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加大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的示范、推广措施,使塔城市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达到73%。为提高玉米联合收获机的效率、作业质量,通过使用,总结出玉米联合收获机操作技术要点及故障处理,以便农机手参考。  相似文献   

2.
玉米联合收获机摘穗装置比较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穗装置是玉米联合收获机和玉米摘穗割台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技术性能优劣直接影响玉米联合收获机和玉米摘穗割台的作业质量.针对现有玉米联合收获机和玉米摘穗割台的摘穗装置,存在的收获损失大、籽粒破碎严重、适应性不强的问题,对摘穗装置性能进行比较分析,改进了优化玉米摘穗装置的技术性能,提高了玉米联合收获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玉米联合收获机整体质量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作业性能、主要指标基本能够满足农艺和农民的要求,但是,在大面积推广玉米联合收获技术过程中,发现现有中小型玉米联合收获机,在产品的适用性、可靠性、经济性、技术先进性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1.机械制造质量不过关玉米联合收获机仍处在技术生长期,本身还存在不少设计和制造方面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籽粒破损率、籽粒损失率和果穗损失率较高,清洁率低;作业功能只能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目标:掌握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部分、底盘部分、液压系统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玉米联合收获机是季节性很强的农业机械,由于其使用时间短,作业要求高,许多农机手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不仅影响玉米联合收获机工作效率的正常发挥,同时也影响机手的经济收入。因此,了解并掌握玉米联合收获机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是非常必要的。1.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部分的常见故障及排除  相似文献   

5.
鹿泉市自1999年开始引进示范推广玉米联合收获技术,但推广工作一直不令人满意。在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的扶持以及玉米联合收获技术日益成熟的前提下,2006年鹿泉市推广了5个品牌共21台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业面积7000多亩。从使用情况看,玉米联合收获机的质量、厂家技术服务以及配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随着玉米收获机的发展,静液压技术开始广泛地应用于玉米收获机,全液压驱动玉米收获机主要用于玉米的联合收获作业,可一次完成玉米的摘穗、输送、剥皮、收集、秸秆粉碎还田等一系列作业,属于一种综合性的联合作业大型农机具。行走采用静液压驱动方式,割台、升运器、剥皮机、振动筛均是由液压驱动。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以来,全省降雨持续偏多,特别是9月份以来,降雨量连破70年纪录,对玉米收获带来很大影响。为减少玉米收获损失,可以选择如下技术措施:1.选取履带式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业。与轮式收获机相比,履带式收获机对地表压力小,对湿滑和轻微积水地块适应性好,作业质量与效率可完全满足收获要求。2.选择正确的作业参数,并根据自然条件和作物条件的不同及时对机具工作参数进行调整,使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降低机收损失,提高作业质量。对板式割台收获机,可适当减小  相似文献   

8.
由于玉米联合收获机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收获机械,有些新产品仍处于不断改进阶段,而且功率比较大,工作方式相对复杂,许多玉米联合收获机驾驶员的驾驶操作经验不足,致使玉米联合收获机出现故障后不能及时排除,从而影响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业效率的正常发挥。为此,玉米联合收获机驾驶员一定要规范玉米联合收获机的使用规则,除了了解玉米联合收获机的构造、原理等有关常识外,还要掌握玉米联合收获机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时发现并排除玉米联合收获机常见的故障。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桓台县自1997年开始在全县引进、示范、推广玉米联合收获。目前,全县已推广玉米联合收获机80多台,通过示范作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解决了存在的两个认识问题,形成了一个市场。一是解决了广大机手认为玉米联合收获机质量不稳定、作业效率低,购机作业不赚钱的问题。2000年购买的45台玉米联合收获机,在作业过程中基本没出现大的质量问题,可靠性达到96%以上,平均每台每天作业40亩左右,一季作业400余亩,收入1.5万元;二是解决了农民群众认为采取玉米联合收获机损失大的问题。实际测试标明,玉米联合收获损失率为0.1%,大大低于人工收获损失。因此出现了农民群众等机、争机、抢机的现象,形成了玉米联合收获作业市场。我们采取主要的措施有:  相似文献   

10.
机械化收获玉米一般多采用联合收获作业技术,国外多采用摘穗并直接脱粒的收获方式,我国现阶段普遍使用的是摘穗并秸秆处理的收获方式。在用玉米收获机普遍为国产机械,有自走式、背负(悬挂)式、牵引式等类型。自走式发展最快,小型的有单行、两行,大中型有三行、四行、五行以上和不对行的;牵引式用得很少。田间作业操作技术有一定差异,这里我们以在用量最大的中型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为主进行介绍。1.收获作业前的准备玉米收获作业前要做好人员、机器、田间、运输车等4方面的准备。(1)人员的准备。根据多年、多形式作业的实践与调查,从机组(每台收获机)本身来说,实际作业中,一般需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玉米收获机械研究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郝付平  陈志 《农机化研究》2007,(10):206-208
研制适合我国国情的玉米收获机械,对解放劳动力、提高玉米生产效率和增强国民经济实力有着重大的意义.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基本上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玉米收获机械正在朝着大型化、专业化、通用性、高适应性、智能化和人性化方向发展.国内玉米收获机械研制起步较晚,虽有产品上市,但技术都不太成熟,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较低.为此,通过对国内外玉米收获技术研究现状的分析,结合国内玉米品种繁多和种植行距不统一的现状,探讨了我国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的市场需求,预测了我国在本领域的中长期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浅述我国玉米联合收获机技术进展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国内外玉米收获机结构与性能的基础上,归纳和评述了当前应用较广的玉米收获技术的进展与特点,总结了玉米收获技术的共同特征,最后给出了玉米收获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我国未来玉米收获机的研发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玉米收获技术与装备发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阐述了中国玉米种植模式、收获工艺及收获装备与发达国家的差异,以及中国玉米收获机械的研发历程和主要机型.阐述摘穗、剥皮及茎秆处理等通用技术与装置的特点,以及中国在不分行玉米收获技术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分析了当前制约中国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国外玉米联合收获机的发展趋势和中国各玉米产区种植与收获特点,指出了中国应在农机农艺融合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开发适合本地区的玉米联合收获装备.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的不断发展,玉米联合收获机的使用也越来越多。针对玉米联合收获机操作技术要求高、很多机手不能很好掌握的实际情况,总结收获机的操作注意事项和日常保养技术,为更好地发挥机具效用和延长机具使用寿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玉米对行收获技术已基本成熟,而不对行收获技术还有待完善。设计一种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调幅式不对行玉米联合收获机,该机既能实现不对行收获,又可根据玉米株行距、生长状况等无级调节收获幅宽,能一次性完成玉米果穗的摘取、集箱和玉米秸秆还田等作业。对我国广大丘陵山区实现玉米不对行收获机械化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近年引入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发展制约因素分析,结合当地实际,在两年来反复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小麦联合收割机改制收获玉米的技术措施与建议,旨在推进山西省玉米机械化收获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玉米收割机的株距的自适应能力、降低漏采率、提升工作效率,设计了一种新的株距自适应玉米收割机,大大提高了玉米收割机的作业精度和效率。依据移动4G信号的传播特性,设计了玉米株距实时测量系统,针对中国4G现场测试环境,研究提出了一种电波传播特性测量与建模方法,结合高性能测试仪器和虚拟仪器技术设计构建了3.5GHz测量系统。测量得到的株距量由A/D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再由单片机进行处理,对执行末端发出指令,调整玉米收割机割台分禾器的间距,从而可以对不同株距的玉米进行收割作业。对设计的玉米收割机进行测试发现:其株距自适应能力较好,可以随株距的变化自动调整分禾器间距,玉米穗的漏采率和破碎率较低,符合高精度作业玉米收割机的设计要求,为玉米自动化收割机械装置的研究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新疆杂交玉米制种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是我国主要的制种玉米生产基地之一,对该地区制种玉米生产的播种、去雄、收获、父本切除等关键环节机械化现状和全程机械化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新疆制种玉米播种基本实现机械化;去雄机械化依靠进口机具有所突破,但国产技术尚不成熟;没有专用玉米种子收获机械,采用大田玉米收获机械,果穗带皮收获。随着农村土地流转进程加快,劳动力老龄化现象加剧,制种玉米生产关键环节的机械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对阜新地区玉米收获机的推广应用情况进行调研。概述阜新市玉米收获机使用现状,分析农户对玉米收获机的需求及影响玉米收获机推广的主要因素,提出促进玉米收获机推广应用的建议,以期为阜新市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介绍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及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概况。通过对比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玉米收获机械研制、应用的现状,了解我国在玉米收获机械的研发、生产方面存在的不足,指出我国玉米机械今后的发展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