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猪业》2010,(1):19-20
<正>2006年,农业部颁布实施《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农业部令第67号),启动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以下简称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经过前期技术准备和四省市试点建设阶段,目前追溯体系建设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并在动物及动物产品追溯管理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根据《动物防疫法》、《畜牧法》要求和2009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  相似文献   

2.
动物繁殖技术是生物技术的重要分支。传统的生物技术革新换代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的。分子生物学的某些突破使人们能够分离基因,并在体外进行重组。这些突破迎来了生物技术的时代。作为繁殖技术从20世纪50年代人工授精技术到70年代胚胎移植技术的应用,似乎才真正开始动物繁殖技术的新纪元。本文在这里集中阐述了人工授精技术(AI),发情控制,体外受精,性别控制,胚胎低温保存,无性繁殖(克隆),胚胎分割和融合技术7个方面的动物繁殖技术的进展。1家畜的人工授精(AI)人工授精是家畜繁殖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项技术。近年来,人工授精头数逐年增…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将是生物工程主宰的时代 ,动物繁殖生物技术作为生物工程技术的核心内涵和基础 ,已成为国内外研究和开发的热点。为了促进该领域教学、科研、生产的发展 ,为了适应 2 1世纪研究生教材改革的需要 ,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的动物繁殖教学专业委员会组织、河北农业大学桑润滋教授为主编的《动物繁殖生物技术》 ,作为我国第一部动物繁殖方面的研究生教科书 ,带着油墨的芳香终于与读者见面了 ,实在令人欣慰。《动物繁殖生物技术》全书共 8章 ,内容包括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子、哺乳动物的受精与早期胚胎发育、免疫繁殖技术、繁殖控…  相似文献   

4.
2008年是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收获之年.全国动物防疫体系规划(2004-2008年)将于2008年全部完成.目前,全国29个省份完成了省级兽医机构改革,动物标识及疲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前期基础工作基本完成.兽药行业监管力度和违禁药品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强.2008年,各地将进一步推进动物标识及疲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建立科学防控动物疲病的追溯体系.  相似文献   

5.
生物技术与动物育种傅衍(浙江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动物育种的发展,这里指的生物技术是那些分析、控制及影响机体结构和功能的方法,包括细胞培养技术,繁殖技术及借助生物学方法生产和研究动物产品的技术。就育种上的应用来说,...  相似文献   

6.
《中国动物保健》2012,(2):74-74
为丰富追溯手段,改进追溯技术,进一步推进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农业部决定在部分省市开展动物电子标识试点工作,试点方案如下。  相似文献   

7.
动物及动物产品标识与可追溯体系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现代动物及动物产品标识与可追溯体系具有对动物及动物产品生产全过程进行追踪和溯源的能力,在动物疫病控制、食品安全和国际贸易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建立动物及动物产品标识及可追溯体系,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从农场到餐桌的全过程安全控制及监管,以保障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本文论述了建立我国动物及动物产品标识与可追溯体系的目标、原则,标识技术研究,以及可追溯管理,提出了建立我国动物及动物产品标识追溯体系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动物克隆技术研究的新热点:转基因克隆动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隆动物技术和转基因动物技术是目前动物生物技术领域研究的两大热点,然而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持,无论是克隆技术还是转基因动物技术其推广应用都遇到了困难。转基因克隆动物技术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高效率、低成本的转基因动物制作,因而成为当前动物生物技术领域研究的新热点,有望成为创建遗传工程动物的主导性技术。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是21世纪生物技术发展的热点之一,目前已有转基因猪、牛、羊等多种转基因动物问世.笔者对动物转基因研究方法以及其在家畜研究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同时指出了转基因动物还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正>现代生物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授精、胚胎工程技术、转基因技术、动物克隆技术、性别控制技术、体外受精技术和分子生物技术等。8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领域的发展非常迅速,无论在基础研究还是在开发应用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尤其在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方面,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逐渐成为动物育种和繁殖的趋势和主流。在家兔生产中,各种生物技术也被育种学家充分利用,对家兔品种的培育产生了重要影响。现将几种生物技术在家兔上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讯(记者颛锡良)河北省畜牧兽医局于5月20日在石家庄召开了动物标识与疫病追溯体系建设暨猪病免疫技术培训班。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朱长光处长、河北省畜牧兽医局兽医  相似文献   

12.
自2002年起,我国开始开始实行动物免疫标识制度。动物免疫标识是用来追溯动物疫病的重要手段,但在现实的使用中,却有众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3.
犬科动物繁殖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犬科动物繁殖生物技术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其他哺乳动物,因为犬科动物为季节性单次发情,其生殖生理有独特性,这使得犬科动物繁殖生物技术面临着一些困难,尤其是卵子和胚胎在体外培养及发育的效率很低。本文综述了犬科动物卵母细胞的成熟培养(IVM)、体外受精(IVF)和体外胚胎生产(IVP)、精液冷冻和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及克隆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由畜禽标识申购与发放管理系统、动物饲养周期全程监管系统、动物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组成。三大系统既紧密衔接,又相互独立,构成从耳标、配发,佩戴到动物饲养、流通,再到动物屠宰、动物产品销售全程监管追溯体系。一旦动物及其产品局部发生动物疫病或出现质量问题时,可借助先进的信息采集和网络技术,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食品质量安全尤其是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备受关注,动物追溯体系建设必须不断加强,基层畜牧兽医站如何加强对作为追溯标志的动物标识的管理,科学地建立动物标识电子台账,成为追溯体系根源非常重要的第一步。1传统动物标识的缺点以前基层畜牧兽医站的做法是:签收入库(按箱)→手抄纸质台账入库(按箱)→发放给村动物防疫员(按包发放)。这个流程在理论上是没有缺点的,但实践中弊病很多。(1)由于过多的手工抄写,所以笔误难免发生,如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类食品的需求量在不断地增长.及时处理"问题肉",对肉类食品安全进行可行有效的追溯,对于保障肉类食品的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用于肉类溯源识别的方法主要包括3类方法即物理方法(如标签技术)、化学方法(如同位素溯源)和生物技术(如DNA标记).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基本建成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初的动物标识主要应用于科学研究,利用给研究动物佩戴或植入相关标记来区别同类动物个体。比如刺纹标记、脚环等。而当前动物标识主要是结合网络和无线传输等技术,对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全程跟踪。2002年,我国开始实行动物免疫标识制度,在畜禽及畜禽产品追溯、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为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畜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并与国际通用做法接轨,2007年青海省农牧厅根据农业部决定,启用新型动物标识(二维码),  相似文献   

18.
动物标识追溯体系建设是实现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有效手段,是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强化国际竞争的重要举措,其核心是实现疫源和畜产品质量追溯。动物标识追溯体系建设同时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技术支撑、信息采集、监督检查、动物检疫、机构队伍等多个支持系统。其建设内容主要是以动物标识为基础,利用移动智能识读设备,通过无线网络传输数据,中央数据库存储数据,记录动物从出生到屠宰的饲养、防疫、检疫等管理和监督工作信息,实现动物从出生到屠宰全过程的数据网上记录,达到对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快速、准确溯源和控制。  相似文献   

19.
动物繁殖技术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动物生殖细胞和胚胎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生物科学为基础,研究调控和提高动物繁殖性能、发掘动物繁殖潜能.动物繁殖是动物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对动物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动物繁殖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动物繁殖技术从20世纪50年代的人工授精到70年代的胚胎移植的应用,开始了新纪元.常规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性别控制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动物繁殖的速度更快、生产性能更高、准确性更好,给畜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其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竞争力.另外,分子生物学的某些突破使人们能够分离基因,并在体外进行重组.这些突破迎来了动物繁殖技术发展的新时代.本文主要阐述了家畜的人工授精、动物胚胎工程、繁殖性状遗传标志开发和超声波诊断等几个方面的动物繁殖技术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20.
周琳 《猪业科学》2019,36(3):108-109
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是以人工的方法采集雄性动物的原精液,经检验、稀释、分装等过程,处理成一种精液产品,然后将这种精液产品在雌性动物情期输入到雌性动物生殖道的特定部位,以代替雌、雄动物自然交配而繁殖后代的一种技术。1780 年,意大利科学家司拜伦瑾尼(Spallanzani)用狗为实验动物首次完成了人工授精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