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方红壤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南方红壤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2017YFC0505400)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专项支持。项目重点阐明区域水土流失演变规律及关键驱动因子,以生态功能提升与生产功能优化为核心,研发集成地表径流调控、土壤肥力提升、植被可持续恢复和景观结构优化为一体的水土流失治理技术体系,形成生态服务功能提升与民生改善的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为红壤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
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分析甘肃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特征,探讨了基于宏观调控、生态防护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与配套设施、梯田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甘肃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并建议今后应进一步加大投入,保障水土流失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继续搞好重点工程建设,推进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注重产业开发,保证效益持续发挥;加大预防保护力度,强化监督管理工作等。  相似文献   

3.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巩固脱贫成果,适应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扎实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实施,确保项目建设成效,国家安排专项资金,相继在西畴县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开展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本文主要介绍了云南省2020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西畴县甘塘子小流域水土流失情况,并分析了水土保持措施布设要点,以期为相似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路线,先后启动实施了"长治"工程、"农发"水保项目、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中央财政水利发展资金水土保持项目等一批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全省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61万km~2,治理区水土流失面积和土壤侵蚀量减少70%以上,粮食单产平均提髙30%以上,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水土保持措  相似文献   

5.
2014年5月,甘肃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局组织完成了对崇信县2013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的竣工验收,标志着2013年崇信县农业综合开发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顺利完成。通过1年的实施,共计完成综合治理面积267 hm2,总投资469万元,项目区经济效益、基础效益和社会效益初步显现。总结了建设中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具体有: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坚持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推行"五制",严格项目建设程序;加强管理,确保项目资金规范运行;做好"三对位",建立健全技术档案;搞好宣传,强化农村实用技术推广。  相似文献   

6.
根据新时期的新要求,结合我国水土保持工作成功经验,《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拟定了重要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和水蚀风蚀交错区3个重点预防项目,以及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坡耕地综合治理、侵蚀沟综合治理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建设4个重点治理项目。介绍了重点项目选择原则,阐述了项目基本情况和主要任务,为下阶段规划的贯彻落实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
李情    聂小飞    谢颂华  胡启武  莫明浩 《水土保持研究》2022,29(4):54-61+74
为识别影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适宜模式关键因素和分区针对性地开展水土流失治理,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应用专家打分、层次分析、模糊数学、空间分析等方法,开展了基于生态与生产功能权衡的赣南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适宜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构建22项评价指标组成的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评价指标体系,成功将赣南18县(市、区)划分为偏生态防护型、偏高效开发型和生态防护型与高效开发型皆可3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适宜区,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分区综合治理对策建议; 土壤侵蚀现状、主体功能定位、地方水土流失治理能力、地形、农业人口是生态防护型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适宜性的关键影响因素; 区域开发利用现状、土壤肥力状况、区域便捷程度、地形、农业人口与农业发展状况是高效开发型水土流失治理模式适宜性的关键影响因素。权衡生态与生产功能可遴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关键影响因素,识别各行政区适宜治理模式,为针对性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玠溪小流域为例,深入探讨饮用水源地上游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重点阐述项目区综合治理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并对项目实施后的效益按照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项目实施后可有效减少土壤侵蚀量3.65万t,增加涵蓄水量103.03万m3,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2)减少洪涝、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促进美丽乡村建设;3)项目实施后可增加经济收益26.52万元。工程的成功实施,可为相似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及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以价溪小流域为例,深入探讨饮用水源地上游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重点阐述项目区综合治理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并对项目实施后的效益按照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项目实施后可有效减少土壤侵蚀量3.65万t,增加涵蓄水量103.03万m^3,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2)减少洪涝、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促进美丽乡村建设;3)项目实施后可增加经济收益26.52万元。工程的成功实施,可为相似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及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塬沟壑区“固沟保塬”综合治理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高塬沟壑区俗称黄土塬,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水土流失地貌类型区,面积5.64万km2,现有长度大于0.5 km、汇水面积小于5 km2的沟道达9万条,主要分布在泾河、北洛河、昕水河等流域,涉及甘肃、陕西和山西省的8个市34个县。该区域塬面大,耕地集中,村落密布,加之沟道深切,沟壑纵横,极易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灾害。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已形成了在塬面及塬坡、沟头、沟坡、沟道构筑"四道防线"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为了保护塬面,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国家启动了黄土高塬沟壑区"固沟保塬"综合治理项目。论述了黄土高塬沟壑区的区域特征和水土流失现状,分析了开展黄土高塬沟壑区"固沟保塬"综合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进一步完善综合治理体系、纳入地方政府目标考核、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和预警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厘清黄土高原典型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现状,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梳理总结了西峰站、绥德站和天水站3个试验站提出的7种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高质量综合治理的模式,其中包括:“三道防线”综合治理、“四个生态经济带”综合治理、多元小生态系统交错配置的经济生态农业、全方位综合防治体系、“四道防线”治理保护、基于径流调控利用的多元综合治理和基于水生态修复的水沙调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并提出了塬面高质量综合治理、坡面高质量综合治理和沟道高质量综合治理3种技术措施。研究结果可为水利部开展整沟治理试点项目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正>《区域水土流失监测与评价》一书由黄河水利出版社于2015年1月出版。本书的基本内容来自于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基金项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监测指标体系与遥感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同时也整合了相关项目的研究成果,包括"区域水土流失快速调查与评价研究"(中国科学院项目,KZ-952-S1-234)和"用于区域土壤侵蚀评价的中低分辨率坡度变换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1173)等。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安溪县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变化分析及防治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溪县是全省水土流失最严重区域之一,需要摸清该区域的水土流失状况,掌握其动态变化,为水土流失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本文综合利用"3S"技术结合水土流失相关资料对安溪县水土流失状况进行动态监测。通过分析水土流失面积在时空和不同用地类型上的动态变化,结合调查研究,找出安溪县水土流失的主导驱动力。在此基础上,结合安溪县综合治理实践经验,提出相应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期间,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水土保持工作以项目建设为依托,新修梯田2.26万hm~2,配套农田道路1 700多km,新增造林绿化面积4 566 hm~2、封禁治理面积6 533 hm~2,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337 km~2,使全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累计达到2 484 km~2,治理程度达到75.1%。"十三五"期间,安定区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重点抓好预防保护、综合治理、监督管理和宣传教育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5.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作,是水利部明确提出的民生水利要实现的"五项突破性工作"之一,结合实施坡改梯项目的实践,静宁县主要做了以下探索:一是强化领导,周密部署,超前规划保进度;二是整合资源,综合治理,统筹兼顾抓质量;三是创新机制,宣传发动,整体推进求实效。达到了"治理一条流域,总结一条经验,创出一条路子,形成一种规模,推动一方发展,改善一方面貌,造福一方百姓"的目的,使坡耕地综合治理成了引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6.
红安县自2006年被列入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县后,着力开展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经过6年的实施,全面完成了7条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任务,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89 km2,完成项目建设总投资6 650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建立并推广"梯—畜—沼—果"立体种养模式,有效地整合了各项措施的特点,将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效结合,为实现项目效益的最大化奠定了基础。介绍了红安县实施世行贷款项目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17.
贵州普定县被列入全国2012年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县后,结合《贵州省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村民自主建设管理实施意见(试行)》,向村民详细介绍了项目来源、建设背景情况等,让受益群众充分了解"自选、自建、自管、自用"建设方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老百姓真正拥有项目建设和管理的自主权、主动权、参与权,取得了显著成效。其做法值得类似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8.
2011年以来秦州区牢牢把握被列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的大好机遇,紧紧围绕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三大目标,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进行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水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利用结构进一步调整,生态环境和农业基础条件明显改善,群众收入大幅提高,实现了山区耕地梯田化、农田道路网络化,初步探索出了"唱水保歌、修饭碗田、念果树经、发产业财"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相似文献   

19.
建德市在乌龙溪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践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与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开发相结合,因地制宜,生态优先,合理布局,努力打造水保生态乡村和精品小流域项目,是新形势下南方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为指导并规范全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开展,保障工程建设成效,浙江省水利厅组织编制了地方标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规范》(DB33/T 2166—2018)。介绍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规范》的编制背景、编制过程、主要内容和特点,提出了"山、水、林、田、路、村"统一规划实施的浙江省新时期水土保持布局思路,并对封育工程、坡改梯工程、坡面排蓄工程、经济林地治理工程、林草工程、护岸工程、拦沙堰(坝)工程、村庄绿化美化工程、水土保持湿地工程等各项措施的设计要点进行了简述,以期与全国各地同行交流分享,共同促进我国水土保持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