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寻求作物不同叶位叶片内部结构状态的差异是作物叶片结构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此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一系列关于稻麦的叶片研究表明:水稻、小麦、大麦的叶片随叶位上升其叶肉细胞结构趋于复杂化,这一变化正好与其生理功能的增强相一致。但是着眼于作物叶片不同叶位其生理功能的差异,深入地追究其内部结构原因的研究却较少见。就玉米而言,虽然已有对其叶肉细胞形态观察的报道,而不同叶位叶片光合细胞结构状况如何尚未见到详细报道。这一问题的明确对于理解玉米籽粒产量的来源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就此做些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
粮食安全问题是中国乃至世界未来面临的重要问题。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对解决粮食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作物叶片利用光能的能力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群体对小环境的影响反过来又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本文以水稻为例从栽培和株型育种两个方面讨论了优化群体结构、实现作物超高产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节单位(phytomer)是禾本科作物形态结构基本组成单元,是模块化理论在禾本科作物形态结构认知上的延伸,也是禾本科作物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尺度之一。基于节单位结构与功能的模块化属性,综述了禾本科作物节单位的概念及其在作物结构与功能研究中的应用。首先从节单位的概念出发,介绍了节单位概念发展过程;然后分别从结构和功能的角度对基于节单位的禾本科作物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结构研究主要从拓扑结构、几何结构、形态建成三方面阐述,功能研究主要从光合产物分配、生育期预测和发育过程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从节单位定义的规范性、几何结构重建、表型数据提取及显微结构等方面对基于节单位的禾本科作物结构功能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弱光逆境对主要果菜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弱光是影响我国北方设施内果菜类蔬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限制因子。从植株的外观形态、光合作用、叶片膜质过氧化作用、矿质营养吸收、内源激素和产量品质等方面综述了弱光逆境对主要果菜类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并讨论了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玉米不同叶位气孔数量及形态。[方法]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玉米不同叶位解剖结构的差异。[结果]不同叶位叶片上表皮及下表皮气孔的数量及形态存在差异,且上表皮和下表皮气孔的大小及数量规律不同。[结论]该研究为挖掘玉米生产潜力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杨颖  吴昊  马强  张瑛  顾汉柱  叶苗  张耗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7):16-18+29
水稻不仅是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同样也是农业水资源第一大消费作物。水分高效利用一直是水稻资源利用效率的研究热点。从水分利用效率的内涵和叶片结构、叶片化学组成、叶片水力参数、叶片光合等方面概述了水稻叶片特征及其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光作为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环境因子,除了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外,还作为一种信号因子,在植物的形态建成和生长发育方面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从种子萌发、根系生长、茎生长、叶片生长、开花、光合作用、抗病性等方面综述光质对作物形态建成和生长发育的影响,并且在此基础上,展望光质在调控作物生长发育方面的研究方向和途径,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作物模型是农业模型的重要内容,主要分为作物生长模型和作物形态结构模型。从油菜生长模型和油菜形态结构模型及可视化两方面,较系统综述了油菜作物的发育、生长(光合、呼吸、分配等)、水分平衡、氮素平衡、器官建成及管理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了油菜模型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展望了未来油菜作物模型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作物模型是农业模型的重要内容,主要分为作物生长模型和作物形态结构模型以及作物结构功能模型。本文从小麦生长模型和小麦结构功能模型及可视化两方面,较系统综述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生长模型和小麦地上部与根系的形态模拟及可视化的研究进展。在小麦生长模型方面,对美国的CERES-Wheat模型、荷兰的作物模型、澳大利亚的APSIM-Wheat模型和中国的WCSODS四种小麦生长模型进行了概述,并对小麦生长模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在小麦结构功能模型方面,根据研究器官的不同对根系、茎杆、叶和麦穗的形态结构模型与可视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小麦作物模型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对几种不同作物茎和叶片表皮茸毛的形态结构与分布特点进行了综述 ,阐述了不同作物上茸毛遗传的研究进展 ,并详细介绍了茸毛与抗旱性、抗虫性及抗病性关系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探讨了不同叶位烟草叶片厚度差异的原因。【方法】采用石蜡制片显微技术,对不同叶位、不同成熟度烟草叶片的解剖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所有试验材料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单位长度栅栏细胞数均随叶片成熟度增加逐渐减小,且其减小幅度上部叶最小;上表皮厚度则随着成熟度增加增大,下表皮厚度、组织比与组织结构紧密度无明显规律。同一成熟度的下、中、上3个叶位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上表皮厚度均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结论】相关性分析表明,上部叶片较厚主要由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决定。上部烟叶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比下部叶和中部叶厚且上部烟叶片厚度随成熟度的增加而变薄的速度较中部叶和下部叶慢,是导致上部叶较厚的解剖结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比较了麦类和黍类作物在光合器官细胞形态和光合性能方面的异同点。与黍类作物相比,麦类作物的叶肉细胞较大,且形态和组成较复杂;叶片的气孔密度较低;叶片的细胞形态随叶位上升逐步复杂化的趋势较明显,规律性也较强。黍类作物的光合速率一般高于麦类作物。麦类和黍类作物光合作用的日变化形式也有不同。麦类作物除叶片以外的绿色器官,具有与叶肉细胞类似的光合细胞,且有较强的光合功能,而黍类作物的这一特点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植物可以通过调整叶片微观结构来适应环境,本文研究了不同叶龄与叶位鸢尾叶片的气孔特征与叶脉网络结构等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叶片刚刚成熟时,近/远轴面气孔密度和叶脉密度高于幼叶和老叶,气孔大小则小于幼叶和老叶。从叶基到叶尖,近/远轴面气孔密度、纵脉密度、横脉密度以及叶脉密度逐渐增大,而近/远轴面气孔大小与网眼空隙面积却逐渐减少。由此可知,叶片刚刚成熟时,代谢较旺盛,抗性较强;叶片中间部位更能代表整个叶片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以玉米为材料,通过观察不同光强下玉米幼苗叶片的显微结构,探讨光强和叶位变化对玉米叶片花环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光强下,不同叶位的花环结构发育程度不同,在不同光强下,同一叶位的花环结构发育程度也不同。总体上,同一光强下,叶片的花环结构从1-5叶位逐步完善;而同一叶位的花环结构从200、1 300、1 000μmol/(m2.s)到600μmol/(m2.s)光强下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作物生长监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土壤和杂草等背景的识别、叶面积和株高测量、叶片的形态识别、作物营养信息监测等几个方面,对国内外计算机视觉技术在作物生长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分析了该研究领域面临的技术难题,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认为复杂背景的识别是前提,高效的图形图像算法是关键,作物的长相长势监测是重点,同时应注重网络化平台及系统的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6.
小麦生长模拟与三维可视化系统构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物生长过程的三维可视化是虚拟作物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小麦形态结构复杂,小麦生长可视化不易实现的问题,以小麦作物为对象,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小麦生长模拟模型和形态结构模型,从系统结构与功能、系统设计与实现、真实感图形渲染技术(颜色渲染、纹理映射、光照处理)等方面入手,构建小麦生长模拟与三维可视化系统,实现了小麦生长模型和形态结构模型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了小麦生长过程的三维可视化。小麦生长模拟与三维可视化系统将为小麦作物生长动态预测、栽培管理调控、作物株型设计等提供形象逼真的可视化工具,为小麦理想株型筛选,高产、高效、抗倒伏设计与优化等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作物抗旱机制及其指标的研究进展与现状   总被引:42,自引:4,他引:42  
概述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在作物的抗旱机制、抗旱鉴定指标方面的研究,从作物形态解剖特性、生理反应方面探讨其抗旱机制,力求认识作物抗旱的本质;并从作物形态、生长发育、生理生化等方面阐述抗旱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8.
作物三维可视化将为作物生长动态预测、栽培管理调控、作物株型设计等提供形象逼真的可视化工具,从而有力促进虚拟农业和信息农业的发展。针对小麦形态结构复杂、叶片三维可视化不易表达的问题,基于田间实测数据和NURBS曲面建模实现了小麦叶片的三维重建。首先,通过田间实验定期观测小麦形态数据(叶长、叶宽、茎叶夹角、叶片弯曲度、茎秆直径等),建立小麦叶片主脉控制点构造算法,将小麦形态数据转换为主脉控制点坐标;其次,确定所有控制点坐标和节点矢量,构建小麦叶片和叶鞘NURBS曲面;最后,借助Open GL图形库可实现小麦不同生育期的模拟模型,并实现了小麦叶片的扭曲形变。结果表明该方法选取的小麦形态数据具有代表性,重建的小麦叶片模型逼真度较高,接近实测模型,易于实现小麦生长过程的动态模拟。  相似文献   

19.
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对作物生长管理调控、产量预测和经济效益分析等有重要指导作用,形态结构模型为作物理想株型筛选、高产、高效、抗倒伏等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针对小麦形态结构复杂,生长可视化不易实现的问题,以冬小麦品种济麦22、衡观35和衡4399为材料,在天津市武清区开展了不同小麦品种和施氮水平的田间试验,采集小麦叶片高度形态数据,分析各品种冬小麦返青后叶片高度和有效积温的定量关系,用Logistic方程构建冬小麦返青后不同叶位叶片高度模拟模型。经数据检验,叶片高度模型绝对误差在0.01~2.82 cm之间,根均方差(RMSE)在0.32~1.52 cm之间,表明所建模拟模型精度较高,该模型对不同品种冬小麦生长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借助该模拟模型和已有研究成果,构造了不同品种、不同施氮水平下的冬小麦植株形态,实现了小麦生长模拟模型和形态结构模型的有机结合,逼真模拟冬小麦返青后动态生长过程,实现了不同品种冬小麦不同施氮水平下的生长可视化。  相似文献   

20.
一、叶面肥的施肥原理 叶片的主要功能是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同时将合成产物进行一定的生物化学转化和将其运转至其他器官。叶片同时也能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叶面对养分吸收的形态和机理与根相似。但叶的构造和根不同。从作物叶片结构看,在叶片的表面有一层角质层,角质层的外面有一层腊质层,角质层下面是叶表皮细胞,表皮细胞下面是叶肉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