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湿地公园小品即指使用于栖息地保护的湿地场所,也能为人类提供某种活动方式,包含科普教育、自然风景观光、休闲散步和观鸟等内容的设施或建筑。它是湿地景观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类型,其重要作用正日益被人们所认识。本文从不同尺度评述了北京市翠湖湿地公园、北京市南海子湿地公园两个案例小品的建设情况,分析了湿地公园小品空间布局、空间造型、材质选取、文化体现4个方面的设计,得出了湿地公园小品的特色:空间布局以湿地体验展示区和服务管理区为主;空间造型主要以湿地动植物造型为依托;材质是取之于湿地,用之于湿地;颜色选取为与湿地公园基调颜色相协调的原生木、石色,淡蓝色,绿色等:文化体现多是通过造型来表现。以期为以后湿地公园小品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城市湿地公园中园林小品大多是用于保护栖息地的场所,同时包含观鸟、休闲散步、自然风景观光等内容的建筑或设施也丰富了人类的活动方式。作为一种体现新型文化的湿地景观,园林小品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文章总结了园林小品的概念,分析了其在城市湿地公园中发挥的分景、组景和主景作用,探讨了空间布局、选材等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水生植物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应用的必要性基础上,阐述了水生植物的4种主要类型,重点从生态功能、色彩层次、空间布局、水岸线等多角度分析了水生植物在湿地公园建设中的应用,以充分发挥湿地公园的社会经济功能及生态环境功能。  相似文献   

4.
以江苏省无锡市贡湖湾湿地公园工程为例,结合农耕湿地体验区、自然湿地保护区、雨洪湿地区、人工湿地展示区、湿地科普区、湿地生态栖息区等功能分区,从场地平整、测量放样、基坑开挖、基础垫层等方面,介绍了湿地公园园林小品施工技术,以期为其他湿地公园提高景观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冬平  王佳佳  蔡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755-15757,15760
简述地域特色及城市湿地公园地域特色的概念,分析城市湿地公园地域特色形成因素和塑造原则,并从遵从地域自然环境和场地特征、传承地域文化体现场所精神、合理地选择材料和技术工艺3个方面,结合四川成都活水公园、浙江湖州下渚湖湿地公司、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以及西溪湿地等相关实例,介绍了城市湿地公园地域特色塑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徐州市大龙湖湿地公园为例,从植物景观、道路游线、景观构筑物与小品、解说系统等方面探讨环境教育在城市公园设计中的表达方式.结果表明:(1)大龙湖湿地公园环境教育资源较丰富,景观设计虽然在一些方面体现了环境教育,但还存在明显不足;(2)针对现存问题,可从亲水游线设计、植物与环境关系的表达、景观构筑物与小品的材料及主题、解说系统的多样性等方面进行改进;(3)充分利用城市公园开展环境教育需要景观设计师、公园管理人员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以七桥瓮湿地公园、九龙湖湿地公园、鱼嘴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目的评价与满意度评价相结合的复合调研方式,对南京城市湿地公园进行使用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南京的城市湿地公园在湿地文化建设方面均有待加强;游客的使用目的主要是休闲和游览;位于城中的七桥瓮湿地公园和九龙湖湿地公园休闲锻炼的游客较多,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但受城市影响大,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这类公园设计应充分考虑湿地公园的社会属性(休闲、娱乐、教育等),需加强湿地保护;位于城郊的鱼嘴湿地公园游客的使用目的以参观游览为主,且游客量少于前2个公园,在设计与管理运营上应考虑增强其对游客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8.
国家湿地公园管理评估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湿地公园已经成为国家湿地保护体系中的重要方式,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保护和管理方面的问题。为使我国湿地公园管理有序、健康地发展,针对目前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由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环境质量、湿地景观、基础设施、管理和附加分等6类项目23个因子组成的国家湿地公园管理评估指标体系,并给出了每个因子的权重、赋值范围以及具体的定量化评估方法,为国家湿地公园的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最后,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和银川国家湿地公园为例进行了试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国家湿地公园的发展模式及规划方法。【方法】选取了本底资源、周边地理环境条件以及社会经济等指标,以四川省23个国家湿地公园为样本,进行了聚类分析并对其特征、模式进行探讨。【结果】四川省国家湿地公园发展模式可归为5类:生态旅游保护型、科普宣传利用型、文化结合型、休闲体验型、恢复利用型。【结论】大多数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城郊,与村镇关系紧密。  相似文献   

10.
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被誉为”地球之肾”.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湿地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而湿地公园的建设成为保护湿地资源的一个重要的措施.湿地景观的空间格局是湿地公园建设的关键所在,运用景观生态学、生态规划学以及生态工程学等规划设计理论,对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探索,为湿地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的工程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环境和湿地景观3个方面综合评价了宣威市月牙湖湿地公园。结果表明,宣威市月牙湖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湿地环境质量良好,湿地景观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盘锦双台河口湿地功能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盘锦双台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盘锦市境内,是世界上最大的芦苇沼泽湿地。近年来该湿地开始出现退化现象,为了挽救湿地生命,保护宝贵的自然资源,从湿地存在与形成、发育及演化等方面分析,在充分吸收以往盘锦双台河口湿地的研究成果、总结各种评价方法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建立了湿地功能评价体系,制定了湿地功能等级划分标准,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对湿地各项功能进行评分,计算湿地综合评价指数,由此评价湿地功能的优劣。结果表明:盘锦双台河口湿地功能等级属于一般一类,在各项功能中,湿地的环境功能最为重要。湿地对于生物栖息、污染净化、物质产生以及调节洪水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供水、调节气候、科研教育、历史文化遗产以及养殖功能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相比而言美学价值和娱乐功能的作用就显得不是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3.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修复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与湿地的生态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地是人类重要的资源之一,是具有较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人们逐渐意识到由于湿地的破坏导致其生产力下降所带来的危害和隐患,并开始重视湿地的保护与恢复。论述了湿地的生态功能与效益,并结合案例,阐述了湿地生态恢复的手段之一——湿地公园的湿地恢复方法和成效,呼吁人们保护湿地,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5.
新乡黄河湿地恢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乡黄河湿地是我国较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湿地分布区,进行湿地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新乡黄河湿地结构和功能呈现明显的变化,湿地生态环境呈现恶化趋势,影响了湿地生态系统正常演化和湿地功能的发挥。据此,提出了新乡黄河湿地存在的问题、恢复的原则与目标以及恢复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为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马湖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公园的湿地资源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马湖国家湿地公园内植物和动物资源丰富,植被分4个植被型组10个植被型35个群系;高等植物113科263属338种;湿地植物43科76属95种;湿地公园及周边区域有国家I级保护植物3种,为银杏(Ginkgo biloba)、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和莼菜(Brasenia schreberi),国家II级保护植物1种,为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动物有兽类5目11科30种,鸟类17目48科166种,两栖动物1目3科9种,爬行动物2目6科13种,鱼类5目5科13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兽类1种和野生鸟类8种;四川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和野生鸟类6种,二者中国特有种分别为1种和2种;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兽类3种;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中国特有种分别有3种和2种,主要分布区在中国的分别有4种和6种。马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评价总得分为73.7分,占总分78分的94.5%,等级为"优秀",湿地环境质量评价得分为20.8分,占满分23分的90.4%,等级为"优良"。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典型性和稀有性;湿地公园具有较高的生态、科学、教育、休闲、景观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7.
湖北金沙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的保护与湿地恢复工程的实施将改善和恢复区域生态环境,丰富生物多样性,增强湿地生态功能,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同时,还将提高科研监测和科普宣教管理水平,提升人民群众对湿地保护的认知度,从而产生较高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开展退耕还湿工程保护天津湿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是我国湿地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通过开展退耕还湿工程加强天津市的湿地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已刻不容缓。本文从5个方面分别介绍了天津市湿地的基本情况、湿地保护现状、湿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开展天津市退耕还湿工程的意义以及天津市退耕还湿工程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毛玮卿 《北京农业》2011,(36):124-125
湿地公园是近年来我国林业部门大力宣传、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湿地公园具备保护与观赏的双重功效,是保护工作的一种新思路,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湿地公园建设背后的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互利互惠的保护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4种湿地植物的生理性状对人工湿地床设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野外调查分析了4种常见湿地植物的最长根长,根系体积,植物密度,植株的氮、磷和锌含量等对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人工湿地设计和人工湿地使用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长根长以美人蕉为最长(43.73 cm),芦苇其次(32.50 cm),黄花鸢尾最短(12.57 cm);根系体积以美人蕉最大(66.72 cm3),芦苇其次(17.42 cm3),黄花鸢尾最低(4.70 cm3);密度以芦苇最高(257株·m-2),美人蕉其次(61株·m-2),茭白最低(54株·m-2);单位面积上芦苇、美人蕉、茭白和黄花鸢尾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是4.27、2.12、0.94和O.78 kg·m-2.相应地,单位面积上植物地上部分对氮、磷和锌的吸收量以芦苇最高,美人蕉其次.黄花鸢尾最低.不同植物对人工湿地的使用寿命没有显著影响,但植物的最长根长和密度可作为人工湿地基质深度设计和植物数量配置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