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系杂交粳稻种子纯度关系着该杂交种子的生命力,提高杂交稻种子纯度是杂交稻种子生产的必然要求。从杂交稻种子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三方面介绍了提高杂交水稻种子纯度的措施,认为要实施全程质量监控,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从源头上堵控杂交稻杂种的产生,从而提高杂交粳稻种子纯度。  相似文献   

2.
方差分析的分群比较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研究杂交稻混杂退化问题的试验工作中,我们从各省征集到很多汕优3号的种子样品.1981年在建湖县进行不同纯度的汕优3号产量比较试验,发现不同地区的汕优3号,凡纯度相近的,产量均无明显差异,即使是由三系原种配制而来的种子,也不比纯度很高的普通种子显著增产.这表明杂交稻的产量同种子的来源关系不大,而主要的影响因素可能是种子的纯度.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应用方差分析的分群比较法,获得了比一般比较法更多的试验信息,对解释试验结果很有助益.鉴于这种分群比较法在国内尚未见有应用于田间试验的报告,现将试验和分析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自杂交稻推广种植以来,种子部门普遍通过南繁来鉴定杂交稻种子纯度.这种方法在人力、物力和时间上都不经济,因此,寻求一个更经济有效的鉴定办法,是当前发展杂交稻生产的迫切需要.本文介绍利用酯酶同工酶分析法鉴定杂交稻种子纯度的技术及其可行性.实验依据同工酶技术在水稻杂交优势与品种分类上利用已有不少文献报道.龚蓁蓁等运用酯酶同工酶分析高粱稻及其亲本,发现杂交子代中有与亲本异同的酶带.陆士伟等以酯酶同工酶E_3~S和E_3~F谱带作为杂交稻早期纯度测定的手段.易琼华等研究了酯酶同工酶酶带  相似文献   

4.
两系杂交水稻是继水稻矮化育种和三系杂交稻后的第3次重大突破,它蕴藏着巨大的杂种优势.然而制种纯度的高低关系到两系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水平的发挥.杂交稻种子纯度每下降1个百分点,大田产量每亩可降低4~5千克.为确保生产优质杂交稻种子,除了前期采取隔离和高纯度的亲本外,在水稻生产后期,还应认真抓好以下防杂保纯措施.  相似文献   

5.
纯度是杂交稻种子质量的一个核心指标,其传统鉴定一般以形态性状为基础.DNA标记为水稻品种鉴别和纯度鉴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其中,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标记由于具有鉴别能力强、重复性高、检测简便等优点,在杂交稻种子纯度鉴定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不管是人为掺杂验证,还是与田间鉴定比较,以SSR标记为基础的杂交稻纯度鉴定都显示出极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分子标记技术在种子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品种抗性是防治稻瘟病等主要水稻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同时杂交水稻优良种子的推广应用也为水稻增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近年来由于生物学混杂、机械混杂和人为利用相似的种子等严重影响了杂交稻的种子质量。目前杂交稻的种子纯度和真伪鉴定通常是在播种前到海南进行田间种植鉴定,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研究和应用DNA分子标记技术进行杂交稻种子纯度和真伪鉴定,以克服海南田间种植鉴定周期长、异地鉴定费用高等缺点。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首先在我国研究成功和大面积推广,目前对世界水稻生产已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全省各地随着杂交水稻的广泛种植,出现了水稻杂交种及其三系种子真实性和纯度检验的新问题。有些地区由于品系搞错和纯度不高,结果给杂交水稻生产带来了一定损失。因此,研究水稻杂交种及其三系种子的鉴定是当前杂交水稻生产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杂种F_1(不育系×恢复系)的种子与不育系(不育系×保持系)的种子实际上都是在不育系植株上所产生,仅仅父本不同,所以当代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完全相似,很难根据一般形态特征加以鉴别以及测定其纯度。但杂种F_1的种子究竟已经包含了恢复系的遗传因素,其内在的遗传基础与不育系种子相比,肯定存在本质上的差异,从而可以设想在生理生化上亦与不育系和保持系不同。据此,我们开展了水稻杂交种及其三系种子鉴别的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保证杂交稻种子的纯度,是杂交稻增产的关键之一。由于去海南岛进行种植鉴定种子纯度成本高,质量和农时不能保证,因此1983年冬季我们按照江苏省农科院遗传生理所师素云等报道的用酯酶同工酶鉴定杂交稻种子纯度的原理和方法,对江都县种子公司收购的部分杂交稻种子进行了纯度鉴定。 测试材料为汕优2号、汕优3号和汕优6号的100多个样品,在室内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柱状电泳酯酶同工酶法,进行纯度鉴定。并于1984年5月从中随机抽取78份样品,种于江都县原种场,每个样品实种300株,于8月5日和9月上旬两次进行小区田间纯度调查,其中有11份样品于8月初直接到生产大田进行纯度调查。另外,还对11份样品的同工酶鉴定结果与生产大田纯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利用明紫03S与绿叶稻恢复系所配制的两系杂交组合,由于在幼苗期即可进行纯度鉴定,可将表现紫叶的植株全部剔除,有利于降低种子企业的经营风险,有利于发挥杂交稻的增产作用。该不育系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是国家"863”计划重大关键技术项目和重大成果转化项目,1997年松溪县松源镇农技站按县科委和两系法杂交稻协作组的安排,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引进两系杂交稻"培两优特青”组合进行试制.试制面积0.33 hm2,收获种子626 kg,折算公顷产量为1878 kg,比同期三系杂交稻"汕优63”制种每公顷增产543 kg."培两优特青”在我县试制获得了成功,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1.
水稻淡黄叶隐性标记新不育系标CS选育与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两系杂交稻种子的生产风险和纯度鉴定成本,利用水稻隐性标记性状的研究应运而生。文章介绍了利用淡黄叶隐性标记性状育成的新不育系标CS的选育经过,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研究,试图为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过程去除杂株,快速、简便、准确、低成本鉴定两系杂交种子纯度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杂交稻种子的纯度影响其产量高低。据调查,近几年杂交稻的杂株率一般在2~5%,高的达10%以上。 杂交稻的杂株多种多样,来源不同。现根据我们多年研究的结果,将其主要类型、来源与对策叙述如下: 1.不育系繁殖田与制种田中的杂株,主要是指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等三系亲本中的杂株,这些杂株直接影响杂交稻的纯度。 不育系亲本中,杂株主要有保持系、迟不育株和半不育株三类,一般以保持系居多。而在广东、湖南、福建等南方地区,后两类杂株的比例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3.
两系杂交水稻制种高产技术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在总结历年两系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经验的基础上,对两系杂交稻部分组合提出了正确选择安全抽穗扬花期、搭好健壮苗架、提高异交结实率和确保种子纯度等高产技术。  相似文献   

14.
利用温泉热能与控光技术对2001~2003年的杂交稻种子样本纯度鉴定结果表明,2001年和2002年种子纯度基本稳定,2003年种子纯度下降3个百分点以上。对纯度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要加强亲本提纯、实行严格的繁育制度、隔离制种区和认真去杂,以确保杂交稻种子较高纯度。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抗除草剂两系杂交早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对转bar基因抗除草剂两系法杂交早稻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组合各项经济性状稳定,生长整齐,使用除草剂Basta后的纯度达99.98%。据取样考种,理论产量平均达550kg/667m^2以上。转bar基因两系杂交稻与非转基因杂交稻在栽培上多一次专用除草剂,其它丰产措施基本相同,但除草剂Basta可视种子纯度等情况使用或不用。旱育软盘秧或旱育秧、早播早栽早管,有利于充分发挥供试组合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6.
应用酯酶同工酶测定杂交水稻杂种纯度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杂交水稻的杂种纯度直接关系到杂种优势的表现及其增产效果,早期鉴定杂种纯度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在水稻同工酶的遗传研究当中,种子和不同发育阶段的稻株的酯酶同工酶酶谱,都可以用来鉴定杂种的纯度,以此提供了从杂种的胚乳、种子早期预测杂种纯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对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配的 7个两系籼、粳杂交稻组合在安徽境内的制种安全和高产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选用不育起点温度低 ,育性稳定的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 ;将不育系育性敏感期安排在安全时段内 ;选择最佳抽穗扬花期 ;防止不育系自交结实 ,确保制种纯度等 4项制种安全技术和 5项制种的高产技术并用于种子产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高秆隐性杂交稻(e-杂交稻)的育种技术   总被引:47,自引:4,他引:47  
 用核辐射直接诱变杂交稻B系和R系 ,获得长穗颈高秆隐性eui突变体 ,继而育成长穗颈不育系 (eA)和高秆隐性恢复系 (eR) ,并组配出带有eui基因的高秆隐性杂交稻 (e 杂交稻 )。研究结果表明 ,eui基因具有较高的突变率 ,平均为 0 .10 % ,变幅为 0 .0 2 %~ 0 .4 7% ;依不同B系遗传背景和不同剂量而异。eui基因存在遗传多型性 ,发现了eui2 (t)新基因。eA系穗颈节显著伸长、异交潜力明显提高。e 杂交稻株高增高 3~ 10cm ,早熟 2~ 3d ,粒重增大 ,有增产的潜力。就不用 (少用 )赤霉素的种子生产技术体系以及e 杂交稻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1992年12月11日,我校陆作楣教授作为优秀科技人员代表,参加了由国家科委召开的“1992年度国家科技奖颁奖大会”。他主持研究的《杂交稻“三系七圃法”原种生产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课题,获得了国家级星火奖二等奖。五年来通过校乡、校场联合的形式,在江苏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三系”原种基地,为15个省(区),提供80%的“三系”原种和20%不育系种子,推广应用面积2.63亿亩。增产稻谷52.6亿公斤,增  相似文献   

20.
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垦油1号三系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流技术,对甘蓝型杂交油菜垦油1号三系叶片和花药的酯酶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垦油1号三系叶片和花药的酯酶同工酶酶谱都存在着差异,它们都有各自的特征酶带,酯酶同工酶的酶谱表现与育性具有相关性,酯酶同工酶分析可以用于鉴别甘薯型杂交油菜垦油1号三系的纯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