium sp.);种子内部带菌率在品种间差异显著,以甜玉米442最高,达到99.3%,普通玉米农大108最低,仅为4.4%;甜玉米种子内部寄藏优势菌群为镰刀菌属、青霉属、曲霉属、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平脐蠕孢属(Bipolaris spp.)和黑孢属(Nigrospora sp.),其中甜玉米种子内部寄藏平脐蠕孢属真菌为首次报道。除甜单22外,其余6个品种的甜玉米种子内部总体带菌率和带镰刀菌率均显著高于普通玉米品种。甜玉米种子多项活力指标显著低于普通玉米种子。【结论】种子内部带镰刀菌率与种子活力相关性分析表明,种子内部寄藏镰刀菌是影响甜玉米种子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砂引发对甜玉米种子萌发及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以皖玉10号、安甜3号两个甜玉米品种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含水量的砂基质引发对甜玉米种子萌发及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砂引发处理均能明显提高甜玉米种子幼苗生长测定的发芽势、芽长、苗鲜重、苗干重、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明显减少种子的平均发芽日数,同时,明显提高低温处理试验的芽鲜重、芽干重和简化活力指数.砂引发对甜玉米种子电导率的影响,两个品种的表现不同,皖玉10号的电导率与活力指数、模拟田间出苗率均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安甜3号种子则存在一定的负相关.两个甜玉米品种种子砂引发基质的最适水分含量均为7.4%.  相似文献   

20.
以7个甜玉米品种的种子为试材,采用幼苗生长测定、电导率测定、加速老化试验、抗冷测定、模拟田间出苗率测定5种常用方法测定种子活力,并与其种子的田间成苗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幼苗生长测定的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抗冷测定的发芽率和模拟田间出苗率与田间成苗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该研究认为,幼苗生长测定、抗冷测定和模拟田间出苗率测定均是甜玉米种子活力测定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