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丝黑穗病症状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原菌为玉米丝轴黑粉菌,属于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黑粉菌目,轴黑粉菌属。丝黑穗病病菌危害果穗和雄穗,形成菌瘿。菌瘿内充满病原菌的冬孢子,并残留丝状维管柬残余物,故名"丝黑穗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玉米丝黑穗病在本县频发,虽然农业专家随后对本地玉米丝黑穗病进行了控制,但由于本地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本地农民的传统观念,大部分地区农民连续多年对玉米进行了连作,导致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玉米丝黑穗病症状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原菌为玉米丝轴黑粉菌,属于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黑粉菌目,轴黑粉菌属。丝黑穗病病菌危害果穗和雄穗,形成菌瘿。菌瘿内充满病原菌的冬孢子,并残留丝状维管柬残余物,故名"丝黑穗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玉米丝黑穗病在本县频发,虽然农业专家随后对本地玉米丝黑穗病进行了控制,但由于本地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本地农民的传统观念,大部分地区农民连续多年对玉米进行了连作,导致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玉米感病杂交种的推广,连作玉米的增多,玉米丝黑穗病害不断蔓延、加重,局部地区已成为当前玉米生产上的严重病害,给部分农户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困难。为此,本文就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玉米丝黑穗病症状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原菌为玉米丝轴黑粉菌,属于担子菌  相似文献   

4.
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原菌为黍轴黑粉菌属轴黑粉菌属,主要通过土壤传播菌害,可使玉米产量下降,通过多年防治试验,归纳总结出综合防治措施,以降低病害,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提高玉米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5.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是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几年,此病在铁岭县发生普遍且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调查结果表明,在玉米栽培区玉米丝黑穗病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个别严重地块发病率在50%以上,造成了玉米产量的大幅度减产。一、表现症状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原菌为玉米丝轴黑粉菌,属于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黑粉菌目,轴黑粉菌属。  相似文献   

6.
论秦巴山区玉米丝黑穗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原菌为丝轴团散黑粉菌,是以土壤传播为主,苗期侵染的病害,随着玉米感病杂交种的推广,连作玉米的增多,玉米丝黑穗病害不断蔓延、加重,局部地区已成为当前玉米生产上的严重病害,给部分农户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困难。通过多年的丝黑穗病防治试验,归纳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以降低病害,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旨在提高秦巴山区玉米的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7.
正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乌米、哑玉米,是我国春玉米重要病害。近几年发生比较普遍且危害呈上升趋势,一旦雌穗得病,此株玉米即可绝产。春季持续低温,且土壤湿度较大,如种子在土中出苗时间拉长,势必增加玉米丝黑穗病菌侵染的机率,加之品种抗病性弱,导致丝黑穗病发病更加严重。一、基本情况玉米丝黑穗病病菌称黍轴黑粉菌,属真菌界担子菌门。厚垣孢子近圆球形或卵形,黑褐至赤褐色,表面有细刺,萌发时产生先菌丝和担孢子。玉米丝黑穗病与高粱丝  相似文献   

8.
正玉米丝黑穗病是我国春玉米的一种重要病害,又称作乌米、哑玉米,近几年发生比较普遍且危害呈上升趋势,一旦雌穗得病,此株玉米即可绝产。春季持续低温,且土壤湿度较大,如种子在土中出苗时间拉长,势必增加玉米丝黑穗病菌侵染的机率,加之品种抗病性弱,导致丝黑穗病发病更加严重。一、发病症状玉米丝黑穗病病菌称黍轴黑粉菌,属真菌界担子菌门。厚垣孢子近圆球形或卵形,黑褐至赤褐色,表面有细刺,萌发时产生先菌丝和担孢子。玉米丝黑穗病与高粱丝黑穗病  相似文献   

9.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它是一种叫丝孢堆黑粉菌引起的病害,该病的发生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玉米丝黑穗病病菌还可危害高粱等禾谷类作物及杂草,防治和解决玉米丝黑穗病已是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玉米丝黑穗病是由玉米丝轴黑粉菌侵染玉米雌穗和雄穗的一种病害,传播途径是通过土壤带菌传染,是近年来大面积发生的一种主要玉米病害。  相似文献   

11.
玉米丝黑穗病是由玉米丝轴黑粉菌侵染玉米雌穗和雄穗的一种病害,传播途径是通过土壤带菌传染,是近年来大面积发生的一种主要玉米病害.  相似文献   

12.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及对抗病育种的一些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结果表明 :①选育和推广抗丝黑穗病玉米杂交种是当前抗御晋东南地区玉米丝黑穗病既经济又有效的重要措施。在杂交选育中 ,应尽可能用优质高抗自交系作亲本 ,决不能用高感材料。②带菌土壤是玉米丝黑穗病的主要侵染源 ,药剂拌种可有效地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③玉米丝黑穗病是土壤、粪肥传病 ,土壤中病菌厚垣孢子越多 ,发病越重 ,因此因地制宜采取栽培措施 ,促进幼苗健壮生长 ,并有效地减少侵染来源 ,可减轻发病。  相似文献   

13.
由于高粱丝黑穗病菌(Sphacelothecayeiliana Clinton)小种的分化,使原来抗丝黑穗病的亲本系或杂交组合变成不抗或高感。高粱丝黑穗病每年都有发生,但因年份、茬口不同,发病率也不一样。70年代我国普遍推广以 Tx3197A 配制的杂交种,由于 Tx3197A 对丝黑穗1号小种免疫,使其有效地控制了丝黑穗病的为害,这是运用寄主抗性防治丝黑穗病的有效措施。后来因为丝黑穗病菌小种的分化,产生了2号生理小种,抗性寄主变为感性寄主,Tx3197A 系统的杂交种也由抗病变为感病或高感。80年代初辽宁省农科院开始用对丝黑穗病2号小种为免疫寄主的 Tx622A 系统不育系组配杂交种,头4年抗病的 Tx622A 系统杂交种种植约392万亩,起到了防治丝黑穗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浅谈饲料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丝孢堆黑粉菌引起的玉米丝黑穗病是世界性玉米重要病害,也是饲料玉米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它不但影响饲料玉米鲜茎秆产量,更严重影响其产品品质。分析探索饲料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原因,总结综合防治措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原因玉米丝黑穗病是以土壤传播为主,苗期浸染的病害。病原菌为丝轴团散黑粉菌。以冬孢子散落在土壤中,混入粪肥里或黏种子表面越冬,冬孢子在土壤中能存活3年。土壤带菌和粪肥带菌是其主要浸染源。种子表面带菌  相似文献   

16.
玉米丝黑穗病是我省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上世纪70年初开始推广玉米杂交种,多数杂交种不含抗玉米丝黑穗病基因,导致玉米丝黑穗病大流行,使玉米生产遭受损失。对此,玉米丝黑穗病,列为重点攻关项目。我国玉米育种科研人员,通过收集筛选基础材料,对抗病基因进行转育,选育出一批抗性好的抗病品种,到80年代,由于推广使用抗病品种,玉米丝黑穗病基本上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7.
丝黑穗病菌(Sphacelothecareiliana)属担子菌纲,黑粉菌目,黑粉菌科、轴黑粉病属。此菌厚垣孢子圆形或近圆形,黄褐色至紫褐色,表面有刺。孢子群中混有不孕细胞。  相似文献   

18.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随着玉米感病杂交种的推广,连作玉米的增多,玉米丝黑穗病呈加重发生的趋势。防治玉米丝黑穗病,要采用以抗病品种为基础。化学防治为主的综合措施,农业保健栽培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9.
基于PCR技术的玉米丝轴黑粉菌侵染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摘要:以对丝黑穗病高感的黄早四和高抗的Mo17自交系为材料,用丝轴黑粉菌进行接种,采用丝黑穗病病原菌基因组特异引物的PCR技术,分别对幼苗期的根,茎,叶和成熟期的根,茎,叶,雄穗DNA进行PCR扩增,研究病菌对玉米的侵染率及扩展进程。结果表明;特异引物的PCR技术不仅能够对玉米幼苗是否受到病菌的侵染进行早期准确鉴定,而且对丝轴黑粉菌在体内的扩展进程的跟踪研究证明,玉米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差异主要表现为抗侵染和抗扩展,抽穗期的雄穗对病樱的形成不能表现出明显的抗性效应。  相似文献   

20.
《吉林农业科学》2017,(1):28-30
本研究以高感品种吉单209为材料,接种玉米黑粉菌与玉米丝黑穗菌,采用玉米茎基部注射、拌菌土、玉米苗期灌根、菌液浸种等4种方法,在模拟田间环境条件下观察玉米植株的发病情况,并对玉米植株发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筛选适合玉米黑粉病与玉米丝黑穗病的接种方法。结果显示,玉米茎基部注射是玉米瘤黑粉病最佳接种方法。玉米茎基部注射和菌液浸种是玉米丝黑穗病较好的两种接种方法。本研究为今后快速评价玉米资源对玉米瘤黑粉病及玉米丝黑穗病抗性提供可靠的接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