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绿化与生活》2009,(3):50-50
防护林带 防护林带为抗御风暴、旱风、流沙、飞雪或地面冲刷、崩塌等自然灾害,以保护农田、生活区、生产区、道路等而设置的乔灌木混交林带。处于重要位置起主要防护作用的大型防护林带也称基干林带,如海岸防护林带、河岸防护林带、干线公路防护林带、沙地边缘防护林带等。位于农田边缘为保护农作物而设置的窄型防护林带则称护田林带。  相似文献   

2.
<正> 单一农田防护林带的防护效果是有限的,自成体系的农田防护林网是较理想的防风固沙的天然屏障。强大的旱风经过农田防护林带,由于林带的连续作用,使风速逐渐被削弱,夹杂物被沉积,从而达到防风固沙的目的。本文就气流随着通过林带数目的增多,而被逐渐削弱的一般规律加以阐述,以此来说明防护林的连续防护效益,为今后合理的设计防护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黑龙江省平原地区主要县份的杨树农田防护林进行了实地调查和测定,并采用Photoshop软件计算了杨树林带的疏透度,通过分析对现有的杨树防护林带的生态功能进行了评价,并对现有退化杨树农田防护林提出了修复和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4.
张掖绿洲农田防护林可持续经营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 ,结合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思想 ,从森林生态学和森林经理学的角度出发 ,在张掖绿洲农田防护林的基本特征和经营状况的基础上 ,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分析 ,提出了张掖绿洲农田防护林可持续经营的思想内涵。并运用数学方法 ,从社会发展指标、经济发展指标、生态功能指标、政策、技术保障功能指标等 6个方面构建了张掖绿洲农田防护林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 ,计算结果表明 ,张掖绿洲农田防护林可持续发展力指数为 0 .4 780 ,为基本不可持续发展。同时提出了农田防护林可持续经营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对农田防护林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对风的作用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小气候变化,对于农田防护林带的结构、宽宽、全叶期、无叶期、林带背风面,不同距离以及林带与主风交角等项因子专门报道甚少。本文对农田防护林结构与带宽的选择进行了探讨,结构不合理或者林带过宽,不仅费工费时且占地多,防护效益并不明显,太窄又起不到保护农田的作用,探讨合适的结构与带宽,最大限度的发挥农田防护林的防护效能,确保农田在风沙危害严重地区持续不断连年稳产高产丰收提供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玉田县农田防护林带防护作用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农田防护林带有着显著的防风作用,由于农田防护林降低了风速,增加了湿度,改善了农田小气候,使农作物获得了增产。同时,建设农田防护林提高了森林覆盖率,改善了人居生态环境,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在内蒙古大青山山前冲积平原区构建农田防护林体系,根据立地条件类型选择新疆杨、北京杨、合作杨、群众杨、白柳、旱柳、垂柳等适应性强、生长快的优良品种,采用了适当的抗旱造林技术措施。经测定得出:造林成活率为95%-99%、保存率为95%以上;从2000—2003年营造的农田防护林带均已进入速生期,林带的平均高为9.1 m,平均林带树冠高7.6 m,平均冠幅2.6 m×2.5 m;同时防护林带均发挥出了明显的防风、降温及增加湿度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8.
松干沿岸防护林发挥的防护、景观、经济功能,对保护和美化环境,促进流域内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依据科学性、可行性、代表性、客观与主观相结合原则,利用频度分析法和专家会议法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筛选的指标权重。最终构建了3个指标层次,选取了20个具体指标,建立了适用于松干沿岸防护林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确定了指标的权重,其中防护功能占67.38%,景观功能占22.56%,经济效益占10.06%。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农田防护林带的农业经济效益及其合理的农林用地比例,我们在合阳县选择有代表性的乡,再在每个乡选择典型的农林立体结构样地,进行气候效益观测,并利用在林木影响下的农田近五年的平均粮食产量与无林木影响的空旷地五年平均产量作比较,计算农田防护林带的农业经济效益。一、农田防护林带的气候效应农田防护林带下的小气候不同于单一的农田小气候,它有改善农田小气候,创造出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观测结果列入表1。由上表观测结果可以看出,防护林带对农田小气侯的改善有明显作用,其规律是:(1)降低风速作用明显。平均可降低风速  相似文献   

10.
(一) 辽宁省法库县属于东北西部农田防护林营造林区。至1985年农田防护林带面积占被保护耕地113.6万亩的5.1%,超额完成了省规定的指标。慈恩寺、丁家房、柏家沟、三面船、依牛卜、灯士卜等乡镇的农田防护林,已基本形成农田防护林体系,长势较好,能够发挥防护作用。如慈恩寺乡1976年春季使用杨大苗营造的农田防护林带,现在平均树高13m,平均胸径18.6cm。该乡边家村的林带达到平均树高18.2m、平均胸径26cm。 (二) 1985年8月19日第8509号(以下简称9号)台风从海上进入我省,经海城、沈阳转向东  相似文献   

11.
树种选择与林带结构在风蚀地区,要进行全面造林或营造农田防护林带〈防蚀林带〉。农田防护林带应当满足以下几项要求:  相似文献   

12.
杨树林带木材纤维长度变化规律及其在经营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为探讨农田防护林合理经营的最佳途径,本文从林带木材生物学特性研究入手,针对杨树农田防护林带不同品种、不同立地、不同行位和不同年龄木纤维长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树林带木纤维长度的变化主要受品种和年龄的影响,与林带特殊生境无显著相关;通过林带纤维长度频率分布和木纤维长度与年龄相关关系的分析,建立了一系列相关模型,据此得出了林带木纤维长度相对稳定的年龄;该年龄即为农田防护林带开始进入全面有效防护农田状态时的年龄,此时林带所达到的树高可作为农田防护林规划设计的成林高。由此为农田防护林带的经营提供了可靠的木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赤峰市元宝山区固定风沙土上生长的杨树农田防护林带及速生丰产片林进行调查,对树高和胸径等生长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表明不同结构、不同年龄杨树边行优势的差异情况,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几种优化配置方式,作为更新防护林带和培育速生丰产林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根据大田作物防护林带的研究成果,从生态角度出发,研究了防护林带与栗园之间的关系,分析防护林带调节栗园小气候,对栗树生长发育和产量等方面的影响,调查其防护效应和胁地效应,具体分析了风速、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及日照投影方面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叶片含水量、植株蒸腾量等水分生理方面的反应,测定株高、冠幅、干径、新梢生长量等栗树生长发育指标以及株产量方面的变化,为建园、防风林配套设计及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木麻黄防护林带对改善农田小气候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木麻黄防护林带庇护下的农田小气候进行定位观测,分析了木麻黄林带的防护功能,结果表明:木麻黄农田防护林带具有降低风速的作用,背风面20~100 m,风速比对照点降低27%~67%,且随着风速的增大,降低风速的效果越明显;林带对气温和地温具有调节作用,背风面各点白天增温,夜间降温;林带能够减小蒸发量,林带背风面20~100 m范围内日均蒸发量比对照点降低16.2%~24.2%。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从农田防护林带的结构设计选择,林带走向、间距,防护林树种选择、整地、造林方法及农田防护林的经营管理等方面阐述了科尔沁沙地这一地区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  相似文献   

17.
在农田周围营造防护林带,是改善农田水分循环、防止风沙干旱的一个极为有效的措施,防护林带会使农田小气候发生显著变化。一般来说,在辐射型天气条件下,防护林带减弱了近地空气层的乱流交换作用,白天比旷野温度低,夜间则稍高。林带内白天虽然土壤蒸发比旷野小些,但农作物蒸腾量比旷野大,总的蒸散量比旷野大,可使温度降低。夜间,林带內蒸发量比较小,相旷野的热量差异不大。此外,林带与农田的空气交換,促使田间白天降温,夜间升温。早上和傍晚由于林带的遮阴,还可降低靠近林带农田的温  相似文献   

18.
基于3S技术和AHP的南京市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南京市城市森林资源状况和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动态性、可行性原则指导,建立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基于3S技术获得2000年和2007年各指标因子量化的可靠基础数据,用层次分析法(AHP)分析影响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主导因子和相互关系,采用权重加权法最终评级。结果表明,近年来南京市森林生态建设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林业有害生物对森林造成的灾害逐年增加,灾害损失评估也越来越得到林业管理部门和研究部门的重视,构建一套适宜的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损失评估指标体系也成为关注的热点。【方法】依据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可行性和可比性原则,采用技术经济法、重置成本法、防护支出法、市场价值法和支付意愿法等构建了一套包括3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30个三级指标的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损失评估指标体系。【结果】3个一级指标分别是直接经济损失、生态服务功能损失及社会效益损失;14个二级指标分别是林木经济损失、林果经济损失、预防治理费用损失、造林营林费用损失、涵养水源功能损失、保育土壤功能损失、固碳释氧功能损失、积累营养物质功能损失、净化大气功能损失、森林防护功能损失、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损失、森林游憩损失、森林文化损失及非林业行业损失,30个三级指标分别是森林蓄积量损失、林木生长量损失、木材等级降低损失、林果产量损失、林果质量损失、预防费用损失、治理费用损失、造林费用损失、营林费用损失、调节水量损失、净化水质损失、固土损失、保肥损失、固碳损失、释氧损失、积累氮损失、积累磷损失、积累钾损失、积累有机肥损失、提供负离子损失、吸收污染物损失、降低噪音损失、阻滞降尘损失、农田防护损失、牧场防护损失、路渠防护损失、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损失、游憩环境影响损失、森林文化影响损失和与森林有关的非林业行业损失。该评估指标体系规范了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生态服务功能损失各项评估指标的含义与定量计算模型,森林游憩、森林文化以及非林业行业的社会效益损失评估难以做到完全统一量化,可以采用支付意愿法进行计算,也可以采用调查法直接计算经济损失。【结论】应用该评估指标体系可以就某一地区发生的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损失进行系统地评估,也可以为其他森林火灾、森林气象灾害和森林滥砍滥伐等造成的灾害损失进行评估,同时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灾害损失计算模型也同样适用于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效益评价。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损失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与灾害损失评估以及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营造农田防护林带,是风沙地区确保农业稳产高产的有效措施之一。解放以来,风沙地区广大人民,遵照毛主席关于“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的伟大教导,与风沙灾害展开了斗争,大面积营造了农田防护林。目前,部分林带已郁闭成林,对防风固沙,保田增产,已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但有些地区,由于受刘少奇一类骗子推行的“重造轻护”、“毁林开荒”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林带没有成型。还有不少风沙干旱地区没有营造防护林带。为了正确认识农田防护林的作用和为今后新设林带提供一定依据,将我们几年来对农田防护林带效益观测和调查材料加以整理,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