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满足日益旺盛的森林旅游市场的用人需求,高等农林院校开办了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为了避免与其他院校出现同质化竞争,高等农林院校应充分发挥所拥有的雄厚的林学教学资源,办好突出自己特色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培养生态旅游型高级专门人才。因此,高等农林院校在实施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首先应科学制定课程体系,合理设置旅游、林学、生态旅游3类课程的比例,突出专业的生态旅游特色;其次应建设"双栖"加"双师"型教师队伍,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再次应注重实践教学,加大森林旅游课程实习的比重;最后应确保毕业生多样化的就业选择,利用分流和订单化模式鼓励学生进入林业企事业单位工作。  相似文献   

2.
"遗传学"是农林院校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的重要基础课程。在分析农林院校"遗传学"双语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案例式教学在"遗传学"双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首先要选择与农林应用密切相关的实例开展案例式教学;其次,将农林行业中的最新科学进展作为实例开展案例式教学;第三,选择能突出双语教学特点的实例开展案例式教学;第四,选择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实例开展案例式教学。实践表明,"遗传学"双语课程案例式教学在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遗传学专业思维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农林院校在生态学学科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但是长期以来所开设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与省内其他科类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相类似,陷入"大一统"、无特色、同质化的窘境。尤其是在学科专业目录调整前,广东省农林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一直面临着诸多问题,即未充分发挥生态学学科优势,生态旅游特色不明显;受学科地位影响,专业发展空间狭小;毕业生行业内就业率低,生源质量呈下滑态势。这都最终导致学生毕业后流失严重,而行业内专业人才供需缺口巨大。学科专业目录调整后,旅游管理升级为一级学科,这不仅为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平台,而且有利于促进省内各科类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差异化发展。因此,首先,广东省各科类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发展应遵循共同准则,即打破"大一统"发展格局,构建突出各科类院校自身特色的旅游管理专业体系,积极发展二级专业;发挥各科类院校自身优势,促进旅游管理专业的差异化发展,避免人才培养目标的雷同;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思路,拓展旅游管理专业实习领域,增加实习时间。其次,广东省农林院校应抓住学科专业目录调整的机遇,依托生态学学科的特色和优势,根据旅游行业的市场需求,明确以培养生态旅游型人才为主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在旅游管理一级学科下增设"生态酒店经营与管理""生态景区规划与开发"等新专业;探索实施"订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高毕业生的行业内就业率,为广东省迅猛发展的生态旅游产业输送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4.
高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践教学在现代高职教学实施中,具有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作为高职院校的旅游与酒店管理教育,更应考虑旅游行业对管理层面人才的特殊性需求。强调厚基础、强能力、广适应的素质教育是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大方向,因此必须加强专业教学的实践环节。实践环节的设计不仅是为了服务技能和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更是为了毕业生能真正胜任旅游与酒店行业的管理工作,同时也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与加强。  相似文献   

5.
高校实施双语教学是顺应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的需要,也是培养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和竞争能力的外向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高等农林院校的双语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实践探索方面,都面临很多问题和存在一些争议。高等农林院校开展双语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专业词汇积累量少;二是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参与度不高。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高等农林院校双语教学改革首先应重视教学设计,采取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其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保障水平。基于此,福建农林大学海外学院在"生态学"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中,针对生态学学科的特点,以完善教学设计和加强教学保障为出发点,合理选择教材,重视案例教学;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双语教学是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形势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会展旅游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国际性极强的学科,实施双语教学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在阐述双语教学的基本含义的基础上,结合多年来会展旅游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对影响双语教学质量的几大关键因素,包括基本教学模式、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考评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特别是在教学方法上,研究探索了交际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的运用,以促使学生关注会展旅游行业现实的情况并与之做实际的接触;最后,强调了提高教师素质是保证双语教学实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当前农林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在执行环境工程专业规范前提下充分体现农林特色的改革思路,提出了面向农林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以创新、综合、设计性实验开发为切入点推动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依据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实际,全面提高设计环节的教学质量;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利用影像资料和可视化教学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通过上述改革措施和教学实践,逐渐形成了农林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8.
无人机遥感技术具有精度高、运用灵活、受云层影响小等特点,因此应用前景广泛。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教学需要,探讨了将无人机遥感技术引入"旅游规划"课程实践教学中的方法:首先应选择适合教学的地点;其次确定适合授课的无人机机型;第三,开展无人机飞行实践;第四,对无人机遥感数据进行处理;第五,输出教学成果;第六,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与评价。将无人机遥感技术引入"旅游规划"课程实践教学后,提升了学生在旅游规划方面的综合能力,促进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构建“双主教学模式” 推进农林院校双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语教学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学科课程,培养学生的外语综合能力。该文探讨了农林院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试图通过构建“双主教学模式”,以期对双语教学实践能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大类招生实施前,农林院校工程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着课程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缺乏层次性、教师队伍的实践水平不高以及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所以农林院校传统工程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我国新型“材料与化工”行业对复合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针对传统工程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现状,探索了基于大类招生的农林院校“材料与化工”工程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一是要明确“培养复合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二是应构建“侧重综合基础理论及生物质特色”的课程体系;三是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层次化”实践教学体系;四是建设校内外工程实践训练平台;五是要完善工程实践的评价激励机制。基于大类招生的农林院校“材料与化工”工程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了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为高等农林院校相关工程专业硕士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国内9所农林院校和3所综合高校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办学模式的对比分析,研究了各校相关专业在培养目标、学分体系、学科设置、科研与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的特点,提出了北京林业大学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办学模式进行改革的思路:应根据自身的特色与条件,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与专业定位,优化学分体系与课程设置,丰富实践教学体系,增强学生在专业、课程、教师、学习进程选择等方面的自主性,最终提高专业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核心观念。现代高等教育必须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旅游管理专业应根据其特征和教学要求,结合社会需求和被教育者的需求来调整教学目标;积极探索新的创新性教学方法,综合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优化调整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科学安排实践活动,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在教学、管理、服务等环节上全面优质地为学生服务,创造良好的大学学习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13.
林业经济管理类课程是高等农林院校的传统专业特色课程,在农林经济管理、林学等相关专业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现代林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转型,其环境系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等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要。该文以培养适应现代林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为目标,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并经过多届学生的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北京林业大学的特色专业、精品专业和优势专业,在健全培养制度、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实验实践教学、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此影响下,2013-2016年北京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逐渐增强,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北京林业大学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加强一流学科建设,发扬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特色;二是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全面实施导师制,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加强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从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完善专业实验室建设、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入手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三是支持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在此基础上,针对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对促进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下一步工作的思路:一是培育学院文化,增强对自由职业者的文化认同;二是提高专业选择的灵活性,将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三是优化就业辅导体系,提高就业辅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四是完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创业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由于对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明确,对实践教学体系在旅游教育中的地位与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实践教学与专业培养目标、理论教学、产业需求之间的关系认识模糊,致使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一直困扰着旅游学科的建设.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对构建以能力提升为导向、旅游人才培养与旅游产业发展同步、符合"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培养原则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林院校园林专业生态学相关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生态学相关课程是许多农林院校园林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对于培养具有生态思维的卓越园林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收集国内知名农林院校园林专业课程的设置信息,系统分析了生态学相关课程的开设及教材出版现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学生对园林生态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时设置、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反馈意见,并结合教学实践和教学心得,对园林生态学教学的改革提出了建议:园林生态学的教学内容应紧贴园林应用的实际,在介绍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着重加强生态规划设计、生态群落恢复等实际案例的讲解;教材编写应与时俱进,教学手段要多样化,课程考核方式可以更加灵活,以适应“卓越园林工程师”的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17.
正确认识旅游行业的就业环境,全面了解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情况和采取的就业措施以及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等,对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专业就业对口率等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为此,以华南农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特色以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并针对大学三、四年级学生开展了有关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问卷调查。通过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语言掌握情况、综合素质情况、专业相关实践活动参与情况、就业核心竞争力情况、求职劣势情况、毕业后的发展方向、对口就业意愿、影响就业选择的因素、职业生涯规划情况、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获得就业指导情况等的了解和分析,得出以下调研结果:一是学生存在自身定位不明确、就业核心竞争力不足、在就业市场缺乏核心竞争优势等问题;二是近年来毕业生的专业对口就业率虽有所提高,但比例仍然较低;三是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学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认知水平、招聘企业对高学历和名校的看法、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自我定位和求职方向等。同时,基于调研结论提出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议措施,包括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加大就业指导力度、丰富就业信息获取途径、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等。  相似文献   

18.
景观生态学是生态环境研究和管理实践的重要基础理论。在我国农林院校研究生培养中,景观生态学逐渐受到重视,而成为林学、生态学、风景园林等专业的核心课程。本文针对农林院校研究生景观生态学教学问题,分析了景观生态学课程基本特征与教学现状和问题,提出农林院校研究生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构想。分析显示,目前农林院校研究生景观生态学教学面临课程知识体系更新迅速、理论方法抽象、实践课程薄弱、不同学科研究生背景参差等困境,限制了其作为一门基础应用性课程开展。为改善农林院校硕士研究生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应重点考虑:合理设置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比例、优化课程教学教案、提升研究生课程知识探索水平、完善实验课程体系、加强景观生态学应用实践指导等,特别加强学生对前沿知识和创新性实验的探索能力训练。由此形成的探索性教学体系有助于提升理论教学的前沿性和学生对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创新性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该文就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进行了探索,提出把旅游心理学教学与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结合起来,以促进高职院校开拓视野,树立正确的心理学教学观和学生素质教育观。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并结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林经济管理国家级重点专业的实际情况,运用实地调研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适应就业需求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设进行了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从专业培养模式、教学环节和课程体系设置、实践能力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硬件保障条件、专业发展前景以及专业的认可度和自豪感等7个纬度,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对现行人才培养机制的看法和评价进行了了解;并对现行人才培养机制对学生未来就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从专业知识、专业学习培养的能力、专业素质、实践机会4个方面,对现行人才培养机制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后,基于调查结果,提出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培养机制的完善措施,即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专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构建自主互动型实习实践体系,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创设专业认知实景模拟教学模式,设计个性化发展模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