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三系杂交粳稻种子纯度关系着该杂交种子的生命力,提高杂交稻种子纯度是杂交稻种子生产的必然要求。从杂交稻种子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三方面介绍了提高杂交水稻种子纯度的措施,认为要实施全程质量监控,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从源头上堵控杂交稻杂种的产生,从而提高杂交粳稻种子纯度。  相似文献   

2.
保证杂交稻种子的纯度,是杂交稻增产的关键之一。由于去海南岛进行种植鉴定种子纯度成本高,质量和农时不能保证,因此1983年冬季我们按照江苏省农科院遗传生理所师素云等报道的用酯酶同工酶鉴定杂交稻种子纯度的原理和方法,对江都县种子公司收购的部分杂交稻种子进行了纯度鉴定。 测试材料为汕优2号、汕优3号和汕优6号的100多个样品,在室内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柱状电泳酯酶同工酶法,进行纯度鉴定。并于1984年5月从中随机抽取78份样品,种于江都县原种场,每个样品实种300株,于8月5日和9月上旬两次进行小区田间纯度调查,其中有11份样品于8月初直接到生产大田进行纯度调查。另外,还对11份样品的同工酶鉴定结果与生产大田纯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郭奕生  陆俊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6):138-141
当前杂交稻种子纯度鉴定以大田种植为主,鉴定时间长,受环境因素影响大,当鉴定结果出来后不合格种子已上市下地,影响到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微卫星标记具有共显性、稳定性、多态性高、数量丰富等特点,在快速鉴定杂交稻种子纯度上正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微卫星标记和田间小区种植鉴定同时对杂交稻品种进行纯度鉴定,鉴定结果分别为93.0%和93.5%,结果很接近,说明利用微卫星标记进行杂交稻种子纯度鉴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两系杂交水稻是继水稻矮化育种和三系杂交稻后的第3次重大突破,它蕴藏着巨大的杂种优势.然而制种纯度的高低关系到两系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水平的发挥.杂交稻种子纯度每下降1个百分点,大田产量每亩可降低4~5千克.为确保生产优质杂交稻种子,除了前期采取隔离和高纯度的亲本外,在水稻生产后期,还应认真抓好以下防杂保纯措施.  相似文献   

5.
SSR分子检测与田间种植鉴定杂交稻种子纯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本地正季鉴定为对照,比较了5个杂交稻种子SSR分子标记和海南田间种植纯度鉴定的差异.结果表明,3种鉴定方法结果一致,无显著差异.SSR分子标记纯度鉴定结果准确、可靠、快速,可应用于杂交稻种子纯度检测.  相似文献   

6.
引言杂交稻的研究和推广,为我国粮食增产作出了很大贡献,1981年底全国累计种植面积已达3.3亿亩。近年来,由于杂交制种技术还存在着一定问题;以及随着三系亲本世代的提高,引起不育系和保持系等育性和恢复力的分离和退化,使杂种与三系的种籽严重混杂纯度降低,削弱了杂交稻的增产优势,亩产明显下降。杂交稻和三系种子的外形相似,不能以粒形的特征作为鉴别纯度的标准。因此,种子部门和生产单位迄今未能建立一套简便、正确的纯度鉴别技术。应用脂酶同二酶技术预测水稻杂种优势的研究已有不少报导,都已证明籼型杂交稻  相似文献   

7.
周继龙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1):126-128
杂交稻种制种纯度高低是制种工作成败的关键.为了提高杂交稻制种的种子纯度和田间验收水平.必须在田间验收时进行充分符合实际的定量评估,本文介绍了三系法杂交稻种制种纯度田间验收定量评估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纯度是杂交稻种子质量的一个核心指标,其传统鉴定一般以形态性状为基础.DNA标记为水稻品种鉴别和纯度鉴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其中,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标记由于具有鉴别能力强、重复性高、检测简便等优点,在杂交稻种子纯度鉴定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不管是人为掺杂验证,还是与田间鉴定比较,以SSR标记为基础的杂交稻纯度鉴定都显示出极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分子标记技术在种子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品种抗性是防治稻瘟病等主要水稻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同时杂交水稻优良种子的推广应用也为水稻增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近年来由于生物学混杂、机械混杂和人为利用相似的种子等严重影响了杂交稻的种子质量。目前杂交稻的种子纯度和真伪鉴定通常是在播种前到海南进行田间种植鉴定,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研究和应用DNA分子标记技术进行杂交稻种子纯度和真伪鉴定,以克服海南田间种植鉴定周期长、异地鉴定费用高等缺点。  相似文献   

10.
自杂交稻推广种植以来,种子部门普遍通过南繁来鉴定杂交稻种子纯度.这种方法在人力、物力和时间上都不经济,因此,寻求一个更经济有效的鉴定办法,是当前发展杂交稻生产的迫切需要.本文介绍利用酯酶同工酶分析法鉴定杂交稻种子纯度的技术及其可行性.实验依据同工酶技术在水稻杂交优势与品种分类上利用已有不少文献报道.龚蓁蓁等运用酯酶同工酶分析高粱稻及其亲本,发现杂交子代中有与亲本异同的酶带.陆士伟等以酯酶同工酶E_3~S和E_3~F谱带作为杂交稻早期纯度测定的手段.易琼华等研究了酯酶同工酶酶带  相似文献   

11.
四级种子生产程序在杂交稻种子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稻种子生产 ,由于涉及亲本多 ,亲本特异性强 ,纯度要求高 ,因此其种子生产比常规种子复杂得多。为了保证杂交稻的纯度和优势 ,我国科技工作者先后创造和使用了分步提纯法、配套提纯法和简易提纯法 ,虽然使亲本的生产不断简化 ,在生产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仍然没抓住种子源头这一关键环节 ,因而也不可能很好地解决亲本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实际问题。四级种子生产程序遵循的是重复繁殖的技术路线 ,重在种子源头和解决种子繁殖的排杂和隔离等保纯问题 ,对杂交稻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利用价值。1 四级种子生产程序在杂交水稻种子生产…  相似文献   

12.
方差分析的分群比较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研究杂交稻混杂退化问题的试验工作中,我们从各省征集到很多汕优3号的种子样品.1981年在建湖县进行不同纯度的汕优3号产量比较试验,发现不同地区的汕优3号,凡纯度相近的,产量均无明显差异,即使是由三系原种配制而来的种子,也不比纯度很高的普通种子显著增产.这表明杂交稻的产量同种子的来源关系不大,而主要的影响因素可能是种子的纯度.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应用方差分析的分群比较法,获得了比一般比较法更多的试验信息,对解释试验结果很有助益.鉴于这种分群比较法在国内尚未见有应用于田间试验的报告,现将试验和分析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利用等电聚焦技术对博优998及其亲本种子蛋白进行了分析,发现有一条亲本互补谱带。应用该互补谱带,对该杂交稻种子样品进行了鉴定,与田间小区种植鉴定的结果比较差异较小。表明这一技术在杂交稻种子纯度鉴定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特优航1号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用航天育种育成的恢复系航1号与不育系龙特甫配组成的三系杂交中籼新组合。2001年温州市种子部门派员赴海南考察福建省南繁种子基地,引进福建省农科院谢华安院长选育的该品种到我市进行多点试验试种,参加200l~2002年温州市单季杂交稻区试,2003年生产示  相似文献   

15.
历时17年34造对D汕AB、珍汕97A、丛广41AB和中9AB进行原种提纯和繁殖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原种纯度从引进时的96.54%~98.40%,提高到99.94%~99.98%;每667 m2繁种产量从100多kg提高到280 kg,种子全部达到国家质量标准,并形成了一套完整高效的杂交稻原种提繁技术,应用于当地杂交稻亲本种子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在杂交种生产中,要确保应用的亲本纯度达到国标。在制种过程中,必须对制种田进行严格隔离和适时适期认真去杂、防止错乱;在杂交稻种收获保存到下年播种的整个过程中,也要严防机械混杂,保证种子纯度。  相似文献   

17.
水稻淡黄叶隐性标记新不育系标CS选育与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两系杂交稻种子的生产风险和纯度鉴定成本,利用水稻隐性标记性状的研究应运而生。文章介绍了利用淡黄叶隐性标记性状育成的新不育系标CS的选育经过,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研究,试图为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过程去除杂株,快速、简便、准确、低成本鉴定两系杂交种子纯度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于1997年早季,应用无隔离小区移母制种的方法,同时同田配制75个杂交稻新组合 ,都获得一定量的杂种一代种子,经1997年晚季倒种鉴定,凡花期相遇良好的组合纯度均在95%以上,而花期相遇较差,父本偏迟的组合,绝大多数纯度也在90%以上。本方法可应用在大规模杂交稻新组合的测交筛选上。  相似文献   

19.
“华优桂99”是广西藤县种子公司1998年早季利用优质不育系“华农A”与优质恢复系“桂99”杂交配组而成,属优质杂交稻新组合。2000年通过广西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2001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同年通过国家审定。该组合1999年由龙海市种子站引进、试验试种,2002年、2003年参加漳州市  相似文献   

20.
"华优桂99"是广西藤县种子公司1998年早季利用优质不育系"华农A"与优质恢复系"桂99"杂交配组而成,属优质杂交稻新组合.2000年通过广西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2001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同年通过国家审定.该组合1999年由龙海市种子站引进、试验试种,2002年、2003年参加漳州市早稻新品种(组合)区试和生产试验,2003年底作为区域性品种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