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新疆棉区22个站1961-2009年日平均气温和日最低气温资料,分析棉区≥10℃终日和初霜期的变化特征及对棉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0℃终日和初霜期均以吐鲁番棉区最晚,南疆棉区次之,并由盆地东部向西部推迟,北疆棉区和哈密棉区最早。49年来,≥10℃终日在伊犁河谷和石河子地区变化趋势明显,呈显著性向后推迟,北疆其余棉区、东疆棉区、南疆棉区长期变化趋势不明显。初霜期北疆棉区大部变化趋势明显,呈显著性的推迟趋势,东疆棉区、南疆棉区长期变化趋势不明显。≥10℃终日变化吐鲁番棉区最为稳定,南疆棉区次之,北疆棉区波动幅度最大。初霜期变化东疆棉区幅度小于北疆棉区和南疆棉区。北疆棉区、东疆棉区、南疆棉区初霜变幅均大于≥10℃终日,尤以塔里木盆地东部棉区最为明显。全疆大部棉区90年代及2001-2009年≥10℃终日除少部分站点早于常年外,全疆大部棉区均晚于常年,尤其是北疆棉区、吐鲁番棉区、塔里木盆地西部棉区偏晚较多。初霜期全疆大部分棉区延迟趋势明显,且大部棉区2001-2009年平均初霜在各年代中是最晚的。这些对于棉花后期生长都是有利的,主要有利条件为热量多,棉花后期生长遭遇霜冻的风险减小,霜前花产量高,品质好。而且≥10℃终日和初霜日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棉花的种植界限,近年来新疆棉区向北向西扩展。因此生产上,各棉区可以根据该地的≥10℃积温和初霜变化状况选择合适的棉花品种,便于做到棉花生产的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2.
近52年北疆气候变化对棉花种植气候适宜性分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基于北疆52个气象台站1961―2012年逐年≥10℃积温、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和无霜冻期资料,使用Arc GIS空间插值技术对上述各热量要素的空间分布进行模拟,使用线性趋势和年代间比较对近52年各热量要素的变化进行分析,结合棉花气候分区指标,完成了1961―1970年、1971―1980年、1981―1990年、1991―2000年和2001―2012年5个时段的北疆棉花种植气候适宜性分区;并对比分析了各时段宜棉区、次宜棉区、风险棉区和不宜棉区分布区域和面积的变化。结果表明:北疆热量资源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平原和盆地多,山区少"的特点;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近52年北疆≥l0℃积温、7月份平均气温和无霜冻期分别以每10年75.657℃、0.218℃和4.36 d的斜率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并且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升速率呈增大趋势。受其影响,近52年,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疆宜棉区面积明显扩大,次宜棉区和不宜棉区有所减小,风险棉区变化不大。2001―2012年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宜棉区面积扩大了6.54164×104 km2;次宜棉区和不宜棉区分别缩小了0.99982×104 km2和5.28675×104 km2。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疆棉区枯萎病、黄萎病蔓延速度快、面积大、危害重。20世纪90年代前北疆棉区棉花黄萎病还是检疫对象。但以后每年以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速度扩大。已覆盖整个棉区的多数县、团场。一般减产10%~30%,个别棉田几乎绝产,对北疆棉区的棉花生产威胁很大,控制枯萎病、黄萎病的蔓延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棉花不同熟性品种栽培技术新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7~1999年对中早熟春棉和短季棉品种在一熟条件下的不同播期和密度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晚播有利于一播全苗,并能调节结铃盛期与山东棉区的最佳结铃期自然重叠,伏桃增多;密植矮化可使单位面积的总铃数显著增加,从而提高了皮棉单产。据此认为棉花晚播密植栽培是山东棉区棉花增产的又一种栽培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黑龙江省北安市大豆生产中,有3种栽培模式,分别是大豆大垄(130cm)密植栽培、45cm双行密植栽培和传统的"垄三"栽培,3种栽培模式在不同的年份中均有较好的产量,为验证哪种栽培模式更适合我市的大豆生产,加快大豆模式化栽培的进程,特设立小项试验,为今后更好的指导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新疆北疆棉区膜下滴灌棉花液体氮肥随水施用技术规程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新疆北疆棉区膜下滴灌棉花不同目标产量下的滴灌随水施肥的肥料用量及其在棉花不同生育时期的分配做了详细的规定。按本规程滴灌随水施肥,可明显提高新疆北疆棉区膜下滴灌棉花的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从而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棉花红叶早衰在北疆棉区发生逐渐加重,棉株黄瘦铃小,纤维短,吐絮不畅,重则植株提前枯死,棉铃不能成熟,严重影响了植棉效益。因此,红叶早衰已成为当前北疆棉花生产上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北疆棉区进行调查研究,为  相似文献   

8.
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内生真菌分布及定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东北春大豆和野生大豆内生真菌在组织内分布、定植及种属特征差异,选用栽培大豆黑农48及野生大豆Y1为材料,对栽培和野生大豆根、茎和叶中内生真菌分布特征、分离纯化菌株数量及ITS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栽培和野生大豆根、叶和茎组织中都有内生真菌分布,叶中主要定植在主叶脉和次叶脉中,根系中定植在表皮细胞间隙及维管束中,茎中定植在细胞壁及细胞间隙中,而在野生大豆茎、根和叶片细胞膜内也发现内生真菌的入侵;野生大豆不同器官中共分离48株内生真菌,而栽培大豆共分离18株,二者之间内生真菌数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野生大豆Y1分离出的内生真菌以定植于茎和叶为主,栽培大豆黑农48分离出的内生真菌以定植于根和叶为主;ITS序列分析将野生大豆内生真菌分属10个菌属,将栽培大豆内生真菌分属4个菌属。  相似文献   

9.
棉花栽培计算机模拟决策系统(COTSYS)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棉花栽培计算机模拟决策系统(简称:棉花系统)(英文名: COTton cultivationalsim ulation and decision- m aking SYStem , 简称COTSYS),是在大量田间试验和生产示范信息反馈基础上,结合劳模、专家经验和模式化栽培技术,历时7年研制完成的。系统由数据库管理、模拟与分析、栽培决策、病虫害防治及经济效益分析5个子系统组成,可用于棉区棉花生产和当年栽培优化决策,制作栽培决策方案和栽培规程;进行棉区生产潜力分析,模拟预测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形成;进行有关参数和数据库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决策和经济效益分析等。系统适在特早熟、中早熟及中熟三个生态棉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大豆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其深加工产品已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食品之一。本文从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介绍了新疆北疆春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新疆棉区浮尘灾害及其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淑红  任宜勇 《棉花学报》2000,12(2):101-104
本文根据新疆棉区30多个气象测站近40a浮尘日数资料,系统的研究了新疆棉区浮尘灾害区域特征和长期变化趋势及其防御对策。结果表明,①新疆棉区浮尘具有明显区域特征,其中以南疆棉区浮尘灾害最严重,区域年平均浮尘日数在100d以上;东疆棉区浮尘灾害次之,区域年平均浮尘日数在50d以上;北疆棉区浮尘灾害最少,年平均浮尘日数仅10d左右。②新疆棉区年平均浮尘日数随年代增加的长期变化可分为三种类型,即递减型、递增型、抛物线型,并对新疆棉区浮尘灾害的防御对策提出了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夺取大豆高产,各地探索了不少成功的栽培经验。下面介绍几种操作简易而又很有效的新技术,大家不妨一试。 1.春种覆膜春大豆实行地膜覆盖栽培,可使苗期缩短,花期加长,一般可使大豆提前开花10余天,增产明显。春种覆膜栽培,不宜过密,一般以每亩7500株左右为好。 2.对边断根大豆根系越多,吸收土壤养分的面积越大,越利于增产,采取对边断根的方法,可促其多发次生根。具体方法是:当幼苗长出两片对生真叶时,  相似文献   

13.
不同生态棉区棉花单铃重构成因子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棉花单铃重及与其构成因子间在数量上的变化规律, 阐明新疆棉花单铃重较高的内部原因, 以不同生态棉区选育的棉花品种为试验材料, 分别在新疆库尔勒、石河子和河北南宫市3地种植,分期播种, 并在不同生育期对相应部位棉铃挂牌标记, 吐絮收获后, 对所标记棉铃统一考种, 测定单铃重及短绒重、每粒种子着生纤维根数等构成因子。结果表明,棉花单铃重以南疆棉区最高,除短绒重和每粒种子着生纤维重在北疆棉区略高外, 其他铃重构成因子均以南疆棉区最高, 河北棉区最低。单铃重、单铃纤维重、每粒种子着生纤维总重及每粒种子着生纤维重均与其相应的构成因子显著正相关。除衣分和单铃种子数表现为北疆自育早熟品种略高于内地引进早中熟品种外, 单铃重及其他单铃重构成因子均表现为内地引进早中熟品种高于北疆自育早熟品种。单铃重构成因子均以新疆2个棉区较高, 除生态因素影响外, 这是新疆棉区, 特别是南疆棉区单铃重较高的主要内部因素。  相似文献   

14.
设置玉米间种大豆不同行比以及净种处理栽培种植,收获后计算产值。结果表明,净种大豆产值最低,玉米间种大豆行比为1:1时产值最高。通过栽培研究、产值分析比较,总结出了适合保山市既增加耕地复种指数,又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前,北疆棉区种植两大类型品种:第一类型是新疆自育的不抗黄枯萎病的特早熟棉花品种。第二类型是在病区和病势严重的地块种植中棉所育出的品种和辽棉所育出的品种。两大类型的多品种在同一棉区种植,严重影响了一地一种区域化种植的格局,给原种生产与良种推广带来困难。为使北疆棉区适应市场需要,棉花生产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必须加强种子管理,严格引种程序,抓好原种生产,实施一地一种,区域化种植,是当前以原种生产为龙头,提高棉花品种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6.
北疆超高产棉花(皮棉2000 kg/hm2)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 光照充足, 雨量稀少, 灌溉植棉, 为全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 地。 近年, 生产中出现了皮棉产量2250 kg/hm2(北疆棉区)和3000 kg/hm2(南疆棉区) 的全国高产纪录, 但高产的理论研究很少。 本文报道北疆棉区2000 kg/hm2皮棉产量的 一些生理特征。 1 材料和方法   试验于1996~1997年在北疆宜  相似文献   

17.
北疆超高产棉花(皮棉2000kg/hm~2)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 ,光照充足 ,雨量稀少 ,灌溉植棉 ,为全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近年 ,生产中出现了皮棉产量 2 2 5 0 kg/ hm2 (北疆棉区 )和 30 0 0 kg/ hm2 (南疆棉区 )的全国高产纪录 ,但高产的理论研究很少。本文报道北疆棉区 2 0 0 0 kg/ hm2 皮棉产量的一些生理特征。1 材料和方法试验于 1 996~ 1 997年在北疆宜棉区农六师新湖农场试验站等 (45°N,86°E)高产田进行。测试棉田皮棉均达到 2 0 0 0 kg/ hm2 ,其中经农六师科委抽测验收的条田产量及其结构见表 1。表 1  高产棉田皮棉产量及产量构成验收结果Table 1   Cotto…  相似文献   

18.
新陆早43号(原代号石杂3)是石河子棉花所选育的早熟、高产、抗病、适合机采的杂交棉新品种。2009年3月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新审棉2009年59号)。新陆早43号适宜北疆棉区、南疆早熟棉区、甘肃河西走廊棉区等中、早熟棉区和次宜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罗赓彤 《作物杂志》1993,9(4):27-28
黑农33是从黑龙江省春播大豆中筛选出适宜我区北疆种植的中早熟优良大豆品种。1992年经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准予在我区大面积推广种植。为了探讨该品种亩产250~300公斤的高产栽培技术,我们于1992年在农八师143团18连进行了大面积高产栽培试验,结果在109亩地上获平均亩产289公斤的好收成。现根据试验与调查结果,对黑  相似文献   

20.
王玉堂 《科学种养》2008,(10):15-15
化控栽培是农业生产上的一项新技术。大豆采用化控栽培,可以调节植株的生长发育,有利于增花保荚,提高产量。大豆化控栽培主要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现将常用大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方法及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