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5种新型性诱剂对苹果蠹蛾诱捕试验的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苹果蠹蛾的性诱最佳配比及其协同增效剂配方和诱捕器的优化,提高现有诱捕技术的效果,以便更好地应用于苹果蠹蛾的监测和疫情防控,2009—2010年在阿克苏市苹果园进行了性诱剂诱捕苹果蠹蛾效果的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2.
苹果蠹蛾在我国的传播及其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多年以来我国苹果蠹蛾发生传播情况,分析了近年来苹果蠹蛾在国内的扩散动态与分布范围,并以该虫在我国的适生区域为基础,分析了当前我国苹果主产区的传入风险和发展趋势,并提出了控制苹果蠹蛾发生与蔓延的对策是:加强组织领导;做好联防联控;加大防治力度;加强疫情阻截;加强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苹果蠹蛾的性诱最佳配比及其协同增效剂配方和诱捕器的优化,提高现有诱捕技术的效果,以便更好地应用于苹果蠹蛾的监测和疫情防控,2009--2010年在阿克苏市苹果园进行了性诱剂诱捕苹果蠹蛾效果的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苹果蠹蛾是国际关注的苹果有害生物之一,严重威胁着中国水果主产区果业的安全,防控形势十分严峻。通过不断探索和借鉴更安全环保的苹果蠹蛾监测与防控技术,能有效地防止苹果蠹蛾入侵,为受苹果蠹蛾威胁的水果主产区的防控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克州苹果蠹蛾发生区域用性诱芯诱捕苹果蠹蛾进行监测,初步明确苹果蠹蛾在克州的扩散程度;并对苹果蠹蛾在果树上的空间分布进行探究,描述了其在各个方位、各个高度的分布规律及越冬情况。  相似文献   

6.
不同诱捕方法对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诱捕器与性诱芯对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方法】比较不同诱捕器(水盆式诱捕器,三角粘胶式诱捕器)、不同性诱芯(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性诱芯)对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结果】诱捕梨小食心虫水盆法好于三角盒粘胶法,诱捕苹果蠹蛾三角盒粘胶法好于水盆法。苹果蠹蛾性诱芯诱捕梨小食心虫数量小于梨小食心虫性诱芯诱集的数量,并存在显著差异(P=0.012),梨小食心虫性诱芯诱集苹果蠹蛾的现象较少。【结论】研究为聚集信息素的提取及诱捕剂的研制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克隆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的β-actin基因cDNA全长,确定其作为内参基因的可能性。【方法】运用RT-PCR和RACE技术分段扩增苹果蠹蛾β-actin基因5′和3′非编码区及保守区,拼接后根据所获序列设计引物,完整克隆苹果蠹蛾β-actin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苹果蠹蛾β-actin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进行分析预测;通过实时定量PCR和半定量PCR方法,检测不同发育阶段以及杀虫剂处理后苹果蠹蛾β-actin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苹果蠹蛾β-actin基因cDNA全长1 466bp(GenBank登录号为KC832921),包括5′非编码区67bp、3′非编码区268bp和开放阅读框1 131bp,编码一个由37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推导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41.793 7ku,等电点为5.29,含有3个actin蛋白家族的典型识别特征以及6种类型的特定功能位点,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昆虫β-actin一致性高达99%。实时定量PCR和半定量PCR结果表明,β-actin基因在苹果蠹蛾发育不同时期以及杀虫剂处理后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苹果蠹蛾β-actin基因可作为可靠的内参基因应用于基因mRNA的表达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苹果蠹蛾在中国内蒙古、吉林、甘肃、宁夏、新疆等省(区)已有发生。大连市是重要水果产区,一旦苹果蠹蛾传入,大连市将被列为苹果蠹蛾检疫疫区,会对大连市苹果的国内外贸易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果业是我市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产业,也是我市外向型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大连市地处环渤海苹果优势产业带上,监测和防控苹果蠹蛾工作意义巨大。1苹果蠹蛾的危害苹果蠹蛾是果树上重要的蛀果害虫,是国际间重要检疫性  相似文献   

9.
<正>苹果蠹蛾属鳞翅目卷蛾科,是严重危害苹果、梨、桃、杏、沙果等果树的一种毁灭性蛀果害虫。为进一步掌握苹果蠹蛾在阿瓦提县的发生规律,有效指导苹果蠹蛾的防控工作,于2013年4月12日~9月27日,利用苹果蠹蛾信息素对苹果蠹蛾发生规律进行监测,并针对苹果蠹蛾信息素的使用开展了苹果蠹蛾防控试验。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点及材料试验地点:阿瓦提县丰收1场8连﹑多浪乡3村3组﹑阿依巴格乡2村4组、阿依巴格乡7村6组、阿  相似文献   

10.
苹果蠹蛾是一种杂食性钻蛀害虫,属于我国国家一级检疫对象。自1953年首次在新疆库尔勒发现,到20世纪80年代已遍布全疆。伊犁州苹果蠹蛾疫情发生严重,对伊犁州林果业造成极大危害。结合现有文献资料,系统阐述了苹果蠹蛾在伊犁州的发生规律与危害、国内外分布以及综合监测治理方法,以期为降低苹果蠹蛾在伊犁州的危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张煜 《农林科学实验》2013,(24):150-150
果树树干绑缚诱集带是监测与防治苹果蠹蛾的重要措施。为验证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发的黑布诱集带对苹果蠹蛾的诱集效果。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植物保护站在新疆伊宁市、伽师县、阿克苏市选择苹果蠹蛾危害严重的果园进行黑布诱集带诱集效果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使用黑布诱集带对苹果蠹蛾具有很好的诱集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为了明确苹果蠹蛾对苹果树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科学评估苹果蠹蛾对苹果树的危害损失和防治挽回损失,本文针对苹果蠹蛾疫情的形势,监测,检疫进行分析,保证运城果业的生产安全。1、认识苹果蠹蛾苹果蠹蛾Cydiapomonella(L.)属鳞翅目、小卷蛾科,主要为害苹果和梨,也零星为害桃、杏等。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蛀果害虫之一,主要以幼虫蛀果为害。幼虫有转果为害的习性,一般一头幼虫蛀食3-4个果实,  相似文献   

13.
苹果蠹蛾为害特点与防治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义 《宁夏农林科技》2013,54(7):7-8,17,2
根据多年生产实践和定点定时观测,对苹果蠹蛾监测技术、为害特征、防治方法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对防治苹果蠹蛾的传播蔓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苹果蠹蛾成虫消长动态的监测与防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9—2011年,在兰州市七里河区打柴坪村的3个果园采用三角胶粘式诱捕器和性信息素迷向诱捕器,对苹果蠹蛾成虫种群消长动态进行了监测防控试验。结果表明,苹果蠹蛾在兰州市七里河区常年发生2.5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分别在5月中旬和8月中旬,同一地区不同果园之间成虫的种群数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信息素迷向诱捕器对苹果蠹蛾成虫具有较好的防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苹果蠹蛾成虫、卵、幼虫、蛹四种虫态以及危害的识别特征,阐述了苹果蠹蛾的周年发生规律,提出了成虫阶段的监测与诱杀技术、幼虫阶段的三种不同防除措施。  相似文献   

16.
苹果蠹蛾消长动态及果园中赤眼蜂释放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明确果园中利用赤眼蜂防治苹果蠹蛾的田间释放技术.[方法]采用性诱剂诱捕法和寄主卵诱捕法,研究了苹果蠹蛾在阿拉尔地区的发生动态及人工繁殖赤眼蜂在果园生态环境中的自然扩散规律.[结果]苹果蠹蛾雄成虫在阿拉尔地区1年有4个发生高峰,有滞育现象,赤眼蜂在果园扩散距离可达16m,但在2-8m范围内赤眼蜂的寄生数量最多;随着放蜂次数的增加,其寄生率也在增加,但并非放蜂的次数越多越好.[结论]在该虫的防治策略上用苹果蠹蛾性诱芯捕杀雄蛾防治越冬代,化学防治重点在第一代幼虫;田间释放赤眼蜂重点在第二代,即7月下旬至8月上旬,放蜂2-3次,蜂卡间隔距离8m为宜.  相似文献   

17.
苹果蠹蛾是全国性检疫对象,是一类对世界水果生产具有重大影响的有害生物。2006年苹果蠹蛾随旅客携带水果传入我省东宁县,而后迅速扩展,目前已在我省11个市县发生疫情。主要危害苹果、沙果、梨、桃、杏、石榴等果树。在不同树种和不同品种植物上产卵也有选择性,幼虫一般从果实胴部蛀入,可转果危害,造成果实脱落,影响品质,甚至不能食用。5月17日在佳木斯郊区四丰乡监测点发现了苹果蠹蛾成虫。为此,对苹果蠹蛾的疫情进行监测和防治技术的研究迫在屑睫。  相似文献   

18.
对玛纳斯县果园的主要害虫苹果蠹蛾、梨小食心虫发生动态进行系统监测,结果表明,用性诱剂测报经苹果蠹蛾、梨小食心虫的成虫的发生高峰期灵敏度很高,测定苹果蠹蛾一年发生三代;梨小食心虫在李子树上一年发生四代;世代重叠明显。性诱剂对两种雄性成虫具有很好的诱集效果,田间防治应着重放在一代幼虫和成虫上。  相似文献   

19.
伊犁河谷果树食心虫发生种类及消长动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综合防治伊犁河谷果树食心虫,分别在苹果园、桃园利用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苹果蠹蛾、桃小食心虫、桃蛀螟雄成虫的发生动态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伊犁果园食心虫优势种群是梨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一年发生5代,李小食心虫一年发生3代,苹果蠹蛾一年发生3代。梨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苹果蠹蛾有世代重叠现象。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苹果蠹蛾相关资料认识及对相关因子的计算得出对相关因子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