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对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分布的菊科5属36种常见植物的果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火绒草属植物代表特征为瘦果表面具纵波纹,香青属植物瘦果表面具舌状突起或网纹,蒿属植物瘦果表面的纵棱上具有横纹,千里光属植物瘦果表面的纵棱上具细条纹或不规则网纹,蒲公英属植物瘦果表面密被微刺。果皮微形态特征在各属植物内的演化趋势是:香青属植物瘦果表面的网纹与舌状突起相比可能是较为原始的,蒿属植物瘦果表面纵棱上的横纹存在显著变异,纵棱上具较明显的横纹应该是较进化的类型;千里光属植物瘦果表面纵棱上的网纹可能由条纹演化而来。果皮微形态结构具有一定的生态学意义,蒿属植物瘦果表面的胶质可以吸附小颗粒形成一个躲避干旱的微环境,或快速吸水以萌发或是进行粘液停泊,也有利于进行动物体外传播。千里光属植物和蒲公英属植物瘦果表面的纵棱更为突起,可能有利于吸附小颗粒和控制表面温度,蒲公英属植物瘦果表面的微刺可能有利于2次传播。  相似文献   

2.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4种麻黄属植物种子表面特征。结果显示,种子的外形、大小及颜色,草麻黄、中麻黄较相似;而木贼麻黄和膜果麻黄之间区别明显。草麻黄、中麻黄具有相似的种子表面特征;膜果麻黄和木贼麻黄具有独特的种子表面饰纹。麻黄种子表面微形态特征种间差异较明显,每个种仅有一种类型,在种内相当稳定,且几乎不受地理分布的影响,在分种和植物分类上具有重要的鉴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云南干热河谷扭黄茅种子为材料,采用根尖压片法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扭黄茅染色体存在2n=20、40、60三种类型,2n=2x=20的扭黄茅染色体核型为2A类型,2n=4x=40的扭黄茅染色体核型为2B类型,2n=6x=60的扭黄茅染色体核型为1B类型。2n=2x=20的扭黄茅进化程度低,属于较原始的类型,其余两个扭黄茅材料属于较进化的类型,表明云南干热河谷中扭黄茅物种内进化程度有差异,种质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西部白刺属植物花粉形态属于长球形—超长球形,萌发器官类型为3孔沟,表面纹饰为条纹状和网状纹饰复合型;种子形态为卵形,表面有孔穴和槽;以上特征种间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正>奇蹄类动物最早在5 000万年前的始新世初期出现,可能是由踝节类等古老的有蹄类进化而来的,并且在第三纪中期时达到了其进化史的顶点,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盛极一时,以后便开始逐渐衰退,成为哺乳动物中走向衰亡的一个类群。奇蹄类动物从类似始祖马的原始祖先类型开始,主要向着3个不同的方向进化。一支是马形动物为主干的进化路线,包括绝灭了的古兽类、雷兽类和一直到现代生  相似文献   

6.
鹅胸腺APUD(样)细胞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透射电镜在鹅胸腺内发现一种APUD(样)细胞。这种细胞形态不规则,有突起伸入相邻细胞之间;胞核圆形,电子密度低,核仁明显;胞质内含有粗面内质网、线粒体等丰富的细胞器。其主要特征是含有大量的多分布于胞质一侧的膜包小分泌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直径110~550nm,有些颗粒在界膜与内含物之间可见低电子密度的晕轮。根据其超微结构特征,可将颗粒分为3型:Ⅰ型颗粒为中等电子密度;Ⅱ型颗粒为均质状高电子密度;Ⅲ型颗粒在中等电子密度中含有一高电子密度的核芯。作者认为这种细胞属于内分泌细胞,并且很可能是分泌肽类激素的APUD细胞。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河套地区有野生种子植物53科、161属、287种。统计分析表明:(1)本地区种子植物种类贫泛,有裸子植物1科、1属、1种;单子叶植物12科、48属、90种;双子叶植物40科、112属、196种。(2)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虽然温带分布科略少于热带分布科,但属的地理分布类型较为复杂,有15个分布类型及9个变型;温带分布属占总属的79.2%,以北温带分布比例最高;温带分布种占88.9%。(3)有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2属国家二类保护植物7种。古老、残遗、原始成分较多,是东阿拉善植物区系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干旱是促进C4光合途径进化的外部动力之一,探究干旱胁迫导致植物光合型向C4发生适应性演化对荒漠化植被的保护和恢复意义重大。猪毛菜属是藜科包含不同光合型物种的属,是研究干旱驱动C4进化的理想材料。当前支持植物C4光合进化的解剖结构证据充分且深入,而关注C4光合进化进程中生长适应特征的研究不多。为此,基于猪毛菜属内各个种的系统进化关系,以蒿叶猪毛菜(C3型)、松叶猪毛菜(C3-C4型)和东方猪毛菜(C4型)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各自生境下的叶片形态解剖结构和种子形态特征、抗旱生理和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分析猪毛菜属不同光合型植物在干旱胁迫下的生长适应差异。结果表明:C3型猪毛菜是原始祖先,C3-C4型猪毛菜与C4型猪毛菜由C3型猪毛菜进化而来;与C3型蒿叶猪毛菜相比,C3-C4中间型松叶猪毛菜以及C4型东方猪毛菜叶从外部形态和解剖结构上逐渐形成适应干旱的结构特征,且种子的传播策略也因种子大小不同而发生变化;C4型猪毛菜因高光合能力使其具备通过可溶性糖来调节渗透能力的物质基础,从而提高抗旱能力;C3-C4型猪毛菜是通过提高氮和磷的利用效率来增加固碳量,C4型猪毛菜是通过氮和磷含量的增多来增加固碳量。相较于C3蒿叶猪毛菜,C3-C4松叶猪毛菜和C4东方猪毛菜更能适应贫瘠的环境。以上试验结果可为完善C4光合进化理论提供生理生态适应性证据。  相似文献   

9.
王庆飞  李红  张博  赵清  郭仙 《草业科学》2011,28(2):241-244
为了探索苏丹草种皮不同色泽类型间种子产量差异,试验以奇台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 cv.Qitai)种子的黑壳、红壳、黄壳3种色泽类型为材料.研究了生育期、形态及种子产量构成等指标.结果表明,黑壳生产的种子的千粒重最大,红壳次之,黄壳最低,分别为14.66、13.36和12.77 g.黑壳的单株籽粒数...  相似文献   

10.
腾格里沙漠地处亚洲中部荒漠区和草原区的过渡地带,具有较为丰富的物种组成和复杂的植物区系。运用植物区系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在开展大量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参考相关植物和标本数据库及文献,对腾格里沙漠天然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地理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腾格里沙漠植物区系位于中国西北植物地理区中间过渡带,属典型荒漠植物区系,由60科201属382种荒漠种子植物组成。其植物区系优势现象明显,区系植物趋向于集中在>10种的优势科内,优势科物种比例高达64.40%。区系植物分化程度较大,单种属和寡种属多达178属,占区系植物总属数的88.56%。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植物属分布有14个分布型和9个分布变型,为中国植物属分布类型数的50.00%,其中温带成分分布属比例大,为44.78%,具有典型的温带性质;古地中海成分分布属为21.39%,对植物组成具有重要影响。植物科分布以世界分布型占优势,包含38个世界广布科,世界分布的优势科和表征科分别占到优势科和表征科总数的77.78%和40.00%,与沙漠气候严酷性相一致;热带成分涉及11个科,占区系总科数的18.33%,说明腾格里沙漠植物区系的发生具有热带亲缘性。腾格里沙漠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并兼有新生进化成分,分布有原始多心皮类植物科、一定数量起源古老的孑遗成分和较多的间断分布类型,以及相当年轻和进化的科,反映出腾格里沙漠植物区系起源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刘鹏  马利超  王宇  刘志鹏 《草业学报》2015,24(1):107-114
野豌豆属牧草适宜在高寒和高海拔地区栽培,是我国高原牧区重要的蛋白饲料来源。该属有190个物种,4个亚属:Vicia,Cracca,Ervum和Faba。本研究从中国、美国、土耳其和叙利亚等11个国家收集了16份野豌豆属牧草种质,利用扫描电镜对这16份材料的花粉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野豌豆属植物花粉均以单粒形式存在,极面观为三裂圆形和三角形,赤道面观为扁圆形、长椭圆形和椭圆形。三沟萌发孔,沟长深入两端;极轴长为(9.60±1.52)(30.40±2.07) μm,赤道轴长为(11.80±0.84)(38.20±0.84) μm。花粉的表面纹饰呈3种类型:网状纹饰,脑状纹饰和疣状纹饰。网状纹饰根据外壁纹饰疏松程度不同,又可分为2种亚类型:粗网状纹饰和细网状纹饰。本研究较为系统地观察了16个野豌豆属牧草的花粉形态,探讨了其系统分类学特性,为揭示野豌豆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次深入研究了中国柴胡属29种,5变种及2变形果实的三维结构。结构显示果实结构变化较大,分果表面平滑,横切面近圆形,脊略微突出。中果皮有两种分泌结构,伴生油管及非伴生油管(油管)。前者仅存在于少数物种,且直径小,后者包括不分支及分支油管。不分支油管存在于多数物种的沟(1~5)和结合面(2~7),油管通常与分果近等长,但亦存在短油管。少数物种的油管呈分支状,在中果皮不规则分布。种皮由1或2层薄壁细胞构成。胚乳在结合面平直或微凹。中果皮无结晶。心皮柄多为2个,在结合面彼此相对。柴胡属果实的多数特征存在于芹亚科其他类群,但分支状油管及2层细胞的种皮仅见于牵环花亚科,变豆菜亚科及芹亚科的基础类群。柴胡属果实的解剖结构支持分子系统学将柴胡属位于芹亚科其他类群的基础位置。  相似文献   

13.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贺兰山山地疏林草原建群种,优势种、伴生种等10种主要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 细致的观察,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掌握了它们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花 粉的外壁纹饰非常清晰,萌发器官类型鉴定准确。同时表明这10种归属于不同科、属的植物,其花粉形态均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禾本科野生牧草种质资源及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本建 《草业科学》2006,23(12):48-50
甘肃省有丰富的禾本科野生牧草资源,经整理共有74属、237种,以多年生、中生草本植物为主,绝大多数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区系中以单型属和少型属居多,有中国特有属,无甘肃特有属;有12个分布区类型和6个变型,分布类型多样。在属级水平上温带成分明显,占48.6%;热带成分占29.7%,东亚、中亚和地中海区系成分有少量渗入。  相似文献   

15.
芒属植物因其拥有适宜作为新一代能源植物开发利用的巨大潜力而广受关注。为了积累中国芒属植物孢粉学研究的资料,本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芒属的芒(Miscanthus sinensis)、五节芒(M. floridulus)、荻(M. sacchariflorus)、南荻(M. lutarioriparius)、尼泊尔芒(M. nepalensis)、双药芒(M. nudipes)等类群的共39份材料的花粉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芒属植物花粉的表面纹饰呈2种类型:颗粒状突起与疣状突起。根据突起程度不同,疣状突起又可分为3种亚类型:不明显疣状突起、疣状突起和明显疣状突起。芒、五节芒、荻、南荻的花粉形态相似性高,表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密切。尼泊尔芒和双药芒的花粉形态与芒属其他类群的差异较明显,研究结果支持将它们从芒属中分离出来成立另一个属,即本研究支持双药芒属(Diandranthus)成立。本研究同时表明五节芒比芒演化水平高。为了从孢粉学角度探讨芒属各分类类群之间的亲缘及演化关系,进一步开展花粉外壁的内部结构研究也许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A new species of Cooperia, for which the name Cooperia pigachei n. sp. is proposed, was recovered from a mountain reedbuck, Redunca fulvorufula, from the Sterkfontein Dam Nature Reserve, Free State Province, and is described and illustrated. It is close to Cooperia neitzi M?nnig, 1932 and the South African race of Cooperia rotundispiculum in having more than 14 longitudinal cuticular ridges and in that the lateral cervical synlophe is of the closed type. The new species differs from all the other species of the genus in that the lateral branches of the dorsal ray are large and T-shaped. The spicules are robust, over 0.3 mm long and have large, curved shoes on their tips.  相似文献   

17.
地面不同垄沟形式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贺 《草原与草坪》2012,32(5):1-6,11
针对半干旱地区沟垄集雨种植马铃薯沟中水分富集叠加的可行性,将膜垄、土垄与平作的土壤水分进行比较,同时采用圭尔夫入渗仪测定了土壤水分入渗速率。用沟垄集雨种植技术,垄作为集水区,沟作为种植区,采用3种沟垄比和2种下垫面材料为处理,平作为对照,研究不同垄沟表面处理对土壤水分分布及入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集雨各时期,膜垄处理之间或土垄处理之间土壤水分相差不显著。集雨前期,由于土垄结皮厚度相对较薄,土垄与平作之间的土壤水分差异不明显;集雨中期,随着土垄结皮增厚,产生径流和减少蒸发,土垄沟中土壤含水量显著大于平作;在集雨后期,随降水减少和作物耗水增大,土垄沟中土壤水分与平作差异不显著。土壤贮水量差异层出现在土壤表层0~40cm,在有差异的土层,表现为膜垄的土壤贮水量高于土垄,土垄的土壤贮水量高于平作,8月13日测定,0~40cm土壤深度,MR60比ER60、MR45比ER45、MR30比ER30分别多贮水26.61、29.91、19.07mm;MR60、MR45、MR30、ER60、ER45、ER30比平作分别多贮水39.85、52.02、35.20、14.24、22.11、16.13mm。当入渗水头相同时,膜垄沟中土壤水分稳定入渗率大于土垄和平作,土垄与平作之间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An adult male mongrel dog that had spent its entire life in Hungary, was found to have infection with filaroid nematodes of the genus Onchocerca. The gravid male and female parasites were embedded in bean-sized granulomatous masses on the conjunctiva and the sclera of both eyes. The cuticle of females consisted of two separated layers in longitudinal sections, the external layer bearing ridges and the internal layer showing striations. The ridges were marked, rounded in shape, and the ratio of body diameter to the distance between ridges varied between 7:1 and 10:1. At midbody of the worms, two striations could be seen between each pair of ridges: one under every ridge and one between neighbouring ridges. Numerous exceptionally small (96.4 microm x 6.4 microm) microfilariae were seen in the uteri of females and the surrounding tissues and isolated from skin biopsy materials. The morphology and location of the parasite and histopathological lesions of the Hungarian case were similar to that described in dog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is case is the first documented ocular Onchocerca infection in dogs outside the western United States. Thus, onchocercosi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ocular and periocular nodules in dogs also in Europe.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豆科牧草资源及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本建 《草业科学》2008,25(4):42-45
甘肃省豆科牧草资源有26属、126种,以多年生和草本植物为主.有近80%的种类具有饲用价值,其中30%具有优良的饲用等级,有18%的种类具有毒性.区系中以少型属居多,无中国和甘肃特有属种;共有9个分布区类型和4个变型.在属级水平上以北温带成分为主,温带成分次之,类型间的差异性不显著.热带成分占有较大比例.有东亚、中亚和地中海成分渗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