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温环境会导致奶牛生产性能下降,出现热应激等一系列不良反应,热应激条件下奶牛的营养需进行合理调整,从高温环境下奶牛的营养需要出发。综述了奶牛热应激阶段日粮的营养调控。  相似文献   

2.
奶牛较耐寒不耐热,在夏季当气温超过26℃时,奶牛便会产生热应激。奶牛热应激是指当奶牛受到超过本身体温调节能力的过高温度刺激时,引起机体发生的一系列异常反应.热应激导致了奶牛食入的营养物质不能满足产奶需要,体重减轻,体况、产奶量、乳脂率及繁殖力均下降,疾病增加,甚至死亡。因此,研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消除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对保证奶牛高产稳产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3.
奶牛的皮比较厚,且汗腺不发达,在炎热的夏季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出现热应激现象。热应激会引起采食量下降、发情期延长或紊乱、犊牛初生重减少、日射病等不良情况的发生,所以养殖场应做好夏季奶牛的饲养管理,减少奶牛热应激的发生。本文介绍了夏季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热应激对不同泌乳阶段奶牛日产奶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丰利  李小杉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9):4650-4653
对热应激条件下湖北省黄冈市某规模化奶牛场不同泌乳阶段奶牛日产奶量的变化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处于非热应激期和热应激恢复期的泌乳早期奶牛的日产奶量极显著(P<0.01)高于处于中度热应激期的泌乳早期奶牛的日产奶量,处于非热应激期的泌乳中期奶牛的日产奶量显著(P<0.05)高于处于中度热应激期的泌乳中期奶牛的日产奶量。中度热应激期与非热应激期相比,温湿指数(THI)每增加1个单位,泌乳早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的奶牛日产奶量分别下降0.46、0.37和0.30 kg/头;热应激恢复期与中度热应激期相比,THI每降低1个单位,泌乳早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的奶牛日产奶量分别增加0.45、0.16和0.05 kg/头。因此,泌乳早期的奶牛受到热应激的影响程度大于泌乳中期的奶牛,泌乳后期的奶牛受到热应激的影响程度最小。建议奶牛场合理安排奶牛的配种与产犊时间,在上一年的10、11、12月尽量不给奶牛配种,避开母牛在7、8、9月产犊,从而避免热应激对奶牛泌乳早期和中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夏季奶牛发生热应激时的饲养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左云县奶牛饲养现状调查结果研究分析,提出夏季奶牛发生热应激的主要表现;影响奶牛热应激的因素;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探讨缓解热应激的措施,为科学饲养奶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奶牛热应激的发生及减缓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热应激的概念,分析了奶牛热应激的发生原因,指出热应激对奶牛造成的危害,提出了减缓奶牛热应激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控制奶牛热应激的必要性 应激是为了克服应激源的危害性,以保持体内平衡的一种非特异性防御反应。奶牛热应激综合征是指奶牛本身在受到超出其自身体温调节能力的高温刺激时引起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异常反应,如果刺激强度过大或作用时间过长,机体就会逐步失去应付能力,从而出现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8.
改善奶牛热应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热应激是影响我国南方奶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热应激的评定、奶牛热应激阶段日粮的营养调控、环境改善、遗传改良等方面综述了减缓奶牛热应激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夏季奶牛管理中热应激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奶牛热应激一直影响着奶牛业的发展.国内外专家很早就开始研究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本文将讨论热应激的原理,热应激对奶牛的不利影响以及如何缓解奶牛热应激。  相似文献   

10.
一般参用温湿指数。其计算公式是温湿指数=0.4(干球温度计读数 湿球温度计读数) 4.4。若温湿指数>22.2会引起热应激;=22至26引起轻度应激;=27至31则引起中度应激;=32至37引起严重应激;≥38则会造成奶牛因应激而死亡。(摘编自《中国畜牧兽医报》)判断奶牛热应激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刘东武  陈志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104-4106
综述了奶牛热应激的产生机制和热应激参数,以及热应激对奶牛生理活动、内分泌、血清中电解质和无机离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多种内分泌激素在奶牛热应激过程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内分泌激素调节热应激机理,以更有效地缓解夏季奶牛热应激,用中药基础方剂白虎汤进行加减组成配方,进行抗奶牛热应激试验,同时用放射性免疫测定试验过程中血清心钠素(ANP)的水平.用药后奶牛热应激得以缓解,奶牛恢复期血清心钠素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3.
奶牛热应激是夏季影响我国南方地区奶牛奶产量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奶牛的耐热性能差于耐寒性能,当温度超过28℃时,奶牛就会出现明显的热应激反应,出现产奶量下降,抗病力降低,严重者可因肢蹄病等致奶牛死亡。本文主要在热应激的影响及其缓解措施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夏季气候炎热,热应激可造成奶牛生产性能下降,给奶牛养殖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笔者针对热应激对奶牛的危害提出了切实有效的对抗奶牛热应激的方法,以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5.
应激是指机体受体内外非特异有害因子刺激所表现的机能障碍与防御反应,可使机体产生广泛而复杂的生物学效应。热应激作为应激的一种,是指动物处于不利于其生理条件的高温环境时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热应激对奶牛生产的影响包括降低奶牛食欲、生产繁殖性能下降和免疫力减退。热应激给奶牛生产能造成严重危害,从而对奶牛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本文从热应激对奶牛繁殖力的影响方面进行阐述,为奶牛养殖户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奶牛最适宜饲养温度为4~18℃。夏季气温超过30℃且持续时间较长时,奶牛将会产生一系列热应激反应,造成奶牛体温升高、呼吸加快、食欲下降、繁殖率下降、甚至死亡。夏季如发现奶牛急速呼吸,舌头外伸、唾液分泌量增多、奶牛无病症体温上升时,表明奶牛已处于热应激状态,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奶牛的热应激。  相似文献   

17.
刘元 《农村百事通》2006,(13):45-45
奶牛是耐寒怕热的家畜,其适宜温度为10 ̄22℃。由于高温高湿导致奶牛生理、健康上的一系列不适反应和生产性能等方面的不良影响,称为“热应激”。一头日产30公斤奶的奶牛,其产生的热量相当于1.4千瓦的电热器,如果这些热量不能顺利散发的话,就会造成体热积聚、呼吸加快、体温上升,最后发生热射病。奶牛热应激会引起中暑,临床症状为:精神不振、四肢无力,全身震颤,口吐白沫,口色发红,心跳加快,体温升至41 ̄43℃。有的全身麻痹,皮肤、角膜、肛门反射减退或消失,常常发生激烈的痉挛,严重的1 ̄2小时内死亡。缓解和减少热应激对奶牛的危害,要从环境…  相似文献   

18.
热应激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温室效应加剧,奶牛热应激问题日益凸显,对乳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热应激是一复杂的生理应答过程,奶牛在温热环境下表现为呼吸和心率加快,直肠温度升高,采食量下降,对其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负面影响,严重降低奶牛泌乳性能。目前关于奶牛热应激的报道多集中于生产试验,特别是饲喂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对应激的缓解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晰。文章介绍了热应激对国内外不同地区奶牛产奶量和乳品质的广泛影响,并从能量代谢、内分泌、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和自噬等方面综述了热应激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机制。能量代谢方面,从奶牛采食量减少、脂质分解和能量代谢紊乱等内在分子学机理角度解释了奶牛在热应激下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的原因;内分泌方面,介绍了热应激对奶牛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甲状腺轴/性腺轴/生长轴的调控,分析了激素变化对机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氧化应激方面,重点阐述了热应激通过影响机体内ROS水平从而产生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及激活的相关防御信号通路;细胞凋亡和自噬方面,介绍了高温胁迫引起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损伤,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引发的内源性和外源性细胞凋亡,而过度自噬引发的细胞损伤也对乳腺泌乳起负面调控作用。笔者指出,在可预见的未来,热应激将是奶牛养殖业面临的最大难题,应建立可控的奶牛热应激模型运用于生产实践研究,并加强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水平的基础研究,结合高通量数据分析技术,系统揭示热应激的发病机制,为缓解热应激提供全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夏季,天气炎热,奶牛容易产生热应激.奶牛进食量减少,体温下降,影响正常的产奶量和繁殖率.而且还会降低奶牛的抵抗力,发病率升高.  相似文献   

20.
由于夏季天气原因以及奶牛养殖场的自然条件导致奶牛易患热应激、肢蹄病、酒精阳性乳、流行热、传染性结膜角膜炎等疾病,这会影响奶牛的产奶量,严重的导致奶牛死亡,进而影响养殖场的效益。本文主要介绍一些夏季奶牛常见的传染病以及防治措施,希望对奶牛养殖场的效益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