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5 毫秒
1.
扶桑绵粉蚧是近年传入我国的重要检疫性害虫,严重威胁我国棉花产业。阐述了国内、外对扶桑绵粉蚧生物学特性、危险性以及检疫、防治措施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目前我国对扶桑绵粉蚧有待进一步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2008年扶桑绵粉蚧在我国首次发现以来,我国各级农业部门及其所属检疫机构对其处置情况,包括核实发生情况、开展全面调查、通报发生情况、开展风险分析、确定检疫地位和开展封锁控制等措施,为今后处置其他新发现植物有害生物提供了借鉴。从扶桑绵粉蚧的处置过程也得出一些启示,包括如何提高新病虫的发现能力,如何完善检疫防范的范围,如何加强部门配合。  相似文献   

3.
黄奎  胡文兰 《江西植保》2012,(3):303-307
扶桑绵粉蚧是近几年入侵我国的一种外来危险性有害生物,2009年9月,在富宁县城街道绿化带扶桑上首次发现。通过对富宁县扶桑绵粉蚧发生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扶桑绵粉蚧监测和综合防治等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在浙江省是否有扶桑绵粉蚧的分布及其危害情况,在全省范围内对高风险地带开展全面调查.结果显示,在浙江省杭州、金华和丽水地区的9个县市区发现有扶桑绵粉蚧,发生面积11.09 hm2,查到扶桑绵粉蚧的寄主植物33科66种,扶桑绵粉蚧嗜好菊科、葫芦科、茄科、锦葵科、马齿苋科、胡麻科、马鞭草科、报春花科和石蒜科植物,以芝麻、南瓜、茄子、栝楼、枸杞、大花马齿苋、马缨丹、胭脂花、菊花、朱顶红、棉花、木槿、苍耳、小白酒草和苦荬菜受害最严重.上述结果表明,扶桑绵粉蚧在浙江局部地区已有分布,虽然目前分布面积不大,但必须警惕其进一步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5.
扶桑绵粉蚧是一种重要的外来检疫性有害生物,分布广、寄主植物多,虫体小,并与其近似种混合交叉发生危害,野外识别鉴定困难,形态鉴定繁琐,鉴定周期长。本文通过测定扶桑绵粉蚧及其近似种的COI基因序列,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DNA条形码能够快速、准确鉴定出扶桑绵粉蚧及其近似种,该方法为口岸货物快速通关和农林业害虫的监测、预警和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扶桑绵粉蚧是一种重要的外来入侵害虫,其分布广、寄主植物多,虫体小,发生危害隐蔽,并与其近似种混合交叉发生危害,野外识别鉴定困难,易暴发成灾,难于防控。本文通过野外调查,采集到多个扶桑绵粉蚧及其近似种石蒜绵粉蚧和双条拂粉蚧。通过制作玻片标本,分别从触角、眼、口器、足、腹脐、刺孔群、盘孔、管腺和体毛等部位比较了3种粉蚧的玻片显微特征以及野外活虫虫体特征,为检疫工作人员快速识别该虫及其近似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疆扶桑绵粉蚧疫情的传入及扑灭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扶桑绵粉蚧近年在新疆传入扩散的情况。并根据扶桑绵粉蚧在新疆的发生及危害特点,总结了将其扑灭所采取的综合技术措施和经验,以供其他扶桑绵粉蚧发生地区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发绿植中携带扶桑绵粉蚧的溴甲烷替代处理技术,本文测定了甲酸乙酯对扶桑绵粉蚧的毒力及对玉麒麟、蝴蝶兰、绿萝、龙骨和富贵竹5种常见绿植的影响。耐受性实验表明,扶桑绵粉蚧的卵对甲酸乙酯熏蒸最为耐受。室内毒力实验表明,甲酸乙酯的毒力与熏蒸温度和时间正相关,熏蒸温度从5℃升至30℃,达到99.9968%死亡率所需的甲酸乙酯熏蒸剂量由50.68 g/m~3降至34.15 g/m~3;熏蒸时间从2 h增加到6 h,25℃下达到99.9968%死亡率所需的甲酸乙酯熏蒸剂量由38.86 g/m~3降至18.22 g/m~3。进一步的品质测定结果表明,除绿萝外,玉麒麟、蝴蝶兰、龙骨和富贵竹均对甲酸乙酯熏蒸有较好的耐受。这些结果表明,甲酸乙酯可有效杀灭商业绿植携带的扶桑绵粉蚧,在国内调运检疫和出口检疫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入侵中国后已在多地多种作物上分布,造成严重为害。本研究测定了扶桑绵粉蚧各龄若虫及成虫不同时间内对水芹(Oenanthe javanica Blume)、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olia Linnaeus)、芋头(Colocasia esculenta Linnaeus)、莲藕(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选择趋性以及成虫取食后对其蜜露分泌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4h、48h及72h内扶桑绵粉蚧各龄幼虫及雌成虫对水芹选择性最强,其次为慈姑和芋头,对莲藕选择性较差;成虫取食4种水生蔬菜时,取食水芹叶片后蜜露分泌量显著高于其他种类。本结果说明,在条件适宜时扶桑绵粉蚧有可能在水芹上大量发生。  相似文献   

10.
热水处理对扶桑棉粉蚧的致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热水处理对扶桑绵粉蚧的杀灭作用,结果表明,在49℃、50℃、51℃、52℃和53℃时扶桑绵粉蚧1龄若虫死亡率达到100%的处理时间分别为240min、150min、60min、40min和6min。分析显示,热水温度和处理时间长度的复合作用导致了扶桑绵粉蚧的死亡。建立了热水温度(X1)、处理时间(X2)和扶桑棉粉蚧死亡率(Y)之间的模型方程为Y=-9.466+0.192X1-0.0000240X22+0.000218X1X2。给出了不同温度热水处理时扶桑绵粉蚧100%死亡的时间长度。  相似文献   

11.
<正>扶桑绵粉蚧是新近传入我国的危险性有害生物,该害虫寄主广泛、为害严重,除严重为害棉花外,对瓜类、芝麻、观赏苗木等多种作物也有重大影响,被害作物一般减产20%~30%,严重达70%~80%,甚至绝收。2010年农业部将该虫增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2013年新洲区在棉花上发现扶桑绵粉蚧危害,随即展开扑灭、防控行动,取得初步成效。发生情况2013年9月6日,新洲区阳逻街新堤村一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在不同水生蔬菜上的适合度进行研究,以期为分析该害虫对我国水生蔬菜生产的潜在危害及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在室内用水芹Oenanthe javanica、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芋头Colocasia esculenta和莲藕Nelumbo nucifera 4种寄主植物叶片饲喂扶桑绵粉蚧,考察该虫各龄若虫的发育历期、存活率、成虫寿命及产卵量。以水芹为寄主扶桑绵粉蚧若虫的发育历期最短,为(26.67±0.64)d;以莲藕为寄主,若虫的存活率及成虫的产卵量均为最低,分别为(55.56±1.92)%和(116.95±24.73)粒;以芋头为寄主,雌成虫的寿命最短,仅为(12.60±6.43)d。扶桑绵粉蚧在4种水生蔬菜寄主上的内禀增长率的高低顺序依次为水芹>慈姑>芋头>莲藕。扶桑绵粉蚧在4种水生蔬菜寄主上的适合度不同,其中,水芹最适合扶桑绵粉蚧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相似文献   

13.
广州扶桑上发现扶桑绵粉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是我国最近在扶桑上发现的一种害虫,其寄主植物除扶桑外,还取食包括棉花、番木瓜、西红柿等重要农业经济作物在内的14个科的植物.扶桑绵粉蚧起源于美国,后逐步扩散到中、南美洲和非洲,目前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已有报道.本文报道了该虫的生物学和形态鉴定特征.  相似文献   

14.
基于CLIMEX模型的扶桑绵粉蚧在中国潜在地理分布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实际测定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为基础,采用CLIMEX系统对扶桑绵粉蚧在中国的适生性地理区域作了预测。结果表明,扶桑绵粉蚧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域广泛,除西藏、青海、黑龙江3个省区的大部地区以外,可覆盖包括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下游、西北内陆3大主要棉区以及华南和辽河流域的零星棉区所有地区,是一种对我国各棉花产区均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害虫。  相似文献   

15.
三种寄主植物对扶桑绵粉蚧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棉花、番茄和茄子3种寄主植物对扶桑绵粉蚧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 在恒温27 ℃下观察扶桑绵粉蚧的个体发育及种群发展情况,记录并分析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及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结果] 扶桑绵粉蚧在3种寄主植物上的平均存活率为棉花﹥茄子﹥番茄,存活曲线差异明显,但均以l龄和2龄若虫的死亡率最高。若虫的发育历期除1龄外无显著差异,棉花上蛹期显著长于其他两者,雌性成虫存活历期为棉花﹥番茄、茄子,雄性为棉花、茄子﹥番茄。交配过的扶桑绵粉蚧雌成虫多于夜间产卵,但棉花上部分扶桑绵粉蚧可于白昼产卵;其在3种寄主植物上的产卵能力为棉花﹥茄子﹥番茄。3种寄主上扶桑绵粉蚧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相近,但净增殖率(R0)及种群增长趋势指数(I)差异较大,均为棉花﹥茄子﹥番茄,分别为142.10、88.91、43.56和156.67、87.95、32.74。[结论] 扶桑绵粉蚧繁殖力及种群发展能力极强,从而使其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性,是其极易大规模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采用扫描电镜技术研究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iley)泌蜡腺体、蜡泌物、触角、足、腹部的超微结构.结果显示,扶桑绵粉蚧的主要分泌蜡腺体为管腺和三格腺;触角感受器主要为毛状感受器;口器喙着生6对刺形感受器;足及爪冠着生刺形感受器;腹部主要分布毛状感受器,三格腺和管腺分布较多.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5月7~8日,全国农技中心植物检疫隔离场在江西省永修县召开了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系统研讨会。会议邀请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张润志研究员、李亚兰博士做了扶桑绵粉蚧适生性分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扶桑绵粉蚧溴甲烷熏蒸处理方法,本文测定了溴甲烷熏蒸2h对扶桑绵粉蚧各虫龄的致死毒力。用机率值分析表明:各虫龄对溴甲烷敏感性不同,以1龄若虫对药剂最敏感,以3龄若虫耐药性最强;在20℃和29.5℃下3龄若虫达到99%死亡率所需CT值分别为44.09 g.h/m3和29.77 g.h/m3,其对应的LC99分别为28.09 g/m3和18.10 g/m3。验证实验表明在21~25℃下以剂量38g/m3,在26~30℃下以剂量25 g/m3熏蒸2h各供试虫龄死亡率均达到100%,该指标可为扶桑绵粉蚧安全检疫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是近年来入侵我国的多食性害虫,挖掘本土天敌资源是开展生物防治该害虫的重要途径。为明确扶桑绵粉蚧对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的营养价值,以该瓢虫在春季的主要本土猎物豌豆修尾蚜Megoura japonica为参照食谱,以扶桑绵粉蚧以及与豌豆修尾蚜混合猎物食谱作为2个处理食谱,观测其对异色瓢虫生长、发育表现和生殖力主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食谱处理影响瓢虫幼虫存活,以粉蚧为食的异色瓢虫发育至成虫期的死亡率为27.01%(n=85),以蚜虫为食的死亡率为42.86%(n=112),以混合猎物为食的死亡率为41.07%(n=112);食谱处理的影响发生在一龄幼虫期。食谱处理影响瓢虫幼虫历期,以粉蚧为食的幼虫历期为9.46 d,分别短于以蚜虫为食(10.09 d)和以混合猎物为食(10.78 d)。食谱处理影响瓢虫生殖力,以扶桑绵粉蚧为食的成虫累计产卵553粒(20 d内),明显多于以蚜虫为食(332粒)和以混合猎物为食(330粒)的瓢虫。研究结果说明,扶桑绵粉蚧是异色瓢虫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优质食物。  相似文献   

20.
扶桑绵粉蚧是近年新入侵我国的有害生物,也是国家农业部、林业局列入重大农林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云和县自2009年11月发现后,立即启动了重大农业植物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落实了各项防控扑灭措施,经2年的努力,该疫情得到了有效遏制,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论述了云和县扶桑绵粉蚧防控工作的措施和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