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3 毫秒
1.
稻水象甲是水稻上一种检疫性害虫,黑龙江省东宁县稻水象甲的发生已有多年,为了进一步探明东宁县稻水象甲成虫的越冬分布情况,分别选取两处调查地点,对其稻田、田埂、沟渠、邻近山坡或林带等生境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进行了稻水象甲越冬成虫调查。研究表明,稻田边林带、山坡是稻水象甲成虫越冬的主要生境,其次是沟渠,田埂及稻田间无分布;土质疏松的土层,并且0~5 cm土层中相对湿度在10%~30%适宜稻水象甲成虫越冬。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稻水象甲在陕西省水稻主产区的种群发生规律。在汉中市稻水象甲发生区分别选择平川和山区两种不同环境,对稻水象甲不同虫态发育时间进程及越冬场所虫量进行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稻水象甲在陕西省水稻主产区1a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越冬成虫于3月上旬中后期(温度为10~15℃)开始活动。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幼虫活动盛期,也是大田防治关键时期;不同地理环境下,发现稻水象甲在山区虫态发育较平川晚15~20d左右,初秋时期稻水象甲成虫由田埂向沟渠逐渐转移进入越冬,越冬成虫主要分布在沟渠边0~5cm的土壤中。查明稻水象甲在陕为害寄主作物涉及种类共9科,31种。稻水象甲在陕种群发生规律的明确,为陕西省稻水象甲普查监测与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伊犁河谷地区越冬后稻水象甲种群田间扩散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稻水象甲越冬代在返栽田和移栽田的种群扩散能力,为稻水象甲的有效监测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定点、目测调查,摸清越冬代稻水象甲在早移栽稻区和晚移栽稻区的发生、分布和危害.[结果]同一移栽期的返栽田越冬后成虫取食斑与移栽田无显著差异性(P>0.05);早、晚移栽稻区,越冬成虫扩散种群密度从田埂向田中逐步递减.早移栽田和晚移栽田越冬代稻水象甲虫口密度与距离之间的最优拟合关系分别符合曲线方程y=-0.004 7X2-0.805 8X+ 41.679,R2=0.9738和y=-6E-05X2-0.364 4X+ 46.115,R2=0.966,其中X表示距离,Y表示虫口数量.5月下旬晚移栽稻区,越冬后稻水象甲成虫种群密度移栽后在较短时间达到高峰,随后逐步下降直至消亡.[结论]在伊犁河谷稻水象甲发生区,早移栽田虫源主要来自于田埂,稻水象甲种群密度呈现从田埂向田中逐步递减趋势,从5月上旬开始扩散至5月下旬迁飞高峰;晚移栽田虫源主要来自早移栽田,其成虫种群密度移栽后随即出现高峰,随后逐步下降,6月上旬消亡.越冬后稻水象甲成虫种群约90;分布于距离田埂(越冬后水稻移栽前主要活动场所)40m以内的距离,表明其种群扩散距离有限,扩散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稻水象甲在汉中的越冬场所、越冬深度等发生规律,开展了稻水象甲越冬调查,结果表明,稻水象甲在汉中主要是以成虫在田埂及周边的沟渠的杂草、落叶下5cm以内的腐殖质中越冬。土层5cm内越冬虫口密度基数可作为翌年发生量预测预报的依据之一,为稻水象甲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稻水象甲是我国植物检疫对象 ,因其繁殖数量惊人、防治难度大 ,疫区不断扩大 ,现已成为盘锦稻区主要虫害。因此 ,对稻水象甲进行科学、经济、有效地防治是降低成本、夺取丰产的重要措施。除采用农业防治措施外 ,目前 ,化学防治仍是一种最简单、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多年来 ,我们根据稻水象甲的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采取了不同方法对其进行防治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 习性及越冬场所稻水象甲属孤性繁殖 ,能飞、能爬、擅潜水 ,能呆在水中连续多日 ,这也是防治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它以成虫在稻田周围的土坡、杂草地、田埂、林带、树叶下越冬。当…  相似文献   

6.
稻水象甲传播扩散调查与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水象甲是我国检疫性水稻害虫,目前已经传入我国25个省市自治区,控制稻水象甲扩散是稻水象甲防控的重要工作方向。宁夏是2014年发现稻水象甲入侵的最新地区。通过对新传入稻水象甲的水稻种植区进行调查分析显示,稻水象甲的远距离扩散主要是借助交通工具携带的稻谷或稻草及其制品传播。入侵区域内的扩散与稻田的灌渠及排水系统没有确定的关系,田间不均匀分布显示稻水象甲的飞翔能力不是区域内扩散的主要原因。不同水稻种植区土壤对稻水象甲有一定的影响,宁夏稻区盐碱地区域的稻田至今未发现稻水象甲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正>稻水象甲又名美洲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分布在我国南北各稻区。主要为害水稻、茭白、玉米、甘蔗、小麦、大麦、牧草、禾本科杂草等。成虫食害叶片,而幼虫为害稻根最重,水稻受害后植株黄化枯萎。一般产量损失10%~20%,严重田块减产40%~60%,少数田块基本无收。一、发生规律稻水象甲为半水生性昆虫,该虫分两性生殖和单性生殖型。我国发生的稻水象甲均为单性生殖型。成虫在稻草、稻茬、水田周围禾本科杂草、林带、沟渠、荒  相似文献   

8.
对象山县山谷水平原稻区直播稻田的稻水象甲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稻水象甲越冬代成虫高峰于5月初在山坡越冬场所和直播稻田塍同期出现,之后,集中迁入直播稻田,其取食、分布和产卵表现出明显的喜水习性,在直播稻田完成一个世代约需2个月。增殖倍数7.23倍,7月底迁入越冬场所。  相似文献   

9.
正一、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稻水象甲的主要入侵途径是远距离货物移带。稻水象甲的主要传播方式是依附在稻谷、稻草或以稻草为包装物的物品,通过水路或陆路运输完成远距离传播,通过移带和存水近距离传播,它本身自带扩散能力,它的生命力很强,不仅可以飞行,还可以随水漂流,在水中存活很长时间。稻水象甲繁殖很迅速,雌虫可以不经过交配,直接产卵,每只雌虫可以产100到200粒卵。正常条件下,这些卵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稻水象甲在汨罗市的发生规律,明确其危害情况,并提出相应防控策略,于2006~2013年对汨罗市的田间稻水象甲消长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稻水象甲在汨罗市一年发生1~2代,主要以成虫在沟渠及山坡杂草茂密处和灌丛下表土层越冬,以幼虫蛀食稻根,直接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和稻谷产量,造成水稻产量损失率在21.57%~60.00%之间,对水稻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掌握发生规律,加强虫情监测;采取防控措施,控制扩散蔓延等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1.
2001年5月,在双季稻北缘地区安徽省桐城市发现检疫性害虫稻水象甲后,开展了稻水象甲发生规律和治理措施的研究,主要结果为①稻水象甲在桐城的寄主是水稻,其他禾本科植物稗草、李氏禾、狼尾草和雀麦只是偶然寄主。②在桐城,稻水象甲1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越冬成虫初见期在3月下旬,早稻秧苗揭膜后即可为害,随早稻移栽向大田扩散。5月中旬为早稻大田成虫盛发期,田间成虫高峰期约20 d。第1代幼虫5月底初见,6月中旬大量转株为害,6月中旬后期陆续化蛹。第1代成虫于7月上旬始见,先集中于双季晚稻(双晚)秧田为害,随双晚移栽,分散到大田为害,田间终见期在8月中下旬。③稻水象甲虫卵产于稻苗基部叶鞘,每鞘卵量3~4粒。稻水象甲在双季早、晚稻大田初期,由田边向田中逐渐扩散。该虫在田间成虫激增期和减退期为聚集分布,在田间虫量高峰期呈随机分布。④成虫在有水饥饿和无水饥饿情况下,平均存活17.1,4.2 d;成虫平均寿命为56.5 d。⑤桐城稻水象甲与我国北方单季稻和南方典型双季稻区的稻水象甲相比,发生代次和消长规律略有不同。⑥通过人为控制,能够减缓稻水象甲的扩散速度。并提出了以植物检疫和农业防治为基础,适期开展药剂防治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稻水象甲幼虫危害根系对水稻生长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水象甲对水稻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成虫啃食稻叶、幼虫蛀食稻根,特别是幼虫破坏根系,直接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对水稻生产危害极大。初步研究探讨了稻水象甲幼虫危害根系后对水稻的生长发育、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2003~2004年对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在山西忻州地区危害特点,发生规律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稻水象甲在该地区一年只发生一代,以成虫在土中越冬,营孤雌生殖方式繁衍后代,扩展蔓延迅速,继而提出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贵州红水河地区艾纳香植物资源调查及其保护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贵州艾纳香资源现状及资源变迁情况,对贵州红水河地区艾纳香植物资源进行了实地和走访调查,结果表明,艾纳香的生态类型有3类:中海拔裸露干地型、低海拔裸露半干地型、河谷河滩型生境;生境特征有3种类型:低海拔山坡草丛、灌木生境、公路迹地砂砾生境、低海拔河谷半湿地生境。并对艾纳香的市场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艾纳香资源保护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稻水象甲分布与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水象甲在福建省年发生1代。我省福鼎市和霞浦县是稻水象甲发生的疫区,2004年,两地分别有11个和10个乡镇发生稻水象甲疫情,累计发生面积1 597.6 hm2;稻水象甲发生和为害受作物品种和生境条件等因子的影响较为明显,糯稻受害程度大于杂交稻,秧田水稻的株被害率和成虫密度大于移栽田。  相似文献   

16.
稻水象甲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稻水象甲是检疫性害虫,传人我地区时间短,人们对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危害性、如何防治都不了解。有必要对其发生规律及防治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7.
稻水象甲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稻水象甲的形态特征、寄主植物及其被害状,总结了其生活史及习性,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稻水象甲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稻水象甲的发生、为害现状和扩蔓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合稻水象甲的普查与测报,提出了系统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oryzophilusKuschel)是一种国际性的植物检疫害虫.此虫危害严重,传播途径复杂,寄主范围广,生态适应性强.稻水象甲在北美洲、南美洲、亚洲均有分布.目前,已蔓延到朝鲜慈江道的满浦市.该发生区与吉林省接壤,地理纬度及温度等条件与我省接近.本文从此虫的分布与危害,吉林省所处的地理位置,寄主植物种类及其分布,环境条件等方面,探讨了稻水象甲传入我省的危险性以及传入后生存的可能性,并提出了加强进口植物检疫,在边境地区定期开展疫性调查等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不同育秧方式对稻水象甲的控制效果,为有效控制稻水象甲越冬代成虫的取食、繁殖及扩散提供借鉴。[方法]研究了利用无纺布旱育秧、薄膜旱育秧、防虫网水育秧、无纺布水育秧、水育秧5种不同育秧方式对稻水象甲的控制效果。[结果]水育秧处理在秧田期和大田期的稻水象甲成虫、幼虫和取食斑数最多,分别达5.15头/百株、17.17头/百株、117.21个/百株和1.18头/丛、10.08头/丛、21.48个/丛,而其他4种育秧方式处理在秧田期和大田期的稻水象甲成虫、幼虫和取食斑数均显著低于水育秧处理。[结论]在稻水象甲发生区,利用无纺布旱育秧、薄膜旱育秧、防虫网水育秧和无纺布水育秧都是控制稻水象甲繁殖、传播与危害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