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柑桔类果树长期嫁接繁殖,往往感染一种或几种病毒病和类似病毒病害(以下统称病毒病)。在我国,已经实验证明有黄龙病、裂皮病、碎叶病、衰退病和温州蜜柑萎缩病发生。  相似文献   

2.
浙南是一个柑桔栽培历史悠久的老桔区,几十年来从外地引入不少新品种。1981年已证实有黄龙病发生。近年国内不少地方报道外引品种带有裂皮病和衰退病。为此,我们对浙南温州各地栽培品种进行调查鉴定,至今已发现黄龙病、柑桔裂皮病、衰退病、碎叶病及温州蜜柑萎缩病等5种。现将调查结果及防除意见分述如下。 一、浙南柑桔病毒类病害发生现状 1.柑桔裂皮病(exocortis)是一种由  相似文献   

3.
对宁夏贺兰山东麓8个酿酒葡萄种植地区8个葡萄品种的病毒病田间自然发病情况进行调查,采用RT-PCR方法,检测了40份样品中GLRaV-1~5这5种葡萄卷叶伴随病毒的感染率。结果表明: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主要病毒病有葡萄卷叶病、扇叶病和栓皮病,其中葡萄卷叶病尤为严重;不同酿酒葡萄种植区和品种间葡萄卷叶病的感染存在着差异,老葡萄种植区中品种间葡萄卷叶病发病率明显高于新葡萄种植区的品种;"蛇龙珠"和"黑比诺"是感染葡萄卷叶病毒的主要品种,发病率高达85.1%和52.7%;利用5种葡萄卷叶伴随病毒引物进行RT-PCR检测,检出3种病毒类型,且GLRaV-3的检出率最高,为87.5%。  相似文献   

4.
1.矮砧苹果树的病毒病苹果品种感染了苹果病毒病,可以表现各种症状,但也有的潜伏感染而不表现任何症状。表现型的病毒病,虽然造成严重为害,但因病树醒目,发现后随即淘汰,所以现存病树并不多。可是对潜伏感染者(表现轻微症状,或不表现症状)就很难对付。它可随罹病品种的推广而漫延,或通过高接传染给接穗品种。栽培品种表现型病毒病,在日本已知有畸形果病、锈果病、花叶病、花脸果病及锈环果病。但花脸果病及锈环果病是新发现的病,在1970年才定名。  相似文献   

5.
车海彦 《西北园艺》2004,(11):39-40
随着我国蔬菜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蔬菜病毒病发生日趋严重,常见的蔬菜几乎都受一种或几种病毒危害,而且病毒一旦侵入,防治就相当困难。蔬菜病毒病已经成为制约蔬菜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有效地控制病毒的为害,现将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选用抗病、耐病品种蔬菜品种不同,对病毒病的抵抗能力不同。抗病品种中,有的可以抵抗病毒侵入植株或对病毒产生过敏性反应,如抗烟草花叶病毒(TMV)的番茄杂交种早丰、早魁。也有的是对传播介体具有抗性,如夏西葫品系Nj260的银色品系有抗蚜虫传播的特性,避蚜性明显。耐病品种在受到病毒侵染后,症状…  相似文献   

6.
全世界有记载的柑桔病毒病和类似病毒病共约近30种。其中有些是破坏性、危害性极大的,如衰退病(tristeza)和亚洲青果病(Asian greening)等;而其余则大都只在学术研究上有重要性。 在南非,这类病害已有记载者共13种,即: 1和2.衰退病和苗黄病(tristeza & Seedling yellows); 3.青果病(greening); 4.木瘤病,即脉突病(woody gall  相似文献   

7.
危害各种果树的 病毒病越来越多,为 害日趋严重。据克里 斯顿森(1986)报道, 1965年在欧州落叶果 树上仅有48种病毒 病,1973年为120种, 到1985年已达180种。 在这些病害中,有, 仅知可借嫁接传播, 尚未发现病原物,都 暂时称为病毒病。不 难设想,随着研究工 作的发展,病原物的 进一步明确,有的可 能是由类菌体、立克次体或类病毒引起的病害。 病毒病对果树的影响取决于病毒种类、寄生状况以及感染时期。有些病毒,如甜樱桃白化病毒、桃茎痘病毒和樱桃坏死锈斑驳病毒等,浸染1~2年内即导致病树死亡.有的发病后有典型症状如樱桃碎叶病毒、桃黄芽花…  相似文献   

8.
Garn.  SM  邹玲 《福建果树》1989,(4):42-47
柑桔病毒及病毒类病原1.病毒:柑桔病毒病害中已通过病原鉴定、为害最严重的是柑桔衰退病(CTV)。这种病毒病可能起源于亚洲,目前除了地中海流域、美国、墨西哥和古巴的部分地区外,已在许多柑桔产区流行。柑桔衰退病毒在生物学上存在各种毒株,而且几种蚜虫的传病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病毒(包括立克斯氏体等)引起的林果病害日趋严重。林果病毒极难除治,目前尚未发现有特效的药物,一旦感染病毒病,常引起整株及成片(园)林果毁灭。所以,认识及预防林木病毒是十分重要的。1 林果病毒的特征林果病毒病很多,已知的达数百种,如柑桔黄龙病、麻疯病、泡桐丛枝病、龙眼鬼扫病等。林果病毒病的特征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一是叶绿体受到破坏或不能形成叶绿素,从而引起花叶、黄化、红化等症状:二是形成枯斑、坏死等;三是植株矮化、丛簇、畸型等(以上三种又称为非潜隐性病毒);四是不表现明显症状,只是树势衰…  相似文献   

10.
部分葡萄品种的病毒病鉴定及健康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  陈建  王建辉  刘建军 《果树学报》2006,23(6):846-849
应用血清学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采自四川省内4个葡萄主产区内的34个葡萄品种,共计199份枝条样本进行了葡萄病毒病的检测和分析。在被测试的26个鲜食葡萄品种中,18个品种被1种或多种危险性的目标病毒所感染,品种感染率为69.2%;而在8个酿酒葡萄品种中,仅1个品种感染了危险性病毒,感染率为12.5%。在5个受测目标病毒和类型中,GLRaV-3的发生和危害最为普遍,其单个采样点的样本感染率为25.5% ̄56.3%,其次为GVA0 ̄25.5%,GVB0 ̄12.5%和GLRaV-20 ̄4.5%,GFLV在本次试验中未被检测到。在每个取样点,感病品种一般所有单株都被同一种病毒感染,因此葡萄繁殖材料的引入是危险性病毒进入新产区的主要途径;而在生产实践中,高接换种方式会成倍增加葡萄病毒传播侵染的风险性。  相似文献   

11.
金鑫  张艳慧  唐萌  周彦 《园艺学报》2016,43(9):1675-1687
柑橘病毒类病害对世界柑橘产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诊断技术是防控柑橘病毒类病害的重要保障。对指示植物鉴定、电镜技术、血清学方法、核酸杂交、(RT-)PCR以及新近出现的环介导恒温扩增、基因芯片和高通量测序等技术在柑橘病毒类病害诊断中所取得的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更好地防治柑橘病毒类病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常见危害柑橘的病毒与类似病毒病有10余种,我国已报道的有7种。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柑橘衰退病、碎叶病、温州蜜柑萎缩病、环斑-鳞皮病、裂皮病、黄龙病和枯萎病病原性质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总结了柑橘遗传转化的研究成果以及抗病毒基因工程对柑橘抗病育种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宾羽  宋震  李中安  周常勇 《园艺学报》2015,42(9):1843-1850
通过柑橘黄化脉明病毒(Citrus yellow vein clearing virus,CYVCV)兔源多克隆抗体(一抗)及Ap标记羊抗兔IgG(二抗)最佳稀释度等条件优化建立了CYVCV直接组织点免疫(Direct tissue blot immunoassay,DTBIA)检测方法,并对其特异性、稳定性和检测效果进行了评价。试验结果显示,一抗、二抗稀释比例分别为1︰8 000和1︰2 000时,DTBIA检测CYVCV效果最佳;应用所建立的DTBIA方法对携带9种不同柑橘病害的柑橘样品进行检测时,仅携带CYVCV样品呈阳性反应;柑橘黄脉病样品植物组织印迹后,印迹膜于4 ℃保存,90 d内可进行有效的CYVCV检测;对田间不同柑橘品种利用DTBIA法检测CYVCV,其结果与一步法RT-PCR符合率为97.92%。可见,该CYVCV检测方法快速、简便、稳定、特异及可靠,可推广应用于田间快速检测CYVCV,对于防范柑橘黄化脉明病毒大面积传播流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柑橘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CTV)不同致病力株系接种寄主植物,比较分析了寄主植物体内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该病毒侵染对这2种酶活性的影响因寄主品种和CTV株系而异,CTV强毒和弱毒株系侵染均导致墨西哥莱檬植株中POD活性明显降低;在甜橙上,CTV强毒株系接种植株中POD活性则显著性提高,而弱毒株系接种对POD的活性无明显影响;在对该病毒具有较高抗性的枳壳中,接种CTV不同株系对POD活性均无明显影响。而在接种强毒株系N25的墨西哥莱檬中PPO活性有所增强,在枳壳上则表现为接种植株的PPO活性降低,在甜橙上PPO活性无明显的变化。POD、PPO和酯酶(esterase,EST)同工酶酶谱分析的结果显示,CTV弱毒株系接种枳壳后诱导产生了2条新的EST同工酶谱带,而在其他CTV接种植株上均未诱导表达新的POD、PPO及EST酶谱。酸性病程相关蛋白分析结果显示,CTV强毒株系在甜橙上诱导产生有6条明显的酸性病程相关蛋白条带。  相似文献   

15.
辐射诱变和芽变柑橘品种(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对广东省近年来新选育的16个60Co-γ辐射诱变和芽变柑橘优良品系(株系)进行遗传差异分析,应用AFLP技术,对3个亲本和16个辐射诱变和芽变的柑橘品种(系)进行了遗传差异分析。从64对引物中筛选出9对多态性高、分辨能力强的引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与各自的亲本相比,供试16个辐射诱变和芽变的柑橘变异类型的遗传基础均已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2)利用引物EcoRⅠAAG+MseⅠCTT绘制供试样品的AFLP指纹图谱,并根据各自的差异带或特征带区分了19个柑橘试材。(3)对AFLP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根据相似系数0.77的水平可将19个样品分为4组。红江橙品系中的华青1号与亲本间的相似性系数仅为0.647 7,可将其单独划为一组。可为柑橘新品种选育研究的早期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柑橘黄龙病和衰退病的同步PCR和RT-PCR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橘黄龙病(HLB)和衰退病(CTV)是2种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柑橘病害,国内外对其病原检测的研究相当多。研究建立了同时检测HLB和CTV的多重RT-PCR体系,从影响多重RT-PCR扩增的引物浓度、Mg2+浓度、Taq酶浓度、dNTPs浓度、退火温度等方面进行体系优化。结果表明,多重PCR反应的退火温度应优先考虑退火温度高的引物,退火温度高的引物所需浓度要大于相应退火温度低的引物。该体系实现了DNA病原和RNA病原的统一检测,进一步体现了多重RT-PCR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 (ISSR) markers were used to study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33 citrus genotypes including several undefined local or native varieties as well as some known varieties in the Fars Province of Iran.  相似文献   

18.
曾正容  闫树堂 《园艺学报》2017,44(10):1871-1880
为了研究柑橘衰退病晚期应答的分子机理,利用经典的抑制差减杂交技术,以感染柑橘衰退病3年后的‘不知火’杂柑实生苗叶片组织的c DNA为测试方,以脱毒的‘不知火’实生苗叶片组织的c DNA为驱动方进行差减杂交,构建了柑橘衰退病诱导的正向抑制差减c DNA文库。随机挑取此文库中210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获得了192条有效序列。将这些EST序列聚类拼接后,共获得77条非重复序列。对这些EST进行GO和KEGG分析,发现这些EST的功能主要与胁迫及防御、代谢、转录、转运、蛋白命运等途径相关。用实时定量RT-PCR验证了其中4个基因:几丁质酶基因、茉莉酸响应基因的转录抑制因子1基因(JAZ1)、钙调素结合蛋白基因、咖啡酸—氧甲基转移酶基因,结果表明在衰退病的诱导下,‘不知火’杂柑叶片中这4个基因的表达量均有明显提高,说明这些基因可能参与了‘不知火’杂柑叶片晚期衰退病应答。JAZ1基因的上调表达表明可能宿主衰退病晚期应答过程中的诱导系统抗性受到了抑制。  相似文献   

19.
柑橘脉突病毒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快速、灵敏地检测柑橘脉突病毒(Citrus vein enation virus,CVEV),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EVq F4/EVq R4),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CVEV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体系。该方法特异性良好;检测灵敏度比常规RT-PCR高100倍;标准曲线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2,扩增效率101.8%;检测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85%,重复性较好。利用所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方法对柑橘植株进行检测发现,‘代代酸橙’和‘象山红’植株中CVEV分布不均匀,其中根部病毒滴度最高,分别为162.52和45.32拷贝·ng~(-1) RNA,皮及叶部病毒滴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0.
柑橘转基因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从柑橘种及品种、转化方法、导入的目的基因、转化所用的外植体、转基因频率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对柑橘转基因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已成功获得转基因植株的柑橘种类有枳、甜橙、酸橙、宽皮柑橘、柚和来檬;柑橘转基因的手段主要是农杆菌介导法,PEG介导法和基因枪法也有应用;目前导入柑橘的目的基因主要是与抗病抗虫相关的基因。近年来涉及柑橘糖、类胡萝卜素、有机酸、乙烯、GA、柠檬苦素、叶绿素、黄酮类及果胶等代谢以及果实发育、成熟和柑橘开花等生理过程的基因均已分离,为通过遗传工程手段调控柑橘果实物质代谢及发育过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