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探讨不同退化程度对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3种不同退化程度(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测定和分析土壤3大类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和氮素生理群(氨化细菌、好气性固氮菌、嫌气固氮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数量、微生物量(碳、氮)及土壤酶活性(蔗糖酶、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相同土层不同退化程度,土壤3大类微生物数量、氮素生理群、微生物量以及土壤酶活性随退化程度的加重总体呈减小的趋势,重度退化程度下各指标含量最小,中等退化程度可增加10—20cm土壤放线菌、氨化细菌及反硝化细菌数量和20—30cm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好气性固氮菌、反硝化细菌数量;(2)不同土层相同退化程度,土壤3大类微生物数量、氮素生理群、微生物量以及土壤酶活性随土层深度的加深均逐渐减小。研究结果对评价草地退化程度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为高寒草地的恢复和重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鸡粪好氧发酵氮转化与相应细菌数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明确鸡粪好氧发酵过程各类氮转化细菌变化及其与氮素转化间的关系,本研究全程测定了氨化、异养亚硝化、异养硝化和好氧反硝化4类细菌数量、有机态氮、氨态氮、硝态氮等含量变化。结果证明,该过程各类氮转化细菌以中温菌居多,最适生长温度35℃。其中,升温段35℃之后,菌数随温度上升而下降;降温段35℃之前,菌数随温度下降而上升。研究的各类氮转化细菌中,氨化细菌最耐热,是高温期发挥作用的主要类群。发酵全程各类氮转化菌数与相应氮素转化量的关系为:升温段,氨化细菌、亚硝化和硝化菌数增加时,氨态氮和硝态氮的增幅较快;此3类菌数降低时,氨态氮和硝态氮的增幅较缓;降温段,氨化细菌数量与氨态氮含量变化之间无相关表现;发酵全程硝态氮含量变化与亚硝化、硝化细菌数量变化呈正偏相关,与反硝化细菌数量变化呈负偏相关。  相似文献   

3.
培肥方式对松嫩平原黑土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研究培肥方式对松嫩平原黑土生态系统中与N素转化有关的土壤微生物(好气性自生固氮菌、氨化细菌、亚硝酸盐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施入农肥可提高土壤好气性自生固氮菌、氨化细菌及反硝化细菌数量;化肥单独施用可降低土壤好气性自生固氮菌数量,提高反硝化细菌数量;农肥化肥等量配比施入土壤好气性自生固氮菌、亚硝酸盐细菌及反硝化细菌数量均增加。  相似文献   

4.
光合细菌和有机肥对土壤主要微生物类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光合细菌菌液和发酵有机肥施入农田土壤,研究表层土壤中微生物区系变化。结果表明,光合细菌和有机肥显著增加土壤中放线菌、异养细菌、固氮菌、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数量,减少反硝化细菌数量,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光合细菌作用比有机肥更稳定和持久。光合细菌还能明显降低真菌数量,提高放线菌/真菌比值,促进土壤健康。  相似文献   

5.
长期定位施氮对连作番茄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蔬菜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基础,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培养微生物,研究长期施氮对连作番茄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及数量的影响,并测定了土壤养分,探讨了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处理AN0土壤好气性固氮菌数量最多,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处理AN1和BN2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施用有机肥可提高土壤中好气性固氮菌的数量。处理AN1氨化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BN2和AN2氨化细菌数量较少,有机肥和低浓度氮肥配施可提高土壤中氨化细菌数量,施用高浓度氮肥降低氨化细菌数量。施用有机肥可提高土壤中亚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反硝化细菌数量与全磷和速效磷含量显著相关,亚硝化细菌数量与碱解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显著相关。纤维素分解菌与全氮、碱解氮、速效磷、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不同林龄杉木林地土壤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1年、10年、18年、32年的杉木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化学性质、酶活性。结果表明:随着杉木林龄的增长,土壤pH降低,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中细菌、真菌、氨化细菌、微生物总量呈现"低-高-低"的趋势,放线菌数量变化未表现出明显趋势;水解氮、有效磷、有效钾从幼龄林到中龄林含量有所增加,中龄林以后降低,到成熟林时达到最低;蛋白酶、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的活性从幼龄林到中龄林逐渐增强,而在中龄林之后开始下降。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中各种微生物数量、土壤pH、有机质含量、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以及各种酶的活性均有所降低且趋势较明显。  相似文献   

7.
放牧对羊草草原土壤氮素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雪峰  韩国栋 《土壤》2011,43(2):161-166
研究了放牧对内蒙古羊草草原土壤中N素分解细菌以及固N作用、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放牧使土壤中4类N素转化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也显著加强了土壤中的固N作用、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促进了土壤中的N素循环;随放牧强度的增加,重度放牧则导致草原土壤中4类N素转化细菌数量均显著降低。显著抑制土壤中的固N作用和氨化作用,会阻碍土壤中的N循环的进程。放牧强度对N素转化细菌以及N循环中的固N作用、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连续5年施菜籽饼肥和稻草覆盖对茶园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在长沙县百里茶廊连续进行5年的定位试验,研究施菜籽饼肥结合稻草覆盖对丘陵茶园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菜籽饼肥加稻草覆盖处理(TI)茶园土壤pH、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有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纯施化肥处理(T3),0~40cm土层土壤容重显著低于T3处理,0~60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0~20cm土层蚯蚓数量和生物量、氨基化细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嫌气性自生固氮菌、放线菌、真菌和细菌等微生物数量均显著高于T3处理。施菜籽饼肥结合稻草覆盖可显著改善丘陵茶园土壤生态功能,菜籽饼化肥配施结合稻草覆盖(T2)也一定程度改善了土壤生态系统,长期不施肥使茶园土壤养分贮存量全面下降。  相似文献   

9.
以16年生苹果树为试材,对果园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容重、有机质含量及根际土壤的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覆草处理可有效增大土壤含水量、孔隙度、有机质含量,增加各土层土壤酶活性、细菌与真菌的数量,减少了放线菌的数量。覆膜处理降低了0~80 cm土层“细菌/真菌”比值,果园土壤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转化,土壤生态逐渐失衡,肥力降低。综合分析土壤理化性状及酶活性、微生物分布特征,认为覆草处理是陇东旱塬区苹果园适宜的地表覆盖方式。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室外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RRS)对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氨化作用强度、硝化作用强度和反硝化作用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RRS显著降低了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提高了根际土壤真菌的数量;RRS根际土壤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低于其亲本非转基因大豆和部分栽培大豆;RRS对根际土壤氨化作用强度和硝化作用强度有显著影响,但对反硝化作用强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RRS不同程度上降低了根际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生化强度,并对根际土壤真菌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