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明新育成的杂交油菜品种黔油早2号在轻简化栽培中的适宜播种量,采取翻犁人工条播方式进行黔油早2号不同播种量试验,分析不同播种量油菜的田间苗数、农艺性状、生育期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黔油早2号不同播种量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播种量为200g/667m~2处理产量最高,为195.5kg/667m~2;其次是播种量为300g/667m~2和400g/667m~2处理,产量分别为187.8kg/667m~2和186.7kg/667m~2;播种量为700g/667m~2处理产量最低,为160kg/667m~2,且田间有部分植株倒伏。综合考虑生产成本,土壤墒情较好时,直播适宜播种量在200~300g/667m~2,若土壤墒情较差,播种量可选择400g/667m~2。  相似文献   

2.
为寻找最优的太子参品种(系)与适宜播种量组合,以太子参丰抗1号品系、施秉地方品种、黔太子参1号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375、525、675 kg/hm~23个播种量水平,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品种(系)与播种量对太子参产量及其水溶性浸出物积累的影响。研究结果,从3个品种(系)太子参看,黔太子参1号产量为1 348.11 kg/hm~2,单位面积块根质量为134.81 g/m~2,单位面积块根数为1 170个/m~2,单个块根质量为0.115 6 g/个,均极显著高于丰抗1号、施秉地方品种;从3个播种量水平看,525、675 kg/hm~2处理产量、块根质量、块根数、单个块根质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极显著高于375 kg/hm~2处理,播种量525 kg/hm~2处理比375 kg/hm~2处理分别高1 165.74 kg/hm~2、116.57 g/m~2、1 083个/m~2、0.106 2 g/个;播种量675 kg/hm~2处理比375 kg/hm~2处理分别高1 123.83 kg/hm~2、112.38 g/m~2、1 073个/m~2、0.104 2 g/个。黔太子参1号播种量525 kg/hm~2组合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综合表现最优,产量为1 550.34 kg/hm~2,块根质量为155.03 g/m~2,块根数为1 367个/m~2,单个块根质量为0.113 7 g/个;品种(系)与播种量生育期太子参水溶性浸出物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采收时3个品种(系)差异不显著,分别为44.37%、44.58%、44.60%,3个播种量水平分别为45.28%、43.46%、44.80%,375 kg/hm~2处理显著高于675 kg/hm~2处理,均极显著高于525 kg/hm~2处理,黔太子参1号播种量375 kg/hm~2组合最高,为47.27%。结果表明,3个太子参品种(系)综合表现最优的为黔太子参1号,其次为丰抗1号;黔太子参1号与丰抗1号适宜播种量为525 kg/hm~2,施秉地方品种适宜播种量为675 kg/hm~2或更高。  相似文献   

3.
直播方式的深入研究对提高集约化种植水稻的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比较了旱直播(湿厢管理)与湿润直播(浅水厢管理)2种直播模式下,播种量为0.5kg/667m~2(T_1)、0.75kg/667m~2(T_2)、1.0kg/667m~2(T_3)、1.25kg/667m~2(T_4)、1.5kg/667m~2(T_5)时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2种播种模式下,水稻均在播种量为T_4(1.25kg/667m~2)、T_5(1.5kg/667m~2)时产量最高。进一步分析产量构成因素得出,T_4(1.25kg/667m~2)、T_5(1.5kg/667m~2)产量的提高得益于其较高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及穗实粒数。在考虑种子成本的前提下,可将T_4(1.25kg/667m~2)播种量作为以高产为导向的最佳方式,对高产水稻播种方式的多样化研究及生产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黔油28号免耕点播种植条件下的适宜播种量及施肥水平,运用最优混合设计方法进行不同播种量、氮肥、磷肥及钾肥施用水平试验,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并利用计算机模拟,分析各试验因子对黔油28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为氮肥播种量钾肥磷肥;免耕点播单产140kg/667m~2以上的优化农艺措施为播种量269.12~280.88g/667m~2,N 21.91~23.09kg/667m~2,P_2O_512.17~12.83kg/667m~2,K_2O 15.92~16.88kg/667m~2。油菜成株率随播种量增加而降低,成熟期适宜的田间成株数为1.26万~1.82万株/667m~2。  相似文献   

5.
以蒲公英品种河南1号为试材,试验观察了不同播种量对林下蒲公英植株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株高、展幅、鲜叶片数等生长指标方面,低密度(1.5 g/m~2和1.0 g/m~2)处理优于高密度(3.0 g/m~2)处理。在产量指标方面,以播种量1.5 g/m~2处理效果最佳,鲜叶片产量为14 287.14 kg/hm~2、鲜根产量为11 135.57 kg/hm~2,显著高于其余处理。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添加有机肥料对越冬茬设施辣椒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随机处理的方法,设置7个处理,分别为CK(空白)、处理Ⅰ(25 kg/667 m~2)、处理Ⅱ(50 kg/667 m~2)、处理Ⅲ(100 kg/667 m~2)、处理Ⅳ(200 kg/667 m~2)、处理Ⅴ(400 kg/667m~2)、处理Ⅵ(800 kg/667 m~2),测定辣椒生长、物质积累、产量和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处理Ⅴ和处理Ⅲ的株高较对照高出7.75%、7.59%,处理Ⅵ的茎粗达到11.99 cm,处理Ⅵ冠幅(长、宽)达到33.61 cm、36.85 cm,处理Ⅵ植株干物质较CK增加25.53%。CK的干物质含量比处理Ⅴ的干物质含量低12.6%,处理Ⅵ的维生素C含量为1.48 g/kg,处理Ⅵ可溶性糖含量较CK增加9.45%,处理Ⅵ产量较CK增加51.87%,处理Ⅴ较CK增加29.98%,产量与有机肥施入量线性相关系数为0.981 9。从各项指标得出,处理Ⅴ和处理Ⅵ均优于其他处理,因此建议中部干旱区日光温室越冬茬辣椒有机肥施用量为400 kg/667 m~2或800 kg/667 m~2。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研究了无人机离心播种在水稻直播中的应用,主要设计了2个处理:处理1为无人机离心播种,播种量为1.5kg/667m~2,苗期出苗距离最远为32cm;处理2为无人机离心播种,播种量为1.2kg/667m~2,苗期出苗距离最远为36cm;对照为育苗移栽,播种量为2.0kg/667m~2,苗期出苗距离均匀,为30cm。研究结果表明:处理2无人机离心播种产量较高,且每667m~2净收入较对照提高了225.8元。  相似文献   

8.
《农技服务》2020,(1):10-11
为怀宁县单季稻生产中紫云英替代氮磷钾化肥施用提供科学依据,设置施紫云英鲜草1 000kg/667m~2(处理1),紫云英鲜草1 000kg/667m~2+纯N 10kg/667m~2+P_2O_54kg/667m~2+K_2O 6kg/667m~2(处理2),纯N 15kg/667m~2+P2O56kg/667m~2+K2O 9kg/667m~2(处理3,习惯施肥)3个处理的田间试验,分析单季稻产量效益的差异。结果表明:单季稻产量处理1较处理3减少116.66kg/667m~2、只有处理3的82.12%,处理2与处理3相比基本无差异;经济效益处理1较处理3少212.66元/667m~2、只有处理3的44.65%;处理2与处理3相当。认为紫云英鲜草可替代氮磷钾化肥施用,但施用量应满足单季稻目标产量对氮磷钾总养分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防治马铃薯黑痣病最佳药剂,对9种杀菌剂和5种菌肥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噻呋·嘧菌酯30mL/667m~2、250g/L戊唑醇5mL/667m~2和300g/L醚菌·啶酰菌5mL/667m~2防效较好,依次为62.4%、53.1%和50.7%,其他药剂防效均低于50%;测产结果表明,1,2-苯并噻唑-3-铜30mL/667m~2、1,2-苯并噻唑-3-铜40mL/667m~2、250g/L戊唑醇5mL/667m~2、300g/L醚菌·啶酰菌5mL/667m~2和30%噻呋·嘧菌酯30mL/667m~2的总产量分别为3 287.80 kg/667m~2、3 172.46kg/667m~2、3 104.37kg/667m~2、3 080.75 kg/667m~2和2 654.14 kg/667m~2,增产率分别是42.54%、 37.54%、34.59%、33.56%和15.06%,商品薯产量占总产量的比值分别为50.85%、48.31%、66.56%、 47.68%和65.29%。综合考虑,药剂噻呋·嘧菌酯和戊唑醇具有良好的防病促生效果,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贵州凤冈县的杂交水稻种植技术,尤其是施肥的科学性,让土壤恢复地力,保护生态环境,矫正当前一些不科学的施肥习惯,在当地进行了几组肥效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处理的实测产量为509.15kg/667m~2,习惯施肥处理的实测产量为484.89kg/667m~2,有机肥处理的实测产量为341.14kg/667m~2,空白处理的实测产量为263.44kg/667m~2。配方施肥处理比习惯施肥处理增产24.26kg/667m~2,增产率为5%,配方施肥处理比有机肥处理增产168.01kg/667m~2,增产率为49.25%,配方施肥处理比空白处理增产245.71kg/667m~2,增产率为93.27%;习惯施肥处理比有机肥处理增产143.75kg/667m~2,增产率为42.14%,习惯施肥处理比空白处理增产221.45kg/667m~2,增产率为84.06%;有机肥处理比空白处理增产77.7kg/667m~2,增产率为29.49%。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适合余姚地区种植的小麦新品种及确定合理的播种量,特进行了不同品种和不同播种量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扬麦11"在每667 m~2播种量为8.25 kg时产量最高,每667m~2达421.7 kg."扬麦12"在每667m~2播种量为8.25 kg时产量最高,每667m~2达434.9 kg,"扬麦20"在每667m~2播种量为14.25kg时产量最高,每667 m~2达460.3 kg,"扬麦20"的平均产量最高,且抗倒伏能力也比其他2个品种强,在余姚地区有较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为探寻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投入产出比例较为合理的施肥方式,以水稻"金农香粳1267"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不同用量有机肥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秸秆还田和种植绿肥(每667 m~2约提供有机氮10.2 kg),及每667 m~2施用N 12 kg、P_2O_5 1.76 kg、K_2O2.2 kg的条件下,每667 m~2有机肥用量为0、250、500、750 kg 4个处理的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差异不显著;每667 m~2施用有机肥250 kg处理的水稻产量最高,每667 m~2为645 kg;每667 m~2施用有机肥750kg处理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最高,为28.4%;若不计算有机肥成本,每667 m~2施用有机肥250 kg处理的经济效益最高,若计算有机肥成本,则不施有机肥处理的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3.
不同肥料施用量对冬马铃薯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冬马铃薯的高产优质生产提供参考,以合作88马铃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复混肥、高钾水溶肥和单质肥料不同施用量对马铃薯蛋白质、可溶性糖、VC及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施肥处理的马铃薯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对照,并以播种时施50kg/667m~2复混肥作基肥的马铃薯蛋白质含量最高,为0.513 9%;施57kg/667m~2复混肥其次,为0.496 1%;不施肥(CK)处理最低,为0.332 6%。2)在齐苗时施18.2kg/667m~2高钾水溶肥作追肥的马铃薯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0.258%;播种时施43kg/667m~2复混肥作基肥的马铃薯可溶性糖含量最低,且低于对照,为0.140%。3)在齐苗时施57kg/667m~2高钾水溶肥作追肥的马铃薯Vc含量最高,为17.88μg/100g;施16.0kg/667m~2高钾水溶肥其次,为17.18μg/100g;施13.8kg/667m~2高钾水溶肥第3,为16.20μg/100g;CK最低,为11.80μg/100g。4)在齐苗时施18.2kg/667m~2高钾水溶肥作追肥的马铃薯淀粉含量最高,为13.6%;施16.0kg/667m~2高钾水溶肥其次,为12.89%;施13.8kg/667m~2高钾水溶肥第3,为12.71%;CK最低,为9.68%。各施肥处理的马铃薯蛋白质含量、VC含量和淀粉含量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4.
《农技服务》2020,(1):7-9
为磷动力在油菜高产栽培上的推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比较了直播与育苗移栽2种种植方式下施用磷动力1kg/667m~2、2kg/667m~2与45%(15∶15∶15)复合肥25kg/667m~2作底肥时,油菜生长及产量效益的差异。结果表明:施用磷动力1kg/667m~2的油菜苗期株高、最大叶长宽、根湿重、茎叶湿重及开盘直径等指标与施用45%复合肥25kg/667m~2的相当,而施用磷动力2kg/667m~2的多项生长指标均高于复合肥处理;直播和移栽试验各产量性状及产量均以磷动力用量2kg/667m~2时最高,分别比施用复合肥增产20.42%、18.75%,分别比不施用底肥增产49.95%、47.43%,产值分别为917.45元/667m~2、1 144.64元/667m~2,利润分别为280.45元/667m~2、458.64元/667m~2,比施用复合肥处理分别增收152.07元/667m~2、177.22元/667m~2,投入产出比亦为最高。因此,在油菜高产栽培中使用磷动力(后期配合钾肥)替代底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推荐用量为2kg/667m~2。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当地生态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贵州观赏绿肥的研究提供参考,采用田间对比试验研究箭筈豌豆不同播种量(T_1 2kg/667m~2,T_2 3kg/667m~2,T_3 4kg/667m~2)对梨园景观化利用效果及其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盛花期,T_3株高最高,为138.00cm,T_2根长最长,为18.50cm,3个处理的株高与根长差异均不显著;T_3的花朵数、花面积及整株鲜草产量最多(高),分别为1 525朵/m~2、3 001cm~2/m~2和7 022.0g/m~2,花朵长和宽分别为1.50cm和1.67cm;地上部分对N、P和K的积累量分别为473.35kg/hm~2、31.96kg/hm~2和272.90kg/hm~2,均显著高于其余处理;T_2的C积累量为5 781.73kg/hm~2,显著高于T_1,与T_3差异不明显;T_3地下部分对N、P、K及C的积累量分别为17.93kg/hm~2、1.23kg/hm~2、12.91kg/hm~2和3 447.94kg/hm~2,均比其余处理高,差异不显著。箭筈豌豆最佳播种量为4kg/667m~2时,其在果园绿肥景观化利用中的观赏和利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9个小麦品种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实测产量差异显著,品种的产量排序为鲁原502(655.47 kg/667 m~2)济麦23(629.55 kg/667 m~2)济麦22(625.78 kg/667 m~2)儒麦1号(615.46kg/667 m~2)山农22(606.02 kg/667 m~2)荷麦19(572.63 kg/667 m~2)烟农999(548.77 kg/667 m~2)徐1108(524.8 kg/667 m~2)丰川9号(481.1 kg/667 m~2),鲁原502比丰川9号产量高出36.24%。各品种在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最大亩茎数、株高等性状表现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玉米螟田间药效研究及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开展玉米螟田间药效研究及经济效益评价,为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玉米螟的科学防治提供指导。【方法】对不同药剂的平均防效、挽回产量情况、用药成本、投入产出比和经济效益等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玉米螟田间防治的最佳使用药剂及用药量。【结果】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喷施4m L/667m~2的防效、可挽回产量、纯增效益及投入产出比均最高,分别达95.29%、201.13 kg/667m~2、355.63元/667m~2和1∶56.57。其次是45%甲维·虱螨脲(普克猛)水分散粒剂,喷施10 g/667m~2的防效、可挽回产量、纯增效益及投入产出比分别为92.10%、192.50 kg/667m~2、336.50元/667m~2和1∶34.65。再次是阿维·氯苯酰(亮泰),喷施30 m L/667m~2的防效、可挽回产量、纯增效益则为92.60%、193.69 kg/667m~2和330.64元/667m~2。此外,撒施3%辛硫磷(掌声)、1%联苯·噻虫胺(家保福)、0.4%氯虫苯甲酰胺(科德抗)等颗粒剂则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较低,依次为60.39%、70.25%和79.28%。【结论】生产上玉米螟防治最佳使用的药剂种类及用药量为: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4 m L/667m~2、45%甲维·虱螨脲(普克猛)水分散粒剂10 g/667m~2、阿维·氯苯酰(亮泰)30 m L/667m~2、24%甲氧虫酰肼(雷通)40 m L/667m~2、氯虫·高氯氟(福奇)12.5m L/667m~2、氯虫·噻虫嗪(福戈)8 g/667m~2、22%噻虫·高氯氟(阿立卡)20 m L/667m~2。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兴义市地主推小麦品种丰优8号的最佳播种量,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5种不同的播种量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播种量9kg/667m2产量最高,达330kg/667m2,比对照(ck)播种量8kg/667m2增产38kg,增长13%。因此,在大面积生产中种植小麦品种丰优8号,要想获得最佳产量,播种量以9kg/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明绛三叶(Trifolium incarnatum)在梨园林下养分、固氮、固碳、制氧量等生态功能特征,为其在生态及观光果园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观赏性较好的低矮豆科绿肥绛三叶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播种量林下花朵时空分布特征、花朵视觉特性等景观的响应,以及养分、固碳制氧量等生态特征。【结果】绛三叶花期在3月底至4月中下旬,共24~27d,顶生花序,高33~55cm,花冠深红色,花序呈圆锥状,花期继续伸长,具小花50~120朵,每朵花序的锥底直径1.1~1.8cm,圆锥母线长2.8~6.7cm,单朵花序面积4.71~18.93cm~2,单株花序数平均约4个,单位面积花序数320~544个/m~2,单位花序总面积108.02~686.68m~2/667m~2,鲜草产量244~1 163kg/667m~2,总养分积累量4.06~18.45kg/667m~2,可固定氮素3~12kg/667m~2,固碳量84~398kg/667m~2,制氧量61~293kg/667m~2。绛三叶的播种量与花序的数量、总面积等景观效应,总养分积累、固碳制氧量等生态效应呈显著的相关关系,单位面积花序数量y=-43.048x2+146.78x+328.84(R2=0.516 3),单位总花序面积y=-31.315x2+32.806x+397.29(R2=0.7317),鲜草产量y=-67.84x2+149.8x+597.5(0.705),总养分y=-0.480x2-0.431x+12.43(R2=0.707)。【结论】观赏功能及绿肥功能运筹平衡的绛三叶利用模式中,播种量0.52~1kg/667m~2的绛三叶花序总面积大,播种量1.7~2kg/667m~2的绛三叶花序数量多,播种量1.1~1.5kg/667m~2的绛三叶鲜草产量高,观赏功能及绿肥功能平衡可在播种量1~1.2kg/667m~2。  相似文献   

20.
随着水资源匮乏和劳动成本的增加,旱直播已成为目前宁夏水稻生产的主要方式,为选择引黄灌区适宜的旱直播模式,试验以宁粳47号为材料,设置了条播、穴播(行20 cm×穴8 cm)、穴播(行20 cm×穴12.5 cm)和匀播4种模式,采用10.4 kg/667 m~2、14.6 kg/667 m~2和18.8 kg/667 m~23种播量,比较分析了4种旱直播模式、不同播量对水稻分蘖动态、成穗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条播模式播量14.6 kg/667 m~2的苗、茎比例较小,为24%、30%,而穗的比例较高,为46%,从而可以确定条播模式下水稻有一个适宜的群体结构。条播模式的量18.8 kg/667 m~2在出苗后79 d总茎数达到最高,为72.0万株,其他3种模式在出苗后72 d总茎数达到最高。穴播(20 cm×12.5 cm)模式的播量10.4 kg/667 m~2在出苗后72 d总茎数最高,达到176.44万株,而匀播模式的播量14.6 kg/667 m~2的总茎数最低,仅为82.17万株。条播模式的分蘖成穗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旱直播模式,其中播量10.4kg/667m~2的分蘖成穗率最高,达到85.17%,穴播(20 cm×8 cm)模式的成穗率最低,其中播量10.4 kg/667 m~2的分蘖成穗率最低,仅为22.95%。匀播模式的播量10.4 kg/667 m~2的干物质量在出苗后121 d最高,为116.62 kg/667 m~2,穴播(20 cm×12.5 cm)模式的干物质量较低,播量14.6 kg/667 m~2的干物质量在出苗后135 d达到最高,但只达到50.16 kg/667 m~2。产量以匀播模式的产量高于其他3种模式,但各处理无显著差异,匀播播量14.6 kg/667 m~2的产量最高,为938.1 kg/667 m~2。不同播量下,低播量14.6 kg/667 m~2的产量高于高播量18.8 kg/667 m~2,3种播量之间无显著差异。穴播(20 cm×8 cm)模式播量10.4 kg/667 m~2的穗长最长,为18.3 cm。产量要素中,穴播(20 cm×8 cm)模式播量18.8 kg/667 m~2的穗数最高41.25万穗,条播模式播量14.6 kg/667 m~2和18.8 kg/667 m~2的穗实粒数最多117.5粒,匀播模式播量10.4 kg/667 m~2的千粒质量最高为25.06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