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四因子五水平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 ,研究重穗型品种冈优 5 2 7产量与有机肥 ,N ,P ,K施用量间的关系 ,建立了各因子与产量指标的数学模式。确定了冈优 5 2 7高产栽培在密度 2 4万 /hm2 条件下 ,有机肥 ,N ,P ,K施用量的优化方案是 :有机肥为 13890~ 16 110kg/hm2 ,N施用量2 0 6 .2 5~ 2 2 0 .35kg/hm2 ,P2 O5施用量 12 5 .5 5~ 14 4 .4 7kg/hm2 ,K2 O施用量 139.72~ 16 0 .2 8kg/hm2 。  相似文献   

2.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 ,比较长期施用SO4=肥料和Cl-肥料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2 0年研究结果表明 :(1)长期施用Cl-肥料能加速水稻分蘖 ,促进水稻的生长。施用Cl-肥料苗数比SO4=增加 87.5~ 16 4万 /hm2 ,平均株高增加 2 .6~ 12 .9cm。 (2 )长期施用含SO4=肥料减少水稻干物重。据测定 :水稻地上部分干物重SO4=为 1796 .0kg/hm2 ,较Cl-处理减少 10 77.2kg/hm2 。水稻地下部分干物重SO4=为 2 4 8.0kg/hm2 ,较Cl-处理减少 5 4 5 .2mg/hm2 。(3)长期施用含SO4=肥料水稻病虫危害减轻。SO4=处理二化螟危害株率较Cl-处理降低 1.9%~ 2 .5 %。纹枯病发病兜率较Cl-处理降低 10 %~ 30 %。 (4)长期施用含Cl-肥料能增加水稻有效穗和稻草干重 ,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 ,延长生育期。施用含Cl-肥料 ,有效穗比施用SO4=每hm2 增加3.8%~ 5 7.1% ,稻草干重增加 6 2 5~ 4 4 4 0kg/hm2 (较施用SO4=处理增加近 1倍 )。结实率降低 2 .6~ 11.9个百分点。千粒重降低 0 .8~ 1.0 g,全生育期延长 3~ 5d。 (5 )长期施用含Cl-肥料能提高水稻产量。稻谷总产 (2 0年早、晚稻平均 )Cl-处理为 5 2 86 .5kg/hm2 ,比SO4=处理增产 2 78.5kg/hm2 ,增产 5 .6 %。 (6 )由于不同年份所用品种不同 ,气候条件各异 ,不同年份之间的产量有很大的  相似文献   

3.
稻田春玉米高产高效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湖南省改部分双季稻田为春玉米—杂交晚稻的种植制度 ,作者对稻田春玉米高产高效施肥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稻田种植春玉米的产量在 6 0 0 0kg/hm2 的施肥技术为 :施N180kg/hm2 ,P2 O56 0kg/hm2 ,K2 O 12 0kg/hm2 ,并以基肥和穗肥二次施用 ,即全部P ,K肥及 1/ 2N作基肥 ,1/2N作穗肥 ,穗肥施用时期 ,中、早熟种 (叶片数在 16~ 17片叶 ) ,在 9叶全展施用增产效果较好 ;迟熟品种则在 10~ 11叶施用增产效果较好。产量在 75 0 0kg/hm2 以上的施肥技术为 :施肥水平应以施N2 2 5~ 30 0kg/hm2 ,P2 O570~ 10 0kg/hm2 ,K2 O15 0~ 2 0 0kg/hm2 ,N素按基肥∶攻秆肥∶穗肥 =1∶1∶2的比例施用为宜 ,攻秆肥在 4~ 5叶全展施用 ,穗肥中、中熟种在 9叶全展施用 ,迟熟品种则在 10~ 11叶施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研究了不同栽培因素 (密度、氮、磷、钾、硼施用量 )与“黔油 1 0号”产量及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其研究结果表明 :氮、磷肥施用量和密度是主导因素 ;各栽培因素通过对产量构成因素发生作用而影响产量 ;各栽培因素与产量的关系为Y =a bx cx2 ;与单株有效角果数、有效分枝数、角粒数、千粒重间的关系为Y=a bx ;通过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了“黔油 1 0号”的最适播种密度为 1 1 .6 0 5 8~ 1 2 .80 5 8万株 /hm2 ,N ,P2 O5最适施用量分别为 1 72 .45 6 7~ 1 94.5 487kg/hm2 和 1 1 2 .46 97~1 2 6 .877kg/hm2 ,K2 O的最适用量为 74.6 0 36~ 92 .6 1 1 6kg/hm2 ;硼砂的最适施用量为 9.71 5 5~ 1 1 .5 1 5 5kg/hm2 。在这一组合措施条件下 ,“黔油 1 0号”可获得 2 45 0 .0 0kg/hm2 以上的产量  相似文献   

5.
采用四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8号在黔西北地区的高产栽培配套技术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该品种产量与4个主要栽培因子种植密度(X1)和N(X2)、P(X3)、K(X4)肥施用量之间的数学模型。解析数学模型,分析了各因子对产量的影响;通过模拟寻优,筛选出毕单18号在黔西北海拔1 300m左右地区产量在9 000.0kg/hm2产量以上的适宜栽培方案为:密度53 307~54 639株/hm2;N肥(纯N)用量221.2~268.8kg/hm2;P肥(P2O5)用量46.6~90.5kg/hm2;K肥(K2O)用量109.8~146.5kg/hm2。  相似文献   

6.
杂交水稻冈优151超高产栽培优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采用四因子五水平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 ,研究冈优 15 1产量与插秧规格 (密度 )、施肥量 (N、P、K )间的关系 ,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的数学模式 :Y =11796 .2 1+ 6 36 .38X1 + 138.74X4-10 0 .17X1 2 -2 6 8.35X2 2 -119.78X1 X3 ,确立了冈优 15 1超高产栽培合理的插秧规格 (密度 )和施肥量的优化方案 :宽窄行插秧规格为在宽行 33.3cm ,窄行为 16 .7cm时 ,穴距应在 19.2 8~ 2 0 .72cm ,纯N施用量 2 2 9.80~ 2 47.13kg/hm2 (即 46 %的尿素 499.5 7~ 5 37.42kg/hm2 ) ,P2 O5施用量 116 .78~ 15 3.2 3kg/hm2 (即18%过磷酸钙 448.78~ 85 1.2 8kg/hm2 ) ,K2 O施用量 2 10 .6 0~2 39.40kg/hm2 (即 6 0 %氯化钾 35 1.0 0~ 399.0 0kg/hm2 )。各因素对冈优 15 1产量的影响是施氮量 >插秧规格 (密度 ) >施钾量>施磷量。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贵州高海拔地区马铃薯对磷肥的需求范围,进行了施磷试验.试验设计5个磷肥水平(P2O5),分别为:0 kg/hm2、45 kg/hm2、90 kg/hm2、135 kg/hm2、180 kg/hm2.每个处理N、K肥用量相同,氮肥(N) 225 kg/hm2,钾肥(K2O) 240 kg/hm2.结果表明适量施用磷肥能促进马铃薯的生长,提高马铃薯大中薯率,增加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结论说明在贵州高海拔地区,在试验条件下,磷肥施用量在135 kg/hm2左右时,马铃薯可以达到产量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梁忠义  张曲 《耕作与栽培》2011,(3):33-33,35
试验结果表明:稻田马铃薯增施钾肥有增产作用,在N(150 kg/hm2)、P2O5(750 kg/hm2)肥料用量相同前提下,不同K2O肥用量(0~375 kg/hm2)随着K2O肥用量加大,稻田脱毒马铃薯产量增加,当K2O用量增至375 kg/hm2时,稻田脱毒马铃薯产量、产值和纯收益达最大,分别为28 764.4k...  相似文献   

9.
应用‘3414’试验建立芜湖县油菜施肥指标体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应用"3414"试验结果建立磷、钾施肥技术指标体系。以相对产量50%、75%、90%和95%为标准将安徽省芜湖县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划分为极低、低、中、高和极高5级;并分别用一元二次和线性加平台模型对不同土壤养分分级范围内施肥量与产量关系进行模拟,计算最佳肥料用量。结果表明,芜湖县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处于极低等级(Olsen-P10mg/kg;NH4OAc-K20mg/kg)时,磷、钾肥(P2O5和K2O)用量分别为75和65kg/hm2;低等级(Olsen-P,10~20mg/kg;NH4OAc-K,20~50mg/kg)时,磷、钾肥用量为60和55kg/hm2;中等级(Olsen-P,20~30mg/kg;NH4OAc-K,50~100mg/kg)时,磷、钾肥用量均为45kg/hm2;高等级(Olsen-P,30~40mg/kg;NH4OAc-K,100~125mg/kg)时,磷、钾肥用量均为30kg/hm2;当土壤有效磷高于40mg/kg、速效钾高于125mg/kg时,无需磷钾肥施用。区域总量控制的方法对氮肥进行推荐,推荐用量为(180±30)kg/hm2。  相似文献   

10.
播种密度和氮、磷、钾肥用量对紫罗兰块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二次饱和一D最优设计,研究密度与氮、磷、钾施用量对紫色马铃薯的块茎产量影响,并建立相应数学模型,得出紫色马铃薯在浙东地区2月上旬播种,单产大于22.5 kg/hm2的农艺措施优化组合方案为播种密度5.59~5.88万株/hm2,氮肥用量141.27~161.79kg/hm2,磷肥用量103.68~118.68kg/hm2,钾肥用量242.22~264.72kg/hm2。保证足够的群体密度及控氮、增钾、适磷的肥料运筹是取得高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春玉米优化栽培措施对群体光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旭光  冯勇 《华北农学报》1999,14(4):92-102
以内单4 号春玉米为试验材料,采用五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1/2) 实施方案,通过建立群体光合性能指标模型,系统地研究了主要栽培因素对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大叶面积系数(LAI) 和总光合势(LAD) 与产量的关系呈单峰曲线变化,当最大LAI< 5-8 或总LAD<362-7 万m2·d/hm2 时,产量呈上升趋势,对产量影响较大的是灌浆期的LAI或散粉~灌浆期的LAD,保持散粉期后具有较大的光合面积和持续时间是提高产量的保证。在当地生产条件下,内单4 号单产11 250 kg/hm2 的优化栽培措施为:密度6-885 ~7-065 万株/hm2 ,种肥N30 kg/hm2 ,种肥P2O5 96-75 ~108-15 kg/hm2 ,种肥K2 O66-75 ~74-4 kg/hm2 ,拔节肥N131-85 ~145-65 kg/hm2 ,穗肥N102-0 ~117-3 kg/hm2 ;群体光合性能指标参数为:最大LAI为4-83 ~4-94 ,总LAD为320-4 ~329-7 万m2·d/hm2 ,平均净同化率(NAR) 为6-77 ~6-79 g/m2·d ,其中散粉~灌浆期LAD为79-8 ~82-35 万m2·d/hm2 。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豫中地区大豆施肥中氮磷肥最佳用量,设置氮水平(0、60、120、180 kg/hm2)和磷水平(0、45、90、135 kg/hm2)大田试验,在大豆收获期,通过在每个小区取3个l m2进行测产,在大豆关键生育期每小区选取代表性植株3株,通过杀青、烘干测定干物重。结果表明,大豆地上部干物质量随着生育期不断增加,不同施氮水平下的大豆产量较不施氮肥处理增产9.01%~11.86%,不同磷肥用量较不磷施肥处理增产2.8%~12.0%;其中氮肥用量为120 kg/hm2、磷肥用量为90 kg/hm2时,增产效果最为明显,此时经济效益最佳。当氮肥用量超过120 kg/hm2时,会出现大豆地上部干物质量、产量下降,当磷肥用量超过90 kg/hm2时,磷肥利用率和增产效益都会出现下降。本研究表明,豫中地区氮肥用量120 kg/hm2、磷肥90 kg/hm2时,产量和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植密度及施肥水平对三角叶薯蓣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种植密度及施肥水平对三角叶薯蓣产量的影响,为三角叶薯蓣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采用种植密度、有机厩肥、氮肥、磷肥、钾肥5个可控栽培因子4水平正交试验设计,16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12 m2。试验结果表明:16个试验处理的产量折合在6241.67~26416.67 kg/hm2之间,种植密度、钾肥用量、底肥用量、氮肥用量4个试验因子F值达到极显著水平,磷肥用量F值达显著水平,不同试验处理对三角叶薯蓣产量影响显著。种植密度15万株/hm2,施用底肥45000 kg/hm2,氮肥375 kg/hm2,磷肥750 kg/hm2,钾肥480 kg/hm2为该试验设计的最优试验组合。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施肥配比能有效提高三角叶薯蓣的产量;种植密度、钾肥用量、底肥用量、氮肥用量是影响三角叶薯蓣产量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4.
不同钾肥用量对绿芦笋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09年3—7月在西辽河平原的内蒙古民族大学实验农场,以5年生芦笋‘阿波罗’(Asparagus officinalis L. ‘Apollo’)为试材,研究不同钾肥用量对绿芦笋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量在0~375 kg/hm2的范围内,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绿芦笋产量及单支重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产量以钾肥用量300 kg/hm2处理最高,单支重以钾肥用量225 kg/hm2处理最高,绿芦笋支数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各时期均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逐渐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前期、中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前期以施钾225 kg/hm2最高,中期以施钾300 kg/hm2处理最高,后期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粗蛋白含量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逐渐增加,其他营养成分变化不大。Ca、Mg元素随钾肥用量的增加逐渐降低,其他矿质元素与钾肥用量的关系不明显。在试验条件下,结合产量及营养品质,绿芦笋适宜施钾量为300 kg/hm2。  相似文献   

15.
通过 5年试验研究 ,完成了对寒地水稻品种的一般性分类 ,阐述了穗重型品种 (单穗重大于 2 5g)采取穗数型栽培获得高产的观点 ;进一步规范了寒地水稻低成本钵育苗技术规程 ;提出了以“平稳促进”为原则的本田管理模式 :即将氮、磷、钾比例调整为 1∶0 4∶0 6 ,前后期氮肥比例为 :5∶5偏 6∶4∶ ,磷肥后移 2 0 % ;本田生育期内灌溉定额控制在 30 0m3 /6 6 7m2 (不包括自然降水 ) ,实行浅水 (0~ 3cm)间歇灌溉 ;丁草胺用量控制在 2 0kg/hm2 以下。试验示范模式实现了单产6 5 0~ 70 0kg/ 6 6 7m2 ,节本 5 %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选用强筋小麦济麦20进行播期、播量、施肥和灌水试验,分析其产量和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播种期为10月8~15日,播种量以75~112.5kg/hm2为宜;在施纯氮量0~225kg/hm2时,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以225kg/hm2产量最高;在春季干旱的情况下,以春季灌水3次为宜.子粒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随春季灌水次数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处理间差异极显著.大田示范最高产量为9 547.5kg/hm2.  相似文献   

17.
采用基本苗(X1)、种肥N(X2)、种肥P2O5(X3)、种肥K2O(X4)、一次追N(X5)、最高茎数(X6)、二次追N(X7)、根外肥时间(X8)、根外尿素(X9)、根外磷酸二氢钾(X10)10个因素,分前后两段两个5因素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其中X6既作为前段试验的结果,又为后段试验的处理因素.通过田间试验和品质分析,得到了9个因素和产量、粗蛋白含量的组合数学模型.经计算机优化分析,最终提出了内蒙古河套灌区产量在6000 kg/hm2以上,蛋白质含量>14.5%的高产优质综合栽培技术方案基本苗446.0~447.4万株/hm2,种肥N 30.8~30.9 kg/hm2,第一次追N125.8~126.3 kg/hm2,第二次追N 62.8~63.0 kg/hm2,根外肥为6月22日喷施,喷施尿素4611~4632 g/hm2,喷施KH2PO44591~4612 g/hm2.  相似文献   

18.
高油抗灰斑病新种质合丰 4 2号是利用国内骨干亲本 ,与在地理上和血缘上均为远缘的美国种质资源杂交后育成的优良种质 ,具有高油、早熟、抗灰斑病、高产稳产、适应性好等突出特点 ,适宜垄作和窄行平作密植两种栽培方式 ,在种质创新上获得较大突破。在垄作条件下一般产量 2 4 0 3 5~ 30 0 0 0kg hm2 ,增产幅度为 7 4 %~ 9 5 % ;在窄行平作密植高产栽培条件下一般产量 375 0kg hm2 左右 ,增产幅度为 30 %~ 5 0 % ,具有 4 5 76 5kg hm2 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9.
在施用45%含量复合肥底肥及硼砂作底肥的情况下,研究适宜油菜机直播追肥的氮素用量。结果表明:施用尿素在0~300kg/hm2时,单产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施氮量在225kg/hm2与300kg/hm2时,单产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在绥阳县杂交油菜生产条件下,最佳尿素用量为225~300kg/hm2。  相似文献   

20.
短季棉多茎株型密度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短季棉常规株型为对照 ,研究了多茎株型的密度适应性。结果表明 :在 5.2 5万~ 8.2 5万株 /hm2 范围内 ,随密度的增加产量提高 ,最大值是 6.75万株 /hm2 ,霜前籽棉产量 51 4 0 .5kg/hm2 ,比 8.52万株 /hm2 处理增产 1 7.1 % ,增产效果达较显著水平 ;密度与株型之间的互作效应不显著 ;但多茎株型与常规株型相比 ,三个不同密度处理分别增产 2 0 .4%、2 0 .2 %和 1 8.8% ,增产效果均达较显著水平 ,说明多茎株型是短季棉高产栽培的理想株型 ,密度的适应性强 ,适宜的密度范围为 5.2 5万~6.75万株 /hm2 ,在此密度条件下 ,叶枝均衡发育 ,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高 ,具备形成高产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