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7 毫秒
1.
鱼体寄生虫病不仅影响鱼类生长、导致鱼体消瘦、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差,而且鱼品质也极差,影响商品价格。因此,对鱼池中鱼体寄生虫不可忽视,应早防早治。  相似文献   

2.
孙克年 《内陆水产》2004,29(7):28-29
鱼体寄生虫病不仅影响鱼类生长、导致鱼体消瘦、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差,而且鱼品质也极差,影响商品价格。因此,对鱼池中鱼体寄生虫不可忽视,应早防早治。  相似文献   

3.
笔者用枫树叶治疗草鱼肠炎病73例,同样用枫树叶治疗草鱼皮肤白粉病18例,有效率达86%。1 治草鱼肠炎病当发现草鱼肛门拖着一条黄色或白色粪便、游动时不掉不散,轻压腹部有黄水或血水渗出时,伴有肛门发炎。应立即用鲜枫树叶2.4千克/100千克鱼,按叶、水比1∶10煮汁拌入饲料里,连喂3~4天就可见效。2 治草鱼白粉病藻类寄生于草鱼皮肤后,刺激鱼体增生粘液,使鱼体长有一层白粉,直接影响草鱼的生长。此病多发生在藻类生长繁殖的旺盛时期。当发现鱼体上出现白粉时,每667米2用枫树叶25~30千克,均匀地投入鱼池中,沉入水中,约7天后,鱼…  相似文献   

4.
1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鱼生活水中,其活动人们不易觉察,一旦发病难以发现,即使发现诊断治疗也较为困难,因为鱼发病后大多数食欲丧失,口服药物对它不起作用,打针就更不容易,已经发病的鱼很难治好,投用的药物只能对尚未发病的鱼有预防作用。因此在鱼病防治中预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小药方     
一、治疗小瓜虫病 小瓜虫病也称白点病,不限于那种鱼或大小鱼都能发生,对夏花和越冬鱼种的危害最大。小瓜虫寄生在鱼体皮肤、鳍和鳃丝上,吸取细胞组织作为自身营养,使病鱼瘦弱发黑,成群团状浮于水面,重者全塘死光。  相似文献   

6.
许振松 《内陆水产》2002,27(6):27-27
鱼类生活在水中,对病鱼进行及时正确的诊断比较困难。在生产实践中发现,有些常见鱼病的某些阶段还会表现出类似的症状,用肉眼检查一时很难区分,而这些病往往它们的病原体不同,所以治疗用的药物也不同,因此能否正确地鉴别这些疾病便成了治疗的关键。在此列举几种,希望对养殖者有所帮助。1病毒性肠炎与细菌性肠炎1.1类似症状约在20~30℃水温时发生,主要危害草鱼。鱼体黑暗,离群独游,食欲减退,直至停食。剖检均见病鱼肠道呈红色,并具粘液。1.2鉴别与治疗1.2.1病毒性肠炎症状:(1)活检时肠道严重充血或局部鲜红…  相似文献   

7.
一、治草鱼肠炎病当发现草鱼肛门拖着一条黄色或白色粪便,游动时不掉不散,轻压腹部有黄水或血水渗出、伴有肛门发炎时,即可知草鱼患上肠炎。应立即按每50公斤草鱼,用鲜枫树叶1.2公斤,加5公斤水煮汁拌入饲料里,连喂3~4天就可见效。二、治草鱼白粉病当“卵甲藻”寄生于草鱼皮肤后,刺激鱼体增生粘液,大量粘液凝固后,使鱼体上长有一层凹凸不平的白粉状物质,俗称白粉病。白粉久不脱落,蔓延速度较慢,不规则,直接影响鱼的生长,容易感染上其它疾病后而死亡,此病只发生在藻类生长旺盛时的夏季。当发现鱼体上肉眼可见有一些白粉时,就…  相似文献   

8.
鱼生活在水中,和陆生动物不同,它们的活动、摄食人们不易观察,鱼生病后的诊断和治疗也比较困难,鱼一旦得病,往往传染较快,病鱼丧失食欲,喂药很难奏效,而注射(打针)的办法又行不通,只能全池泼洒药物,这对体表和鳃部的疾病有效,但对内脏疾病往往收效甚微,所以必须进行认真的鱼病预防工作,而药物预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在相同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复方中药和氟苯尼考,对鳗鱼细菌性烂鳃病进行治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复方中药组病鱼的成活率为90%,试验前后鱼体重量几乎没有变化;氟苯尼考组病鱼的成活率为75%,治愈后的鱼体重量平均减少8.0g/尾。  相似文献   

10.
赤皮病是由荧光极毛杆菌侵入鱼体而引起,主要症状是:鱼体局部或大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部份或全部鳍条的基部充血,鳍条梢端腐烂,鱼的上下颚及鳃盖部份充血,呈现块状红斑。  相似文献   

11.
鱼生活在水中,一旦得了病,只有先明确病因、病原及病种,才能对症下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因此,正确的诊断方法是治疗鱼病的关键。下面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及临床诊断方法介绍如下:一、鱼体检查即检查病鱼的体表、鳃及内脏。常用以下两种方法加以检查:1.目检(1)体表,将病鱼或新  相似文献   

12.
李泽湘 《内陆水产》2002,27(2):32-32
1赤皮病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鳞片脱落,特别是鱼的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鳍茎充血,鳍条末端腐烂,病鱼还伴有肠道发炎及烂鳃症状。防治方法在鱼的放养及捕捞过程中应小心仔细,避免鱼体受伤;也可在鱼种放养前用10克/米3的漂白粉浸洗鱼体20分钟左右,或用10~20克/米3的痢特灵浸洗20~30分钟,还可内服鲤暴平药饵,外用10克/米3的漂白粉全池泼洒。2水霉病病鱼在感染初期肉眼看不见有病状,当肉眼能看到时,此病菌体好像灰白色的棉团,视检似灰白色絮状物。由于霉菌产生大量酵素分解鱼体组织,使鱼体受到刺激,…  相似文献   

13.
碧霞 《海鲜世界》2005,(3):59-61
11.水霉病(肤霉病、白毛病)主要是捞鱼、运输鱼时,由于操作不慎,使鱼体受伤,寄生虫或霉菌侵入伤口,感染鱼体,通常皮肤布满“白絮”,从而使鱼体失去应有的光泽。病鱼迟钝,常呈呆滞状,浮于水面,若不及时治疗,霉菌蔓延,患处肌肉腐烂,食欲减退最终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4.
防(1) 防鱼病,防天敌, 也要防止鱼逃逸。防鱼病,最关键, 先要掌握致病原: 鱼体瘦弱好得病, 体有创伤病易染; 水质不良可致病, 饵料变质患肠炎; 密度过大易浮头, 塘泥太多细菌繁; 渔具鱼体都传染, 水鸟水兽媒介源。  相似文献   

15.
《内陆水产》2005,30(9):26-27
6鱼病防治 黄颡鱼的鱼病防治应贯彻“防重于治、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方针。由于黄颡鱼人工养殖放养密度增加,在鱼种和成鱼养殖中,已发现了一系列的流行疾病,因此,必须加强鱼病预防。  相似文献   

16.
《水产科技情报》1973,(4):20-20
鱼体弯曲病主要发生在新开鱼塘和含有重金属盐类的水中,鱼中毒所致,或由于缺乏钙而产生畸形。发病后,鱼体弯曲呈“S”形浮在水面,以鱼头为圆心,不断转圈,不久鱼腹朝天即死亡。过去我们对此病无法治疗,被“权威”认为是不治之症。  相似文献   

17.
鱼虱是一种肉眼可见似臭虫状的虫体,虫体透明或绿色,头部腹面有一对吸盘和口刺,它经常在鱼体上爬动撕咬吸血,并放出一种毒液刺激鱼体,使病鱼痛痒难受,极度不安,急剧狂游和跳跃。鱼虱不仅吸食鱼血,并刺伤和撕破鱼的皮肤,造成许多伤口而感染,使鱼体组织溃烂发炎,造成水霉和其他病菌大量感染,  相似文献   

18.
技术交流     
《海洋与渔业》2012,(7):59-59
调水改底治疗“气泡病” 天气炎热的夏季,有珠三角养殖户反映,池塘养殖的加州鲈、生鱼、黄骨鱼等容易出现鳍条基部充血、溃烂,眼眶周围或肠道内聚集许多小气泡。这种病来得突然,严重时造成鱼虾大量死亡,养殖户颇为头疼。利洋水产药店将此类病鱼样品带回总部实验室检测,肉眼可见病鱼心脏大量充血,镜检发现鱼体静脉血管内有气柱,对病鱼进行细菌分离,没有发现有害细菌存在。  相似文献   

19.
应用红霉素和食盐治疗金鱼竖鳞病金鱼在春秋季节,由于水体较凉,天气变化大而易患竖鳞病。病鱼症状:腹部膨胀、柔软,内有大量液体,有时腹部会充血;部分或全部鳞片竖立,并发尖向外伸展。目前治疗此病的方法虽很多,但因坚鳞病很难治,治愈率都不高。为了探讨更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引起鱼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清塘不彻底,拉网或运输中操作不慎使鱼体受伤,投喂腐烂变质的饲料,施用未经发酵的有饥料,水质恶化等。但只要坚持“全面预防、积极治疗、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方针,掌握各种鱼病发病的原因和规律,及时采取措施,鱼病还是可以防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