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热解是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技术。将污泥与秸秆混合共热解是生物质资源利用的重要方法,两者混合热解制备生物炭不仅能同时处理2种数量庞大的农业废弃物,还能有效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带来的问题。本文综述了污泥与秸秆共热解制备生物炭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共热解产物污泥-秸秆炭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和吸附炭的利用,以及热解温度、混合比例、停留时间、升温速率、催化剂添加等热解工艺对污泥-秸秆炭的影响,并对污泥与秸秆共热解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农用生物炭研究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102,自引:1,他引:101  
陈温福  张伟明  孟军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6):3324-3333
生物炭以其良好的解剖结构和理化性质,广泛的材料来源和广阔的产业化发展前景,成为当今农业、能源与环境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合分析、评述了生物炭在土壤、作物、农田生态系统等领域应用的主要研究进展及其未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从低碳、循环、可持续视角,客观、辩证地探讨了生物炭在农业上的应用价值及其产业化发展前景。生物炭在修复土壤障碍,提升耕地生产性能和作物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开发生物炭产业的方向与建议,旨在为中国生物炭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针对秸秆直接还田难、综合利用率低、焚烧污染严重,土壤碳库匮缺、耕地质量提升乏力等"老、大、难"问题,本课题组率先提出了"秸秆炭化还田"新理论,确立了"以生物炭为核心,以炭化技术为基础,以生物炭基肥料和生物炭基土壤改良剂为主要发展方向,兼顾能源化利用"的技术路线。2005年以来,围绕"生物炭暨秸秆炭化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组先后突破了生物炭规模化制备与农业应用关键技术,构建了全产业链技  相似文献   

4.
韩多 《甘肃农业》2011,(2):36-37
为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和设施农业的发展壮大,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根据甘肃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从增加农民收入、有效解决食品安全大局出发,积极寻求解决蔬菜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充分挖掘和发挥地域及物种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积极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将秸秆直接还田变为‘收储-炭化-产品化-还田’的技术链条,以炭化技术为基础,通过炭基农业投入品的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实现农田土壤碳封存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秸秆全量化利用和耕地质量提升……"日前,秸秆炭化还田固碳减排技术入选2021年农业农村部重大引领性技术。  相似文献   

6.
生物炭与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4,自引:15,他引:9  
本文综合分析、评述了生物炭在农业环境领域应用的主要研究进展,从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视角,探讨了生物炭对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影响和潜在价值,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客观、深入、综合的分析。认为生物炭在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提升耕地质量、修复重金属污染农田、应对气候变化、维持和稳定农业生态系统功能及保障农业环境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现状,提出了未来生物炭在农业环境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发展重点,旨在为生物炭的应用及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植物纤维性农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南省植物纤维性农业废弃物的资源现状、利用现状(肥料化利用、能源化利用、饲料化利用和原料化利用等)进行阐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秸秆数量巨大,宣传及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产业化程度低,利用技术需要进一步完善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农户的环保意识,加强政策扶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技术研发,推广高效农业发展模式等促进植物纤维性农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基于循环农业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循环利用与资源化、多级利用与产业链延伸、产业化与价值增值等发展秸秆循环型农业模式的基本原则出发,归纳和总结了5种主要的秸秆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包括秸秆养殖与能源循环型农业模式、秸秆制炭循环型农业模式、秸秆沼气循环型农业模式、秸秆食用菌循环型农业模式和秸秆生物反应堆循环型农业模式,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贵州山区农业废弃物利用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该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发展的方向及炭基肥在贵州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前景。在利用传统堆肥和沼气发酵技术生产有机肥及其应用的基础上,施用生物质炭与肥料配制的炭基肥可以明显地促进耕地有机培肥及作物生长。在贵州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要全面推广高效的堆肥发酵及沼气发酵技术,利用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及土壤改良剂,实现农业废弃物的高效化、高值化利用。同时,要大力推广生物质炭化技术,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以生物质炭为载体的多元化产品,通过生产炭基土壤改良剂、炭基有机肥、炭基复合肥,以及蔬菜、花卉、苗木等育苗基质,全面地提高农业废弃物利用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发展已处于历史转折和变革期,绿色低碳发展成为新时期农业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与修复等成为农业发展的重大议题。生物炭是生物质材料在厌氧高温条件下热裂解产生的高度芳香化的富碳物质,其独特物理和化学性质使其在土壤、环境和生态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价值,成为土壤和农业可持续管理的重要途径。通过对第一届生物炭研究与应用国际研讨会进行总结与评述,对会议涉及到的生物炭制备及材料、生物炭与农业、生物炭与生态环境、生物炭与碳氮循环、生物炭与黑土地保护等领域的最新进展做了简要概括,对今后生物炭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生物炭研究及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As a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straw-biochar technology and its industrialization are beneficial to systematically and comprehensively solve the prominent problems of straw burning, straw utilization and soil degradation in Northeast China, which has large cultivated land and crop straws resource, thus become a hot research topic. Based on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of nearly 20 years in the Northeast China of straw resources dynamic change, availability utilization resource and development trend,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resource base, technic approach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straw-biochar utilization, and from an industrialization perspective to comprehensive analyze the resources, technology, conditions, advantages, markets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s of the biochar-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in Northeast China. Our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raw-biochar industrialization had rich available utilization biomass resources, mature industrialization conditions, and huge development potential and space in Northeast China, which had great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n promoting the straws resource utilization, the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Northeast China. Finally,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e constructed the straw-biochar industry model including the whole industrial chain, and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suggestions to the biochar industrialization in Northeast China, aiming at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solving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straws processing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promoting the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biochar industrialization.  相似文献   

12.
东北黑土区耕地地力评价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资源,耕地地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发展,耕地地力的变化对粮食生产和生产力等具有重要的影响。黑土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土壤资源,黑土耕地面积占东北区总耕地面积的18.08%,常年粮食总产量占全区粮食总产量的28.1%,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7.8%,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掠夺式的经营导致黑土不断退化。黑土区开展耕地地力评价将为黑土区耕地退化治理和耕地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黑土资源是世界的稀缺资源,黑土带的水土流失、环境污染、土地流转、土地退化问题成为黑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根据实地调研结合资料,分析了东北黑土带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黑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即:加强农业发展规划;保护黑土区耕地,农耕技术上改进,加强农田基本建设等。  相似文献   

14.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是增加耕地、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一条重要途径。为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以融水苗族自治县可开垦土地、可进行耕地提质改造土地和可复垦建设用地为调查评价对象,采用3S技术、野外实地调查等方法,从土地、气候和区位等方面构建耕地后备资源等潜力调查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限制性因子法,对耕地后备资源等潜力进行调查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揭示融水苗族自治县耕地后备资源等潜力,为县域内的耕地后备资源等潜力分级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新疆的后备耕地资源面积为1425.60×104hm2,占全国后备耕地资源的21.69;.在当前城市化、工业化步伐不断加快,人口不断增长,各业用地矛盾日益突出、粮食安全等问题十分严峻的情况下,新疆在我国耕地保护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研究在通过对新疆耕地保护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为耕地保护战略的制定及实施提供依据.[方法]SWOT分析方法.[结果](1)1997~2007年,全国的耕地面积呈减少的态势,而新疆则反之,耕地面积净变化率为3.23;.新疆的耕地面积变化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1997~2001年为耕地的快速增长期;2001-2004年为耕地的快速下滑期;2004~2007年为耕地面积的缓慢恢复期.(2)新疆耕地保护的优势在于水土光热资源较为丰富,农业生产条件好,农产品品质好,比较优势明显;劣势在于资源性缺水较为严重,土壤贫瘠,水土流失、盐渍化问题严重.面临的机遇为周边区域和国家对新疆农产品的需求增大,耕地经济效益连续多年提高.国家和新疆加大了对耕地的资金投入,面临的挑战为新疆绿洲外围生态环境趋于不利化,生态需水向农业用水的保障提出了挑战,耕地可持续利用面临考验.[结论]通过SWOT分析可以得出,通过适当的方法能够使新疆耕地得到保护,农业获得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是新疆耕地保护的主要障碍因素.基于上述分析,新疆的耕地保护战略应该为在保持现有耕地面积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耕地质量,加大土地整理力度,控制土地开发,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董谦  刘宾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2-123
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国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着自然资源贫乏、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立农业资源核算体系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现代农业科技在耕地资源集约利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探讨了现代农业科技在促进耕地资源集约利用中的应用,包括作物育种技术、土地平整技术、遥感技术和现代农业灌溉技术在促进耕地资源集约利用中的应用;指出在我国耕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发展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实现耕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对于解决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安陆市秸秆资源约58万t。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秸秆用作燃料的功能进一步弱化。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耕牛数量的减少,全市富余秸秆资源量约30万t,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大量的秸秆被焚烧,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通过分析该市秸秆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