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化控技术,就是在玉米即将抽穗、顶部呈喇叭口状时(玉米植株有9~11叶的时候),采取喷施化控药剂,矮化玉米植株。正确使用这一高产栽培技术,玉米植株大约比普通种植的玉米矮30—50cm,  相似文献   

2.
<正>春玉米矮化高产栽培,即在密植的基础上,在玉米雌穗小花分化末期,采用化控技术,大幅度降低玉米高度,增强防风抗倒能力,促使玉米高产。2013年,广元市旺苍县建立了春玉米矮化栽培试验示范片3 000亩,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节间平均缩短4.5cm,株高平均降低39.9cm,穗位高平均下降15.4cm,茎秆平均增粗0.25cm,亩产平均616.8kg,比对照的486.2kg增产130.6kg,增幅达25.8%,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乙烯利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在玉米第 10至 12片叶展开时使用 10 %乙烯利可溶性粉剂 6 0 0mg/L ,70 0mg/L和 80 0mg/L喷雾 ,可使玉米植株明显矮化 ;药后 15d ,用药玉米比对照矮 36~ 41cm ;玉米抽雄后用药玉米比对照矮 6 0~ 78cm。当使用浓度上升到 10 0 0mg/L时 ,玉米产生明显药害。施用乙烯利后对基粗的影响不大 ,仅在施用后的初期对玉米基粗有一定增大作用。施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后对玉米有一定增产作用 ,但增产幅度不如 0 0 4%云大 - 12 0水剂 0 0 2mg/L。由于乙烯利能明显使玉米植株矮化 ,在多风暴的地区使用还是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玉米是驻马店市的主要粮食作物,玉米产量的丰收与歉收成为粮食供求形势和经济发展形势的重要因素。笔者根据近年的实践总结出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玉米上的应用,供种植户参考。一、玉米健壮素玉米健壮素可使植株矮化,茎秆粗壮,一般可降低株高20~30cm,降低穗位15cm;并使叶片上冲,根系增加,从而增强植株的抗倒耐旱能力,产量增长20%。在1%~3%的早发植株已抽雄、50%的雄穗将要露头时(用  相似文献   

5.
在玉米栽培实践中,常需控制植株高度,以塑造理想的株型。如套种玉米的苗期和移栽玉米的育苗期要求控制徒长,培育矮化苗。在多风或肥水高、密度大的高产区,期望有株矮,穗低,高产不倒的株型。为探寻乙烯利对玉米矮化和产量的影响,我们于1977—79年,在玉米的不同生育期分别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进行处理,主要结果如下:一、浸种对玉米植株性状的影响:用0.1%、0.5%和1.0%的乙烯利将种子浸渍6—8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2—2004年山东省玉米区域试验资料,通过对高产玉米品种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穗行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以此确定山东高产玉米育种最佳选育目标,为指导高产玉米育种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山东高产玉米育种综合选育目标为生育期100.1~104.0d,株高250.1~270.0cm,穗位高110.1~120.0cm,穗长17.1~19.0cm,穗行数14.6~15.5行,穗粒数520.1~560.0粒,千粒重330.1~350.0g。  相似文献   

7.
<正>一、玉米健壮素玉米健壮素可使植株矮化、茎秆粗壮,一般可降低株高20~30cm、降低穗位15cm,并使叶片上冲,根系增加,从而增强植株的抗倒耐旱能力,产量可增长20%。在1%~3%的早发植株已抽雄、50%的雄穗将要露头时(用手摸其顶部有膨大感)用药最为适宜。每667m2用30m L对水20kg,均匀喷在玉米的上部顶心。要做到不重喷、不漏喷,若喷后4h内降雨,要减半重喷。玉米健壮素仅限于高秆品种使用,使用时不能与其他农药、化肥混用。玉米健壮素的使用必须与增加密度相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超级稻高产栽培防倒伏有效技术途径,进行了超级稻喷施立丰灵防倒伏试验。结果表明,在拨节前7 d,喷施立丰灵对超级稻植株具有缩短基部节间,矮化植株高度,改善株型,防止倒伏,提高分蘖成穗率、结实率、千粒重,增加产量的作用。每亩喷施5%立丰灵EB 60~40 g的处理,平均株高比空白对照矮13.2~9.9 cm,第2和第1节节间距比空白对照缩短1.5~0.9 cm,减少倒伏面积71.2%~25.3%,增产效果较好,亩比空白对照增产11.59%~7.39%,经济效益显著,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9.
正玉米植株倒伏始终是制约玉米稳产、高产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通过玉米控旺技术的推广应用,玉米植株倒伏问题得到了相应的解决,玉米的稳产、高产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对玉米控旺的技术要求进行如下:一、玉米控旺的必要性(一)玉米植株高度有效降低通过试验观察对比,玉米有效控旺后,玉米株高降低20~60 cm,平均降低35 cm。  相似文献   

10.
秀青73-1——国审高产稳产玉米品种审定证号:国审玉2005019号高产稳产:一般亩产650kg,高产可达1000kg。2003年国家黄淮海区试,比对照增产13.3%,居第1位;2004年国家黄淮海区试,比对照增产13.8%,居第1位;2004年国家黄淮海区试,比对照增产9.2%,居第1位。抗病抗倒:抗大小斑病、瘤黑粉病、矮花叶病等玉米病害,活秆成熟。株型紧凑,株高254cm,穗位107cm,  相似文献   

11.
农用微生物菌剂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情况下玉米喷施微生物菌剂后能够明显促进玉米植株的生长和穗产量的提高,与喷施基质相比平均株高、叶宽、茎周长分别增加16、0.3、0.3 cm,平均穗长、穗重分别增加1.2 cm、0.04 kg;喷施微生物菌剂比喷施基质增产9.6%,投入产出比1.00∶11.15;喷施微生物菌剂比常规施肥增产11.1%,投入产出比1.00∶3.59;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喷施微生物菌剂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对玉米(Zea mays L.)新品种华玉11、郧单20采用集成高产栽培技术,宽行距90 cm,以利于快速通风散湿;幼苗定向移栽,通过提高群体植株叶片光照总面积有效提高光合效率;采用单穴双株栽植方式,有效提高种植密度;在植株7~9叶期化调矮化处理,有效促植株健壮生长而防倒伏、倒折发生。结果表明,科学采用育苗定向移栽、宽行增光透风、单穴双株增密、化调矮化防倒等栽培技术集成模式,能有效提高玉米单产水平。  相似文献   

13.
<正>不论是常规早稻还是杂交早稻,恶苗病的发生都比较严重,而农友们经常把恶苗病当徒长株对待。恶苗病病症可分为4种类型:即矮化型、正常型、早穗型和徒长型。矮化型是较正常的植株略矮,正常型是植株高矮与健  相似文献   

14.
正玉米是商水县的一大粮食作物,玉米倒伏始终是制约玉米稳产、高产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通过玉米控旺技术的推广应用,玉米倒伏问题得到相应的解决,玉米的稳产、高产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一、玉米控旺的必要性(一)玉米植株高度有效降低通过试验观察对比,玉米有效控旺后,比未控旺玉米株高降低20~60 cm,平均降低35 cm左右。(二)玉米霸王根层数和气生根数量有效增加通过统计对比,使用控旺剂的玉米霸王根比未使用控旺剂的增加0.6~1层,气生根数量增加6~10条。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设秸秆全层深翻、常规旋耕混拌、免耕(对照)3个不同耕作处理,研究不同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对机械化精量直播条件下玉米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免耕相比,深翻处理开花期叶面积和叶干重均增加,整株干重在开花期和成熟期均明显高于免耕;不同耕作和秸秆处理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进程、株高、穗位高和茎粗影响较小。深翻处理在开花期后能明显增加5~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同时增加不同土层的土壤温度。深翻处理收获期穗长、穗粒数和百粒重均明显高于免耕和常规旋耕,产量分别增加10.6%和4.3%。因此,秸秆全层深翻可作为本区域提升玉米机械化密植精播高产高效绿色关键推广技术。  相似文献   

16.
正玉米是喜温、喜光、C4高产作物。它植株高大,根系发达,茎叶繁茂,产量高,需肥量大,同时对肥料反应敏感,在确定玉米施肥量时,应需综合考虑。1.玉米粗缩病防治要点玉米粗缩病也称玉米条纹矮缩病,是由灰飞虱吸食叶片汁液后,使玉米植株中毒感染病。染病症状是:植株扭曲生长,有的植株发生矮化、节间缩短,呈丛生型(君子兰苗),叶色浑绿,叶片厚短而宽,硬而脆,密集丛生。背面叶脉上产生粗细不一的蜡白条纹突起,用手摸有明显的粗糙  相似文献   

17.
玉米矮生种质资源在玉米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用玉米52333矮秆突变体及其高秆近等基因系分别与Lx9801、C607、C785、S121、郑58和昌7-2等自交系组配得到相应杂交种,研究Dt基因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含有Dt基因的材料其植株株高和穗位高显著降低,降幅分别达67~112 cm和34~56 cm;Dt基因使玉米单株果穗在穗长、穗粗、行粒数、穗行数和粒重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通过对玉米矮秆基因Dt的鉴定分析,认为该基因对玉米产量性状具有负效应,不利于玉米增产。  相似文献   

18.
一、发病症状 玉米粗缩病的典型症状为叶色浓绿,节间缩短,整株矮缩,叶背脉上有长短不等的白色蜡泪状突起,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间均可感染发病. 苗期感染的玉米病株,早期矮缩症状不明显,仅在幼叶中脉两侧的细脉间有透明虚线小点.随后透明小点逐渐增多,叶背面的叶脉上产生粗细不一的蜡白色突起,手摸有明显的粗糙感;继续发展叶片宽短僵直,叶色加深呈浓绿色,病株生长受到抑制,节间明显缩短,严重矮化,仅为健株的1/3~1/2;根系少而短,容易从土中拔起.病情轻者植株稍有矮缩,雄花发育不良,可抽穗结实,但雌穗稍短,散粉少,粒少;重者雄穗不能抽出或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无花粉,雌穗畸形不实或籽粒很少,多提早枯死或无收成,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9.
高产玉米组合主要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山西大丰种业有限公司2003—2005年玉米鉴定试验产量居前10位高产组合的数量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稀植大穗玉米生态区,玉米各数量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为:穗粒质量>穗粗>穗粒数>行粒数>穗长>穗行数>株高>穗位高;选育或引进高产((15 321.0±954.6)kg/hm2)玉米品种时,在选用抗病抗倒、抗旱优质、生育期适中的基础上,重点选择穗粒质量(302.1±24.9)g、穗粗(6.2±0.4)cm、穗粒数(808.5±70.6)粒、行粒数(43.8±4.2)粒、穗长(23.6±2.0)cm、穗行数(18.5±1.3)行、株高(286.9±26.0)cm和穗位高(122.5±19.3)cm的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晋南冬小麦“矮、密、早”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针对晋南麦区光、温资源特点和水地麦田一年两茬高产的需要,通过1992~1997年5年的研究,创立了本区小麦“矮、密、早”高产栽培技术。“矮”指选用矮秆品种及矮化管理;“密”指选用多穗型品种及靠穗多夺高产;“早”指选用早熟品种和促早管理,以保证两茬均高产。其关键技术是:以选用矮秆早熟多穗型品种为中心,确保成穗750万穗/hm2左右,加强中后期管理,提高穗粒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