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相对于稻瘟病和稻曲病的研究,稻粒黑粉病并未引起过多关注,但是近两年来,杂交制种水稻稻粒黑粉病持续偏重发生,严重影响了杂交水稻制种高产、优质、高效,对制种产业影响较大。该文对杂交水稻稻粒黑粉病的发生规律、发病因素、药剂筛选进行了探讨,调查结果表明75%肟菌·戊唑醇WG、325 g/L苯甲·嘧菌酯SC、17.5%烯唑·多菌灵WP对稻粒黑粉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水稻是我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水稻的病虫害发生较严重,如不能及时防治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在我省水稻病虫种类很多,近年来全省发生严重的病虫害有稻蓟马、二化螟、稻飞虱、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等。局部发生较严重的主要有稻苞虫、三化螟、稻纵卷叶螟雌稻粒黑粉病等。在防治上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防治为辅,特别是二化螟、稻瘟病、稻曲病等难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3.
洪雅县是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山区农业县,全国首批50个生态农业试点达标县之一. 水稻是我县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21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总产量1.16亿公斤,占粮食总量的67.4%,稻瘟病、二化螟是我县水稻生产上的常发性病虫害.1994~1997年累计发生稻瘟病25.58亩,二化螟23.46万亩.水稻"一病一虫"防治是历年水稻病虫防治工作"重头戏".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的杂交水稻种植的推广,杂交制种产业的发展,稻粒黑粉病在杂交水稻制种生产过程中危害日趋严重,一般可影响制种产量的10%~15%,对一些颖角大的组合制种,其危害更重,高的可达20%~30%,严重影响杂交水稻制种的高产、优质、高效益,从而制约了制种产业的发展,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控技术防治稻粒黑粉病。本文探讨了杂交水稻制种稻粒黑粉病的防控技术,以其对杂交水稻制种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粒黑粉病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70年代后期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以来,稻粒黑粉病[Neovossia horrida(Tak)]发生危害日趋严重,尤以杂交稻制种田危害更甚。一般年份病粒率为10~20%,重病田可达50%以上,严重影响杂交水稻制种的产量与品质。我们于1989~1991年对杂交水稻粒黑粉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 一、病害的侵染来源 1.种子带菌:稻粒黑粉病粒后期吸水膨胀破裂,散出黑粉(病菌孢子),随风、雨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制种区普遍发生稻粒黑粉病,严重地影响了制种产量和质量。据调查稻粒黑粉病一般可导致制种减产10%~20%,严重的高达40%~50%,每年损失种子45~90吨。稻粒黑粉病已成为我县杂交制种高产、优质、高效的一大重要障碍。目前制种农户对稻粒黑粉病的认识不足,防治意识较差,认为黑粉病防治不了,关键靠天气而不是喷药;因此防治水平较差,通常没有适时正确用药。现结合近年的调查和试验将该病的发生和综合防治措施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水稻稻粒黑粉病的危害症状、病原物、侵染循环、发生因素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稻粒黑粉病是水稻杂交制种的普遍性和毁灭性病害。本文通过对病害发生症状、发病影响因素和病害防治进行了阐述,为水稻稻粒黑粉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大多水稻病虫害主要有: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恶苗病、菌核病、病毒病、赤枯病、黑粉病、二化螟、大螟、稻飞虱、稻叶蝉、稻纵卷叶螟、稻蓟马、稻苞虫、稻螟蛉、稻蝗等. 一、水稻病害 1.水稻稻瘟病 长期灌深水或过分干旱、偏施氮肥等导致稻瘟病发病重.水稻一生中有3个易感病时期,分别是苗期、分蘖盛期和抽穗齐穗期.穗颈瘟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应在破口期及齐穗期及早预防.稻瘟病分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防治应采用以种植抗病优质品种为中心、健身栽培为基础、药剂保护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安徽肖水稻栽培地处南北过渡地带.气候较为复杂,痛害发生严重该文就安徽省水稻主要病害稻瘟病、纹枯痛、白叶枯病、病毒痛(条纹叶枯痛、水稻矮缩病)以及部分后期痛害(稻粒黑粉病、稻曲病、叶尖枯病、云星病)等危害症状识别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旨在为安徽省水稻痛害防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两系杂交水稻制种的抽穗扬花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由于7~8月份高温多湿,容易发生稻粒黑粉病.稻粒黑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源以厚垣孢子越冬,主要从带病的种子侵染.近年来,它对我县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危害极为严重.为了有效防治稻粒黑粉病的发生,笔者在实践中对该病的防治探索了一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30%爱苗乳油防治水稻稻曲病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表明:爱苗对水稻稻曲病防效良好,对纹枯病、稻粒黑粉病、稻瘟病有兼治效果,且对水稻生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试验表明:爱苗对水稻稻曲病防效良好,对纹枯病、稻粒黑粉病、稻瘟病有兼治效果,且对水稻生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14%戊粒宝悬浮剂防治杂交水稻制种田稻粒黑粉病及稻曲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用14%戊粒宝悬浮剂1 500 mL/hm2在杂交水稻制种破口前5-7 d施药1次防治稻粒黑粉病和稻曲病,防效分别达到70.11%和89.46%;在破口前5-7 d和齐穗期各施1次的防效分别达到89.53%和81.70%,且有效地减轻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防止后期功能叶片早衰,建议在进一步试验的基础上可在大面积生产上逐步扩大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5.
稻粒黑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随着70年代中后期杂交水稻推广以来,水稻制种田危害日趋严重。稻粒黑粉病对制种田母本产量一般损失3%~5%成,重者80%以上。据调查成都地区一般年份损失产量10%左右,重发病年份一般损失20%以上。该病严重影响水稻制种高产、稳产和种子外观品质。一、发病规律病菌以冬孢子沾附种子内外和散落田间越冬,存活期  相似文献   

16.
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稻粒黑粉病、卷叶螟、稻包虫,是水稻较难防治的四病二虫,严重威胁着水稻生产。过去用传统的常规防治法,需一病(虫)一治,多次喷药,既费工,防治效果又不好。  相似文献   

17.
稻粒黑粉病在杂交水稻繁殖、制种田不育系上发生为害严重,成为限制繁殖、制种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已有研究表明,对其药剂防治是目前诸多措施中最有效的防治方法,但同时其增产效果常和防病效果不相称,甚至可出现防病不增产或防病减产的情形,从而挫伤生产部门和制种农户用药剂  相似文献   

18.
公主岭市水稻本田常见病虫害主要有稻瘟病、纹枯病和稻曲病,虫害重点为水稻二化螟。科学掌握这些病虫害的发生原因、为害症状和防治方法,对水稻生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7):177-177
目前,黑龙江省水稻正值分蘖盛期,即将进入稻瘟病和二化螟发生与防治的关键期。结合各地农情调查与近期天气形势,预计2010年黑龙江省水稻稻瘟病有大面积发生的可能;同时,水稻二化螟、水稻负泥虫等对产量危害较大的虫害将在主产区中等偏轻发生,在山区、半山区个别地块将偏重发生。  相似文献   

20.
水稻生长中后期的主要病害有: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稻粒黑粉病和叶鞘腐败病等。随着超级稻和优质稻种植面积的扩大,稻曲病已成为主要病害,稻粒黑粉病则是杂交稻制种田的主要杀手,它们与叶鞘腐败病—起称为“杂交稻后期综合症”。水稻生长中后期病害直接影响到水稻的抽穗、灌浆、结实.导致产量降低.稻米质量变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