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秸秆基质肥在稻麦上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秸秆基质肥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经生物腐熟发酵研制而成的环保、安全、优质有机肥。为了探索秸秆基质肥在农作物上的应用效果,从2007年秋播开始我们在丹徒区宝堰镇吴金生的责任田中连续2年进行试验。试验作物为小麦、水稻。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所研制成功的ZF850型全液压自走式生物有机制肥设备,为实现秸秆综合利用提供了一种经济适用的技术载体。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有机肥源之一。秸秆作为有机肥料还田加工利用是目前可以普遍采用的方式。目前秸秆还田利用主要采取高温堆肥、秸秆直接还田、利用生化快速腐熟技术制造优质有机肥。其中,利用生化快速腐熟技术制造优质有机肥,是一种先进生物技术,使用现代化设备和手段控制生产过程,将秸秆制造成优质生物有机肥的先进方法,在国外已实现产业化,具有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对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000亿活芽孢/g)与常规对照药剂40%稻瘟灵乳油防治稻瘟病进行药效试验,评价枯草芽孢杆菌药剂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药剂对稻瘟病有较好的防效,可提高水稻产量,减少施药用工,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农业装备技术》2005,31(6):17-17
由山东农业机械科学研究所研制的ZF850型全液压自走式生物有机制肥设备,为实现秸秆综合利用提供了一种经济适用的技术载体。同时也证明,利用生化快速腐熟技术将秸秆制成优质有机肥,是切实可行的秸秆利用手段。 作为新型绿色农业制肥设备,山东农业机械科学研究所研制的ZF850型全液压自走式生物有机制肥设备,充分吸收了国外先进技术和设计理念,采用先进的闭式液压传动技术。主要部件选用进口原件,设计合理,功能完备,设有菌种喷淋系统和故障预警  相似文献   

5.
正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就是利用秸秆粉碎机将摘穗后的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油菜、高粱等农作物秸秆就地粉碎,均匀地抛撒在地表,随即耕翻入土,使之腐烂分解,达到大面积培肥地力的目的。农作物秸秆是一种生物资源,秸秆中含有氮、磷、钾、钙、镁、蛋白质等矿质养分和有机质,将农作物秸秆直接切碎还田,能够全面补充土壤养分,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地力和农作物产量。而秸秆焚烧后,会散发大量的有害物质,造成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有机肥的使用越来越少,化肥使用量呈直线上升,致使耕地中的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玉米、小麦等秸秆内含有农作物需要的氮、磷、钾、镁、钙等多种养分和有机质,因此秸秆粉碎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防止地表板结、增强保水保肥能力、  相似文献   

7.
土壤有机质低、保水能力差是阻碍黄土高原苹果产业良性发展的两大制约因素。本研究针对上述问题,选取生物炭、大分子保水剂、枯草芽孢杆菌和胶质芽孢杆菌作为改良剂开展了为期两年的大田试验。研究发现施加生物碳、大分子保水剂、枯草芽孢杆菌以及胶质芽孢杆菌较对照相比土壤全氮含量平均提升88.86%、49.38%、30.05%和25.35%,土壤硝态氮平均提升1.70、1.50、1.29和1.49倍,土壤铵态氮平均提升高达29.01、8.50、12.75和22.60倍;生物炭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影响最显著,提升高达3.70倍以上。通过通径分析发现土壤pH、土壤导水率及硝态氮直接影响有机碳储量,土壤容重、铵态氮、速效钾及土壤团聚体通过影响土壤pH和土壤导水率间接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土壤改良剂对果树新稍、果径、果树根系分布情况及产量均有一定影响,在0~20 cm土层深度,施加生物炭较对照处理果树根系密度提升了3.05倍。除施加生物炭外,其它改良剂对苹果产量影响不显著。通过经济效益评价分析,仅施加生物炭后改良经济效益为正,达到1 149.26元/hm2。建议将施用生物炭作为改良果园土壤、提高苹果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在盐胁迫下对冬小麦生长与土壤水氮分布的影响,以盆栽冬小麦种植为试验手段,在8 g/kg的盐分质量比下,设置枯草芽孢杆菌菌剂质量比为0(CK),1(G1),3(G3),5(G5)和7(G7)g/kg等5种施加梯度处理,分析了冬小麦株高、叶面积、生物量以及土壤水分和硝态氮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 盐碱地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可明显促进冬小麦株高叶面积生长,添加该菌菌剂处理的株高增加2.67%~17.20%,叶面积指数增加9.10%~34.80%;(2) 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对地下部分生物量的促进作用大于地上部分,处理G1,G3,G5,G7的根冠比与CK相比分别增加了28.53%,39.23%,15.91%,25.66%;(3) 枯草芽孢杆菌菌剂能提高产量,与CK相比,处理G1,G3,G5,G7的冬小麦产量分别增加7.49%,15.35%,8.41%,4.57%;(4) 枯草芽孢杆菌菌剂提高了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施加该菌菌剂的水分利用效率为26.94~31.06 kg/(hm2·mm),与对照相比增幅为9.00%~25.67%;(5) 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对土壤剖面固氮保水具有促进作用.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菌剂处理的硝态氮累积量减少了21.70%~30.40%,较处理CK的硝态氮累积量减少量明显降低.加菌剂处理后的土壤水分散失较少.综合各指标分析结果,枯草芽孢杆菌菌剂施用量为3 g/kg时对于盐胁迫环境下冬小麦的种植促进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9.
调亏灌溉对河西绿洲灌区春小麦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河西绿洲灌区调亏灌溉条件下春小麦穗长、有效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单粒重及株高等产量构成要素的变化,并对小麦籽粒产量、生物产量、收获指数与产量构成要素及株高间和产量构成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为该区春小麦进行适度水分调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不同养分投入的各品种小麦产量及养分效率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6个冬小麦品种,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养分投入水平的小麦产量及养分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随养分投入水平的提高,小麦产量和生物量均明显增加,高产品种对养分投入的敏感程度明显高于低产品种。从产量构成分析,低养分投入时,小麦每公顷穗数及穗粒数对产量起决定作用;高养分投入时,产量取决于每公顷穗数。从两年不同养分投入水平的平均值来看,低养分投入时,高产品种氮肥回收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比低产品种高6.3%~61.6%、52.1%~122%、9.8%~25%;磷肥回收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较低产品种高31.2%~33.3%、58.9%~126.3%、7.0%~24.9%。高养分投入时,小麦偏生产力明显下降,且低产品种较高产品种更敏感。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小麦米玉两熟高产田进行小麦免耕播种和小麦深翻旋耕播种单环节对比试验,调查两种播种方式作业生产成本,研究不同播种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证明,相对小麦深耕翻旋耕播种,小麦免耕播种能够节省作业成本、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小麦成穗数增加12.9万/hm2,穗粒数增加0.3粒/穗,增产3.2%,为在高产区推广小麦免耕播种技术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浙江农村机电》2012,(2):41-41
厩肥也叫圈肥、栏肥,是牛粪、马粪、猪粪、羊粪、禽粪和各种垫圈材料(草、土、秸秆等)等经过堆积发酵腐熟而成,是有机肥的一种。厩肥肥效持久均衡,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它既能改善土壤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活性,义能使土壤中水、肥、气达到协调,特别是对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和无公害农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戴思远 《农业工程》2020,10(5):108-111
为研究硅肥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硅肥模式,0(CK)、基施硅肥(S1)、喷施硅肥(S2)、基施硅肥+喷施硅肥(S3),分析3种硅肥施用方式对玉米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和玉米籽粒品质变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肥显著增加了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其中,S3处理的穗粗、行粒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产量提高10.33%。和对照组相比,硅肥可显著提高籽粒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降低淀粉含量,同时硅肥处理间没有差异。综上,硅肥基施+喷施效果最好,能够提高玉米产量、改善玉米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为探寻不同灌溉模式下秸秆还田形式对黑土区稻田N2O排放与产量的影响,于2023年进行大田试验,设置常规灌溉(F)与控制灌溉(C)两种灌溉模式,同时设置秸秆还田(S)、秸秆炭化为生物炭还田(B)、秸秆过牛腹为有机肥还田(O)3种还田形式,以及秸秆不还田(N)作为对照组,共计8个处理。分析不同灌溉模式下秸秆还田形式对稻田N2O排放通量与水稻产量的影响,测定了水稻各生育期稻田土壤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微生物氮含量、pH值,并分析了N2O排放总量和水稻产量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除返青期外,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秸秆还田与有机肥还田处理土壤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微生物氮含量均表现为增加。相同秸秆还田形式下,控制灌溉模式下各处理生育期内土壤平均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较常规灌溉模式高36.23%~60.82%、14.16%~19.61%。同时,秸秆还田与生物炭还田能提高稻田土壤pH值。相同灌溉模式下,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较,秸秆还田与有机肥还田处理N2O排放总量分别增加14.44%~24.09%、8.22%~14.44%,生物炭还田处理N2O排放总量降低14.31%~23.90%。生物炭还田与有机肥还田各处理水稻产量提高3.28%~13.07%,其中控制灌溉模式下生物炭还田处理产量最高。综上所述,控制灌溉下生物炭还田可以实现节水、增产、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灌浆期地下水位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江汉平原小麦灌浆期合适的地下水位,给小麦生产的农田排水降渍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在小麦灌浆期,利用测筒装置研究了7个不同地下水埋深(0、15、30、45、60、75、90cm)对郑麦9023与鄂麦23二个小麦品种的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0、15、30、45、60cm地下水埋深显著降低了二小麦品种的产量,而75cm和90cm地下水埋深对二小麦品种产量没有明显的影响,说明江汉平原地区小麦的适宜地下水埋深应控制在75cm。灌浆期地下水位造成小麦湿害的主要原因是小麦千粒质量和穗粒数的显著下降,而与小麦有效穗数无关。进一步分析表明,鄂麦23小麦品种比郑麦9023小麦品种耐湿。  相似文献   

16.
为扩展果园秸秆覆盖机作业功能,解决丘陵山地果园缺少有机肥施肥机械的问题,基于秸秆覆盖机,设计了自走式果园有机肥条铺机。整机主要由车体和条铺装置组成,其中条铺装置采用伸缩式结构,条铺间距为1.8~2.7 m,适应在行距为3.0~4.5 m的果园进行有机肥对沟施肥或行间双侧条铺,也可用于大田作物对行施基肥或条铺栽培基质。运用离散元法对条铺装置的排肥口结构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优斜口形排肥口结构。条铺试验结果表明,腐熟牛粪施肥量29.40~53.10 t/hm2,变异系数小于等于15.48%;菌渣施肥量21.45~75.00 t/hm2,变异系数小于等于6.57%;腐熟牛粪、菌渣施肥量模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871 3和0.963 1。果园实地试验中作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在徐州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就是利用秸秆粉碎机将摘穗后的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油菜、高粱等农作物秸秆就地粉碎,均匀地抛撒在地表,随即耕翻入土,使之腐烂分解,达到大面积培肥地力的一项农机化适用技术。农作物秸秆是一种生物资源,秸秆中含有氮、磷、钾、钙、镁、蛋白质等矿质养分和有机质,将农作物秸秆直接切碎还田,能够全面补充土壤养分,增加  相似文献   

18.
秸秆全量机械还田对水稻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对水稻生育特性及产量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秸秆全量还田抑制了水稻大田分蘖前期生长,分蘖中期发苗速度加快,后期生长稳健,可促使水稻有效穗增加,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秸秆全量还田既解决田间焚烧秸秆带来的污染和危害,又可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分别以豆饼粉、棉籽饼粉、花生饼粉为氮源,研究枯草芽孢杆菌产α-淀粉酶活力、枯草芽孢杆菌生长情况及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饼粉为氮源时酶活力最高,可以达到321.21±0.24U/mL;其次是棉籽饼粉、豆饼粉。以花生饼粉作为氮源最大生长量2.2×1010,最适pH值为6左右。该研究为进一步提高枯草芽孢杆菌产中温α-淀粉酶酶活,提供了实践及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就是用秸秆粉碎机将摘穗后的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秸秆就地粉碎,均匀地抛洒在地表,随即翻耕入土,使之腐烂分解,达到大面积培肥地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