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花生新品种鉴定和产量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准确、客观地评价江苏花生新品种鉴定试验参试品种(系)的特征特性,促进江苏花生新品种的推广应用,采用高稳系数法分别对淮南、淮北组的12个参试品种(系)进行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并进行品质、抗性及主要农艺性状调查。结果显示:各参试品种均具有中等以上的耐旱性、耐涝性、叶斑病及锈病抗性。具体来说,淮南组的‘宁泰9922’产量较高,且稳产性较好;‘苏花0537’种皮深红色,熟期早,适应性广,粗蛋白含量较高;淮北组的‘连1001’、‘赣榆10-6’、‘东花9号’及‘徐0627’分别较对照‘徐花13号’增产4.7%~7.4%,同时产量稳定性优于对照。因此认为以上品种可以进一步示范和推广应用,同时也表明用高稳系数法评价花生品种(系)的高产稳产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小麦新品种(系)高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高稳系数法(HSC),结合变异系数和稳定性参数,对2001—2002年度山东省高肥小麦新品种(系)区域试验的l3个品种(系),进行了高产稳产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烟475、烟农23是两个聚合了高产稳产基因型的优良小麦新品种,潍62036具有一定的高产潜力,但稳产性稍差。3种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高稳系数法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评价作物高产稳产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选育适于江苏淮北地区种植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2001年以‘烟农19’和‘郑州991’进行杂交,用系谱法选育出小麦新品种‘淮麦33’,2013年通过江苏省审定(苏审麦201305),2014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麦2014001)。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结果:2010—2012年江苏省淮北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977.90 kg/hm2,较对照‘淮麦20’增产6.28%;2012—2013年江苏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948.95 kg/hm2,比对照‘淮麦20’增产5.96%,居参试品种第1位。参加国家区域试验结果:2011—2013年国家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563.30 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6.83%,增产差异极显著,增产点率94.10%,均值变异系数10.11%,适应度82.34%。2013—2014年国家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934.00 kg/hm2,比对照增产6.13%,居该组试验品种第1位,增产点率100%。通过多年多点区域试验表明:‘淮麦33’株型理想、产量潜力高,对黄淮麦区小麦主要病害、逆害具有良好的抗(耐)性,尤其是2010年、2012年赤霉病大发生、2013年倒春寒严重发生的情况下,稳产性突出。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了解‘宁麦36’的生产特性和应用价值,采用2019—2022年江苏省农科院科企淮南小麦联合体中间试验和2021—2022年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育种基地进行的品质试验资料为依据,以‘扬麦20’作为对照,对‘宁麦36’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以及与弱筋小麦密切相关的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3个年度产量试验中,‘宁麦36’的平均产量较对照‘扬麦20’分别增产4.02%、5.60%和5.99%,均达极显著水平。‘宁麦36’的高稳系数(HSC)和适应度均明显高于对照‘扬麦20’。2020年区试混样‘宁麦36’的各项品质指标均符合GB/T17893—1999和GB/T17320—1998弱筋小麦标准。‘宁麦36’的4种溶剂保持力(SRC)均低于弱筋对照品种‘扬麦20’,饼干直径较‘扬麦20’大0.91 cm‘。宁麦36’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弱筋品质优,在江苏淮南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新审定的高产稳产强筋小麦品种‘山农116’尽快大面积应用于生产,从其杂交亲本遗传背景和在国家、山东省区域试验中高产稳产性表现,多年份品质测试结果的强筋稳定性表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山农116’国家区域试验和山东省区域试验均比对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国家试验比高产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4.0%,山东省试验比对照‘济南17’增产3.8%;2018—2021连续4年在全国小麦质量鉴评中,‘山农116’的品质测试指标均达GB/T17892标准强筋或中强筋小麦。‘山农116’株高76.9 cm,株型紧凑,穗层整齐,熟相好,聚合了母本的强筋、抗病、早熟和父本的高产、节水、抗倒伏等优异特点,适宜黄淮麦区大面积推广和市场订单种植利用。  相似文献   

6.
远缘杂交小麦新品种小偃597的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品种的高产稳产及适应性是优良小麦品种的必备条件。某一个小麦品种只要具有了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的特性,就能在生产上长期推广应用,才能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研究利用1997~1999三年陕西省关中灌区高肥组区域试验产量结果,用高稳系数法和回归系数分析法对小偃597的高产稳产及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偃597三年的高稳系数分别为:12.2%、11.3%、19.0%分别低于对照品种;回归系数(b)三年分别为:0.84、1.00、0.95。说明小偃597高产稳产性要优于对照品种,同时小偃597还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小麦新品种‘石麦22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全面了解‘石麦22’的生产利用和育种价值,根据2009、2010年国家黄淮北片区域试验和2010年国家冬小麦黄淮北片水地生产试验的资料,通过方差分析对小麦新品种‘石麦22’的产量、品质及抗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石麦22’在2009年国家区域试验中比对照‘石4185’增产7.63%,2010年度比对照‘良星99’增产4.81%,2010年度生产试验中比‘石4185’增产5.82%。结果表明,‘石麦22’具有良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是适合黄淮北片冬麦区大面积生产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小麦新品种郑麦1860高产稳产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会伟  胡琳  郭瑞  高崇  董海滨  赵明忠 《种子》2021,(3):132-135
依据2015-2018年度国家冬小麦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及2015-2016年度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品种大区展示试验数据,分析了郑麦1860高产稳产特性。结果表明,两年区域试验郑麦1860平均产量8457.0 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5.19%,差异极显著;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356.0 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5.21%,增产点率100%;在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设置的5省13个试验点中,平均产量8296.7 kg·hm-2,排第一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平均高稳系数(85.49%)比对照约高5个百分点。表明小麦品种郑麦1860高产稳产性突出。同时,以2017-2018年国家冬小麦黄淮南片水地组生产试验数据为依据,进行了郑麦1860的产量三要素与产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生产上可适当增加群体提高有效穗数来进一步发掘郑麦1860的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9.
粮饲通用型玉米品种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畜牧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培育适合热带地区种植的粮饲通用型玉米品种,为粮饲通用型玉米品种在广西种植提供参考,本研究以Q901为母本,以P1107为父本,选育出玉米新品种‘兆玉215’。广西普通玉米区域试验表明‘兆玉215’两季平均籽粒产量为8 030 kg/hm2,较对照品种‘桂单162’增产4.0%;生产试验表明‘兆玉215’两季平均籽粒产量为7 740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6.4%。广西青贮玉米区域试验表明‘兆玉215’两季平均全株生物产量为55 420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4.9%;生产试验表明‘兆玉215’两季平均全株生物产量为49 587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7.4%。‘兆玉215’籽粒品质容重为795 g/L,粗蛋白含量8.50%,粗脂肪含量5.1%,粗淀粉含量72.40%,赖氨酸含量0.21%;全株品质粗蛋白含量7.18%,淀粉含量36.8%,中性洗涤纤维含量49.4%,酸性洗涤纤维含量15.3%,干物质含量30.4...  相似文献   

10.
用高稳系数法分析谷子新品种的高产稳产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高稳系数法分析了2002~2003年国家谷子品种试验(华北夏谷区)8个谷子参试品种(系)高产稳产性,并与常用的统计分析法计算的几种稳定性参数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高稳系数法是分析谷子新品种(系)高产稳产性的准确、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不同灌溉模式对小麦‘烟农5158’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在胶东地区气候条件下‘烟农5158’适宜的灌溉模式,笔者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溉模式对‘烟农5158’生理特性、产量及产量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溉次数的增加,‘烟农5158’旗叶相对含水量、旗叶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合速率提高。‘烟农5158’叶片相对含水量、实际羧化效率和光合速率高于‘鲁麦21’,说明‘烟农5158’的抗旱性强于‘鲁麦21’。干旱显著降低‘烟农5158’和‘鲁麦21’的产量,‘烟农5158’的产量显著高于‘鲁麦21’。3个灌溉处理相比较,春灌2水处理(拔节水和开花水)处理的小麦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全面了解超高产小麦品种‘烟农999’的特征特性和为超高产品种的选育提供借鉴,本研究对‘烟农999’的育种目标、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以及选育策略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烟农999’产量表现突出,在小麦高产创建中实打12255.0 kg/hm2,创山东省小麦单产最高纪录和农业部专家实打验收全国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品质优良,在国家黄淮南片冬水组区域试验中连续2年达到国家强筋小麦标准;适应性广,先后通过山东和国家审定;田间综合抗性好。超高产品种的选育要加强种质创新和多种育种方法的应用,注意高穗粒重的选择,提高生物产量,注重产量与品质的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小麦新品种‘烟农5158’的光合生理基础,以其亲本之一‘鲁麦14号’为对照,研究了‘烟农5158’与其亲本‘鲁麦14号’之间的生物学特点及灌浆期的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烟农5158’与‘鲁麦14号’相比,具有更好的株型结构和更大的产量潜力;花后不同时期籽粒的灌浆进程和灌浆速率、旗叶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花后旗叶蒸腾速率、旗叶原初光化学效率的日变化、旗叶最大和实际光化学效率、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非光化学能量耗散等光合生理指标都优于对照‘鲁麦14号’。这是‘烟农5158’具有高产特性的生理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适合云南籼稻地区种植的高产稳产、抗病性强以及米质优良的杂交籼稻品种,加速育种进程和成果转化,以‘凌禾优78’为对照,通过品种试验,对8个杂交籼稻参试品种的产量、田间表现、抗病性及米质等多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除‘云两优252’外,其余品种综合性状优良,2021年和2022年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达10000 kg/hm2以上,比CK增产5%的品种有5个,生产试验产量均高于9800 kg/hm2,其中‘云两优9801’产量最高,比CK增产8.8%以上;米质分析结果表明,‘云两优2198’的米质为农业部食用稻品种品质普通标准,‘云两优42’、‘云两优9801’、‘云两优9802’、‘云两优9803’、‘玉龙优和占’、‘华中优9326’两年米质均达农业部食用稻品种品质优质标准;‘云两优252’产量为9730.95 kg/hm2,低于CK,其米质为农业部食用稻品种品质普通标准。因此,‘云两优42’、‘云两优9801’、‘云两优9802’、‘云两优9803’、‘玉龙优和占’和‘华中优9326’为优质品种,‘云两优219...  相似文献   

15.
采用稳定性参数法、变异系数法、回归系数法、高稳系数法等分析方法, 对1999 ~ 2001年度甘肃省啤酒大麦新品种(系)联合区域试验12个参试品种的3年16 点次进行高产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稳定性参数(ai)、变异系数(CV)、高稳系数(HSC)值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回归系数(b)与其他3种方法分析结果有差异。甘啤4号、垦啤2号的稳定性参数(ai)、变异系数(CV)、回归系数(b)、高稳系数(HSC)值均较小, 说明这两个品系的高产稳产性好;将4种方法结合更能准确地反映啤酒大麦新品种的高产稳产性。采用稳定性参数法、变异系数法、回归系数法、高稳系数法等分析方法, 对1999 ~ 2001年度甘肃省啤酒大麦新品种(系)联合区域试验12个参试品种的3年16 点次进行高产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稳定性参数(ai)、变异系数(CV)、高稳系数(HSC)值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回归系数(b)与其他3种方法分析结果有差异。甘啤4号、垦啤2号的稳定性参数(ai)、变异系数(CV)、回归系数(b)、高稳系数(HSC)值均较小, 说明这两个品系的高产稳产性好;将4种方法结合更能准确地反映啤酒大麦新品种的高产稳产性。  相似文献   

16.
甘蔗新品种桂糖46号的丰产性及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稳系数法和变异系数法分析了甘蔗新品种桂糖46号在2年区域试验中的丰产稳产性.结果表明:相比ROC22号,桂糖46号具有非常优良的丰产性,蔗茎产量和含糖量的增产(糖)非常明显,蔗糖分略高;在此基础上,桂糖46号还具有优良的稳定性,蔗茎产量和含糖量的高稳系数均高出对照30%以上,蔗糖分的高稳系数也略高,分析结果用变异系数法也得到了验证.综合来看,桂糖46号是一个高产、稳产、宿根性好、适应性广、抗倒性强、脱叶性好的优良甘蔗新品种,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价小麦新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丰产稳定性,应用Francis-Kannenberg模型分析法、线性回归Eberhart-Russell模型分析法、适应性参数法和高稳系数法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新育成的13个小麦品种的丰产稳产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较对照品种扬麦20增产2%以上的小麦品种有8个,占61.5%,但丰产稳产的小麦品种较少,只有微红225和扬辐麦2049,仅占15.4%。用高稳系数法评价小麦新品种的丰产稳产性是可行的,将高稳系数法与3种稳定性参数法相结合则更能准确反映小麦新品种的丰产稳产性。  相似文献   

18.
为摸清甘薯不同品种、不同脱毒世代的生长特性、产量及品质差异,以‘遗字138’和‘京薯6号’的试管苗、原原种苗、原种苗、非脱毒苗为试验材料,进行病毒检测、增产效果、品质鉴定及成本效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脱毒后,甘薯病毒发生率降低,世代数越小,病株率越低,病毒种类越少;脱毒后,苗床甘薯出苗量增加,植株健壮,大田甘薯地上营养生长旺盛,地下结薯数增加,商品薯率增加,但脱毒对甘薯内在品质影响不大。从产量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来看,‘遗字138’原种产量26288.4 kg/hm2,较非脱毒对照增产极显著(增产52.1%),增收13288.95元/hm2;‘京薯6号’原种产量11381.1 kg/hm2,较非脱毒对照增产显著(增产53.3%),增收2045.1元/hm2。鉴于‘遗字138’原种突出的增产增收效果,建议用‘遗字138’为主栽品种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为了准确筛选和引进高产稳产性突出的杂交玉米新品种,探讨品种高产稳产性分析在同一生态区域内应用的必要性和参考价值,笔者采用变异系数法、适定性参数法、回归系数法及高稳系数法,对2017—2018年云南农科玉米联合体区域试验(中海拔组)保山试点各参试品种的高产性和稳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方法的分析结果有一定差异,综合分析得到‘昭黄10号’、‘保玉16号’高产稳产性突出,其次‘靖都1号’和‘楚单1404’高产稳产性也好,4个品种适宜在保山市中海拔区域扩大种植和推广。4种分析方法均有其优缺点,联合利用不同方法进行综合评定,可使新品种的高产稳产性得到客观真实的反映。品种高产稳产性分析在同一生态区域内应用是有必要的,对提高选种引种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摘要:应用高稳系数法、变异系数法、标准差适应性参数法及相对平均偏差分析等方法对2017-2018年度国家黄淮南片参试小麦品种(早播组Ⅳ组)的高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分析方法中,洛麦27、豫农804、淮麦1196、泰禾麦5号、郑麦22、轮选2000、漯麦26、淮核15173、淮麦1403等品种被判定为高产稳产类型。用这四种方法评价小麦品种的高产稳产特性时,高稳系数法效果最好,其次为变异系数法和相对平均偏差分析法,标准差适应性参数法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