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4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及其配套法规规定,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马铃薯为主要农作物,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其他一二种农作物为主要农作物。《种子法》及其配套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新品种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下简称《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等对主要农作物品种从试验、示范、审定、推广、生产、经营、管理、保护等皆给予明确的定义,形成一个完整的法律保护体系。但是,由于法律没有明确规定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在生产、经营前必须通过审定,使得非主要农作物品种保护的实际操作性较差,市场化运作秩序比较混乱。本文就种子市场非主要农作物品种不审定制度与品种保护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2.
农作物新优品种的推广应用在农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保护条例》)的实施,我国种子生产经营市场的有序放开,种子生产经营主体急剧增加,国有、民营种子企业、种子经销商、种子代销商及农作物育种部门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农作物品种的推广  相似文献   

3.
农作物品种适宜种植区域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和《四川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都对农作物品种适宜种植区域作出了法律规定。特别是2006年《条例》第二次修订之后,更具针对性,对种子选育、生产、经营、使用、推广、管理的法律规范更加明确清晰,可操作性更强:推进了种子产业化进程,提高了对种子行业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颁布后,我区原来制定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以下简称《种子条例》)有许多地方与《种子法》的规定不符,而且广西种子管理工作也有其特殊性。为更好地贯彻实施《种子法》,切实加强我区种子管理工……  相似文献   

5.
种子企业引育种材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颁布实施以来,种子企业不能继续无偿使用科研单位育成的农作物新品种,为了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纷纷开展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和选育工作。但是,由于种子企业从事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工作时间较短,对引育种材料的管理缺乏经验,常常导致材料流失、品种权被侵犯等现象发生。因此,研究解决引育种材料管理问题是种子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刘再良  刘言 《种子世界》2013,(12):13-14
1 三大盲区 1.1 盲区一:销售终端无准入门槛,陷法律盲区 目前,关于种子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方法》、《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等系列法律法规,对公司注册、品种选育、生产经营、分支机构设立、种子质量纠纷等都有相关条文,  相似文献   

7.
农作物种子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及农民收入的增长。因此,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后,各级农业部门及其所属的种子管理机构,在实施种子法律法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对种子经营及使用行为予以了规范,农作物种子市场正逐步走上法制化管理轨道。  相似文献   

8.
农作物种子包装标签是种子产品与质量信息的唯一体现,是种子企业信誉的重要载体,是种子使用者选购种子的重要依据,也是种子管理部门通过种子包装标签检查加强品种与种子质量监管的重要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以及《农作物种子包装规定》(以下简称《包装规定》)、《农作物种子标签管理办法》、《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以下简称《标签通则》)等对规范农作物种子包装标签提出了严格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了加强农作物种子管理,规范种子生产、经营、使用行为,调动广大群众选育种子的积极性,大力发展种子产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甘肃制定出了《甘肃省农作物种子条例》,向全省公布,巳于2004年9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34条,内容涵盖了种质资源保护、品种审定、种子生产、种子经营、种子行政审批、种子质量检验、种  相似文献   

10.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和《辽宁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颁布实施,确立了种子管理部门执法地位和行政职能。《条例》明确了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农作物种子工作,其所属的种子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种子管理工作。随着种子市场进一步开放,新品种的不断  相似文献   

11.
《种子世界》2013,(3):56-57
《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指出,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将加快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等一批“涉种”法律法规的步伐,同时将着力完善农作物种子管理体系。规划明确,要加快研究修订种子法和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修订农作物品种审定、种子标签管理、农业植物新品种权侵权案件处理规定等配套规章。  相似文献   

12.
武合讲 《种子世界》2010,(10):14-15
<正>1探讨的案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规定,种子经营实行许可制度;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无证或者未按照许可证的规定经营种子。无证或者未按照许可证的规定经营种子的行为违反了种子法强制性规定,所签订的种子买卖合同无效。因无效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  相似文献   

13.
论农作物种子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勇 《中国种业》2007,(2):23-25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作物育种主体逐渐市场化,但由于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育种单位(者)的权利没有保障,智力投入难以得到应有的回报。1999年4月23日,中国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1978年文本)》,成为该公约第39个成员国,并随之颁布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农作物种子企业有了保护其产品知识产权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高建国  缪斌  徐斌 《种子世界》2009,(10):10-11
近年来,如东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和《江苏省种子条例》(以下简称《条例》),2002年进行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实行种子管理与经营彻底分离,通过建立健全种子管理机构,理顺管理职能,创新管理机制,强化市场监管,全县种子管理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5.
农作物种子管理与植物新品种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其配套办法的实施.为品种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技术保障.使我国种子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法制、科学、规范化的轨道。但是,由于各套法律法规出台的时间和背景不同.导致很多种业工作者对农作物种子管理和植物新品种保护两者的关系还存在概念上的模糊.其实这两者之间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  相似文献   

16.
《种业导刊》2012,(8):5-6
第一条为规范农业植物品种命名,加强品种名称管理,保护育种者和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7.
专家观点     
《种子世界》2006,(9):57-57
何晶:建议制定《植物新品种保护法》 何晶是全国人大代表、丹东农科院玉米研究所所长。何晶认为,1997年3月20日国务院发布的我国第一部植物新品种保护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8年来,我国的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当初《条例》设置的运作模式、处罚条款等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及飞速发展的种子行业的新形势、新情况,品种权人的一些正当权益得不到及时有效保护,一些执法环节缺少法律保障。法律赋予的执法权力在相关司法解释里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或者缺乏可操作性。目前仅靠出台一些司法解释及配套规定也是杯水车薪,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司法实践和农林业实践急需比《条例》更强大、更完整、更系统的法律支持,即实践需要将《条例》上升为“保护法”。另外,到目前为止,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中品种保护只是一个条例,这与我国执行国际公约不相配套。  相似文献   

18.
《种业导刊》2010,(2):8-10
<正>为组织开展好2010年"种子执法年"活动,切实加强种子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颁布实施,有效地调动了育种家的积极性,新品种不断增加,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作物新品种的育成,推动了我国种子产业的发展,同时也给种子使用者在选用品种时带来困惑。现阶段我国农村的农业生产主要以家庭承包为主,大多数地区每户的种植面积一般在0.5hm^2以下。  相似文献   

20.
<正>1侵权行为种类《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法律法规及配套办法的实施,为种子经营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技术保障,种子经营工作逐步向法制、科学、规范化方向迈进。但是仍有一些企业和不法商贩,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和诱惑,依然我行我素,打"擦边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