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环境动力数据采集技术、溢油预测检验技术及应急决策三维技术实现一整套溢油应急决策系统.该系统通过ZigBee网络技术,将多功能航标船上的环境数据采集单元的实时数据传输至VTS服务器.服务器运行有环境动力预报模型、溢油模型、环境动力数据验证模型和虚拟现实仿真模型.该系统将实时环境动力数据引入验证模型,将会极大提高海事管理人员的决策准确性及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溢油应急事故处置初始阶段,目前国内外尚没有科学的计算依据用于指导溢油应急物资的配备,针对该问题,提出了河流溢油应急物资配备的计算模型。基于围油栏布放形式,提出了布放形式等效模型,确定了围油栏及吸油拖栏配备计算模型;根据拦截点个数确定了收油机配备计算模型;考虑吸油毡在河面的铺设面积、铺设速度、回收速度等因素,提出了吸油毡配备计算模型。以某管段管道的溢油事故为例,比较模型计算结果与现行标准规定比较可知,现行标准对围油栏的配备数量较为合理。该计算模型对于更加科学合理地指导溢油应急物资的配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应急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有效控制油品泄漏后的扩散范围,降低泄漏导致的环境污染后果,将量化风险评价技术中的泄漏量预测模型、环境敏感性分析技术中的流体扩散模型以及国外关于特殊环境下油品泄漏量与扩散速率的经验算法有机结合,建立了一套用于预测站场内储存设施、干线管道等在不同泄漏模式下的泄漏量、溢油扩散轨迹及每一时间段对应的油头位置的模型,有效地指导了溢油拦截点的选取和油品回收工作的开展。该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应急物资准备、周边应急力量调配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于应急方案的编制和紧急状态下现场的应急指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内海上油运的迅速发展将导致船舶溢油事故风险逐年增大,科学的船舶溢油事故风险评估作为船舶溢油事故防控工作的重要方面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对我国以往船舶溢油事故的综合分析,借助国内外溢油事故数据和科学的评估方法,对舟山港的溢油事故发生概率和溢油量进行了预测和评估。得出的结论和建议将为船舶溢油事故应急能力建设提供参考和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海洋石油资源的深入开发,海上溢油污染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一大难题,石油一旦进入海洋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就会给生态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污染和损失,同时严重危害人们的生活环境。本文简述了海洋中石油污染的危害及处理海上溢油的防治技术现状,倡导人们在开发与运输石油相关资源的同时,要减少避免海上溢油污染的发生,降低海上溢油污染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由于石油资源的地域分布性特点,各国之间以及国内各地区之间建立了广泛的石油输送系统,溢油事故时有发生。船舶和管道作为常用的输送方式,当其运输设施由于自身失效、第三方破坏、操作失误等原因造成石油泄漏时,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当石油泄漏至河流、地下水以及海洋等水域时,会给渔业、用水安全以及海域环境等造成严重影响,及时有效地采取溢油应急处置措施,合理配备、使用应急物资进行溢油清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我国的溢油应急管理水平,对比研究了国内外溢油应急管理体系现状、溢油相关标准及溢油处置物资配备的差异,分析了我国当前溢油应急管理工作的不足,从健全溢油应急管理体系、完善溢油应急标准及优化物资配备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赵云峰  侯军  孙伶  税碧垣 《油气储运》2016,(10):1083-1086
为了加强我国溢油应急标准化研究,提高溢油应急处置水平,综述了国内外溢油应急技术标准现状,重点对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与国内溢油应急技术标准在溢油应急管理、溢油监测与预测、溢油围控、溢油回收设备性能选用与测试、溢油回收材料与化学制剂、溢油应急安全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溢油应急技术方面的标准缺失严重,不少标准对于物资的性能指标测试及应用的规定尚不完善。进而指出了我国溢油应急标准存在的不足与发展方向,有必要加强对物资的性能指标及应用方面的研究,强化溢油应急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进一步完善溢油应急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8.
冰区不同于一般的海洋及河流等水体环境,难以对冰区溢油采用同样的模型进行建模运算。为更好地预测冰区溢油的行为和归宿,降低冰区溢油造成的环境污染危害,基于冰区水体环境特点和油品溢流特点,采用冰密度临界值法,系统地建立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冰区溢油环境影响评价模型,并应用于实际冰区水体现场。开发了冰区环境影响评价计算软件,由用户输入与控制模块、数据处理模块、系统运算与显示模块组成,给出了具体算例,以期为冰区溢油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图1,参10)  相似文献   

9.
为了加强我国溢油应急标准化研究,提高溢油应急处置水平,综述了国内外溢油应急技术标准现状,重点对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与国内溢油应急技术标准在溢油应急管理、溢油监测与预测、溢油围控、溢油回收设备性能选用与测试、溢油回收材料与化学制剂、溢油应急安全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溢油应急技术方面的标准缺失严重,不少标准对于物资的性能指标测试及应用的规定尚不完善。进而指出了我国溢油应急标准存在的不足与发展方向,有必要加强对物资的性能指标及应用方面的研究,强化溢油应急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进一步完善溢油应急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0.
大型油轮一旦发生海上溢油事故,将会对事故周边的海洋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危害,大型油轮溢油风险等级的准确评价显得极为重要。以非洲好望角水域为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从人为因素、船舶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4个方面建立了好望角水域通航的大型油轮溢油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收集到该水域通航大型油轮的相关数据,对其溢油风险等级进行了评价,得出油轮溢油风险等级均为一般风险,其中船员责任心因素、波高因素是影响大型油轮溢油风险的主要因素。新建评价方法为大型油轮规避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利于保障船员生命财产安全、海洋生态系统平衡。  相似文献   

11.
构建了海洋与溢油模型相耦合的长江河口的溢油轨迹预报系统,海洋模型能较好模拟该海域的表层流场;溢油模型采用拉格朗日和随机游走的油粒子追踪法,可快速预测油粒子的漂移扩散轨迹和扫海面积。研究表明,大潮时溢油的油粒子的分布范围和扫海面积均比小潮时刻大,在南支溢出的油粒子会漂移到南、北港和南、北槽,对生态环境危害最大,会影响陈行和青草沙两大水库取水口,并对中华鲟和九段沙湿地保护区产生潜在的生态危害;在北支溢出的油粒子主要分布在北支水道和两岸,如果溢油点位于上段会倒灌进南支水道,将会产生较大的生态危害;在南港溢出的油粒子会漂移到南北槽,不会对两大水库和中华鲟保护区产生危害,但会对九段沙保护区造成潜在的危害;在北港溢出的油粒子则会漂移到崇明岛外海,且扩散范围很大,只对中华鲟保护区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2.
海底管道溢油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设计、防腐、人为和自然因素等方面分析了海底管道的溢油原因,指出应加强在役海底管道的承压能力及管体与海底相对位置的定期检测,采取有效的机械损伤预防措施,必须考虑管道的路由、埋深、壁厚、防护覆盖层、水动力条件及泄漏检测系统的合理配置等因素,优化新建和预建海底管道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建立HsE管理体系和溢油应急组织、加强区域协作等海底管道溢油的防控管理和技术措施.介绍了水上焊接修复法及水下不同方式的管道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缅原油管道澜沧江跨越段是整个中缅原油管道的"咽喉工程",确保其安全运行显得尤为重要.在相对于澜沧江跨越段下游的二维河流地图轮廓基础上,建立了跨越段溢油事故下游河道的二维计算域.采用SSTk-omega湍流模型,结合追踪多相流界面的VOF方法,针对澜沧江不同水期、不同泄漏位置、不同泄漏方式共12种泄漏工况分别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14.
A large quantity of lumber was spilled in the ocean off central California during the winter of 1978, and it spread through most of the range of the threatened California sea otter population within 4 weeks. The movement rates of lumber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oil slicks observed elsewhere. These observations indicate that a major oil spill could expose significant numbers of California sea otters to oil contamination.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溢油应急处置后海水中多环芳烃等石油污染残留物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等一系列问题,研究了溢油污染事故发生后渔业生产恢复辅助决策的相关因素,提出了基于模型库的溢油污染事故后续生产恢复辅助决策方案,给出了溢油渔业生产恢复辅助决策算法,建立了溢油生产恢复辅助决策系统。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在溢油污染应急处置后,按照渔业生产水质标准的要求,确定合适的修复方案,从而辅助渔业生产恢复工作;用仿真数据对系统进行的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满足海洋渔业管理部门在溢油事故发生后进行渔业生产恢复辅助决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溢油鉴别是确定海上溢油事故污染源的重要的科技手段。采用普通荧光光谱法对16种油品的谱图信息进行提取鉴别。实验结果显示,对于不同种类的油品,由于其荧光光谱谱图信息相差较大,使用普通荧光光谱法很容易就可以区分开;而对于同一类型油品,由于其组分特征相似,荧光光谱的特征峰数目及其峰谷位置相近,鉴别起来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考虑将普通荧光光谱法作为溢油鉴别程序中的初选步骤。  相似文献   

17.
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长输管道的应急抢险工作,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既可以提高应急反应效率,又可以有效节省人力、物力,指出抢险的重点方向。阐述了管道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管道泄漏模拟分析、管道应急三维分析、管道应急专题图、PIS管道应急数据支持系统等信息化技术方法和原理,给出了实际应用案例,包括兰成渝管道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秦皇岛装船线原油泄漏入海模拟、温泉水库溃坝对涩宁兰管道危险性影响三维分析、唐家山堰塞湖溃坝对兰成渝管道影响三维分析,表明了信息化技术在管道应急抢险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对管道应急信息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利用MODIS和Radarsat-2遥感数据对大连新港2010年7月16日的海上溢油信息进行提取分析,经过预处理的MODIS遥感数据,采用波段运算提取出溢油信息。较高分辨率的Radarsat-2数据经过几何校正、滤波等预处理,根据溢油的特点采用纹理分析法提取出边界明显的溢油信息,并与MODIS的溢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排除MODIS图像上的非溢油信息,实现两种数据的优势互补。利用ArcGIS 9.3软件分别对2010年7月18日的MODIS数据和2010年7月19日的Radarsat-2数据提取出的溢油区域进行面积计算,其结果分别为174km2和198 km2与中国海监船的报道相符合,说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