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免疫对鸡红细胞免疫功能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择健康仔鸡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Ⅰ组为健康对照组,Ⅱ-Ⅳ组为不同处理的试验组。在45日龄日,Ⅱ级免疫传染性喉气管炎(ILT)疫苗,Ⅲ组免疫ILT疫苗同时肌肉注射中药免疫增强剂Ⅰ,Ⅳ组免疫ILT疫苗同时肌肉注射中药免疫增强剂Ⅱ。分别在免疫前1天、免疫后第3天和第9天,测定各组鸡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状态。结果发现,试验Ⅱ组的鸡在ILT疫苗免疫后3天,RBC-CR1花环率和RBC-IC花环率显著降低,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免疫后9天,RBC-CR1花环率和RBC-IC花环率升高到正常水平;而Ⅲ和Ⅳ组,免疫后RBC-CR1花环率高于I组(P<0.01、P<0.05)。说明ILT疫苗免疫会引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短暂性降低;疫苗免疫的同时使用中药增强剂能够消除红细胞功能短暂性降低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马立克氏病疫苗胚胎免疫鸡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检测了胚胎免疫鸡(孵化至18日龄时鸡胚接种马立克氏病二价疫苗)及其相应1日龄免疫鸡和未免疫鸡的红细胞CR1花环率和红细胞IC花环率以观察其外周血液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表明,随着试验鸡日龄的增长,其外周血液中红细胞CR1活性呈现一定的递减性变化,但胚胎免疫鸡红细胞CR1活性的降低幅度远低于其它两组鸡。胚免鸡出壳后7日龄进行vMDV攻毒,结果也显示胚胎免疫可显著阻止红细胞免疫功能的下降。此外,胚免组鸡血清中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因子活性下降(IC形成减少),使得红细胞免疫功能得以更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鸭源流感病毒感染对鸡和家鸭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商品来航鸡、樱桃谷鸭分别接种鸭源流感病毒株A/duck/Nanjing/21/95(H9H?),研究了禽流感病毒(AIV)感染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流感发生与红细胞CR1花环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关系;正常鸭的红细胞CR1花环率极显高于正常鸡的红细胞CR1花环率,即使接种AIV后,鸭红细胞CR1花环率有所下降,但也显著高于正常鸡的红细胞CR1花环率,这些结果表明,鸭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在一定  相似文献   

4.
中药复方制剂对鸡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120只健康仔鸡,随机分成8组,每组15只。Ⅰ组为健康对照,Ⅱ组为接毒对照,Ⅲ~Ⅴ组分别是中药免疫对照(剂量为1%,2%,5%饲料添加),Ⅵ组为疫苗应用对照组,Ⅶ组为中药预防对照组,Ⅷ组为疫苗与中药共同免疫,再接种禽流感病毒,中药应用剂量与方法同Ⅲ组。分别在免疫前1天、免疫后第三天、攻毒后第二天,按郭峰法测定各组鸡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状态。结果试验表明:Ⅱ组攻毒后三天,RBC—CR1花环率和RBC—IC花环率显著降低,相对其他各组差异极显著。Ⅵ组在疫苗免疫后第三天,红细胞免疫功能出现短暂性降低,但在第九天恢复正常。Ⅶ组中药预防组虽然RBC—CR1花环率和RBC—IC花环率降低,相对Ⅰ组(正常对照组)差别不显著,且在第九天,升高到正常水平。Ⅷ组疫苗与中药同时应用,该复方制剂能消除红细胞免疫功能短暂性降低的不良反应。Ⅲ~Ⅴ组(免疫增强组)RBC—CR1花环率和RBC—IC花环率,相对Ⅰ组(正常对照组)差别显著,与其他组差别极显著。结论:接种AIV后会引起鸡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该中药复方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同时,且能消除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所带来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马立克氏病强毒及疫苗的不同免疫途径对鸡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选用128羽1日龄海兰褐公雏鸡,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C)、马立克强毒攻毒组(V)、马立克疫苗腹腔注射免疫组(PI)和颈部皮下注射免疫组(HI),在试验不同阶段,每组各取4羽鸡称重、采血、剖检。通过红细胞计数试验,RBC-CR1、RBC-IC花环率试验,扫描电镜观察试验,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表明,攻毒组体重明显低于未攻毒组,在26日龄剖检时开始有肉眼可见的病理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攻毒组红细胞数量下降,在35 d时降到最低,RBC-IC花环率偏高,RBC-CR1花环率偏低,但在26 d稍高于对照组;腹腔免疫组RBC-CR1花环率高于颈部皮下免疫组,且红细胞数也高于对照组和颈部皮下免疫组;电镜下可见红细胞黏附酵母菌。由此可知,马立克氏病可直接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导致机体免疫抑制、红细胞数量下降,使红细胞免疫功能先下降,后有所升高,腹腔免疫可适当增强红细胞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不同血型狼山鸡免疫性能和TLR4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200只狼山鸡半同胞家系群分为对照组(80只)和肠炎沙门菌攻毒组(SE组)(120只),1日龄嗉囊灌注107 CFU的肠炎沙门菌,7 d后采集雏鸡脾脏、盲肠以及血液,筛选狼山鸡半同胞中B13和B21血型个体,测定B13组和B21组盲肠载菌量及血液IgY、IgM、IL1β和IFNγ等免疫指标,并对不同血型狼山鸡TLR4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对照组和SE组B21血型狼山鸡各项免疫指标均优于B13;SE组2种血型狼山鸡TLR4信号通路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LR4-MyD88-NF-κB1信号通路中,除NF-κB1外,B21血型个体其余关键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B13血型个体,而TLR4-TRIF-IRF3信号通路中,除TLR4外,其余关键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B13血型个体。综上,B21血型通过抑制促炎因子表达与提高干扰素表达协同方式抵抗肠炎沙门菌感染。  相似文献   

7.
选择120只健康仔鸡,随机分成8组,每组15只。Ⅰ组为健康对照,Ⅱ组为接毒对照,Ⅲ-Ⅴ组分别是中药免疫对照(剂量为1%,2%,5%饲料添加),Ⅵ组为疫苗应用对照组,Ⅶ组为中药预防对照组,Ⅷ组为疫苗与中药共同免疫,再接种禽流感病毒,中药应用剂量与方法同Ⅲ组。分别在免疫前1天、免疫后第三天、攻毒后第二天,按郭峰法测定各组鸡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状态。结果试验表明:Ⅱ组攻毒后三天,RBC-cR1花环率和RBC-IC花环率显著降低,相对其他各组差异极显著。Ⅵ组在疫苗免疫后第三天,红细胞免疫功能出现短暂性降低,但在第九天恢复正常。Ⅵ组中药预防组虽然RBc—CR1花环率和RBc—IC花环率降低,相对Ⅰ组(正常对照组)差别不显著,且在第九天,升高到正常水平。Ⅷ组疫苗与中药同时应用,该复方制剂能消除红细胞免疫功能短暂性降低的不良反应。Ⅲ~Ⅴ组(免疫增强组)RBC—CR1花环率和RBC—IC花环率,相对Ⅰ组(正常对照组)差别显著,与其他组差别极显著。结论:接种AIV后会引起鸡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该中药复方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同时,且能消除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所带来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当归对鸡红细胞C3b受体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当归对鸡红细胞免疫的影响,本试验分别用高、中、低3个剂量的当归煎剂给正常和贫血鸡进行灌服,然后分别测定各组鸡的红细胞CR1(RBC-CR1)花环率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花环率。贫血鸡模型由环磷酰胺诱导。结果发现:当归能显著提高正常鸡的RBC-CR1花环率,而对正常鸡的RBC-IC花环率无明显影响;同时当归能够逆转环磷酰胺所致鸡的RBC-CR1花环率降低和RBC-IC花环率升高,使其恢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9.
狼山鸡是我同古老的优秀地方品种,在世界家禽品种中负有盛名,为国际标准鸡种,1872年即被引入英国,参与育成了不少围际知名鸡种,如著名大型鸡种奥品顿、澳洲黑等。狼山鸡第一批被列入国家畜禽资源保护品种名录;2009年通过了狼山鸡地理标志产品的申请,国家对产自如东县范同内的狼山鸡商品鸡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狼山鸡商品肉用仔鸡,鸡蛋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  相似文献   

10.
用不同浓度的淫羊藿-蜂胶合剂与鸡红细胞在体外进行孵育,然后测其红细胞补体I型受体(CR1)的活性,以判定淫羊霍-蜂胶合剂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增强作用。结果显示:经20%、10%和5%的淫羊藿-蜂胶合剂处理后的鸡红细胞CR1花环率(CR1-R)分别为:38.9%、22.0%和9.0%,面对照组鸡红细胞CR1-R是9.3%。此结果表明:淫羊藿-蜂胶合剂具有明显的增高红细胞CR1活性作用,并与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淫羊藿-蜂胶合剂对鸡红细胞CR_1增强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的淫羊藿-蜂胶合剂与鸡红细胞在体外进行孵育,然后测其红细胞补体I型受体(CR1)的活性,以判定淫羊霍-蜂胶合剂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增强作用。结果显示:经20%、10%和5%的淫羊藿-蜂胶合剂处理后的鸡红细胞CR1花环率(CR1-R)分别为:38.9%、22.0%和9.0%,面对照组鸡红细胞CR1-R是9.3%。此结果表明:淫羊藿-蜂胶合剂具有明显的增高红细胞CR1活性作用,并与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鸡球虫病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柔嫩艾美耳球虫人工感染8日龄雏鸡40只,感染7日后测定红细胞C36花环率和IC花环率,与健康对照组比,C36花环率显著降低(P〈0.01),IC花环率显著升高(P〈0.01),表明鸡球虫病可引起红细胞免疫功能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3.
我场位于广东北部山区的韶关市郊区,近年来曾先后引进过来航、B—6蛋鸡、海赛克斯、哈可、伊萨、海兰(白壳)等优良品种,试图选择出在粤北地区能获得较好的生产效益的蛋鸡品种,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在同样的环境条件、同等的饲养管理水平下,上述品种以海兰(白壳)蛋鸡较为理想。我场曾经多批饲养海兰(白壳)蛋鸡即 W36,  相似文献   

14.
硒对肉用种鸡产蛋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硒是鸡体内谷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主要成份,并能抑制其代谢过程中蛋氨酸转化为半脱氨酸的转硫作用;对刺激鸡体免疫球蛋白产生,增强鸡体抗病力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是鸡体生长、发育、繁殖的必要微量元素之一。硒对雏鸡尤为敏感。笔者在肉用种鸡饲养管理中,发现硒对肉用父母代种鸡(AA)产蛋率、受精率、孵化率等也有严重影响。豫东某鸡场饲养两千套AA父母代肉用种鸡。该场按照其祖代鸡场提供的免疫程序,结合当地情况,征求有关专家意见,制定出比较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实施操作。喂料、饮水、光照、断咏、通风等参照其饲养手册。育雏…  相似文献   

15.
为测定蓝黄青口服液(LHQY)对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LT)免疫以及红细胞免疫力的影响,试验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LHQY(浓度为1∶1500)饮水组、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和鸡痘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免疫组和二者同时给予组.结果显示,LHQY给药后3d就能极显著提高健康鸡的RBC-CR1花环率和RBC-IC花环率(P<0.01),并且这种作用效果可以持续20d以上;与疫苗同用,RBC-CR1花环率和RBC-IC花环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疫苗组(P<0.05,P<0.01).进行攻毒保护试验,发现LHQY用药组的RBC-CR1花环率和RBC-IC花环率均极显著高于感染对照组(P<0.01),LHQY与疫苗混合使用这两种花环率也极显著高于感染对照组(P<0.01),并整体高于疫苗组.说明蓝黄青口服液能显著提高鸡红细胞免疫功能,对ILT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青壳蛋鸡常规蛋品质的观测与改进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戴有理 《中国家禽》2001,23(10):42-43
以青壳蛋鸡为父本,分别与泰和母鸡、狼山母鸡、海兰W-36母鸡相杂交,检测青壳蛋鸡杂交组合亲本及F1代常规蛋品质。结果显示,亲本之间及F1代之间存在一定差异,青壳蛋鸡与海兰W-36母鸡交杂F1代在蛋壳、蛋黄颜色、蛋壳厚度、蛋白浓度、蛋比重方面,充分吸纳了双亲各自的优劣,整体蛋品质较双亲有了提高。  相似文献   

17.
选用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肉鸡、北京油鸡公雏各72只,检测红细胞C3b受体(RBC-C3bR)花环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花环率以及肠腔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两品种鸡的RBC-C3b花环率均随日龄的增长逐渐下降,北京油鸡的RBC-C3bR花环率显著高于爱拔益加肉鸡(P<0.05),而两品种鸡的RBC-IC花环率却随日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爱拔益加肉鸡的RBC-IC花环率显著高于北京油鸡(P<0.05)。两品种鸡肠腔中的SIgA含量随日龄的增长逐渐下降,并且北京油鸡肠腔中的SIgA含量比爱拔益加肉鸡高。提示爱拔益加肉鸡和北京油鸡的红细胞免疫和黏膜免疫功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狼山鸡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特性,采用非线性模型对狼山鸡生长曲线进行拟合分析,同时对狼山鸡的屠宰性能、肉品质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狼山公鸡生长曲线的最佳模型是Logistic,母鸡的最佳模型是Von Bertalanffy;狼山鸡的屠体重在1 145~1 217 g之间;屠宰率为82%~83%之间;胸肌率、腿肌率高于黄羽肉鸡一级标准;狼山鸡失水率、L*显著低于鹿苑鸡、文昌鸡,a*显著高于其他品种,b*显著高于鹿苑鸡,pH显著高于鹿苑鸡、文昌鸡;狼山鸡鸡汤香味显著低于鹿苑鸡、文昌鸡,胸肌粘结性显著低于其他品种,肌苷酸含量显著低于文昌鸡。狼山鸡肌纤维面积、直径显著低于鹿苑鸡、文昌鸡,肌纤维密度显著高于鹿苑鸡、文昌鸡。狼山鸡肉中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其中癸醛、2-己醇、1-辛烯-3-醇、反-2-庚烯醛、反-2-辛烯醛、1-庚醇、2-乙基己醇、1-己醇、2-庚酮和2-正戊基呋喃等含量远高于其他3个品种(P<0.05)。由此可知,Logistic、Von Bertalanffy可用于预测狼山鸡的生长发育,狼山鸡肉系水力较高,肉色偏红,胸腿肌率较高,肌纤维特性较优,挥发性...  相似文献   

19.
据瑞士罗氏药厂1980年在“动物营养中维生素”中介绍:维生素E具有刺激抗体生产功能。为探讨维生素E对鸡新城疫免疫力的影响,在AA肉用种鸡和肉用仔鸡每公斤日粮中分别添加0、5、10、20、40、80、160IU的维生素E,采不同免疫时间的鸡血进行鸡新城疫病毒红细胞抑制凝集试验。从免疫后的短期效果来看,抗体效价以每公斤饲料添加20IU者最高,比其它组高0.55~1.18个滴度(Log_2),9次检测平均值为6.03各  相似文献   

20.
试验研究了马立克氏病鸡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活性及其超微结构。选用40羽1日龄海兰褐公雏鸡,随机分为2组,健康对照组(C)和马立克强毒攻毒组(GD),在26、34、35、44日龄从每组中各取4羽鸡采血、取肝脏,分离肝组织细胞,通过红细胞免疫黏附肿瘤细胞试验及其扫描电镜观察,检测鸡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结果表明,红细胞免疫黏附活性因受机体调节存在动态变化,在攻毒后期,红细胞与马立克氏病肿瘤细胞和自身血浆混合后免疫黏附率接近对照组,红细胞与马立克氏病肿瘤细胞免疫黏附率在34、35 d极显著高于对照组。由此得出,在鸡马立克氏病的发病过程中,红细胞免疫黏附在机体免疫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为鸡红细胞免疫分子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