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夏秋季蚕病的发生情况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冯秀琼 《广西蚕业》2004,41(2):21-23
通过对藤县新、老蚕区12个村114个养蚕户的夏秋季蚕病发生种类和损失情况的调查,发现细菌性蚕病和血液型脓病发生较普遍,对蚕茧产量影响较大的是血液型脓病和中毒病。针对我县农村蚕病发生的特点提出了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2.
汤勤  俞蓉 《广西蚕业》2004,41(3):47-48
目前,农村普遍发生的蚕病,主要有病毒病、真菌病等传染性蚕病,其中僵病、血液型脓病的危害最大,其次是空头性软化病。春蚕期发病较轻,以白僵病、血液型脓病为主,中晚秋大蚕发病普遍,为害较重。病毒病大多在5龄第3~5天大批发病,僵病3龄  相似文献   

3.
影响蚕茧稳产高产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莫过于蚕病所造成的损失。近年来,我县蚕病发生抬头,尤其是今年春蚕大面积暴发血液型脓病,发病面之广,损失之严重,为历史上罕见,发病倒蚕已成为蚕农后顾之忧,严重挫伤蚕农养蚕积极性。为控制血液型脓病的危害,以防重蹈覆辙,笔者对2006年春蚕血液型脓病暴发的原因作了如下调查分析,并提出了几点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笔者通过总结经营专业化小蚕共育成功经验,提出了血液型脓病、僵病、败血病的预防方法。脓病重点防接触传染和交叉传染;白僵病用自配的防僵粉在蚕不同的生长期用不同浓度的防僵粉对蚕体、蚕座进行消毒;细菌病则注意不要喂湿叶、堆沤叶、污叶和虫叶,定时添食蚕服康1号,控制蚕头密度。  相似文献   

5.
于永霞 《广西蚕业》2005,42(2):49-50
近来,有许多蚕农来电反映:“养蚕最头疼的是每批五龄蚕都发生脓病,给蚕添食什么药都试过了,不管用”。现就这个问题做一下解答。蚕农说的脓病是指家蚕血液型脓病,是广西蚕区经常发生的一种蚕病,养蚕户一旦发生这种病,非常难控制,往往出现批批蚕都发生脓病的现象。这里强调要控制住脓病蚕的发生,办法在于防而不是治疗。  相似文献   

6.
从90年代中期以来 ,桐乡市所发生的桑蚕蚕病中 ,除非传染性疾病外 ,传染性疾病主要以血液型脓病为主 ,且危害面逐渐扩大 ,日益严重 ,尤其是2001年春期 ,发病面广 ,有的乡镇80 %以上的蚕种发病 ,损失较大 ,已成为广大蚕农的后顾之忧。为了有效控制血液型脓病的危害 ,以防成灾 ,本文特对我市近几年来血液型脓病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 ,并提出防治对策。1血液型脓病的发病趋势在80年代到90年代初 ,我市病毒性蚕病的发生主要以病毒性软化病为主 ,而到90年代中期开始 ,逐渐以血液型脓病为主 ,近几年 ,全市各乡镇在每期蚕种中都有不同…  相似文献   

7.
《江苏蚕业》2017,(2):22-24
通过对家蚕血液型脓病高发的原因进行分析,阐述了东台市针对家蚕血液型脓病预防所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旨在减少蚕病发生,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提高蚕农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8.
<正> 宁县是甘肃省重点蚕区之一,栽桑养蚕是部分农民的主要家庭副业。群众反映近几年蚕的孵化、眠起、上蔟不齐,蚕病多、产量低。围绕这一问题,我们对1992年的蚕病发生情况做了一些调查。一、病毒病是影响1992年蚕茧产质量的主要因素病毒病是宁县养蚕生产上危害最大的一类传染病,在夏秋蚕期发病更多,占全部蚕病的90%以上。目前宁县农村常见的病毒病有血液型脓病和中肠型脓病,秋蚕期血液型脓病尤为严重。这些病毒病一般都在五龄期第2~3日发生,迟的在上蔟前爆  相似文献   

9.
贾亚洲 《北方蚕业》2004,25(2):39-40
家蚕血液型脓病是蚕业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其病源为核型多角体病毒,简称NPV,常潜藏在病蚕尸体,蚕沙,烂茧里,并能扩散污染到蚕具蔟具、大棚养蚕环境中,如果消毒防病技术不当,就可能造成血液型脓病的大量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10.
脓病清对家蚕NPV、CPV、DNV,只需经4h处理,就能将病毒杀灭;对家蚕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及浓核病均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能降低死蚕率及死笼率;使用安全,对蚕生理及茧丝质量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 我省常见的蚕病有肠胃型脓病,软化病(包括病毒性和细菌性的)血液型脓病,白殭病,蝇蛆病及卒倒病,败血病等;这些病害都是由于某种微生物或其他寄生物侵入蚕体而引起,在蚕病学上把这些能寄生蚕体引起发病的微生物叫做“病原”。蝇蛆病是寄生性昆虫侵入蚕体引起,但既然作为一种蚕病,一般也将寄生的蝇蛆视为病原。  相似文献   

12.
<正>家蚕耐病系871N×872N和871C×872C蚕品种是中国蚕业研究所对871×872的耐病改良系,为了解其在农村饲育条件下对血液型脓病的耐病力,我们于2009年在资中县进行了抗血液型脓病养蚕比较试验,现将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养蚕过程中,危害最重的蚕病,主要有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病毒性软化病和脓核病.一旦感染本病,就会迅速蔓延,给蚕农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甚至颗粒无收.  相似文献   

14.
金湖县蚕桑生产规模与技术水平虽然居全市第一、全省上游水平,蚕桑比较效益明显,但近两年蚕病的发生率有上升之势,特别是秋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面较大.2007年县蚕业部门针对该病联合开展了专项防治工作,成效显著,在血液型脓病的防治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5.
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中秋蚕血液型脓病暴发,损失之严重为历史之罕见.为减轻血液型脓病危害,1999年起在查清1998年中秋蚕血液型脓病暴发原因的基础上,研究并采取了一系列防病措施,血液型脓病得到迅速控制,秋蚕张产明显提高.1998年湖州市区中秋蚕血液型脓病发病损失率为15%,1999年秋蚕发病损失率下降到4.38%,2000年秋蚕又继续下降到0.95%,已基本无血液型脓病危害.2000年市区共饲养秋蚕16.5万张,平均张产33.5kg,与1998年中秋蚕平均张产29kg比,平均张产提高4.5kg.  相似文献   

16.
张寿彬  方承项 《广西蚕业》2008,45(3):101-102
夏季的第4、第5批蚕是一年中饲育难度最大的,主要原因是这段时间气温高,雨水多,湿度大,桑叶病虫害多,蚕室、桑园间病原积累多,易形成交叉传染,最易暴发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俗称铁蚕)、细菌病及僵病。此期的饲育工作重点是:降温、排湿、稀放及清洁消毒等。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通过部分现行原种对血液型脓病感染性研究,摸清了血液型脓病的有关发病规律,为有效防治血液型脓病提供基础材料及理论依据。本试验调查了中系、日系共10个现行原蚕品种三龄起蚕添食核多角体的发病时间及发病率。其调查结果发病率最高为80%,最低发病率为30%,各原蚕品种之间的感染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发病时间快慢相差24h。  相似文献   

18.
朱荣海 《蚕桑通报》2003,34(2):32-33
目前,随着蚕业实用技术的普及应用,广大蚕农生产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当前影响蚕茧单位产量的因素,主要体现在能否控制蚕病的发生。但在加强消毒防病措施的基础上,仍难免有各类蚕病发生,其中尤以血液型脓病居首。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体会和对当前生产实际情况的分析,认为桑叶叶质与发生血液型脓病有着密切关系,论述如下。我市六、七十年代蚕病的发生种类以空头性软化病为主,而到了八、九十年代则表现为血液型脓病为主。其主要原因,据笔者分析:一是六、七十年代生产是集体管理,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化肥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重粮轻桑,桑园施肥少,大批…  相似文献   

19.
浅谈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水艳 《蚕学通讯》2009,29(2):32-34
家蚕血液型脓病是危害蚕业生产较严重的病毒病之一,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工作体会,分析了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家蚕血液型脓病是一种严重威胁家蚕养殖业的传染病,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也严重影响了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首先介绍了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病机理和感染途径,强调了家蚕血液型脓病对家蚕养殖业的危害。其次,分析了单县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病原因,为下一步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最后,针对单县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病原因,提出了加强监测与预警、加强养蚕环境消毒与卫生管理、科学选择蚕品种、合理使用药物、加强技术培训和宣传教育等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以期能够为单县防治家蚕血液型脓病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