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刈割时期对不同类型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8个不同类型牧草品种在呼和浩特地区不同刈割期的产量和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苜蓿的最佳刈割期是初花期,其鲜、干草产量最高;禾本科牧草的最佳刈割期是盛花期. 8个牧草品种在盛花期刈割鲜草年产量显著高于现蕾期.苜蓿品种年鲜、干草产量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明显高于禾本科牧草.粗蛋白年产量,苜蓿以现蕾期刈割最高,禾本科牧草盛花期刈割最高.粗脂肪年产量,苜蓿以例花期刈割最高,禾本科牧草则以盛花期刈割时较高.同期相比,苜蓿的蛋白和脂肪产量均高于禾本科牧草.综合产量和品质表现认为,紫花苜蓿FGC-301、FGE-201及无芒雀麦适合在呼和浩特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刈割次数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品质及根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以2年生紫花苜蓿阿尔贡奎因(MedicagosativaL .Algonquin)为试材,在内蒙古西辽河平原进行刈割次数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品质及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干草产量以3次刈割最高,粗蛋白质产量以 4次刈割最高,营养品质随刈割次数的增加而提高;根干重以3次刈割最高、5次刈割最低,根中粗蛋白质和总糖的含量均以5次刈割最低。综合考虑 ,试验地区在水浇地条件种植紫花苜蓿以1年刈割3~4次为宜  相似文献   

3.
刈割次数对林下黑麦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下种草养禽是一种复合型生态农业模式,为了优化林下牧草的刈割方式,获得较高产量的优质牧草。以林下黑麦草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刈割次数处理(1、2、3、4、5次),比较不同刈割次数对其生长性状、干物质累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4次处理,林下黑麦草鲜草和干草产量最高,分别为86.53 t/hm~2和11.83 t/hm~2,刈割5次处理,鲜草和干草产量分别下降10.27%和7.79%。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林下黑麦草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等营养成分含量有上升趋势,粗纤维含量有下降趋势。另外,各处理以第2茬和第3茬黑麦草干草产量和品质较高。与非林下黑麦草比较,林下黑麦草产量和品质稍有下降。本试验条件下,林下黑麦草刈割4次可兼顾高产与优质,并且适当延长第2茬和第3茬生长时间,有利于产量和品质提高。  相似文献   

4.
滴灌条件下苜蓿刈割适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试验以‘新牧4号’紫花苜蓿为材料,研究高频次滴灌条件下不同时期刈割对苜蓿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苜蓿生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灌水频次对苜蓿的物候期有影响,高频次的灌溉处理(8 d/次)物候期比低频次灌溉处理(15 d/次)延后2~3天;进入花期以后,苜蓿株高增长速度减缓;随着苜蓿刈割时间的推迟,各处理茎叶比呈增加的趋势,初花期和盛花期刈割处理茎叶比分别达到2.67和2.81,与其他各处理差异极显著(P0.01);初花期刈割可以得到最大的苜蓿干草产量(18220.5 kg/hm~2),但牧草品质较蕾期有所下降;现蕾期刈割的处理粗蛋白产量最高(3702.2 kg/hm~2),干草产量为17563.5 kg/hm~2。  相似文献   

5.
3个饲用小黑麦品种中饲1048、石大1号、甘农2号在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刈割次数下,对其鲜草产量、干草产量、鲜干比、株高、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饲用小黑麦在济源地区1次刈割鲜草产量抽穗期最高,干草产量乳熟期最高;抽穗期前1次刈割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均大于刈割2次,乳熟期前1次刈割干草产量高于2次刈割、3次刈割,鲜草产量低于2次刈割、3次刈割,乳熟期前2次刈割、3次刈割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紫花苜蓿营养丰富,粗蛋白含量高(16%~23%),适口性好,被誉为“牧草之王”,是家畜的优良豆料饲草。它具有适应能力强,栽培面积广,产草量高,分蘖能力强,耐践踏,耐刈割,抗病性强,耐寒、耐旱、耐盐碱等特点。其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能提高土壤肥力和倒茬作物产量,也是很好的蜜源植物。紫花苜蓿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主根长达2~6米;分枝能力强,一般每株可发侧枝数十条,甚至多达百条。在试验示范区平均亩产鲜草5000千克左右,调制时干青比为1:0.25。  相似文献   

7.
5种禾本科牧草草产量及营养品质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2年5月~9月在内蒙古西辽河平原水浇地条件下进行了不同刈割方式下5种禾本科牧草的草产量及营养品质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鲜草草产量健宝、苏波丹二次刈割高于一次刈割,甜格雷兹、润宝、大力士一次刈割高于二次刈割; 各品种干草草产量均以一次刈割高于二次刈割;受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粗蛋白质产量健宝、苏波丹、大力士二次刈割高于一次刈割,甜格雷兹、润宝、一次刈割高于二次刈割,综合产量及品质认为,健宝、苏波丹以二次刈割青饲喂利用为宜,甜格雷兹、润宝以一次刈割青贮利用较佳。  相似文献   

8.
刈割与非刈割处理下紫花苜蓿叶片光合作用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刈割对紫花苜蓿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对生长第5年的紫花苜蓿叶片的光合速率无显著影响,而对当年生长的紫花苜蓿叶片的光合速率有显著影响。对当年生长的紫花苜蓿而言,9月份刈割处理叶片光合速率上午比不刈割处理高,而下午则比不刈割处理低,并且峰值有延迟的趋势;10月份刈割处理叶片光合速率普遍比不刈割处理高。  相似文献   

9.
张靓  梁小玉  季杨  胡远彬  易军  陈伟 《中国种业》2022,(11):111-113
大拿鸭茅是四川省省级引进牧草新品种,由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与百绿(天津)国际草业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登记。2017 年通过四川省草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登记号:2017008。大拿鸭茅是极晚熟品系与高抗寒亲本杂交而成的四倍体晚熟品种。该品种具有适口性好、消化率高、抗锈病、分蘖多等特点,再生快,每年可刈割 4~5 次,干草产量为 10318kg/hm2 左右,表现出持久高产,理想条件下可利用 6~9 年。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高温期非秋眠紫花苜蓿的生长状态以及高温期刈割对紫花苜蓿再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3 个非秋眠紫花苜蓿品种在8 月上中旬分别进行4 次刈割试验。结果表明:‘WL656’、‘WL712’和‘WL903’在高温条件下保持较好生长状态,植株高度、鲜重显著增长;高温期刈割后可正常生长,但刈割当天气温会影响再生植株长势;8 月1 日和8 月5 日刈割处理的紫花苜蓿再生速度显著慢于8 月10 日和8 月15 日刈割处理;品种间再生速度趋势基本一致。刈割时期和苜蓿品种对苜蓿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总体来看,‘WL656’、‘WL712’和‘WL903’属于较耐热型品种,夏季产量和品质可维持在较好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筛选出适合于洞庭湖区气候条件下优质紫花苜蓿品种,[方法]本试验于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洞庭湖区对14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结果表明:播种第一年共刈割5茬,第一茬干草产量为全年最高,随着茬数的增加干草产量呈现递减的趋势;全年平均株高与秋眠级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秋眠级高的品种株高显著高于秋眠级低的品种。所有供试品种干草品质均达到特级或一级标准,[结论]其中WL525、55v12、吉利、南苜701、WL656等5个品种各项指标表现较好,综合排名靠前,适宜于湖南洞庭湖区生长。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明春性大麦在新疆地区作为青贮饲料的最佳刈割时间,以垦啤麦13、P13-3和甘啤4号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刈割期(抽穗期、灌浆期、灌浆10d和蜡熟期)干物质产量、营养品质和青贮品质。结果表明,随着刈割期的推迟,垦啤麦13和P13-3干物质含量和干草产量显著增加,P13-3蜡熟期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参试的3个品种(系)中P13-3在蜡熟期干草产量最大,达到14 731.46kg/hm 2。随着刈割期的推后,3个春性大麦品种(系)干草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垦啤麦13和P13-3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逐渐上升。随着刈割时间的推迟,大麦青贮后乳酸、乙酸和丁酸含量呈下降趋势,垦啤麦13和P13-3在灌浆10d后青贮其发酵品质显著高于抽穗期和灌浆期。因此,从产量和品质两方面综合考虑,新疆地区春性大麦最佳青贮刈割时间为灌浆10d。  相似文献   

13.
不同刈割茬次与刈割时期对大麦饲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大麦(Hordeum valgue L.)是一优质能量饲料作物,刈割是牧草管理的一种常规方式。为了研究刈割对大麦作为青(贮)饲的影响,以4份不同生态区具代表性的大麦新品种(系)为对象,分析了不同刈割茬次与刈割时期对大麦饲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品种第1茬饲草产量与品质均高于第2茬,重复刈割导致产草量不同程度下降,其中‘盐丰1号’降幅最小(13.0%),表现出较强的耐刈性。再次刈割,所有品种干鲜比、粗灰分含量增加,粗蛋白、粗脂肪含量下降,粗纤维、钙、磷含量变化因品种而异。分蘖期刈割大麦,营养物质含量高于灌浆期刈割,适口性好,可直接用作青饲料,且有利于植株再生。因此,2次刈割可于分蘖期开始,选用耐刈性好的大麦品种,分蘖期刈割大麦可直接用作青饲,灌浆期刈割可作为青贮饲料。  相似文献   

14.
研究表明,紫花苜蓿能够在京郊种植,播种期以4月份为宜,从初蕾期至中花期,鲜,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均处于较理想状态,此段时间刈割最佳。  相似文献   

15.
在大田条件下,比较了不同留茬高度和刈割时株高对墨西哥玉米(Euchlaena mexicana)产量和饲用营养品质的影响,采用概略养分分析法评价其饲用价值。结果表明,留茬30 cm处理的总鲜草产量为14.1 kg·m-2,总干草产量为1.90 kg·m-2,显著高于留茬20 cm和留茬10 cm处理;其粗蛋白(CP)和粗纤维(CF)含量较高,粗灰分(CA)和无氮浸出物(NFE)含量较低。株高130 cm时刈割与对照处理(株高95 cm)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其CP、NFE含量较低,CA和CF含量较高;株高60 cm刈割处理的CP、NFE含量高,CA和CF含量低,但产量显著低于对照处理。综合分析5项饲用营养成分和总能量(GE)产量,留茬高度30 cm、株高95 cm时刈割可实现墨西哥玉米生产的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6.
不同刈割周期对热研11号黑籽雀稗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不同刈割周期对热研11号黑籽雀稗(Paspalum atratum cv. Reyan No.11)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间隔90d刈割周期粗蛋白质产量最高,达3897 kg/hm2;间隔75d刈割周期鲜草产量最高(135.8t/hm2);间隔120d刈割周期干草产量最高(38.6t/hm2);间隔120d刈割周期株高生长动态和分蘖数均高于其它处理;在品质方面,间隔90d刈割周期黑籽雀稗品质最好,粗蛋白质含量最高(13.13%),粗纤维含量最低(25.79%)  相似文献   

17.
热研5号柱花草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不同的刈割频率、施肥条件和种植密度三个单因子实验,测定其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和分枝数,以探索热研5号柱花草的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对柱花草生物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刈割频率,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其产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我国长江流域和北方地区的枯草季节漫长,饲草饲料的相对短缺严重影响牛羊生长与存活,给畜牧生产造成很大危害。因此,要在秋季做好干草储备与调制。一、牧区饲草储备1.把握收获时机。收割牧草时一定要掌握好时机,既要考虑牧草的产量,又要兼顾牧草各种营养物质的变化,还要考虑牧草刈割时间对牧草再生及对下年度产量的影响。一般来说,豆科牧草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薏苡的生长特性、生物产量和饲用品质,说明薏苡具有环境适应能力广、分蘖再生能力强、抗性好、生物产量高、牲畜适口性好、年生产周期长等特点,是牛羊等牲畜很好的鲜饲料和青贮饲料,非常适合于作新型饲料牧草开发利用。并从品种、土壤、水肥、病虫防治和刈割等方面,总结了饲用薏苡的高产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20.
系统地研究了氮肥、磷肥对不同收获时期健宝鲜草和干草产量的影响,并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刈割期为7月15日和9月16日回归方程检验值均达到显著水平,表明回归方程拟合较好。7月15日和7月24日进行刈割,N与鲜草产量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8月19日刈割,P与鲜草产量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单因素对鲜草产量的影响因收获时期不同而异,在7月15日、7月24日、9月16日刈割为N(X1)〉P(X2);8月19日收获为P(X2)〉N(X1)。对不同刈割期干草产量结果进行二次回归拟合结果表明各刈割期回归方程检验值均达到显著水平,表明回归方程拟合较好。生物产量峰值7月15日为28775kg/hm^2,对应施N量和施P量分别为300kg/hm^2、150kg/hm^2,7月24日为57626kg/hm^2,对应施N量和施P量分别为225kg/hm^2、75kg/hm^2,8月19日为83874kg/hm^2,对应施N量和施P量分别为150kg/hm^2、112.5kg/hm^2,9月16日为79136kg/hm^2,对应施N量和施P量分别为300kg/hm^2、150kg/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