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蜜蜂"爬蜂病"是一种综合症状.近年来,"爬蜂病"暴发比较频繁,且很难彻底治愈.从症状上看,其共同特点是青壮年蜂失去飞翔能力,在地面及蜂箱内爬行.  相似文献   

2.
蜜蜂“爬蜂病”是养蜂者的习惯称呼。其共同特点是成年蜂失去飞翔能力,在地面及蜂箱内爬行。可分为传染性“爬蜂病”与非传染性“爬蜂病”两大类型。传染性“爬蜂病”包括蜜蜂孢子虫病、蜜蜂螺旋体病和蜜蜂病毒病。非传染性“爬蜂病”包括寄生螨危害造成的爬蜂(多为幼蜂)、中毒性爬蜂如有毒蜜粉源植物和药物中毒、劣质饲料引起的大肚爬蜂、环境污染及工厂排放有毒气体和污水造成爬蜂和死亡。现将“爬蜂病”的防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熊成 《蜜蜂杂志》2024,(2):14-17
爬蜂病是使蜜蜂失去飞翔能力,在蜂箱内外四处爬行直至死亡的成年蜂病。该病的发生与环境温度、湿度有着密切关系,不同季节发生的爬蜂病,其表现症状也各不相同。蜂群患病严重时,大量青壮年蜂会持续爬出箱外,不久又会相继死亡,给养蜂生产带来较大损失。文章通过分析蜜蜂爬蜂病的症状与成因,并提供必要的防治措施,以保障养蜂生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在江南蜂群春季繁殖中,遇到“倒春寒”是常有的事。阴雨连绵,蜜蜂不能出勤采集。巢内幼蜂食用了花粉,不能及时出巢排泄飞翔,会引起消化不良,出现蜜蜂腹部膨大,后肠中粪便无法排出。蜜蜂只能在蜂箱底部,巢门口爬动,出现爬蜂、死蜂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蜜蜂爬蜂病是近几年对蜂群危害比较严重的病害之一。该病的病因比较复杂,制约因素也很多,常常与其它蜂病并发,发病症状都呈现出“爬蜂”的特点,如病蜂大肚,四肢麻痹,无力飞行,只能在地上爬行,最后死亡等,故而得名。1.病因:爬蜂病是多种病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孢子虫病、麻痹病以及马氏管变形虫、螺原体、蜂螨危害等。2.症状:由于病因复杂,发病症状也呈多样性,如蜂体颤抖,四肢麻痹,腹部膨大、变黑,病蜂欲飞无力或不能飞翔,在箱前、场地上乱飞乱爬,蜂群拖子、弃养。雨后晴天病峰突然增多,蜂中肠膨大,呈白或黑色,后肠…  相似文献   

6.
赵永春 《中国蜂业》2003,54(3):15-15
对蜜蜂爬蜂病应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防治应讲究方法 ,否则会陷入被动 ,带来不良后果 (污染蜂蜜 )。笔者在此谈谈防治蜜蜂爬蜂病的方法和体会。1 爬蜂病的症状大体有三种 :一是孢子虫引起的爬蜂病 ,东北地区爬蜂主要因孢子虫引起 ,其症状是在地上一蹦一跳地爬 ,多为采集蜂 ,拉开肠道为白色 (正常为棕色 ) ,后肠有积水 ,并有谷粒状物质 ;发病时间 6月初至 8月末。二是麻痹病引起的爬蜂 ,此病症的爬蜂爬行速度极慢 ,后肠膨大。主要表现为病蜂身体震颤 ,翅膀一直震颤 ,不能飞行 ,大肚是一种类型 ,“油炸蜂”是另一种类型 ,发病时间为…  相似文献   

7.
在蜜蜂疾病防治过程中,有多种疾病均出现“爬蜂”现象,从症状上看是工蜂在巢门前爬行后死亡。“爬蜂”仅仅是病蜂在症状上的一种行为和现象,病因及机理是多种多样的。对有爬蜂症状的病蜂应仔细鉴别诊断,查出发生此症状的病因,从而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规范用药,减少蜂群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正>蜜蜂患爬蜂病时,受害蜂群轻则死蜂成堆,重则可导致全场蜂群覆灭,是由螺原体病原体引起的一种成年蜂病。低洼潮湿,周围环境脏,水源不洁,蜂箱和巢脾没有进行清洗消毒,以及箱内湿度过大,都是导致爬蜂病的诱因;尤以天气长期低温阴雨,蜂群不能爽身飞翔排泄,易引起爬蜂病。一、预防措施选择抗病力强的无病蜂群作为育王群,保证蜂王产卵旺盛,增强群势,及时对巢脾、蜂箱及用具进行严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区每年6月中旬左右,部分蜂群都会出现轻重不等的爬蜂现象,被蜂农称为“六月病”。严重的蜂场80%椴树采集蜂被爬光,当年养蜂效益全无,笔者对“六月病”几十年有防治体验,蜂群基本上未受损失。一、症状发病的工蜂行动迟缓,腹部拉长,翅膀微上翘,前期呈跳跃式飞行,后期失去飞行能力,在地上爬行,最后抽搐死亡,死蜂吻伸出翅膀张开,后腿不带花粉团,死蜂多在蜂箱周围、坑洼、潮湿的地方集结在一起死亡。  相似文献   

10.
爬蜂是一件麻烦事,它会削弱群势,降低生产效果.对于三类非传染性爬蜂,只要在饲养管理中加以关注,即可避免或减轻. 1 早春扩巢太快,蜂群哺育不良造成的爬蜂 症状 这类爬蜂出现在春繁后期或油菜花前期.爬蜂体色正常,体表鲜亮,试飞时振翅而不能起飞.掉在地面上的爬蜂不久即振翅微弱,多数聚集到蜂箱附近的枯枝杂草上冻死.爬蜂常因外界气温较低受冻而拉出无恶劣气味的黄色粪便.  相似文献   

11.
问题解答     
建木 《中国蜂业》2006,57(7):32-32
问:我是个业余养蜂爱好者,这两年刚刚在自家院内养了3群意蜂,最近蜂箱门前总有工蜂在地上跳跃、爬行,飞不起来,肚子很大却又不像大肚病.死亡后吻伸出。按爬蜂病喂了一些抗菌药.但不见好转.请问是什么问题?应该如何治疗?  相似文献   

12.
引起爬蜂的因素较多,有病害引起的,亦有因缺乏科学管理造成的。春繁中加脾扩巢不合理及过早上继箱也会引起爬蜂。现把我们近三年来观察到的一些情况录布于下,供大家研究参考。1987年4月中下旬,我们参观了几个蜂场,这些蜂场都程度不同地有爬蜂。细看爬蜂,色泽鲜艳,除极少数个体较小外,其余体态正常,翅肢健全,但只能振翅爬行或跳跃飞行。  相似文献   

13.
蜜蜂爬蜂病是引起蜜蜂不能正常飞行、在地上或巢门口等处爬行,最后抽搐致死的蜜蜂疾病的总称。该病发病迅速、病原传播快,一旦发病,若得不到及时的控制,就会造成饲养蜂群垮掉,甚至全场毁灭。爬蜂病是影响我国养蜂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每年都有80%以上的蜂场不同程度的感染此病。由于引起爬蜂病的病因和发病  相似文献   

14.
<正>5月份以前气温不稳定时,检查蜂群时间和次数增加,蜂群容易出现爬蜂,一只只拖着大肚子的工蜂在蜂箱四周爬来爬去。特别是在农村,一旦出现爬蜂,蜂农束手无策,眼睁睁地看着蜜蜂死去,在此我谈谈春季爬蜂的预防。春季爬蜂与所饲养的群势强弱有关,强群不会出现爬蜂或很少发生爬蜂,即使有少量爬蜂也能不治自愈。春季爬蜂除与蜂箱、场地消毒有关,还与养蜂人日  相似文献   

15.
萧德强 《中国蜂业》2003,54(5):15-15
自 1 997年以来 ,辽西地区晚秋常发生大面积爬蜂 ,致使本地区的蜂群饲养数量下降。现在众多蜂友谈“爬蜂”色变 ,束手无策 ,到时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群势骤降或爬光。面对严重的秋季爬蜂 ,我谈谈如何预防爬蜂和做好晚秋蜂群管理。一、消毒蜂箱、巢脾。从春繁开始应对蜂箱、巢脾进行消毒 (用甲醛、强氯杀菌剂或百菌杀均可 ) ,每次加脾都要消毒后加入 ,目的是将病菌控制在最低限度。平时不可巢脾太松 (每张脾的蜂数应不低于 8成 ,足脾最好 ) ;饲料 (蜜粉水 )应充足 ,依群势适时加脾。发现有爬蜂的蜂群适当地喂些药物 (方法同下文 )。这样蜂群到晚…  相似文献   

16.
蜜蜂大肚病,又叫黑蜂病,是产生爬蜂现象的一种蜜蜂疾病。本文主要介绍蜜蜂吃了劣质饲料引起的大肚病。它的症状是,蜜蜂飞翔能力差,一起飞就掉在蜂箱门口,再也飞不起来,在地上爬来爬去,直到死亡。该蜂病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较高,不出几天一个强群就会变成弱群。辨...  相似文献   

17.
李紫剑 《蜜蜂杂志》2011,30(1):36-36
爬蜂病在我国普遍发生,危害很大。目前有许多针对爬蜂的防治方法,但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爬蜂问题。 爬蜂病年年爆发,不能控制,笔者认为蜂友们对爬蜂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手段还不完全清楚,没有抓住引起爬蜂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蜂痢良药-仙人掌蜜蜂下痢病虽属非传染性病害,但蜂群一旦发生此病,其病蜂腹部膨大,飞翔困难,多在蜂箱外乱爬,常在蜂箱附近排出大量黄褐色且有臭味的粪便。冷天,病蜂为了排泄粪便,往往爬出巢门而冻死,造成蜜蜂大量死亡,引起春衰。对于蜜蜂下痢病的治疗,过去常用...  相似文献   

19.
在蜜蜂疾病防治过程中,有多种疾病均出现"爬蜂"现象,从症状上看是工蜂在巢门前爬行后死亡."爬蜂"仅仅是病蜂在症状上的一种行为和现象,病因及机理是多种多样的.对有爬蜂症状的病蜂应仔细鉴别诊断,查出发生此症状的病因,从而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规范用药,减少蜂群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蜂螨危害可导致“爬蜂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几年来,蜜蜂“爬蜂病”一直是蜂群管理中最让养蜂人头痛的一大病害“。爬蜂病”的发生与否不仅关系到蜂群的发展,而且影响着养蜂经济效益“。爬蜂病”的发生,除了与细菌、病毒、气候及管理不善有关外,蜂螨的危害,也是造成“爬蜂病”的重要原因。2003年7月,我场蜂群普遍患“爬蜂病”,其中有3群蜂爬得比较严重,在3次用药治疗后,其它蜂群很快痊愈,惟独这3群蜂治愈后很快复发,其主要症状是:部分幼虫及蜂蛹死亡,伴有白头蛹症状,出房的幼蜂翅膀残缺不全,在地面上蹦跳着爬行,腹部膨大。爬行蜂中有中、青年蜜蜂,但都是以幼蜂为主,这种症状在雨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