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冰葡萄酒生产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冰酒的关键是原料,葡萄必须在自然条件下冰冻在葡萄藤上,采摘温度控制在-15℃ ̄-8℃。真正的冰葡萄酒来自于优质葡萄品种,并用独特的生产工艺酿制。冰酒在国际市场上是珍品,是一个极具开发潜力的产业,在我国刚刚起步,随着基地建设和成熟配套技术的推广,将具有更大的市场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生产冰酒的关键是原料,葡萄必须在自然条件下冰冻在葡萄藤上,采摘温度控制在-15℃~-8℃.真正的冰葡萄酒来自于优质葡萄品种,并用独特的生产工艺酿制.冰酒在国际市场上是珍品,是一个极具开发潜力的产业,在我国刚刚起步,随着基地建设和成熟配套技术的推广,将具有更大的市场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疆伊犁河谷绝佳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酿酒葡萄的生产种植。伊犁河谷引进种植的冰白酿酒葡萄品种威代尔在生产中表现出良好的抗寒性和抗病性,该品种成熟后果穗不落粒,挂果期长,适合延期冰冻后采收酿制优质白葡萄冰酒。在伊犁河谷通过合理建园、科学定植管理、优良树形培养、合理的肥水管理、延期采收及埋土越冬等技术,可充分发挥威代尔种植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冰葡萄酒生产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产冰酒的关键是原料,葡萄必须在自然条件下冰冻在葡萄藤上,采摘温度控制在-15℃~-8℃.真正的冰葡萄酒来自于优质葡萄品种,并用独特的生产工艺酿制.冰酒在国际市场上是珍品,是一个极具开发潜力的产业,在我国刚刚起步,随着基地建设和成熟配套技术的推广,将具有更大的市场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传统冰酒生产工艺要求将葡萄采收期延迟至自然温度在-7℃以下的冬季,虽然我国北方地区可以达到这一温度条件,但由于葡萄树的冻伤严重影响来年葡萄的产量,使昂贵的冰酒成本被再次加倍。寻求一种新的生产工艺以获得具有冰酒绝大部分特征但成本较低的浓甜葡萄酒,并尝试降低浓甜葡萄酒中二氧化硫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吐鲁番冰葡萄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冰葡萄酒”一词源于德文“EISWEIN”.在英文中被称作Icewine,是葡萄酒中的新贵族,它是通过延长葡萄采收期,利用霜冻对葡萄进行自然浓缩,当气温低于-8℃左右,使葡萄在树枝上保持一定时间,结冰浓缩,葡萄果粒中的糖水分离,然后采摘、压榨。用此葡萄汁酿造的葡萄酒称为冰酒。冰葡萄汁糖度可达到350g/L以上,由于其具有丰富的营养、浓郁的甜香、醇厚的风味成为酒中瑰宝,被誉为“液体黄金”,是世界公认的葡萄酒中的极品。  相似文献   

7.
葡萄属浆果类树种,果皮相对较薄,果实易感“日灼”,特别是近几年发展面积较大的“红地球”品种,“日灼”尤为严重。笔者结合近几年对葡萄套袋中发生“日灼”现象,提出几点建议,供套袋用户参考。1正确选择果实袋葡萄套袋,尤其是红地球葡萄套袋是当前栽培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正确选择适合葡萄栽培用户当地生产条件的果实袋是防“日灼”的首要条件。从近几年葡萄套袋发生“日灼”的结果看,多为套用低劣质袋或选择了不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型的果实袋引起的。所以购买葡萄果实袋一是要选择具有研究、开发、生产为一体的正规厂家的果实袋…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葡萄清洁生产发展,采用实例访问、案例调查和文献检索方法,从葡萄生产过程中的水肥药管理、葡萄废弃物循环利用、尾水生态拦截以及葡萄的保质提质技术等方面综述安徽葡萄清洁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葡萄清洁生产的主要措施。提出以葡萄为主产业的“家禽-沼-葡萄”、“家畜-沼-葡萄”和“食用菌-沼-葡萄”生态循环发展的模式,并对安徽葡萄生产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建议和方向:(1)加强葡萄清洁生产的宣传、培训和示范工作;(2)加强葡萄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3)加强葡萄采摘后保鲜技术和其后续深加工研究与应用;(4)加强葡萄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和园区的智能物联管理。  相似文献   

9.
新疆伊犁有着悠久的葡萄栽培历史,独特的气候条件造就了栽培冰葡萄的独特优势。通过对冰葡萄栽培技术及冰酒加工工艺的研究,初步形成一套冰葡萄栽培及酿造的工艺体系,为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做大本地葡萄酒产业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保鲜与加工》2002,2(1):33-34
11月中下旬,先后在北京、天津召开了“国际农业科技大会”和“农产品加工与保鲜国际研讨会”。会议期间,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先后邀请有关专家就我国园艺生产及产后贮运保鲜等问题举行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葡萄栽培及葡萄贮藏方面的专家有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田勇研究员、沈阳农业大学马岩松教授、山西农产品保鲜研究所王春生研究员及国家保鲜中心修德仁研究员、李喜宏研究员、张华云研究员等。随后在上海召开的“无公害葡萄栽培技术”培训班上,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有关专家罗国光、晁无疾、李世成等又对我国葡萄生产及贮藏加工方面的问题,特别是今年葡萄贮藏中的问题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现综合如下,希望葡萄专业户、葡萄贮户引为借鉴。  相似文献   

11.
《科学种养》2013,(10):63-63
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利用自身技术优势,通过多年对小麦与葡萄套种试验,解决r发展种植葡萄与粮食生产争夺土地的难题,探索出了一条“粮果套种”的现代生态农业技术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了保粮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山西清徐县是我国著名的葡萄之乡,全国四大葡萄产区之一。栽培葡萄历史悠久,从汉唐以来,到明末清初,直至现代,久栽不衰,且日益兴旺。据史书记载,清徐地区历代均产好酒,并曾生产“贡酒”。  相似文献   

13.
任建忠 《种子科技》2006,24(4):34-34
在种子质量的四项指标——纯度、水分、净度和发芽率中,最重要的是纯度。如何在生产环节提高纯度,从源头上保证种子质量是广大种子专业技术人员的一项最重要工作。笔者通过近几年在玉米制种田建立“三证”纯度管理体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三证”是指“苗期去杂合格证”、“花期抽雄合格证”和“穗检合格证”。依据玉米杂交制种技术方案和植株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对完成相关技术工作,经驻点技术员和基地村负责人共同检查验收合格的制种户签发“三证”。一户一证,经驻点技术员和基地村负责人签字后生效,作为种子收购时的依据。“三证”不全者依据制种田田间记录和种子室内检验结果,按照“缺证制种户种子处理方案”执行。  相似文献   

14.
自2002年组建“杨月季玫瑰切花出口联合体”至今,昆明杨月季公司带动农户数已从10户增加到1400余户,这得力于该公司推广的月季综合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中信国安驻二二二团葡萄原料生产基地“可追溯”系统的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提高“可追溯”体系葡萄生产质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利用抗寒性极强的葡萄品种贝达条做砧木,嫁接优良葡萄品种,利用温室进行规模化快速繁育葡萄硬枝嫁接苗,可满足大面积生产建园所需,是解决葡萄越冬冻害的重要技术措施。近年来,农二师农科所与河北昌黎县金田苗木有限公司在总结国内葡萄硬枝嫁接育苗技术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正陕西省果蔬种植"葡萄状元"、西安市鄠邑区合利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海峰致力于生产出绿色、高品质的果品,并带领合作社社员一起致富奔小康。他种植葡萄有何秘籍呢?地壮树强病害少"高温天气,葡萄园管理好,就能生产出优质的果品。"这是张海峰今年最大的感悟。今年气候反常,葡萄套袋后,出现了霜霉病,果农损失惨重。但在鄠邑区蒋村镇曹村一万多亩的葡萄园里,由于张海峰指导和管理及时,当地葡萄没有出现霜霉病,并且葡萄果个均匀、色泽诱人。  相似文献   

18.
2004年10月18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九十团生产的13000箱“北疆”牌特级红提葡萄已全部起运,经上海口岸销往泰国和印度尼西亚。  相似文献   

19.
由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葡萄分会、中国农产品保鲜工程协会、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采后处理与加工研究室、农业部公益性行业葡萄科研专项组共周主办的“全国葡萄合作组织流通与市场信息交流会”于2010年3月29日至3月31日在天津成功召开。包括台湾在内的全国13个省市120余名农产品保鲜专家和葡萄专业合作组织及生产流通企业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作物育种信息》2006,(11):17-17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葡萄栽培业的发展,近10年葡萄栽培面积和产量一直呈上升趋势。据农业部统计资料,2002年全国葡萄栽培面积39.24万hm^2。大粒四倍体葡萄因果粒大、抗性强,在我国的鲜食葡萄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日本的“巨峰”品种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引种栽培至今,仍是我国鲜食葡萄的主栽品种,但由于南方地区5月份的低温阴雨和7~8月份的高温生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