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五、收藏 291.一期,选自《合集》9602正辛卯卜,宾,贞黍萑(获)。这里的“萑”,旧多释为藿或观;也有释为风的。萑,原来是一种鸟,《说文》云…“鸱属……有毛角。所鸣,其民有祸(旤),读若和”。郭沫若因而认为卜辞之萑假为祸,“年萑”,“黍萑”都有不吉之意(《卜辞通纂》447片释文),陈梦家也据《说文》释为萑,又引《说文》:“蒦,规蒦商也,从又持灌,”“获,刈谷也,从禾蒦声”故得出:“卜辞  相似文献   

2.
郑明 《当代农业》2001,(4):34-34
山斑鱼又名花星鱼、七星鱼、秤星鱼、中公鱼。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传统医学中用于滋补强身、活血生肌。山斑鱼适应性强,便于养殖,可砌池养殖,也可在鱼塘中养殖。根据实践,鱼塘养殖山斑鱼必须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3.
郑明 《农家致富》2001,(4):34-34
山斑鱼又名花星鱼、七星鱼、秤星鱼、中公鱼。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传统医学中用于滋补强身、活血生肌。山斑鱼适应性强,便于养殖,可砌池养殖,也可在鱼塘中养殖。根据实践,鱼塘养殖山斑鱼必须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4.
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生产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蔗脱毒健康种苗与常规种植田间比较试验表明,在新植连作时,无论是否是健康种苗繁殖的后代,每萑都进行热水脱毒处理,其效果大于传统的常规种植,桂糖11号蔗茎增幅45.28%~51.19%,拔地拉蔗茎增幅61.49%~66.22%:而且每萑下种前的种茎都进行热水处理后种植比前萑健康种苗种植出的种茎不再进行热水处理就直接下种效果好,桂糖11号蔗茎增幅2.92%~6.78%,拔地拉蔗茎增幅0.48%~0.66%;而后者又比传统常规种植方法好,桂糖儿号蔗茎增幅38.50%48.27%,拔地拉蔗茎增幅61.01%~65.56%。上一萑已做过热水处理、茎尖脱毒组培苗种植,新植一年后的宿根蔗桂糖11号蔗茎增幅也比对照高32.05%~40.86%。各个处理的蔗糖分均比对照有所提高,增幅0.91%~1.71%(绝对值)。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2017,(6)
<正>金钱斑鱼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海鱼。由于人工饲养金钱斑鱼鱼苗缺乏,所以有条件的地区进行金钱斑亲鱼培育,是一条快速致富的好门路。1.养殖用水金钱斑鱼的养殖用水应采用优质海水。海水进入砂滤池,经3级不同滤料沉淀过滤后进入紫外线消毒处理池,使用紫外线杀菌消毒后进入水渠,进水渠  相似文献   

6.
在总结分析清水县温室蔬菜生产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轮作换萑、加强培训、配方施肥、科学防治病虫害等有效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淡水鱼新秀——澳洲宝石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洲宝石鱼又称宝石鲈、宝石斑鱼,是浙江省新昌县现代水产发展有限公司从澳洲引进试养成功的淡水鱼新秀。它最早是由海水鱼演变而成的,所以它既保持了淡水鱼的细嫩,又有着海水鱼独有的鲜美。由于体侧有多少不等黑色发亮的椭圆形斑块,宛如镶嵌在鱼身体表的黑宝石,故称之为“宝石  相似文献   

8.
郑建平 《饲料博览》1996,8(4):31-32
野生山斑鱼的生物学特征及人工驯养繁殖技术郑建平广东省肇庆市粮食局科技中心美国青蛙养殖场山斑鱼(Ophicephalusargus)属脊椎动物门、鱼纲、科、月属,是栖息于山涧溪流的野生名贵鱼类。它营养丰富,肉嫩味鲜。因其食用价值高,且野生资源有限,故市...  相似文献   

9.
辣椒新品种“航椒5号”系通过航天育种选育而成,具有丰产、抗病性强、商品性好等特点,适宜在宁夏地区进行秋冬萑、冬春茬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10.
乌鳢俗称黑鱼、乌棒、花鱼、斑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畅销国内外市场,价格昂贵。成为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  相似文献   

11.
李红敬  褚张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5882-5883,5911
介绍了斑鱯的分布、形态特征、生长、繁殖、食性等生物学特性,分析了斑鱯的营养价值,提出了斑鱯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和病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2.
张宗慧  张竹青  李道友  杨凯  刘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908-8909,8942
[目的]探索常用杀虫药物对芝麻魽的毒性。[方法]在水温为(20±1)℃的静水条件下,选择智水高铜、虫菌净、晶体敌百虫、福尔马林、辛硫磷、高锰酸钾6种常用渔药对芝麻魽苗种进行毒性试验。[结果]智水高铜、虫菌净、晶体敌百虫、福尔马林、辛硫磷和高锰酸钾对芝麻魽苗种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24、0.35、0.26、0.42、0.02和0.18 mg/L。芝麻魽苗种对6种药物的敏感性大小顺序为:辛硫磷高锰酸钾智水高铜晶体敌百虫虫菌净福尔马林,说明芝麻魽苗种较家鱼对药物的敏感性更高。[结论]该研究可为今后芝麻魽的人工养殖提供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主要经济鱼类种类及开发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贵州省主要经济鱼类种类和资源量进行调查,基本掌握了贵州省主要经济鱼类有34种.其中,鲤科鱼类22种,占64.7%;鲿科鱼类5种,占14.7%;鲶科、鮨旨科及鳢科鱼类各2种,各占5.9%;长臀鮠科鱼类1种,占2.9% .主要分布于乌江、赤水河、沅江、北盘江、红水河、柳江等水系.主要土著名特优经济鱼类资源年产量1 977t.目前,国内对翘嘴鲌、鲤、鲫、大口鲇、鲇、黄颡鱼、瓦氏黄颡鱼、长吻鮠、斑鳜、乌鳢和月鳢11种鱼类的研究已较成熟;对中华倒刺鲃、白甲鱼、瓣结鱼、华鲮、唇鲮、昆明裂腹鱼、四川裂腹鱼、岩原鲤、鲤、鲫、斑鳠、长臀鮠和大鳍鳠13种鱼类开展了养殖和繁殖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突破;适宜进行开发的鱼类有中华倒刺鲃、白甲鱼、华鲮、昆明裂腹鱼、四川裂腹鱼、岩原鲤、斑鳠、长臀鮠和长吻鮠等.  相似文献   

14.
用扫描电镜对寄生于斑Hu肠道中的五角前吻吸虫成虫体表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成虫的前吸器具有伸缩性,当完全伸展时,前吸器呈喇叭状,中央凹陷,7个角状突起呈放射状排列;当前吸器完全收缩时,7个突起缩入体内,此时,前吸器呈钝锥状,中央部位凸于身体最前端。成虫体棘也具有伸缩性,当完全伸出时,体棘呈刷状,当体棘完全收缩时,体表仅剩下一个一个的长方形棘囊。成虫表皮凸凹不平,似由鹅卵石状突起紧密排列而成。成虫的体  相似文献   

15.
池养珠江斑鳠人工繁殖和胚胎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在养殖池塘中培育珠江斑鳠Mystus guttatus亲鱼和人工繁殖的主要方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斑鳠雌、雄亲鱼的外观特征可作为鉴别其性成熟度的依据;对斑鳠雌鱼进行人工催产时宜分2次注射(间隔时间为24h),第1针注射PG(鲤)+LRH-A+DOM,第2针注射LRH-A+DOM+HCG。对斑鳠进行人工授精后,在水温27.5℃的条件下,受精卵约经17h30m in进入原肠期,胚胎孵化时间约为55h。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贵州都柳江鲇、斑鳠种群细胞色素b基因(Cytb)的遗传多样性,为都柳江鲇形目经济鱼类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PCR扩增都柳江鲇、斑鳠种群的Cyt b基因序列,经双向测序、拼接后采用相关在线软件进行序列变异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都柳江鲇、斑鳠种群Cytb基因序列均为1122 bp,分别检测到46和15个变异位点,对应定义为11个单倍型(NHap1~NHap11)和10个单倍型(BHap1~BHap10)。都柳江鲇、斑鳠种群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646、0.00899和0.610、0.00101。都柳江鲇、斑鳠种群Cyt b基因序列均编码374个氨基酸,包含20种氨基酸,以亮氨酸平均含量最高(17.65%和16.58%)、半胱氨酸平均含量最低(0.80%和0.78%)。4种碱基在这两种鱼类Cyt b基因密码子第1位点上出现频率约等,在第2、3位点上的出现频率则存在明显差异。都柳江鲇、斑鳠种群Cytb基因密码子第3位点上的变异频率显著高于第1和第2位点,但第3位点上的变异多为同义突变。【结论】都柳江鲇种群大小稳定,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都柳江斑鳠种群遗传多样性较匮乏,可能经历过瓶颈效应和种群扩张事件,急需开展种群保护和恢复工作。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脾脏细胞空气干燥法制片,Giemsa染色,对两种生活于近海沿岸的(鱼叚)虎鱼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纹缟(鱼叚)虎鱼(Tridentiger trigonoce phalus)2n=44,NF=76,有10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6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6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竿(鱼叚)虎鱼(Luciogobius guttatusGill)2n=44,NF=72,有7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7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8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未发现有异形染色体。  相似文献   

18.
采用PHA、秋水仙碱腹腔注射,活体培养法,取大鳍鳠肾细胞制成悬浮液。用空气干燥法制片,经Giemsa染色,镜检细胞分裂相,结果表明:大鳍鳠染色体二倍数2n=56,核型公式为:2n=20 m+16 sm+10 st+10 t,NF=92。  相似文献   

19.
为了认识大鳍鳠的染色体组特征,为大鳍鳗的遗传多样性积累数据,同时为其驯化繁殖提供技术资料,采用PHA、秋水仙素腹腔注射,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分析了大鳍鳗染色体的核型.结果表明:大鳍鳗二倍体染色体数目2n=56,核型公式为2n=16m+14 sm+12 st+14t,其染色体总臂数NF=86.  相似文献   

20.
叶浩武 《北京农业》2012,(12):138-139
本研究采用PCR技术对采自广州附近海域的斑点马鲛(Scomberomorus guttatus)19个个体的线粒体DNA(mtDNA)D-loop基因进行扩增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斑点马鲛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19个个体通过聚类形成两大分支,表明该群体可能来源于2个不同的母系祖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