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为材料,以充空气作对比,分析液态氧增氧对养殖动物生长的影响。设置充空气(6-9mg/L)、液态氧I(6-9mg/L)和液态氧II(15-20mg/L)3个处理,定期检测水环境因子及大菱鲆生长相关指标。溶解氧(DO)含量在6-9mg/L范围内,液态氧增氧系统大菱鲆的体重(37.35g〉34.86g)、存活率(100%〉99%)、肥满度(4.50〉4.33)及饵料转化率(FCE,14.3%〉13.3%)等均高于充空气系统;DO含量为15-20mg/L时,大菱鲆的体重(32.03g)、存活率(94%)、肥满度(4.25)及FCE(11.1%)等均低于两6-9mg/LDO组。说明较低DO含量(6-9mg/L)下,液态氧促进大菱鲆的生长、提高成活率和FCE。7个月的养殖试验发现,液态氧系统中大菱鲆体长(21.71cm〉19.16cm)、体重(500.20g〉305.92g)、成活率(98%〉87%)、肥满度(4.90〉4.35)和FCE(118%〉62%)均显著高于充空气系统。DO含量6-9mg/L范围内,利用液态氧养殖大菱鲆可以加快生长、提高成活率和FCE。  相似文献   

2.
几种药剂浸种对瓠瓜种子发芽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本研究以瓠瓜(LasenariasicerariaStandL.var.clavatamakino)种子为试材,研究了乙烯利(100×10-6、150×10-5)、赤霉素(20×10-6、40×10-6)、油菜素内酯(1:4000、1:6000)对瓠瓜种子发芽力的影响,以清水处理为对照。实验结果表明:乙烯利、赤霉素浸种能显著提高瓠瓜种子的发芽率,20×10-6浓度的赤霉素处理能显著提高瓠瓜种子的发芽势。综合本实验结果,20×10-6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对提高瓠瓜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效果明显优于其它处理。油菜素内酯对瓠瓜种子发芽力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樱桃的优良杂种优系F8、F10(Prunus.avium L.×Prunus . pseudocerasus L.)以及H8、H10(Prunus. cerasus L ×Prunus.pseudocerasus L.)为材料,MS和F14为基本培养基,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6-苄基氨基腺嘌呤(6-BA)、 3-吲哚丁酸(IBA) 、赤霉素(GA3)进行杂种樱桃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F14+6-BA (0.3~0.5)mg/L+GA30.1(单位下同)适合各个杂种优系初代培养诱导出植株,F14+6-BA (0.5~1.0)+IBA (0.1~0.3)+GA30.1能够很好的促进各个杂种优系分化不定芽,1/2MS+IBA0.5(或NAA 0.8)是各个杂种优系的最佳生根培养基。  相似文献   

4.
以红薯、鲜牛乳为主要原料,选用驯化的1:1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合菌剂为发酵剂进行乳酸发酵,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发酵乳饮料的最适工艺:将红薯浆(红薯:水:1:2)与鲜牛奶以6:4(V/V)混合,0.1MPa压力条件下灭菌15min,冷却,接种4%(V/V)发酵剂,41℃温度条件下培养6h,快速破乳同时将发酵乳与水以2:3的体积比混合,并添加9%(缈/形)的蔗糖、0.2%(W/W)的复合酸味剂(柠檬酸:酒石酸=2:1)、0.4%(W/W)的复合型稳定剂(琼脂:果胶:单甘酯=4:1:1),混合均匀。  相似文献   

5.
为完善及优化桃叶卫矛组培繁殖再生体系,解决以腋芽萌发为再生途径进行组培增殖时增殖系数小的问题,以桃叶卫矛幼嫩茎段为材料,分别用20%的次氯酸钠和0.10%的升汞进行消毒处理,处理时间分别为8、10、12 min获取其消毒最佳方案;以桃叶卫矛茎段为材料,通过调节6-BA和NAA浓度,诱导桃叶卫矛茎段产生愈伤组织;以桃叶卫矛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6-BA和NAA正交试验诱导产生不定芽;以桃叶卫矛不定芽为材料,调节6-BA和NAA浓度,提高继代增殖系数;以桃叶卫矛继代增殖苗为材料,调节IBA和NAA浓度,获取桃叶卫矛生根苗。研究结果表明:(1)桃叶卫矛幼嫩茎段消毒最佳方案为20%的次氯酸钠处理12 min,污染率2%;(2)茎段愈伤组织诱导最佳培养基为1.0 mg/L 6-BA+ 0.10 mg/L NAA,诱导率80.00%;(3)不定芽诱导最佳培养基为0.5 mg/L 6-BA+ 0.10 mg/L NAA,诱导率91.11%;(4)继代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 1.0 mg/L 6-BA+ 0.10 mg/L NAA,增殖系数6;(5)生根培养最佳培养基为1/2MS+ IBA 0.3 mg/L,生根条数平均为5条。本研究利用桃叶卫矛无芽茎段诱导出愈伤组织,并将继代增殖系数提高至6,且完成了桃叶卫矛组培再生体系的优化。  相似文献   

6.
DCPTA和DTA-6对拟南芥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植物根系是活跃的吸收器官和合成器官,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吸收和支持。国内外关于DCPTA和DTA-6对作物根系的促进作用均有相关报道。以拟南芥野生型(Columbia)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利用叔胺类活性物质DCPTA和DTA-6两种物质不同浓度的溶液,分别在MS培养基上对拟南芥萌发和根系生长相关指标进行研究,以明确DCPTA和DTA-6对拟南芥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DCPTA和DTA-6对拟南芥生长致死浓度为1000mg/L;(2)同一浓度下,含有DTA-6培养基的萌发率和幼苗子叶发生率略高于DCPTA。其中含有1mg/L浓度的DCPTA和DTA-6培养基的拟南芥萌发率和幼苗子叶发生率为100%;(3)拟南芥幼苗的主根长、下胚轴长、侧根数在0.1mg/L,1mg/L和10mg/L浓度DCPTA和DTA-6的培养基下均高于对照。其中1mg/L浓度的值为最大,并显著高于对照(p〈0.05)。100mg/L,500mg/L浓度的显著低于对照(p〈0.05)。拟南芥平均根粗、根表面积、根系总体积以及叶片鲜重和根系鲜重表现相类似的规律;(4)拟南芥叶片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在0.1mg/L,1mg/L和10mg/L浓度DCPTA和DTA-6的培养基下均高于对照。其中1mg/L浓度的值为最大,显著高于对照(p〈0.05)。1mg/LDCPTA和DTA-6培养基的拟南芥叶片叶绿素a/b比值最小,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DTA-6对两种食用豆生理代谢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iethyl aminoethyl hexanoate,DTA-6)对食用豆叶片的生理代谢及产量的调控效应,选用芸豆(英国红)和小豆(龙垦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完全随机试验方法,于芸豆和小豆的初花期叶面喷施DTA-6,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测定各生育时期叶片光合参数、碳代谢产物、干物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DTA-6提高了2种食用豆各生育期的SPAD值、盛花期和鼓粒期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显著增加了叶片蔗糖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促进了叶片淀粉的积累;与CK相比,DTA-6提高了2种食用豆的地上部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并且显著提高了芸豆和小豆鼓粒期荚分配率;DTA-6可有效调控2种食用豆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从而提高产量,DTA-6处理的芸豆和小豆产量分别较CK增加13.30%和12.91%,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8.
喷施表油菜素内酯对籼稻和粳稻花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个籼稻品种和6个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于调查花时性状的前日17:00、当日6:00及8:00分别喷施低浓度(0.01mg/L)、中浓度(0.10mg/L)和高浓度(1.00mg/L)的2,4-表油菜素内酯(epi-BR),以喷施不含epi-BR的水溶液为对照,调查6个与花时有关的性状在不同处理间的差异,包括始花时、盛花时、终花时、从始花时到盛花时的时间(简称始-盛时间)、从盛花时到终花时的时间(简称盛-终时间)、开花持续时间(简称始-终时间)。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epi-BR对供试品种的始花时、盛花时和终花时提前均有促进作用。籼稻品种中,0.10mg/L浓度的epi-BR促进花时提前的效果最明显,而粳稻品种中,1.00mg/L浓度的epi-BR促进花时提前的效果最明显。籼稻上施用高浓度(1.00mg/L)、中浓度(0.10mg/L)的epi-BR可显著缩短始-盛时间;粳稻上只有施用高浓度(1.00mg/L)的epi-BR才能缩短始-盛时间。与对照相比,施用epi-BR可显著延长盛-终时间和始-终时间。供试籼稻品种以调查花时性状的当日6:00喷施epi-BR促进花时提前的效果最为明显,供试粳稻品种以调查花时性状的前日17:00喷施促进花时提前的效果最好。供试籼稻品种比粳稻品种对epi-BR的响应更为敏感。促进籼稻花时提前的最佳处理是调查花时性状的当日6:00喷施中浓度(0.10mg/L)的epi-BR,促进粳稻花时提前的最佳处理是调查花时性状的前日17:00喷施高浓度(1.00mg/L)的epi-BR。  相似文献   

9.
3个烤烟品种(系)在安顺烟区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优选适应安顺特色优质烟叶开发的品种,以‘2010-6’、‘A18’、‘贵烟2号’3个烤烟品种(系)为参试品种,以‘K326’为对照在安顺西秀区进行生产试验,分别从生长状况、农艺性状、抗病性、产量及烟叶评吸质量等方面对各参试品种(系)及对照进行分析比较,鉴定参试品种(系)对当地土壤、栽培、烘烤条件的反应和再生产价值。试验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系)在安顺市西秀区的综合表现来看,均好于对照品种‘K326’,其中以‘贵烟2号’表现最好,‘2010-6’、‘A18’略优于对照品种‘K326’。3个参试品种(系)可作为安顺市特色优质补充品种进一步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田间喷施生长调节剂对冬枣胚发育及坐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 要:以轻度败育枣品种冬枣为试材,在盛花期进行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生长调节剂(GA3、IAA、6-BA)的喷施试验,旨在明确外源生长调节剂对枣胚发育和坐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盛花期喷施不同浓度6-BA(50 mg/L~150 mg/L)可有效提高冬枣小果含仁率至100%(对照91.1%),同时坐果率可达18.3%(对照7.3%);而喷施GA3、IAA却不同程度上降低了冬枣含仁率,但果实坐果率明显提高分别为69.3%(对照17.0%)、45.8%(对照14.6%)。  相似文献   

11.
以甘薯一号脱毒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在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激素组合和有机物组合对其生长和快繁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激素及有机物对甘薯脱毒苗生长指标总值的作用为6-BA>NAA>IAA和烟酸>肌醇>VB1>甘氨酸>VB6。激素及有机物最佳浓度组合分别为NAA(0mg/L)+6-BA(0.1mg/L)+IAA(0.1mg/L)和甘氨酸(3.0mg/L)+VB1(0.6mg/L)+VB6(0.25mg/L)+烟酸(100mg/L)+肌醇(1.00mg/L),在此组合下,试管苗光照培养30d,形态指标总值和繁殖系数分别为25.52和24.98,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2.
6-BA浸种对盐胁迫下绿豆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6-苄氨基腺嘌呤(6-BA)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种子萌发,延缓花及果实衰老。本试验以晋绿9号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6-BA浸种,探究6-BA 对盐胁迫下绿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浓度6-BA(≤10mg/L)处理可缓解盐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提高绿豆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当提高6-BA的浸种浓度(≥20mg/L),种子萌发受到抑制;(2)低浓度盐胁迫会促进根和幼苗下胚轴的伸长,高浓度盐胁迫则抑制根的生长;6-BA浸种会抑制根和幼苗下胚轴的伸长,而且6-BA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3)与对照相比,盐胁迫会明显增加绿豆幼苗中脯氨酸(Pro)含量,引起丙二醛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激素及外植体类型对‘哈斯’油梨(Persea Americana Mill.cv.Hass)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筛选最佳诱导条件和外植体。[方法]通过间接器官发生途径。主要探讨(1)单一激素萘乙酸(1-Naphthylacetic acid,NAA)、2,4-二氯苯氧乙酸(2,4-dichlorophenoxy acetic acid,2,4-D);6-苄氨基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6-BA)分别与2,4-D和NAA 结合时对‘哈斯’油梨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效应。(2)不同外植体(叶片、叶柄、茎尖、茎段)在相同条件下(基本培养基:MS+1 mg/L 2,4-D+0.5 mg/L 6-BA+0.1NAA mg/L)的愈伤组织诱导效应。(3)单一激素 6-BA(或与NAA结合)对油梨愈伤组织芽分化的效应。[结果]结果表明:以MS为基本培养基,(1)添加1.0 mg/L 2,4-D/NAA,其诱导效果最佳,诱导率分别为45.3%和20.2%;但NAA诱导的愈伤质地较佳。(2)1 mg/L NAA与1.0 mg/L 6-BA结合,诱导效果较好,其诱导率最高可达84%。(3)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外植体为茎段,其诱导率≥72.8%。叶柄次之,叶片和茎尖较差。[结论]综上,不同激素种类及其浓度和外植体类型对‘哈斯’油梨愈伤组织诱导影响显著。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1.0 mg/L NAA+1.0 mg/L 6-BA+30 g/L蔗糖+7g/L琼脂。愈伤组织诱导最佳外植体为茎段,但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难以分化出芽。  相似文献   

14.
3种典型红壤生土长期施肥对禾本科作物产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期定位试验方法,研究了湘南3种典型红壤生土26年长期施肥对禾本科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从1982年开始。供试验土壤分别为第4纪红土母质发育的、花岗岩母质发育的和紫色土发育的3种典型红壤生土。每种土壤分6个处理:(1)、对照(取走地上全部生物体);(2)、对照(ck,归还全部生物体。);(3)、施NPK肥(取走地上全部生物体);(4)、施NPK肥(归还全部生物体);(5)、施用有机物一稻草(取走地上全部生物体);(6)、施用有机物一稻草(归还全部生物体)。结果袁明:1、3种典型红壤生土不同处理26年11季作物累计产量(1982-2007)都以NPK处理为最高,以ck处理为最低。其大致趋势为:NPK最好,其次是OM,最差是ck。第4纪红土NPK处理比OM处理高18732.0kg/hm^2,比ck处理高33176.8kg/hm^2;紫色土NPK处理比OM处理高113918.1kg/hm2,比ck处理高140927.8kg/hm^2;花岗岩红壤NPK处理比OM处理高71833.3kg/hm^2。比ck处理高92787.5kg/hm^2。2、3种典型红壤生土不同处理禾本科作物产量,都是以生物产量归还的处理好于生物产量取走的处理。3、3种典型红壤生土26年11季作物累计产量(1982~2007,禾本科)以紫色土为最高(285491.9kg/hm^2),以第4纪红土为最低(93882.4kg/hm^2)。其大致趋势为:紫色土好于花岗岩好于红壤。  相似文献   

15.
引进番茄品种抗晚疫病苗期鉴定及抗性品种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俄罗斯番茄品种A5、A6、A8、A9、A10、7-1、20、富贵(中国)和日本品种耐运2000为试材进行番茄苗期抗晚疫病鉴定及抗性品种筛选,研究表明:(1)最适的孢子囊悬浮液接种浓度为1×103孢子囊/ml;(2)同一品种幼苗比离体叶片病情指数普遍偏低;(3)耐运2000 、A10抗病性最强(抗病品种),A9、20、7-1、A5和A8中等(感病品种),富贵和A6最差,属于高感品种。因此耐运2000和A10有希望成为抗晚疫病品种或作为进一步培育抗晚疫病品种的亲本。  相似文献   

16.
6种喀斯特造林树种苗木叶片水势变化及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不同树种的水势变化差异,为评价喀斯特地区不同造林树种的耐旱性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六种喀斯特造林树种在不同生长季节叶片水势的时间变化的测定以及其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1)6个树种苗木叶片水势日变化趋势为:早晨苗木叶片水势最高,随着气温的上升,水势逐渐降低,中午或午后达到最低值,随后又随气温的下降逐渐提高,形成单峰(侧柏、香樟、杜英)或者双峰(滇柏、刺槐、构树)曲线;(2)6个树种苗木在生长初期(4月份)水势最高,随着气温的升高,水势逐渐下降,在生长旺期(8月份)达到最低值,随后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又逐渐升高,不同树种升高幅度不同。(3)6个树种苗木在3个不同生长期内其叶片水势绝对值与大气温度呈正相关关系,与大气相对湿度之间则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甘蓝型油菜品系一些酶的活性与抗菌核病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6个抗病品种(系)M004、湘油15号、中R-888、中R-783、084、085和二个感病品种(系)98C04、甘油5号为材料,研究接种菌核病菌前后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接种前,PO、PAL二种酶活性与油菜品种抗病性相关不显著,而PPO、SOD酶活性  相似文献   

18.
烤烟新品种(系)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适合湘东烟区生态条件并达到优质、适产、抗性好的烤烟新品种,2006年在湖南浏阳对7个烤烟品种(系)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97-6-4和97-7-11株高高于CK,节间距以97-6-4最大,各品种的有效叶片数均少于CK,单叶重除HY-9-7和HT06外均大于CK,各品种的大田生育期相差不大,介于116~121天之间。(2)各品种对普通花叶病的抗性均比CK好,以CY9506抗性最强;HT06对黑胫病的抗性最好;对青枯病的抗性,97-6-4最强;对气候斑的抗性,各品种均比CK好。(3)烟叶产量和产值以CY9506最高,上中等烟比例以HT06最高。(4)烟叶外观品质和内在质量均以CY9506和97-7-11为最佳。从各品种(系)烟叶产量和品质综合分析来看,CY9506和97-7-11表现最好,可以在浏阳烟区进一步示范验证。  相似文献   

19.
复合维生素脂质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大豆粉末磷脂为壁材,以盐酸硫胺素(维生素B1)、核黄素(维生素B2)、盐酸吡哆醇(维生素B 6)、叶酸、烟酰胺的混合物为芯材,采用冷冻干燥-粉碎-筛分工艺,制备了复合维生素脂质体,考察了壁材/芯材比对脂质体中维生素荷载量及包埋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壁材/芯材比的增加,维生素的包埋率增加而荷载量降低,比较合适的壁材/芯材比为15:1(w/w)。  相似文献   

20.
以连州菜心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4、6 ℃和常温(25 ℃)条件下贮藏,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和质构仪测定等方法,分别测定了菜心总含水量和硬度等指标,分析了不同温度下菜心水分及质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4种温度条件下,常温组的菜心品质整体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贮藏期在6 d以内,2、4和6 ℃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均可以较好地维持菜心的品质,保持较高的含水量,降低失重率和呼吸强度,保持较高的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延缓色泽变化和叶绿素降低。但贮藏时间大于6 d时,6 ℃组的菜心品质显著低于2 ℃和4 ℃组(P<0.05),2 ℃和4 ℃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基于品质、能耗和成本综合考虑,对于贮藏6 d以内的菜心可以选择6 ℃贮藏,而对于贮藏时间大于6 d的菜心可选择4 ℃贮藏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