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青海省珍稀食用菌野生黄绿蜜环菌子实体的挥发油成分,并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共分离出21个峰,确认了其中13种成分,所鉴定的组分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7.1%,主要成分是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金银忍冬花蕾中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金银忍冬花蕾中提取挥发油,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挥发油收率为0.2%,通过GC-MS分析,从中鉴定了25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0%以上。结论本文首次对金银忍冬花蕾中的挥发油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开发金银忍冬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黑骨藤和青蛇藤挥发油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黑骨藤、青蛇藤叶中的挥发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数据系统联用法对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从黑骨藤叶挥发油中鉴定了19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4.54%;从青蛇藤叶挥发油中鉴定了11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8.99%。黑骨藤、青蛇藤叶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相同,为11,14,17-二十碳三烯酸甲酯、棕榈酸和亚油酸。  相似文献   

4.
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玉蜀黍叶的挥发油进行了分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玉蜀黍叶中提取挥发油。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共鉴定了18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57.64%以上。本研究首次对玉蜀黍叶中挥发油进行了分析,为玉蜀黍叶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槭叶蚊子草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槭叶蚊子草中提取挥发油。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共鉴定了24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48.18%以上。本试验首次对槭叶蚊子草中挥发油进行了分析,为槭叶蚊子草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新疆地钱和钝叶光萼苔等2种苔类植物挥发油进行提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离鉴定;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地钱挥发油中共分离出24种成分,确认了其中的22种成分;钝叶光萼苔挥发油中共分离出25种成分,确认了其中的19种成分,两者主要成分为烯萜类和醇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赵文彬  谭勇  朱芸  相颖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500-10502
[目的]对大果阿魏的叶片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寻找新疆阿魏和阜康阿魏的药用替代品。[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挥发油化学成分。[结果]从大果阿魏叶挥发油中分离出84个成分,鉴定出其中的78种化合物;树脂胶挥发油分离出77个成分,鉴定出63种化合物。[结论]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阿魏挥发油,方法简便、准确,该研究结果对寻找新疆阿魏和阜康阿魏的代用品及为扩大阿魏药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酸浆浆果挥发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机的分析方法,分析了酸浆浆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从中确定了17种化合物,鉴定组成挥发油总量的84.49%,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基酯为酸浆特效成分。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新疆地钱和钝叶光萼苔等2种苔类植物挥发油进行提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离鉴定;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地钱挥发油中共分离出24种成分,确认了其中的22种成分;钝叶光萼苔挥发油中共分离出25种成分,确认了其中的19种成分,两者主要成分为烯萜类和醇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选马尾松松针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挥发油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马尾松松针挥发油,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液料比、提取时间、浸泡时间对马尾松松针挥发油提取得率的影响,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马尾松松针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9:1,提取时间3h,浸泡时间7h。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从马尾松松针挥发油中分离出96个峰,鉴定了其中的35种成分,占挥发油总离子流的93.13%,主要成分是单萜和倍半萜,以及少量萜烯的醇、酯类化合物。[结论]该研究为马尾松松针的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沙田柚柚皮提取物的抗菌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柚皮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乙醇提取沙田柚柚皮中的有效成分,滤纸片扩散法测定柚皮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温度对柚皮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影响,比较柚皮中的主要成分黄酮和香精油的抑菌作用。[结果]柚皮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与100μg/ml的青霉素效果相当,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酵母菌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对米曲霉和黑曲霉没有明显的抑菌效果,施用7 h时抑菌圈较大,10 h后抑菌圈逐渐变小。温度对柚皮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有明显影响。柚皮中的黄酮和香精油都具有抑菌作用,且香精油的抑菌活性低于黄酮。[结论]柚皮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无溶剂微波提取法提取柚皮精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柚类果实的外果皮为试材利用自制的微波结合重力萃取装置提取柚皮精油比较了无溶剂微波法 与水蒸馏法提取精油的效果结果表明2 种方法提取250 g 柚皮的精油量均在0.40 mL 左右无溶剂微波法提取可 节省时间90%以上节能60%气相色谱分析表明,无溶剂微波法与蒸馏法提取精油的成分基本相同,表明无溶剂微 波提取基本不影响柚皮精油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刘顺珍  刘红星  张丽霞  黄燕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5968-15970,15972
[目的]分析金橘叶和金橘果皮挥发油成分的异同。[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金橘叶和金橘果皮中的挥发油,采用GC-MS分析检测金橘叶和金橘果皮中的挥发油组分,比较两者挥发油组分的异同。[结果]金橘叶挥发油中鉴定出27种成分,占总量的91.37%;金橘果皮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4种化学成分,占总量的96.23%。金橘叶和金橘果皮挥发油中都含有α-蒎烯、芳樟醇、β-石竹烯等13种物质。[结论]两种原料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不同,且相同的13种成分其含量也不同。  相似文献   

14.
聂锦霞  张大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76-977,1002
[目的]研究柚子(Citrus maxima)皮粉对含铬(Cr6+)废水的吸附效果及其吸附动力学方程。[方法]以柚子皮粉作为吸附剂处理含铬废水中Cr6+,考查溶液pH、柚子皮粉用量、反应时间以及Cr6+初始浓度对柚子皮粉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在室温下,溶液pH≤2、柚子皮粉用量10 g/L、反应时间100 min时,初始浓度为10 mg/L的含铬废水其Cr6+去除率可以达到99%以上。吸附等温线拟合结果表明:柚子皮粉对Cr6+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式,且该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结论]该研究可为柚子皮粉的工业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乙醇沉淀法提取柚皮果胶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优化乙醇沉淀法提取柚皮果胶的工艺。[方法]采用乙醇沉淀法提取柚皮果胶,探讨柚皮提取液浓缩程度、沉淀用乙醇的浓度和用量、沉淀时间、洗涤用乙醇的浓度和用量、洗涤次数对果胶沉淀得率及产率的影响。[结果]当柚皮浓缩液与原提取液体积比为2∶5时,果胶沉淀得率为75.56%,且产品的表观品质较好。沉淀用乙醇与柚皮提取液体积比以1∶2较合适,沉淀用乙醇浓度取80%。混合体系中果胶浓度为3.678 mg/ml,乙醇与水的体积百分含量分别为44.4%和55.6%。当沉淀时间为30 min时,果胶沉淀得率达98.55%。沉淀粗果胶洗涤1次即可,洗涤用乙醇浓度选40%,洗涤用乙醇与柚皮提取液体积比为1∶5。[结论]在该研究确定的工艺条件下,乙醇沉淀法提取的柚皮果胶的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6.
野香橼果皮油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野香橼果皮中所含精油的提取方法以及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仪分析了其中34种成分,并与叶油成分作了对比,提出了开发利用果皮油作为香料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茶叶水提物和柚皮水提物对Cu2的吸附动力学.[方法]以茶叶和柚皮的水提物为吸附剂,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对重金属Cu的含量进行检测分析,考察了pH、吸附时间、吸附剂投加量等对水提物吸附Cu2+的影响规律和动力学吸附特征.[结果]试验表明,茶叶水提物和柚皮水提物对Cu的最佳吸附pH为5,吸附平衡时间为6h,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56.55和131.35 mg/g.用化学动力学中的拟一级动力学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对吸附动力学曲线进行拟合,发现2种水提物都较符合二级反应规律,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5和0.995 6.用Langmuir型和Freundlich型等温吸附模型对吸附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2种水提物都更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882 7和0.934 2.[结论]研究可为重金属的吸附及检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蜜柚果实不同空间部位植酸及矿质营养有效性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植酸(PA)、矿质元素含量及其有效性在蜜柚果实中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蜜柚矿质营养的生物强化以及果实综合营养评价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平和蜜柚产区5个代表性蜜柚品种(白肉蜜柚、黄金蜜柚、红肉蜜柚、三红蜜柚、红棉蜜柚)为供试材料,将成熟期蜜柚果实从外到内细分为黄皮层、白皮层、囊衣和果肉,分别利用铁沉淀法、ICP-MS(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PA与矿质元素的摩尔比,分析蜜柚果实不同空间区位的PA、矿质营养的含量及其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三元模型模拟锌在人体肠道内的有效吸收。【结果】蜜柚果实中,磷组分(磷、无机磷)以果肉中含量最高,但PA含量最低。PA含量从外到内总体表现为持续降低的趋势(黄皮层>白皮层>囊衣>果肉)。果肉中植酸磷(PAP)含量仅占总磷的4%,而果皮为30%。此外,果肉中PA表现出显著的基因型差异。不同蜜柚品种果肉中PA含量以红肉蜜柚最高,三红蜜柚和白肉蜜柚最低,最大相差2.6倍。而果肉中磷和无机磷在不同蜜柚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从矿质元素的分布角度看,果皮(黄皮层、白皮层和囊衣)中钙(Ca)的含量较高,果肉中磷的含量较高,而铁(Fe)在果皮不同部位均显著高于果肉,且以在黄皮层和果肉中变异最大。受蜜柚果实不同部位PA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共同影响,黄皮层中的[PA]/[Mg]和[PA]/[Fe]最高,白皮层中[PA]/[Zn]和[PA]/[Mn]最高,而果肉中[PA]/[Ca]最高。此外,果肉中矿质元素的有效性也表现出显著的基因型差异。黄金蜜柚的[PA]/[Fe]是红棉蜜柚的将近6倍。红棉蜜柚的[PA]/[Zn]是白肉蜜柚和三红蜜柚的3.6倍。5个供试蜜柚品种中,三红蜜柚和白肉蜜柚属低PA、高矿质元素有效性品种。【结论】蜜柚果实的PA、矿质元素及其有效性在不同蜜柚品种之间,以及果实不同空间部位均存在显著差异。果肉中磷主要以无机磷的形态存在,而非PA。推测果肉的低PA背景对矿质元素的抑制效应相对有限。而果皮中(黄皮层、白皮层)PA含量相对较高,在果皮深加工过程中需注意其矿质元素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9.
成熟的光皮木瓜具有非常浓郁的果香,为考察其作为香精香料的潜力,以乙醇为溶剂用回流法对光皮木瓜皮中精油进行提取,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分子结构进行鉴定,并通过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实验考察其抗氧化性。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光皮木瓜皮精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木瓜皮/乙醇料液比为1∶60 g/mL,提取时间为4 h,果皮粉碎为粉末,在此条件下精油的提取率为4.1%;在精油中鉴定出50个化合物,其中以酯类和烯烃类为主,主要香气成分为苯甲酸乙酯、DL-苹果酸二乙酯和苯甲醛;精油浓度为800 mg/L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3.73%,浓度为 1 000 mg/L时,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61.48%,相同条件下维生素C的清除率分别为 93.45%和 78.12%。光皮木瓜皮精油不仅香气成分含量高,而且还具有一定抗氧化效果,可作为化妆品、食品添加香料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用离子交换法从柚皮中提取果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用离子交换法从柚皮中提取果胶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离子交换法提取柚皮果胶的最佳工艺条件是:732阳离子交换树脂用量7%,提取液酸度pH值2.0,提取温度85℃,提取时间2.5 h,料液比1∶30。此工艺条件下,果胶得率为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