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蓝舌病是一种由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的蓝舌病病毒引起的严重侵害反刍动物的非接触性烈性传染病,是OIE划定为A类,我国列为一类的动物重要疫病。本病最早于1876年发现于南非的绵羊,1906年正式命名为蓝舌病,1934年发现于牛[1],我国于1979年在云南省确定了绵羊蓝舌病的存在[2]。目前该病已广泛发生于20多个国家。蓝舌病主要感染绵羊,临床以发热、消瘦,口、鼻和胃  相似文献   

2.
“烂舌病”是一种非接触性传染的病毒性疾病,主要发生绵羊、山羊、牛和野生反刍动物中广泛存在隐性感染和带病毒现象。本病主要由媒介昆虫,传播迅速,发病率高,病情重而大量死亡。防制工作有很大困难。因此烂舌病是当前重点研究而又较难防制的绵羊、山羊重要传染之一。 1流行特点 “烂舌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主要传染媒介是伊蚊和库蚊,羊被叮咬后易感染发病的病毒性疾病,以颊粘膜和胃肠道粘膜严重的卡他性炎症为特征。乳房和蹄冠带上也常出现病变,且蹄真皮层遭侵害而发生跛行。因此羊一旦患病,每年羊群都可能会发生。本病多发于湿热的晚春、夏季和早秋,特别是是在池塘、河流较多的低洼地区发生。流行迅束,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3.
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主要发生于绵羊的传染病,临床上比较少见。但其他反刍类家畜也可能被感染。该病最早于1876年发现于南非的绵羊,1906年定名为蓝舌病。1949年后,该病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或地区陆续发生。我国于1979年在云南首次发现蓝舌病,并分离出蓝舌病病毒,从而确定了蓝舌病的存在。随后湖北、四川、安徽、山西也相继报导了该病。该病分布于全球大多数地区,成为世界性危害的虫媒传染病。  相似文献   

4.
蓝舌病研究进展焦平林安徽省蒙城县农牧渔业局(233500)蓝舌病(Bluetongue)是反刍动物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以发热、白细胞减少,口腔、鼻腔及胃肠道溃疡性炎症为主要特征。本病最早发现于南非的绵羊(187),1906年定名蓝舌病[1]。随后在塞...  相似文献   

5.
蓝舌病是由(虫库)蠓传播的一种反刍动物传染病,主要侵害绵羊,牛和山羊大多呈隐性感染。目前,本病在世界上流行范围很广,为了解蓝舌病对我省牛羊的感染情况,1987年以来,我们对本病进行了血清学调查。现将调查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牛羊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的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临床上主要以高热、腹泻、黏膜水肿、溃疡和糜烂为主要症状,蓝舌病主要通过库蠓吸血传播,主要侵害绵羊。OIE将其列为A类疫病。本病可通过临床症状进行初步诊断,用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最终确诊,一旦发生本病,应积极采取隔离、消毒、免疫、扑杀和无害化处理等综合防制措施。1病原蓝舌病病毒(Blue tongue virus,BT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  相似文献   

7.
蓝舌病是以(虫库)蠓为传播媒介的反刍类动物的病毒性传染病。本病目前在世界上流行很广,已知有24个血清型,它主要危害绵羊,而其它反刍类动物则呈隐性感染。为了解蓝舌病在海南省的感染情况,我所于1988~1989年进行了以供港水牛为主的血清学调  相似文献   

8.
<正>蓝舌病(Bluetongue,BT)是由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引起反刍动物的一种非接触性虫媒传播疫病,患病动物以口腔、鼻腔和胃肠道黏膜发生溃疡性炎症变化为特征。绵羊是本病的主要易感动物,山羊、牛、水牛、羚羊、骆驼及野生反刍类动物均能感染本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该病列为法定上报的多种  相似文献   

9.
广西牛羊蓝舌病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舌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于绵羊,其特征表现为发热,白细胞减少,口腔、鼻腔和胃肠道粘膜的溃疡性炎症变化。山羊、牛等也能感染本病。蓝舌病病原属于呼肠孤病毒环状病毒属。本病最早发现于南非,现已扩散到许多国家和地区,已...  相似文献   

10.
兰舌病是由兰舌病病毒(Blue tonguevirus)引起的一种侵害反刍动物的非接触传染性疾病。本病的病源为呼肠弧病毒科环形病毒属 B 群的成员。兰舌病由吸血昆虫——库蠓传播。主要发生于绵羊,也感染牛、山羊、白尾鹿、糜鹿、大角鹿、羚羊大角绵羊等反刍动  相似文献   

11.
羊蓝舌病是由蓝舌病毒感染而引发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绵羊易感性最高,主要依赖虫媒进行传播,库蠓是最常见的传播媒介;病羊主要表现全身症状,舌头呈蓝紫色是本病的典型特征,妊娠母羊感染后可造成流产和死胎;根据临床表现一般都能诊断本病,由于病原有不同的血清型,造成疫苗免疫效果具有不确定性;本病重在预防,加强管理可有效防控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一、蓝舌病(Bluetongue) 绵羊蓝舌病是一种虫媒病毒传染病,以发热,坏疽性口炎和蹄炎为主要特征。苏联称本病为绵羊卡他热。病羊舌部可能变蓝,故有蓝舌病之称。病原蓝舌病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的环状病毒属(Orbivirus),能在媒介者库蠓和受感染的畜体内繁殖。脾脏和淋巴结是蓝舌病病毒特异性抗原定位的地方,病毒的复制在淋巴样细胞的胞浆内进  相似文献   

13.
正蓝舌病是以昆虫为传染媒介的反刍动物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本病通常引起牛羊发病,主要发生于绵羊,导致发病羊只死亡,怀孕母羊长期发育不良,羊毛减损,给羊养殖业造成一定威胁。病原是一种滤过性病毒。1流行特点本病以一岁左右绵羊最易感染,牛和山羊的易感性比绵羊低。主要由蚊虫的叮咬传播,故常流行于炎热的夏季和初秋季节。特别是池塘河流多的低洼潮湿地区易于流行。2临床症状病初体温升高40—41.5℃,不吃、乏弱、掉  相似文献   

14.
琼脂凝胶扩散试验在我省蓝舌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蓝舌病是由库蠓传播、蓝舌病病毒引起的侵害反刍动物的严重传染病。蓝舌病病毒系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的成员,该病毒主要引起山羊、绵羊发病和死亡,牛及其他反刍动物常为隐性感染.但可通过媒介昆虫传播,成为本病的重要传染源。张念祖等(1979)在我省首次发现该病,近年来,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先后报道在本国发生该疫情。  相似文献   

15.
蓝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蓝舌病(Bluetongue,BT)又称绵羊卡他热,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绵羊的非接触性虫媒病毒传染病,以发热、白细胞减少、颊粘膜和胃肠道粘膜严重卡他性炎症为主要特征。本病于1876年首次发现于南非,此后疫区日益扩大,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存在血清阳性动物。我国于1979年首次于云南师宗发现该病并分离到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Virus,BTV)。目前,全国已有云南、新疆、甘肃、陕西、四川等29个省(市)区已检出羊BTV抗体,许多省份的牛群中亦发现BTV抗体阳性动物[1,2]。1 病原学BTV系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蓝舌病亚群…  相似文献   

16.
动物蓝舌病监控系统的建立及其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测绵羊蓝舌病自然发病区蓝舌病的传播规律及病毒血清型的分布,为本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于1995年7月起,在师宗县建立了动物蓝舌病监控动物群,经3年的观测,对19头牛监控,共采血667份,分离获得蓝舌病病毒10株,经血清学鉴定为3、4、5、15型血清型,该3个血清型均为首次分离到的国内新毒株。  相似文献   

17.
蓝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BTV)引起的一种严重侵害反刍动物的传染病,国际兽医局将它规定为A类传染病,我国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本病主要感染绵羊、山羊,牛为隐性带毒,不显病状.  相似文献   

18.
蓝舌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蓝舌病(Bluetongue disease),是由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disease virus,BTV)引起的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是OIE规定的A类传染病之一,主要发生于绵羊。各种绵羊,不分性别和年龄都有易感性,但以1岁左右的绵羊最为易感。该病主要通过吸血昆虫传播,库蠓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也可经垂直传染,经胎盘感染胎儿,导致母畜的流产、死胎或胎儿先天性异常。  相似文献   

19.
兰舌病     
在欧洲人将绵羊引至南非共和国以前尚不知道有兰舌病的存在,而且最初认为只有绵羊患本病,然而牛和其他反刍兽也可感染本病,但呈不显性的病毒血症。  相似文献   

20.
<正>1流行情况绵羊是蓝舌病的易感动物,更敏感的是纯种美利奴羊。患病羊和患病以后带毒的羊只是本病的传染源,但是牛、山羊和其他的反刍动物,包括鹿和羚羊等野生反刍动物也都能患病,只是发病轻缓或者观察不到明显的患病表现,成为隐性的带毒者。蓝舌病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媒介昆虫的叮咬进行,还会通过胎盘进行垂直感染,所以,媒介昆虫大量孳生的季节和区域,也就是湿热的晚春和夏季以及早秋和池塘与河流分布较广的潮湿低洼地区发生蓝舌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