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瘿小卷蛾对落叶松高生长的影响与落叶松主梢和侧梢被害情况有密切关系。枝梢被害率越高,落叶松当年高生长越小;落叶松主梢被害,对当年高生长的影响最大。落叶松健康木当年新梢高生长平均为82.4 cm,受害木中主梢未被害、侧梢被害的,当年新梢高生长为78.8~22.4 cm,比健康木下降了4.4%~72.8%;主梢和侧梢均被害的,当年新梢高生长为46.1~10.4 cm,比健康木下降了44.1%~87.4%。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落叶松是吉林地区主要造树林种之一。随着造林事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梢部害虫的相继发生、危害和造成的损失,已经成为森林保护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1973年蛟河县青背林场等地落叶松人工林幼林发生松瘿小卷蛾(aspeyvesia zebeana)为害。1975年磐石县烟筒山林场等地同类落叶松人工林幼林又发生落叶松长须卷蛾为害,至今为害区域已扩散到全县4个公社,面积达2万余亩。这两种梢部害虫均造成主梢断折、  相似文献   

3.
葡萄长须卷蛾(Sparganothis pilleriana)又名葡萄卷叶蛾,藤卷叶蛾。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地区;亚洲、欧洲、北美等地。为多食性害虫,寄主主要有葡萄、山丁子、柴胡、山茄子、山藜豆、山里红等。危害落叶松系寄主新纪录,国内尚无报道。1975年磐石县烟筒山林场落叶松人工林幼树当年生嫩梢被此虫取食后,造成主梢断折、侧梢丛生、树木不能成材的  相似文献   

4.
杉木多主梢主要是杉梢小卷蛾危害所造成.杉梢小卷蛾食性单一,专门食害杉木嫩梢的顶芽及主侧梢.在日照较长、温度较高的平原和丘陵杉木林内发生普遍,尤以2-5年生的幼林受害严重.以幼虫钻蛀侧枝或树梢顶芽,引起梢枯,在危害严重地区,被害株率达100%,主梢被害率在80%以上.主梢顶芽被害后,可以萌  相似文献   

5.
一、危害松梢螟(Dioryctria splendidella H.S.)以幼虫危害油松、樟子松等的主梢和侧梢。受害梢顶端枯死变黄,主梢受害不能向上生长,在受害处的下部丛生一轮侧枝,以后,由侧枝代替主梢继续向上生长,形成干材弯曲,如连续受害不仅影响生长量,而且干材多次弯曲,也严重地影响木材的工艺价值。除危害嫩梢外,还危害球果,使种子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6.
落叶松枯梢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落叶松是黑龙江省鹤岗市罗北县主要树种之一,落叶松枯梢病是落叶松林中重要的真菌病害,其蔓延速度快,危害极大,应采取早期预防措施。经多年实践经验,在掌握了该病发生与各种生态因子、林分条件有关的前提下,防治落叶松枯梢病要从生态学角度入手,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  相似文献   

7.
杨振  金蓉 《中国林业》2008,(1):57-57
落叶松锉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分布范围广,主要危害落叶松、华山松等新梢及嫩叶。华北落叶松自1980年在甘肃省庆阳子午岭引种成功后,逐渐推广,随着华北落叶  相似文献   

8.
落叶松枯梢病是一种危害严重,蔓延迅速的危险病害,据介绍该病原发现于日本,目前在我国不少地区的林区有大面积发生。在学习外地有关材料的基础上,1978年夏季调查了本场落叶松人工林发病情况并对落叶松枯梢病发病规律和防治进行了初步地研究。现将调查及研究情况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落叶松枯梢病在我省是一种危害面积大发病重,蔓延速度快的真菌性病害。给我省林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为解决该病害防治问题,1979年组成了辽宁省枯梢病防治试验协作组,以丹东和本溪两地为试验基地,对落叶松枯梢病的发生规律与立地因子的关系,以及枯梢病的防治技术做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东北地区落叶松人工林陆续发现枯梢病,而且蔓延速度很快,危害也相当严重,轻者造成树木枯梢影响树木生长,重者树冠变形,甚至死亡。目前已成为东北地区落叶松人工林一种危险性新病害。一、分布及危害据1978年调查,我省丹东、本溪、扶顺、辽阳、营口、旅大,铁岭等地落叶松林都不同程度的发生枯梢病。该病干1973年在东沟县孤山子和集贤林区首先发现,当时只是零星块状分布,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1978年在东沟县调查落叶松林4260亩,发病率为87.1%,感病指数56.4。而桓仁县调查7200亩,发病率为73.5%,感病指数58;2年生苗5亩,发病率30%。我省落叶松林总面积277万亩,约5万亩发病,而且正以惊人的速度逐年发展,已成  相似文献   

11.
落叶松枯梢病的形态特征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落叶松枯梢病的形态特征及危害程度,通过技术方法和技术措施提出综合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落叶松枯梢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分布,危害症状、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就该病菌在检疫和除害处理方面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13.
松梢螟和松梢小卷蛾危害红松、樟子松、落叶松、赤松等,被害率为18.2—100%。危害程度与林龄、坡向、林分郁闭度有关。笔者建议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防治蛀梢害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落叶松枯梢病是近几年在烟台市区落叶松人工林中,发生的一种危害甚大的真菌病害。树木染病后,造成枯梢,生长不良,树冠呈扫帚状,以至死亡。我们为了尽快模清该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进行了全面的调查,1979年—1981年又在昆嵛山林场对此病进行了观察研究和防治试验,现将三年来的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分布及危害 据调查,该病在烟台市的蓬莱县、招远县、荣成县、栖霞县、海阳县和昆嵛山林场的落叶松林中都有发生,受害面积达26410亩。昆嵛山林场的六个林区中均有发生,其中三林区荒岭口的300亩落叶松被害最重,发病率达100%,感病指数45.5。  相似文献   

15.
华北落叶松枯梢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枯梢病是落叶松林中重要的真菌病害,其蔓延速度快,危害极大,被害林木造成枯梢,重者树冠变形甚至整株枯死,应采取早期预防措施。一、生态习性 华北落叶松是宁夏固原市六盘山水源涵养林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华北落叶松为耐寒、喜光、耐干旱瘠薄的浅根性树种,喜冷凉的气候,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有一定的耐水湿能力  相似文献   

16.
落叶松枯梢病苗期化学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枯梢病苗期化学防治试验王志明,刘国荣,王永民,佟影,李凤兰,任万军(吉林省林科院长春130117)(吉林市林科所)(敦化市新开岭林场)落叶松枯梢病[Botyosphaerialaricina(Sawada)Shang]是我国北方一种危害严重、蔓...  相似文献   

17.
对造林后1~3年生7种(变种)落叶松和7个种内和种间杂种家系的9个物候期进行连续定株观察及生长量调查,利用方差分析方法研究落叶松种间、家系间物候期的变异,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划分落叶松种(家系)的物候群,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确定物候期与幼林生长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除侧枝芽膨大外,落叶松种间、家系间各物候期的变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同样,种内个体间、家系内个体间也存在一定的物候期变异,但同种家系内个体间的变异明显小于杂种家系内个体间的变异.兴安落叶松顶芽展叶、抽新梢时间明显早于其他种,封顶也最早;其次是长白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朝鲜落叶松和欧洲落叶松的封顶时间比长白和华北落叶松还要迟半个月;日本落叶松顶芽膨大和展叶时间最晚,封顶时间也明显迟于其他种.以日本落叶松为母本的各种间杂种,在物候上多数表现出中间偏母本的特性,而在抗病能力方面较父本有所改善,在抗寒性方面却明显优于母本.日本落叶松生长最快,其次是长白和朝鲜落叶松,而日×长、日×兴杂种生长量超过母本,表现出超亲杂种优势,表明在东北地区落叶松杂种利用潜力巨大.根据主成分聚类结果,可将14份遗传材料分为4个物候型.除侧枝芽开始展叶、完全展叶和抽新梢以外的其他物候因子与生长量之间相关紧密.物候因子对生长量有相当好的预测能力,即顶芽萌动、展叶越早,封顶越迟,生长期越长,对树木的生长越有利.  相似文献   

18.
云南云杉大蚜Cinara alba Zhang属大蚜科、长足大蚜属,分布在四川西部甘孜、阿坝高山云杉林区,多见于海拔2900—3500米的阳坡人工幼林。危害云杉的一年生主侧梢,成若蚜群集主侧嫩梢,吸液危害,单枝虫口常在百头以上。主侧梢被害后,轻则变曲,重则枯死,几年后,被害植株形成丛状主梢,生长下  相似文献   

19.
落叶松枯梢病(Bowyosphearia laricina)是我国北方落叶松人工林的主要病害,各生产单位虽然每年为防治该病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因缺乏科学指导,收效不大.因此,科学地测算落叶松枯梢病对落叶松人工林的影响,得出准确且具体的防治指标,对及时、经济和有效的控制该病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杉梢小卷蛾是杉木的一种重要害虫,专门食害杉木嫩梢的顶芽,主侧梢都能危害。3-5年生的杉木,主梢受害较普遍,严重地区可达30-40%。主梢顶芽受害后,可以萌生出几个主梢,形成多头现象。过去由于对这种害虫的危害性认识不一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弄清杉梢小卷蛾危害主梢后对杉木高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