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鹅裂口线虫病是由寄生于鹅肌胃的鹅裂口线虫(Amidostomum anseris)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此病在广东各地广泛流行,某些地区的感染率可达90%以上,主要危害小鹅,影响其生长发育,严重感染可导致死亡,对成年鹅的危害不很显著。虫体形态本虫是毛圆科中的一种小线虫,新鲜虫体为红色。雄虫大小约10—17×0.25—0.35毫米,末端有交合伞,有一对等长的交合刺和一条细长的引器(图 B);雌虫比雄虫长,大小为12—24×0.2—0.4毫米,虫体在阴门处最宽,两端较细,阴门呈横裂,位于虫体后部。虫卵为椭圆形,卵壳薄,大小为50—82×85—110微米(图 C)。  相似文献   

2.
(一)病原鹅虱又称羽虱,据记载已发现40多种。寄生在鹅头部的羽虱,虫体呈长椭圆形,雄虫体长4~5毫米,雌虫体长5~6毫米,全身有密毛,虫体呈黄色,腹部各节有明  相似文献   

3.
鹅虱的防治     
鹅虱的种类较多,有的寄生在鹅的头部和体部,有的寄生在鹅的翅部。虫体呈椭圆或长椭圆形,外观灰黑色或黄色,雄虫体长3~5毫米,雌虫体长4~6毫米。习性与危害性:鹅虱一般在秋冬季大量繁殖,以啮食鹅的羽毛和皮屑为生,使鹅睡眠不  相似文献   

4.
<正>雏鹅比较容易生虱。虱子多寄生在鹅的耳部、尾部和翅膀下方。特别是寄生在耳部的,如不及时治疗,虱子就会从耳眼进入脑内,引起脑损害而死亡。一病原鹅虱又称羽虱,据记载已发现40多种。寄生在鹅头部的羽虱,虫体呈长椭圆形,雄虫体长4~5毫米,雌虫体长5~6毫米,全身有密毛,虫体呈黄色,腹部各节有明显的横带。寄生在鹅翅部的羽虱,虫体呈灰黑色,雄虫长3毫米,雌虫长3.4毫米。二生活史鹅虱以食羽毛和皮屑为主,也吞食皮肤损伤部外流出的血液。它为不完全变态,在宿主体表完成发育。羽虱所产的卵常集合成块,  相似文献   

5.
本文记述了发现于四川牛的毛圆科Trichost ronyylidae leiper,1912线虫三个新种,分属于副古柏属Paracooperia Travassos,1935和斯氏属Skrjabinagia(kassimov,1942)。其中两种寄生于水牛,定名为四川副古柏线虫P.sichuanensis sp.nov.和水牛斯氏线虫S.bubalis,sp.nov.另一种寄生于黄牛,定名为四川斯氏线虫S.sichuanensis sp.nov. 上述三新种有以下特点与所有种区分。 一、四川副古柏线虫新种,雄虫交合伞的前腹肋较大,外背肋不达伞缘。交合刺较短,为0.275~0.293毫米;其主支较长,末端向内弯呈指形钩;腹支上的齿状突为8个。雌虫阴门距尾端为0.230~0.245毫米;虫卵较大,为0.075×0.0375毫米。 二、水牛斯氏线虫新种,虫体较大。雄虫体长为6.07~8.89毫米;雌虫为8.85~10.39毫米。交合刺长0.105~0.180毫米;其主支的远端呈箭头状。雌虫阴门外无瓣膜;阴门距尾端为1.40~1.55毫米;尾长为0.120~0.140毫米。 三、四川斯氏线虫新种,雄虫交合伞的背肋分成2支,每个支的末端又分为三个小支。交合刺较长,为0.188~0.225毫米;其主支的远端呈靴状。雌虫排卵器(包括括约肌)短,为0.20~0.25毫米。  相似文献   

6.
对厚尾扭头线虫雌虫和鹅裂口线虫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与比较,其中 尾扭头线虫雌虫是首次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厚尾扭头线虫雌虫口囊边缘具有4个乳突,从口囊底部伸出的角质齿呈棱形的利刃状;鹅裂口线虫雌虫口囊边缘无明显的乳突,但有阴门盖。  相似文献   

7.
<正>鹅的生存能力和生命力都比较强,而且它的发病种类也明显比其它家禽要少。但是随着养殖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密度也越来越大,这也就增大了鹅疾病的发生率,其中最常见的疾病就是寄生虫病。1 鹅常见寄生虫病1.1 鹅裂口线虫病鹅裂口线虫是寄生在鹅的肌胃角质层下并在里面形成虫道,从而引起溃疡,对于雏鹅来说感染鹅裂口线虫病的概率是非常高的,它会对鹅的生长和食欲造成严重影响,时间长了鹅就会变得瘦小,出现贫血、下痢,严重时就会死亡。从死鹅的解  相似文献   

8.
1病原寄生于牛体内的主要是胎生网尾线虫,其虫体乳白色,呈细丝状,雄虫长40~55毫米,交合伞发达,交合刺也为多孔性构造;雌虫长60~80毫米,阴门位杀虫体中内部位,虫卵呈椭圆形,内含幼虫,大小为82~88微米。寄生于牛体气管、支气管内的网尾线虫  相似文献   

9.
鸡交合线虫,又称比翼线虫,虫体寄生在鸡的气管腔。由于虫体的机械性阻塞,引起患鸡呼吸困难,常有张口呼吸症状,故此虫也称“开口虫”。这种寄生虫的地理分布是全球性的,但也是地方流行性的。它主要侵害小鸡。由于虫体生长迅速,侵入鸡体不久就阻塞了气管腔,从而引起患鸡窒息和死亡。据报道,四川成都和崇庆县曾流行此病,患病幼鸡的死亡几乎达100%;近年来,在海南岛的海口和澄迈一带也常发生此病,患病小鸡死亡率为40—50%。病原形态虫体呈红色。头端大、呈球形,口囊呈杯状。雌虫比雄虫大得多。雄虫体长2—6毫米,有交合伞,交合刺等长。雌虫体长5—20毫米,阴门突出,位于距虫体前端1/4处。雄虫以其交合伞  相似文献   

10.
鸭棘头虫病是由巨型多形棘头虫、小型多形棘头虫或细颈棘头虫三者之一或合并寄生在鸭的小肠内所引起的。棘头虫呈纺锤形,体前部较膨大面后部狭小。雄虫长3~11毫米,雌虫长10~25毫米。虫体前端有一吻突,吻突上有16~18纵列的小钩。多形棘头虫的  相似文献   

11.
1病原特点 鸡蛔虫病是由禽蛔科禽蛔属的鸡蛔虫寄生于鸡小肠内引起的常见寄生虫病。鸡蛔虫是鸡体内最大的线虫,呈淡黄白色,头端有3个唇片。雄虫长26~70毫米,尾端向腹面弯曲,有2根近等长的交合刺。雌虫长65~110毫米,尾端尖而直。虫卵呈深灰色,椭圆形,  相似文献   

12.
正鹅的常见消化道寄生虫有鹅裂口线虫、绦虫、蛔虫、球虫等病,影响鹅的生长发育和产蛋,严重者极度消瘦,而且能使鹅死亡。无论是规模化养鹅或是散养鹅均易感染,特别是一家一户散养的鹅感染更加严重,必须要加以防治。1鹅裂口线虫鹅裂口线虫病是由鹅裂口线虫寄生于鹅的腺胃、肌胃角膜层下引起的疾病。本病主要是以肌胃角膜的脱落和肌胃急性炎症与溃疡为特征。1.1流行特点鹅裂口线虫发育无需中间宿主。受精后的雌虫每天在胃内排出大量的肉眼  相似文献   

13.
正鹅的常见消化道寄生虫有鹅裂口线虫、绦虫、蛔虫、球虫等病,影响鹅的生长发育和产蛋,严重者极度消瘦、而且能使鹅死亡。无论是规模化养鹅或是散养鹅均易感染,特别是一家一户散养的鹅感染更加严重,必须要加以防治。1鹅裂口线虫鹅裂口线虫病是由鹅裂口线虫寄生于鹅肌胃角膜层下引起的一种寄生病。此病可在各地流行。主要危害雏鹅,常造成大批死亡,损失较大。1.1流行特点患鹅和带虫者是主要传染源。其中成年鹅多为  相似文献   

14.
矛形剑带绦虫病是水禽(主要是鹅)的一种常见而危害性最大的寄生虫病.虫体寄生在鹅的小肠内,常导致生长发育不良、消瘦和出现神经症状,严重危害养鹅业的发展.矛形剑带绦虫(Drepanidotaenia lanceolata)是鹅肠道中的一种大型绦虫.活虫体呈黄白色,由许多节片组成,前面的节片较小,后面的节片宽大.虫体长60~160毫米,宽14毫米.成虫寄生在鹅的小肠中,虫卵排出后,在水中被它的中间  相似文献   

15.
兔蛲虫病 该病是白兔栓尾线虫寄生于兔的盲肠、结肠和直肠等引起的消化道线虫病。栓尾线虫虫体呈线状,雌雄异体,雄虫体长3~5毫米,粗0.14~0.2毫米,为线头状;雌虫长8~12毫米。该病分布较广,感染较普遍,是家兔常见的线虫病,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16.
1.福建省家禽通过一年来的检查,家鸭200只,家鸽120只,家鸡60只和鹅50只的结果,检得线虫18种,分隶于8科12属,其中寄生于家鸡和家鸭的各有8种、家鸽3种、家鹅2种。2.福建省已知的家禽寄生线虫18种中、鸡蛔虫、鸡异刺线虫、异刺线虫、鹅裂口虫、钩唇饰带线虫、螺旋咽饰带线虫和膨尾毛细线虫等七种,是国内各地常见的家禽寄生虫。鸭裂口虫、鸟四辐射线虫、鸭瓣口虫、四棱线虫、钩状棘结线虫、厚尾束首线虫、孟氏眼虫、鹅毛细线虫和鸽毛细线虫等9种是我国首次的记录。3.福建省家禽寄生线虫,感染率较高而危害性严重的,有鸡蛔虫、家鸡感染率占36.6%,感染度为2—196个;鸡异刺线虫、家鸡感染率占76.6%,感染度为5—72个;鹅裂口虫、家鹅感染率占80%,感染度为12—94个;鸟四辐射线虫、家鸽感染率占75%、感染度为5—360个:台湾束首线虫、家鸭感染率占60%,感染度为2—26个。  相似文献   

17.
兔蛲虫病 该病是由兔栓尾线虫寄生于兔的盲肠、结肠和直肠等引起的消化道线虫病.栓尾线虫虫体呈线状,雌雄异体,雄虫体长3~5毫米,粗0.14~0.2毫米,为线头状;雌虫长8~12毫米.该病分布较广,感染较普遍,是家兔常见的线虫病,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18.
今年一月出版的《动物分类学报》第9卷第1期,刊登了刘文道撰写的“原圆科线虫一新种记述”,详细描述了青海变圆线虫(Varestrongylus qinghaiensis),新种的形态特征。这种线虫寄生在绵羊肺脏的肺泡和小支气管内。雄虫:长9—12.2毫米,最大宽度0.054—0.094毫米。体表角质层有不明显的横纹而无纵纹。交合伞小,背肋不明显,短、呈丘状凸出,腹面有五个无柄乳突,中间的一  相似文献   

19.
我县从1981年到1983年对本地区的鸡、鸭、鹅寄生虫进行了初步调查,共查到5纲19科26属38种,总感染率为99.1%。主要的虫种有鹅裂口线虫、卷棘口吸虫、膜壳科绦虫和鸡嗜眼吸虫等。其中鹅裂口线虫的感染率高达96.4%,最大感染强度达2283条。为了有效地防治此病,我们用国产丙氧咪唑和丙硫笨咪唑作了驱除鹅裂口线虫的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羊肝片吸虫病又名羊肝蛭病,是当前严重危害养羊业的内寄生虫病,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胆管炎,严重时伴有全身中毒和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到影响。1病原及生活史肝片吸虫呈扁平叶状,长20~30毫米,宽5~13毫米,自胆管内取出的鲜虫为棕红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