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基于内江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经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对已有文本的分析,结合四川内江市土地“三换”试验案例,分析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过程中农户、集体与地方政府的参与情况和现存问题,探讨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的方法与未来可能的制度选择。内江市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三换”模式分别为:土地换现金、土地换股份和土地换保障。结果表明:目前政策文件还未对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的操作规程进行明确;内江市中区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试点中,实际退出土地的农户较少,大量农户为土地流转;各参与主体参与意愿有待进一步考证、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补偿机制有待完善、集体土地制度还需进行相应调整。若未来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继续发展,短期内仍可以农村集体承包地市场封闭运作的方式应对,但若退出土地已占到集体土地的大部分,开放农村集体承包土地市场也许是未来的选择。据此,应从提高农民对承包经营权退出的接受程度与参与意愿、注重各方利益、引导土地制度进一步调整三个方面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退出制度;应从引导农民参与土地流转、搭建土地流转平台两方面入手提高土地资源配置的效率;应设计有效的集体成员认定制度以适应权利变动所带来的成员身份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构建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有序推进农村宅基地退出供支撑,采用文献综合法和归纳总结法,通过对国内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研究进展的系统总结和梳理,提出未来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研究的重点方向。结果表明:1)现有研究主要从农村宅基地利用现状、农村宅基地退出模式、农户退出宅基地的影响因素、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与方式及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等方面开展;2)已有研究主要采用了农户问卷调查方法、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PRA)、统计和计量经济模型法及社会学的案例研究方法。基于已有研究进行评述,并提出未来重点研究方向,包括:1)农村宅基地退出的农户行为响应机理研究;2)农村宅基地退出治理路径模式研究;3)基于宅基地价值体系的退出补偿标准研究;4)基于利益主体博弈的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3.
陈焱  阮敏  强昌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956-15959,15963
从“股份合作制土地流转模式”、农村集体、集体成员成员权等相关概念的法律界定出发,说明股份合作制土地流转下农村集体成员成员权保障的必要性。在成员资格界定方面,胎儿、外嫁女、入赘婿等部分成员权益得不到保障;在权益保护方面,成员的部分权益得不到保障,集体成员个人股权权能不完全,基于股权而产生权益不足、不均、不稳定、不及时;基于主客观两方面原因,成员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民主管理权被淡化甚至被剥夺,基本生活难以得到切实保障。提出应构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经营的社会保障机制,一是将拥有土地并以土地入股股份合作社和未参与土地流转的成员都纳入保障对象;二是在土地流转环节,明确土地流转补偿标准、成立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发挥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三是社会保障基金账户的资金由成员个人、土地使用方(股份合作企业)、政府共同缴纳;四是基金运作要注重保值增值及安全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城乡融合发展、新型城镇化积极稳妥地推进下,基于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下的农户退出土地承包权制度亟待建立健全。当前,土地承包权自愿有偿退出制度还存在突出矛盾与问题。为此,要通过明确农户退出土地承包权的责任主体,建立健全补偿制度、接收再利用制度、退出的风险保全制度等,来保证制度有效落地与实施。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土地承包权退出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6):209-210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土地承包权有偿退出,有利于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产率,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首先通过梳理国内相关文献,对农民土地承包权退出影响因素及国内实践进行了整理分析。其次依据非农收入所占比重对农户类型进行了划分,根据不同农户类型,文章设计了多样化的退出模式。为保障农民承包地有序退出,文章最后构建了相应的激励机制、补偿机制、保障机制及就业机制,为未来我国相关政策设计及机制构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主体资格认定、退出程序、补偿方式、资金来源等方面探究苏州市虎丘区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的做法与成效,并与全国其他实施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试点的地区进行对比,找出相互间差异。认为虎丘区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有利于土地规模化经营、充分保障了农户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也进一步调整了土地权利结构,但是也存在土地经营收益高的农户不愿退地和一定的政策变化风险。  相似文献   

7.
土地承包权退出是中国处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时期不可回避的问题,必然要求分析离农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的动力机制,为构建完善的土地承包权退出机制提供理论支撑。笔者从推拉理论出发,分析影响离农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的推力、拉力以及中间障碍等因素,构建推拉模型分析离农农户土地承包权退出的路径,从做好土地政策顶层设计,强化土地利用监管,重视离农农户意愿和利益,激发离农农户退出动力等方面为土地承包权退出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8.
基于广义多层线性模型的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意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鼓励部分农户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已成为有效提升农村地区耕地利用效率的关键途径,为研究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意愿,并考虑到农户退地意愿同时受家庭特征和所处村庄特征的共同影响,利用广义多层线性模型和陕西省关中地区583户农户调研数据,对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意愿受村庄特征和农户特征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意愿受所处村庄特征影响;2)除农户家庭特征影响其退地意愿外,农户所处村庄的交通便利程度、土地流转的顺畅程度对其土地退出意愿有负向显著影响,村集体是否经常举办非农技能培训对农户土地退出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村庄特征因素显著影响农户退地意愿,在鼓励农户退地时必须将村庄特征因素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9.
借鉴社会发展机制,从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角度探索农村宅基地退出,为农户顺利退出宅基地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良好的宅基地退出制度需要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的协调;而两者的协调又需要相关制度、规范和体制等多领域之间的配合与协作;影响宅基地退出中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的影响因素,均有很多种且影响力差异较大。现阶段农户不愿意退出宅基地的主要因素是缺乏有效的动力机制和合理的平衡机制。构建科学的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是农村宅基地退出的关键问题之一,其中科学的动力机制须要从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宅基地退出机制、提高地方政府退地积极性等多方面进行协作,合理的平衡机制须要提高农户的维权能力、中央政府调整利益格局、有效制衡地方政府和提升农民政治地位等多个领域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宅基地退出问题探析:政策演进、内在逻辑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梳理了宅基地退出相关制度的主要演进过程,并采用文献研究和归纳分析法,对比现有研究内容与方法,探析了未来宅基地退出的研究重点。研究结果表明:①从相关权能、权利取得、使用税及产权登记等演变对宅基地退出政策演进分析:退出制度逐渐建立与完善,权属关系更加明晰,使用权能不断拓宽,使用税/费仍在探索。②对宅基地退出机制建立的需求日益增长,相关研究较多但缺乏较为统一的退出模式分类依据及科学评价体系。③目前宅基地退出研究的多学科视角与相关理论应用逐渐丰富,研究主要集中在意愿及影响因素、补偿、模式等方面,不同地区、方法的研究结果具有显著差异。宅基地退出的研究应通过多学科合作对内涵与理论进行明确与拓宽,从政策问题与政策理念的差异性把握制度变迁规律,加强基于面板数据的纵向研究,综合多学科视角对宅基地退出补偿、模式评价等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基于农地信托改革的地方试点实践,运用“三权分置”理论和信托原理分析农地信托改革的现实困境与制度保障。结果显示:“三权分置”赋予农地经营权明确的法律地位,坚持集体所有权长期不变、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盘活土地经营权,成为促进农村土地高效有序合理流转的优势制度选择。农地信托改革应以建立权责明确的农地信托主体制度为前提,以完善农地信托登记制度为基础,以农地信托监管制度为保障,以完善信托激励机制为动力,实现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和保障农民权益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2.
土地流转是当前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一种有效形式,我国的农村土地流转总体上呈现良好的趋势。但不可避免的是,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种种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该文从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概念界定及流转形式考察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侵害农民权益的现象,并就如何合理规范土地流转、保障农民权益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手工搜集的2010—2020年中国政府颁布的76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政策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刻画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的变迁与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中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绝大多数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发出,反映出中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处于由点及面有序推进的进程中;2)参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制定的部门逐年增多,形成了多部门共同推进改革的局面;3)不同阶段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内容聚焦点各不相同,政策演进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政策形成阶段(2010—2016年)主要聚焦于以清产核资、确权登记颁证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深化阶段(2017—2020年)主要聚焦于制定相关配套政策从而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农民增收致富;4)当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体系在清查集体财产、核定集体资金、身份确认和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等方面还存在政策供给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有效实现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是唤醒农村沉睡资产、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选择。囿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步履蹒跚。为此,需要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配套机制的构建和法律法规的修订等方面探讨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有效实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非农就业、所有权认知与农户承包地退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非农就业与所有权认知对农户承包地退出的影响,以国内9省1 006份农户抽样数据为基础,在综合分析农户承包地退出成本收益的基础上,利用Probit模型和分组回归方法,考察其对农户承包地退出意愿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户的承包地所有权认知与制度规定存在错位,有39.07%的农户认为承包地所有权归农户个人所有,承包地所有权的私有认知降低了农户承包地退出意愿;非农就业程度的升高会降低农户对土地的依赖,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户承包地退出意愿,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承包地所有权私有认知对承包地退出意愿的负面影响。控制内生性后,非农就业对承包地退出意愿的促进作用增强。因此,要提升农户承包地退出意愿,应从引导农户形成正确的承包地所有权认知及提高农户非农就业水平两方面入手,并在此过程中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解除退地农户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6.
农地流转合同具有用益物权转移的法律效力,既能实现农地流转的公示公信,又能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该文运用熵权与层次分析结合的方法,对成都市双流县9镇(街道)45份农地流转合同维护农民权益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并系统分析了合同维权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差异原因,探讨了农地流转中存在流转行为不规范、农民收益偏低、农地质量下降等危害农民权益的隐患,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北京市大兴区北程庄村的土地征占、整建制转居和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进行调研发现,乡村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是维护和发展农民的财产权利。建议从根本上改变现行的征地思维和征地制度,保障两种土地公有制的平等地位;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取消农转居政策;实行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样可以开发建设城市的政策制度;及时撤销"三无村"或"空壳村"的村委会建制,完善撤制乡村集体资产处置办法。  相似文献   

18.
当前农民宅基地退出并非完全出于"经济理性",还受到个体微观心理因素的影响。基于禀赋效应的视角,从宅基地的可替代性、心理所有权、农民的不确定性感知三个维度分析相关因素对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旨在为制定引导农民退出宅基地政策提供新的视角和决策参考。通过江苏省两县区的农村调查数据,构建二元Probit模型实证检验发现:主要解释变量中宅基地可替代性低、农民对宅基地较强的心理所有权认知会显著降低农民的宅基地退出意愿;失地、养老方面的不确定性感知会负向影响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因此,政府应健全相关政策弱化农民的损失规避心理,降低禀赋效应的发生概率,才能实现农民自愿有偿地退出宅基地。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存适应能力视角,构建农地流转中农户转出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通过实地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检验相关因素对其转出农地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出农地农户占比较低;在反映农民当下生存能力的变量中,农民受教育水平、职业类型、家庭非农收入水平、家庭非农劳动力数对农民转出农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承包地面积则有显著负向影响;在反映农民未来适应能力的变量中,农民在城镇落户以及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了解程度对其转出农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民年龄及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情况则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